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页岩生排烃模拟实验中不同液态烃产物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丽娜 张明峰 +2 位作者 吴陈君 王自翔 妥进才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31,共9页
为了探究油页岩生排烃模拟实验中不同液态烃产物的组成及变化特征,利用WYMN-3型高温高压模拟仪分别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和准噶尔盆地芦草沟组油页岩样品在250℃,300℃,350℃,375℃,400℃,450℃和500℃共7个温度条件下进行了... 为了探究油页岩生排烃模拟实验中不同液态烃产物的组成及变化特征,利用WYMN-3型高温高压模拟仪分别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和准噶尔盆地芦草沟组油页岩样品在250℃,300℃,350℃,375℃,400℃,450℃和500℃共7个温度条件下进行了半开放体系生排烃模拟实验。通过对比与分析排出油、洗出油和残留油等3种液态烃产物的生成特征及族组分组成,结果发现:2个样品中排出油均是影响总油变化的重要因素,均随温度呈基本不变→升高至最大值→下降的3段式变化趋势;洗出油和残留油的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基本不变→升高至最大值再下降至最低值→基本不变的变化趋势。从3种液态烃产率的变化趋势可以明显地将有机质热演化划分为可溶有机质生油气、干酪根热裂解生油气和油裂解生气等3个阶段。就排出油、洗出油和残留油的关系而言:洗出油为排出油和残留油的"过渡"产物;排出油产率峰值对应的温度高于洗出油峰值对应的温度,残留油产率峰值对应的温度一直为350℃,所以排出油经过初次运移后会在烃源岩表面滞留一段时间后再发生二次运移,而残留油峰值则出现在"生油窗"初期阶段的温度点上。微观上,排出油和残留油族组分中,高含量的饱和烃、芳烃组分是总有机碳含量更高的重要依据,也是生烃产率更高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可见,通过研究排出油、洗出油和残留油的产率和族组分特征,可为进一步探讨地质演化过程中液态烃的演化阶段和状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水热解 排出油 洗出油 残留油 总液态烃 族组成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间云质页岩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潘银华 黎茂稳 +3 位作者 孙永革 李志明 李璐赟 廖玉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1-558,共8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间云质页岩具有形成规模页岩油资源的潜力。通过对潜江组未熟的云质页岩烃源岩样品开展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定量分析了不同热成熟度烃源岩有机质的生烃产率,并探讨了盐间云质页岩的生排烃过程。此外,将由总排烃量计...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间云质页岩具有形成规模页岩油资源的潜力。通过对潜江组未熟的云质页岩烃源岩样品开展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定量分析了不同热成熟度烃源岩有机质的生烃产率,并探讨了盐间云质页岩的生排烃过程。此外,将由总排烃量计算获得的转化率作为热成熟度的标尺,分析了排出油和烃气组成随热成熟度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残留油和排出油之间存在明显的"前驱体—产物"关系,反映了有机质生油过程为"干酪根→沥青→原油"两步同时进行的转化过程。由总排烃量计算获得的转化率与EasyR_o之间服从较严格的玻尔兹曼分布,可用于描述生油窗内烃源岩的排烃行为。当转化率在0~25%之间时,排出油各族组分相对含量变化较小;而当转化率在25%~100%之间时,排出油沥青质组分的相对含量迅速减少而饱和烃和芳烃组分明显增加,说明干酪根裂解形成的沥青(即残留油)是排出油中烃类逐渐富集的主要物质来源;与此同时,形成更多的小分子烃类改善了烃类流体的流动性,排烃作用相应增强,导致排出油产率在该阶段快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间云质页岩 生排烃模拟实验 生烃产率 转化率 排出油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泥岩与泥质白云岩热模拟产物特征对比 被引量:9
3
作者 高岗 向宝力 +4 位作者 都鹏燕 马万云 陈哲龙 任江玲 柳广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93-103,共11页
通过玛湖凹陷风城组湖相泥岩与泥质白云岩加水热模拟试验气态和液态产物组成、产率的对比,分析了气态和液态产物组成、产率随模拟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热模拟的烃类气体相对含量随模拟温度升高表现为增加趋势,而非烃类气体则降低... 通过玛湖凹陷风城组湖相泥岩与泥质白云岩加水热模拟试验气态和液态产物组成、产率的对比,分析了气态和液态产物组成、产率随模拟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热模拟的烃类气体相对含量随模拟温度升高表现为增加趋势,而非烃类气体则降低;气体组成表现为泥质白云岩的CO2含量低于泥岩,其他组分含量则相反;各样品的气体产率均随模拟温度升高而持续增加,生油高峰温度主要在330℃~350℃之间,这明显低于干法热模拟,与实际地质条件下的温度更接近;烃源岩中含有碳酸盐对生成石油比天然气更有利;试验条件下的CO2主要为有机成因,但也有碳酸盐的热分解贡献。气态烃的碳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幅度较小,各温度点均表现为油型气特征;排出油与残留油的正构烷烃主峰碳数、相对高碳数烃的相对含量总体随模拟温度升高而降低;各样品残留油与排出油的生物标志物参数均有一定变化,在进行油源对比时应考虑这种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白云岩 泥岩 气态产物 液态产物 热模拟 排出油 风城组 玛湖凹陷
