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源性自由基对大鼠肾脏线粒体游离钙和ATP合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常波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2-75,79,共5页
采用实验法,测定SD大鼠不同时相肾脏线粒体MDA、ATP合成能力和游离钙的变化。结果显示:MDA含量在运动后即刻显著性升高(P<0.05),1 h和24 h后极显著性升高(P<0.01);运动后即刻组1、h组和24 h组肾脏线粒体游离钙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采用实验法,测定SD大鼠不同时相肾脏线粒体MDA、ATP合成能力和游离钙的变化。结果显示:MDA含量在运动后即刻显著性升高(P<0.05),1 h和24 h后极显著性升高(P<0.01);运动后即刻组1、h组和24 h组肾脏线粒体游离钙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运动后即刻组1、h组肾脏线粒体ATP合成能力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4 h未恢复正常(P<0.05)。提出:大鼠力竭性游泳运动可提高肾脏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导致ATP合成能力下降,线粒体钙稳态失调;线粒体游离钙聚积可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和肾功能异常,可能是运动性疲劳和运动性蛋白尿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源性自由基 肾脏线粒体 ATP 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蛋白尿
下载PDF
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对力竭运动大鼠运动性蛋白尿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丽娜 周刚 +1 位作者 吴乐 侯少华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研究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对力竭运动大鼠运动性蛋白尿产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对照+药物组(CA组)、力竭运动组(E组)、力竭运动+药物组(EA组)。药物注射按10 mg/kg体重,每天一次,连... 目的:研究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对力竭运动大鼠运动性蛋白尿产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对照+药物组(CA组)、力竭运动组(E组)、力竭运动+药物组(EA组)。药物注射按10 mg/kg体重,每天一次,连续3 d,并在末次药物注射1 h后进行一次性跑台力竭运动。测定运动后尿UP、血液BUN水平、肾脏ROS浓度、NOS活性、NOS与3-NT蛋白含量。结果:结果显示,E组UP、肾脏ROS、iNOS含量及活性、3-NT明显升高,而EA组的这些指标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力竭运动可明显增加肾组织NADPH氧化酶活性,从而产生大量的ROS,后者可迅速地与由肾脏iNOS催化生成的NO反应,产生过量的ONOO-,诱发运动性蛋白尿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DPH氧化酶 运动性蛋白尿 活性氧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运动后尿液蛋白质分子量与等电点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郑隆榆 王健 王红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13-316,共4页
通过对9名男性受试者在分别完成100-200m,400-800m和1500-3000m跑步间歇训练后尿蛋白分子量和等电点的测定发现:①运动时尿液高、低分子量蛋白质排泄率均较运动前明显增加,但以高分子量蛋白质排泄为主;... 通过对9名男性受试者在分别完成100-200m,400-800m和1500-3000m跑步间歇训练后尿蛋白分子量和等电点的测定发现:①运动时尿液高、低分子量蛋白质排泄率均较运动前明显增加,但以高分子量蛋白质排泄为主;②运动时尿液高、低分子量蛋白质排泄率均以400-800m间歇训练时最高,100-200m间歇训练时次之,1500-3000m间歇训练时最低;③运动时尿液排出的蛋白质以负离子为主,且不同训练后的尿蛋白等电聚焦电泳图谱相似。以上结果提示,人体运动性蛋白尿的直接原因是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和肾小管重吸收减少,而前者变化可能与膜静电屏障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 尿蛋白分子量 尿蛋白等电点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对运动性蛋白尿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卢起 李涛 +1 位作者 涂文坚 朱盛华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99-301,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六味地黄丸对运动性蛋白尿的干预作用。方法高职体育男生24人参与实验,其中实验组12人服用六味地黄丸1周,剂量6 g/次,2次/d;对照组12人服用安慰剂。24人先进行5 000 m匀速跑,休息7 d后,再进行100 m全力冲刺跑往返5次,每次... 目的探讨中药六味地黄丸对运动性蛋白尿的干预作用。方法高职体育男生24人参与实验,其中实验组12人服用六味地黄丸1周,剂量6 g/次,2次/d;对照组12人服用安慰剂。24人先进行5 000 m匀速跑,休息7 d后,再进行100 m全力冲刺跑往返5次,每次间隔休息4 min;分别测其运动前后尿总蛋白(UTP)、血乳酸、血尿素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变化。结果中等强度5 000 m跑,对照组UTP、LPO、血乳酸、血尿素水平运动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只有血尿素差异显著(P<0.05);大强度运动100 m往返跑,UTP、LPO、血乳酸水平,两组运动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不同运动强度下蛋白尿的排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蛋白尿 脂质过氧化物 六味地黄丸 血乳酸 血尿素
下载PDF
阅兵方队运动性蛋白尿队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张承英 郑静晨 +1 位作者 侯世科 樊毫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0年第11期1024-1026,共3页