下载PDF
辽河油田曙光欢喜岭潜山带 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熊永强 耿安松 +4 位作者 王春江 盛国英 傅家谟 肖乾华 李金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7-264,共8页
对辽河油田曙光欢喜岭潜山带沙三段(Es3) 和沙四段(Es4) 典型的未成熟源岩样品进行了高温高压干体系的生排烃热压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00 ~400 ℃(Ro =0 .33 % ~1 .30 % ) 为该区域烃源岩的主... 对辽河油田曙光欢喜岭潜山带沙三段(Es3) 和沙四段(Es4) 典型的未成熟源岩样品进行了高温高压干体系的生排烃热压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00 ~400 ℃(Ro =0 .33 % ~1 .30 % ) 为该区域烃源岩的主要生排烃阶段;沙四段具有更好的生排油潜力,可能是曙光- 欢喜岭潜山带较好的烃源岩;生排烃作用对排出油和残留油中生物标志物的组成具有明显的影响,在油/ 源对比时应特别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 残留油 辽河油田 烃源岩 生排烃作用
下载PDF
萘菲系列化合物成熟度参数适用性探讨:基于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凌松 董若婧 +3 位作者 刘羽汐 徐耀辉 严刚 李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34,共13页
选取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的烃源岩进行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对排出油和滞留油中的萘菲系列化合物成熟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_(o))判断排出油和滞留油中成熟度参数的适用性。研究表明,随着模拟温度的升高,排出油和... 选取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的烃源岩进行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对排出油和滞留油中的萘菲系列化合物成熟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_(o))判断排出油和滞留油中成熟度参数的适用性。研究表明,随着模拟温度的升高,排出油和滞留油中的萘菲系列成熟度参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不同参数的有效成熟度指示范围有所差别;对前人提出的基于萘菲系列成熟度参数计算等效镜质体反射率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由二甲基萘参数DNR得出的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_(c))与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_(o))相关性较好,基于三甲基萘参数TNR-2、甲基菲指数MPI-1得到的R_(c)具有一定局限性;对比三甲基萘参数TMNr和四甲基萘参数TeMNr及甲基菲分布分数F_(1)和F_(2)对热演化程度的划分结果,发现应用三甲基萘参数和四甲基萘参数判断成熟度误差较大,甲基菲分布分数与R_(o)相关性较好,是良好的成熟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度参数 萘菲系列 排出油 滞留油 生排烃模拟
下载PDF
塔斯马尼亚油页岩生烃模拟排出油与滞留油地球化学对比Ⅰ:族组分及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3
6
作者 林静文 谢小敏 +4 位作者 文志刚 吴芬婷 许锦 马中良 张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下二叠统油页岩富含有机质,有机质的生物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为塔斯马尼亚藻,且成熟度较低,是热模拟实验的理想样品。为研究排出油与滞留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热演化特征,对其进行了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油页岩的...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下二叠统油页岩富含有机质,有机质的生物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为塔斯马尼亚藻,且成熟度较低,是热模拟实验的理想样品。为研究排出油与滞留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热演化特征,对其进行了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油页岩的生油高峰为340℃;各温度点排出油与滞留油的族组分相对含量对比结果显示,以生油高峰温度点340℃为界,饱和烃和芳烃含量在此温度之前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而生油高峰之后,则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非烃与沥青质的含量则与饱和烃、芳烃的变化趋势相反。排出油中的饱和烃含量比滞留油高,滞留油中的芳烃含量明显大于排出油。排出油与滞留油的族组分稳定碳同位素都发生了倒转,芳烃具有最重的同位素,饱和烃和非烃次之,沥青质一般具有最轻的同位素。在整个模拟过程中,滞留油碳同位素皆重于排出油,芳烃碳同位素最为稳定,表明其可能是油源对比的有效指标。如将模拟生烃后高压釜内含滞留烃的页岩作为页岩油系统,热模拟后高压釜内页岩样品的含油饱和指数(OSI)值在生油高峰附近最高,从一定程度上指示成熟度是影响页岩油勘探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排烃模拟 排出油 滞留油 族组分 碳同位素 塔斯马尼亚油页岩 澳大利亚
下载PDF
塔斯马尼亚油页岩生烃模拟排出油与滞留油地球化学对比Ⅱ: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芬婷 谢小敏 +4 位作者 徐耀辉 林静文 张雷 许锦 马中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4-323,共10页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油页岩为一套特殊的富含单种浮游藻类(塔斯马尼亚藻)的烃源岩,原始油页岩样品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为0.5%,是进行热模拟的理想样品。为对比分析不同模拟温度下排出油和滞留油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对该油页岩样品开展生排...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油页岩为一套特殊的富含单种浮游藻类(塔斯马尼亚藻)的烃源岩,原始油页岩样品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为0.5%,是进行热模拟的理想样品。为对比分析不同模拟温度下排出油和滞留油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对该油页岩样品开展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原始样品抽提物与滞留油分子标志物指示还原环境,排出油则显示出还原与氧化的混合来源特征。(2)生物标志物成熟度参数,C_(29)甾烷20 S/(20 S+20 R)、C_(29)藿烷ββ/(αα+ββ)和Ts/(Ts+Tm)显示滞留油和排出油在350℃时为成熟阶段;在生烃高峰前(≤350℃)滞留油成熟度指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在排出油中相关性较差;在350℃以后滞留油与排出油成熟度指标与模拟温度均无相关性。(3)油源对比参数,滞留油与排出油饱和烃甾烷分布特征C_(27)、C_(28)、C_(29)规则甾烷分布随温度的升高均表现出从反“L”型逐渐过渡为不对称近“V”型,再过渡到正“L”型的分布模式;同一温度下,滞留油与排出油之间具有较好的可对比性。因此,同一成熟度阶段,甾烷分布特征能有效地进行油源对比;而不同成熟度下,排出油与滞留油的可对比性差异明显。该研究揭示了生物标志化合物在排出油与滞留油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模拟温度对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的影响;在用分子化合物进行沉积环境、成熟度及油源对比研究时,需要重视成熟度对分子化合物参数的影响,尤其是在生油高峰以后,分子化合物参数指标可能难以有效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滞留油 排出油 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成熟度生标参数 油源对比 塔斯马尼亚油页岩 澳大利亚
下载PDF
泥页岩热模拟排出油与滞留油中17α(H)-重排藿烷的成熟度指示规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姗姗 白斌 +2 位作者 严刚 徐耀辉 刘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7-895,共9页
在沉积有机相接近的前提条件下,重排藿烷的相对丰度与热成熟度密切相关。选用鄂尔多斯盆地低熟(R_(o)为0.58%)富有机质(总有机碳含量为3.87%)泥页岩进行生排烃热模拟实验,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排出油和滞留油中17α(H)-重排藿类... 在沉积有机相接近的前提条件下,重排藿烷的相对丰度与热成熟度密切相关。选用鄂尔多斯盆地低熟(R_(o)为0.58%)富有机质(总有机碳含量为3.87%)泥页岩进行生排烃热模拟实验,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排出油和滞留油中17α(H)-重排藿类化合物进行了检测与分析,并结合热模拟残余岩样的实测镜质体随机反射率(R_(o))界定了17α(H)-重排藿烷参数作为成熟度指标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无论在排出油还是滞留油中,参数C_(29)*/(C_(29)*+C_(29)H)和C_(30)*/(C_(30)*+C_(30)H)呈现出类似的三段式变化特征,均随实验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最后降低,表明两个参数可能是较好的油源对比指标。在325℃之前,即R_(o)<1.01%时,参数变化幅度均不明显;但在325~385℃之间,两个参数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表明在有机质成熟中期—高成熟早期阶段(1.01%<R_(o)<1.48%)两个参数均可作为有效的成熟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排出油 滞留油 17α(H)-重排藿烷 热演化