目的测定武警阅兵方队运动性蛋白尿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64名接受国庆60周年阅兵方队训练的武警战士,均为男性,18~26岁。留取训练前和训练6月后的尿样化验尿常规,并于训练6个月后留... 目的测定武警阅兵方队运动性蛋白尿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64名接受国庆60周年阅兵方队训练的武警战士,均为男性,18~26岁。留取训练前和训练6月后的尿样化验尿常规,并于训练6个月后留取血样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又随机抽取30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及30名同期进行常规训练的武警战士进行比较。结果阅兵方队组运动性蛋白尿的发生率为78.1%,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33.3%。P〈0.05)。阅兵方队组发生运动后蛋白尿者的SOD水平为(34.13±10.571U/ml,显著低于不发生运动性蛋白尿者[(57.34±11.23)U/ml,P〈0.051,MDA水平为(41.26±15.11)nmol/ml,显著高于不发生运动性蛋白尿者『(26.79±11.45)nmol/ml,P〈0.05]。阅兵部队组的平均SOD水平为(49.37±9.42)U/ml,显著低于常规训练组【(62.12±14.51)U/ml,P〈0.05】,而阅兵部队组的平均MDA水平为(37.35±8.64)nmo//ml,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23.92±6.73)nmol/ml,P〈0.05]。阅兵部队组和常规训练组的平均SOD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98.35±22.32)U/ml,均P〈0.05],阅兵部队组的和常规训练组的平均MD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74±2.55)nmol/ml,P〈0.05)。结论血清SOD和MDA含量可以作为反映运动强度和运动员机能状态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蛋白尿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高温高强度高心理压力下训练的阅兵队员运动性蛋白尿流行病学调研
6
作者 张承英 郑静晨 侯世科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0年第6期501-502,共2页
目的探讨高温高强度高心理压力训练下运动性蛋白尿的发生率。方法留取参加国庆60周年大庆武警阅兵方队部分队员训练前后的尿样化验尿常规并行尿A1b、α1—MG及β2-MG检查,同时化验血尿素氮、肌酐水平,并与同期进行常规训练的武警驻京... 目的探讨高温高强度高心理压力训练下运动性蛋白尿的发生率。方法留取参加国庆60周年大庆武警阅兵方队部分队员训练前后的尿样化验尿常规并行尿A1b、α1—MG及β2-MG检查,同时化验血尿素氮、肌酐水平,并与同期进行常规训练的武警驻京某部战士进行比较。结果阅兵方队组运动性蛋白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驻京部队组(78.1%VS33.3%,P〈0.05)。两组训练后尿微量白蛋白、α1-MG、β2-MG水平明显高于训练前(P〈0.05);两组训练前后血尿素氮、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温高强度高心理压力训练下运动性蛋白尿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强度 高心理压力 运动性蛋白尿
下载PDF
PKC抑制剂对力竭运动大鼠肾脏裂孔膜蛋白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安静芳 李航 +5 位作者 杨帆 谢文杰 李鹏飞 刘姣 崔迪 周刚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在一次性力竭运动后肾脏裂孔膜蛋白的表达水平,探究PKC抑制剂对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揭示PKC在运动性蛋白尿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运动组(E)、运动联合PKC抑制剂组(EPI),每组10只。E... 目的:观察大鼠在一次性力竭运动后肾脏裂孔膜蛋白的表达水平,探究PKC抑制剂对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揭示PKC在运动性蛋白尿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运动组(E)、运动联合PKC抑制剂组(EPI),每组10只。E组和EPI组大鼠分别进行一次性跑台力竭运动(25 m/min),EPI组大鼠运动前1 d及1 h腹腔注射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 5 mg/kg),C组和E组注射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运动后即刻麻醉后,取血液、尿液及肾脏组织,使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尿蛋白、尿酸、尿糖、血尿素、血尿酸、血糖水平,使用荧光探针法检测肾脏ROS水平,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PKC、Nox2、Nox4、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结果:(1)与C组相比,E组尿蛋白、尿酸、尿糖、血尿素、血尿酸显著增多(P<0.05),血糖显著减少(P<0.01),肾脏ROS生成显著增多(P<0.01),肾脏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KC、Nox2、Nox4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2)与E组比,EPI组尿蛋白、尿糖、血尿素显著减少(P<0.05),血糖显著增加(P<0.01),肾脏ROS生成显著降低(P<0.01),EPI组肾组织中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KC、Nox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一次性力竭运动通过PKC/NOX/ROS途径使大鼠肾脏裂孔膜蛋白nephrin、podocin表达下调;PKC抑制剂缓解力竭运动导致的肾脏裂孔膜蛋白表达下降,预防运动性蛋白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蛋白尿 蛋白激酶C(PKC) NADPH氧化酶(Nox) 活性氧(ROS) NEPHRIN PODOCIN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运动性蛋白尿/血尿的肾脏血流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金壮 曹军英 +2 位作者 张筠 于馨 高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寒冷条件下、战士运动后出现蛋白尿与血尿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以我军某部700名战士作为实验对象,室外温度-10℃~0℃时组织进行5km越野训练(30min),训练后留取尿样并检测,出现蛋白尿/血尿者为实验组,其余随机... 目的:探讨寒冷条件下、战士运动后出现蛋白尿与血尿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以我军某部700名战士作为实验对象,室外温度-10℃~0℃时组织进行5km越野训练(30min),训练后留取尿样并检测,出现蛋白尿/血尿者为实验组,其余随机选取一组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2组受检者的肾脏血流灌注情况及肾脏各级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蛋白尿49例,血尿11例,蛋白尿/血尿发病率为8.57%;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在各级肾动脉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结论:超声检查可以反映运动条件下人三级肾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为研究运动性肾损害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运动性蛋白尿血尿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肾脏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