下载PDF
生排烃过程中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熊永强 耿安松 +1 位作者 盛国英 傅家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69-473,共5页
通过对生排烃模拟实验产物 (残留油和排出油 )中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揭示出生排烃过程中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生烃初期 ,液态正构烷烃主要来自干酪根的初次裂解 ,它们的碳同位素组成不论是在排出油... 通过对生排烃模拟实验产物 (残留油和排出油 )中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揭示出生排烃过程中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生烃初期 ,液态正构烷烃主要来自干酪根的初次裂解 ,它们的碳同位素组成不论是在排出油中还是在残留油中 ,随温度的变化都不明显 ,呈现较相似的分布特征 ;在生烃高峰期 ,早期形成的沥青质和非烃等组分的二次裂解以及高碳数正构烷烃可能存在的裂解 ,使得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明显富集13 C ,尤其在高碳数部分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排烃作用 残留油 排出油 正构烷烃 GC-IRMS 碳同位素 有机地球化学 油气地球化学
下载PDF
国内、外浮环密封应用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强 王月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02年第6期47-49,共3页
介绍了国产及进口浮环密封技术的应用情况 ,对两种密封的结构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中国 国外 离心压缩机 浮环密封 窜油 污染
下载PDF
起伏输油管道临界完全携积水油速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岩松 丁鼎倩 +2 位作者 韩东 刘静 梁永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78-890,共13页
水力清管可有效减缓管输油品质量指标的衰减,研究水力清除成品油管内积水所需的临界完全携积水油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分析了完全携水油速下管内油携水的流动型态,发现临界完全携积水油速下,上倾管内油携水流动属于油水两相... 水力清管可有效减缓管输油品质量指标的衰减,研究水力清除成品油管内积水所需的临界完全携积水油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分析了完全携水油速下管内油携水的流动型态,发现临界完全携积水油速下,上倾管内油携水流动属于油水两相波状分层流.基于此,建立了双极坐标系下的油携水流动数值模型,并给出了数值求解算法.最后,将模型计算值与文献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临界完全携积水油速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对上倾管道内柴油携水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详细分析了水力清管过程中油流和积水的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水膜在油流携带过程中主要受重力压降的影响,摩阻压降相比于重力压降可忽略;当管内油速较小时,靠近相界面处的水相部分在油相的携带作用下向下游流动,而管壁附近的水相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管道底部;随着油相速度增大,水相速度最小值位置逐渐向管壁偏移,当其首次出现在管壁位置时对应的管内油相速度即为临界完全携积水油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管道 油携水 临界完全携积水油速 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汽车变速器注排油装置的设计
12
作者 李宏 刘涛 《机械》 2007年第4期13-13,16,共2页
在变速器放油口处依次完成注油和排油,同时完成对润滑油的检测,简化工艺过程,从而缩短了变速器交检周期。
关键词 变速器 注油排油 检测
下载PDF
松辽盆地青一段泥岩生烃、排烃特征与油气藏的形成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建深 郭庆福 冯子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12,共7页
松辽盆地不同埋深的青一段泥岩,有机质在成烃演化过程中有两个成烃高峰,与之对应有两个主要排烃深度段。青一段泥岩的有利排烃期是松辽盆地发育稳定期——第三系的沉积时期。第三纪末,青一段泥岩的两个主要排烃深度在平面上所确定的排... 松辽盆地不同埋深的青一段泥岩,有机质在成烃演化过程中有两个成烃高峰,与之对应有两个主要排烃深度段。青一段泥岩的有利排烃期是松辽盆地发育稳定期——第三系的沉积时期。第三纪末,青一段泥岩的两个主要排烃深度在平面上所确定的排烃范围,对松辽盆地东部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油气藏、西部的青山口组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生烃 排烃 气藏 形式 油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