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背景独立董事:治理、信号还是司法庇护?——基于上市公司高管犯罪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8
1
作者 全怡 陈冬华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47,共14页
文章以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考察了独立董事法律背景在抑制高管犯罪、防范企业风险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路径。研究表明:(1)法律背景独立董事能够起到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的作用,独立董事的法律背景越多元化、实务经验... 文章以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考察了独立董事法律背景在抑制高管犯罪、防范企业风险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路径。研究表明:(1)法律背景独立董事能够起到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的作用,独立董事的法律背景越多元化、实务经验越丰富,高管职务犯罪的概率越低。(2)较低的高管职务犯罪率一方面是因为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在任职前选择了低风险公司,表现为信号传递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律师从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在任职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治理作用。(3)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高管职务犯罪的抑制作用还取决于犯罪类型以及犯罪行为本身的隐蔽性和严重性。文章的研究不仅从微观层面提供了法律影响公司治理的证据,而且对于企业充分利用独立董事法律专长以及监管部门识别企业风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董事 法律背景 高管犯罪 作用路径
原文传递
公司高管犯罪的现状、成因与对策思考——以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犯罪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金泽刚 于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7-98,共12页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上市公司高管犯罪已成为一道黑色的风景线。高管犯罪多发有案件的查处、移送缺乏具体标准,经济犯罪圈入罪门槛偏高,刑罚设置不尽合理,司法裁量失当等多方面的原因。防治高管犯罪需要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经济犯罪案...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上市公司高管犯罪已成为一道黑色的风景线。高管犯罪多发有案件的查处、移送缺乏具体标准,经济犯罪圈入罪门槛偏高,刑罚设置不尽合理,司法裁量失当等多方面的原因。防治高管犯罪需要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经济犯罪案件查处、移送的标准,规范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的衔接机制,修改完善相关罪名和法定刑,在刑罚体系中增设资格刑等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高管 犯罪 资格刑
下载PDF
强奸罪非身份犯论 被引量:4
3
作者 冯凡英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52-54,共3页
通说所称妇女不能构成强奸罪的实行犯的主张.在理论上没有根据,用于指导司法实践会发生严重错误。妇女可以构成强奸罪的实行犯,强奸罪不是身份犯。
关键词 妇女 强奸罪 身份犯 实行行为 实行犯
下载PDF
论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 被引量:16
4
作者 石磊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应当同时符合直接责任条件和主管人员身份条件。单位犯罪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指积极地直接实施单位犯罪行为并对单位犯罪起主要作用的单位成员。《刑法》第31条实际上是否定所有单位犯罪部分行为人承担刑事... 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应当同时符合直接责任条件和主管人员身份条件。单位犯罪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指积极地直接实施单位犯罪行为并对单位犯罪起主要作用的单位成员。《刑法》第31条实际上是否定所有单位犯罪部分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排除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犯罪 直接责任人员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下载PDF
如何认定原因自由行为的着手 被引量:2
5
作者 魏峰 郭跃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52-55,共4页
原因自由行为是为给那些由于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使自己陷入无责任能力,然后在无责任能力状态下,实施犯罪行为提供处罚依据的一种理论。然而,这一理论从一引进来就引起了学者们的激烈争论。对于这一理论,如何认定其着手,学者们意见分歧,... 原因自由行为是为给那些由于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使自己陷入无责任能力,然后在无责任能力状态下,实施犯罪行为提供处罚依据的一种理论。然而,这一理论从一引进来就引起了学者们的激烈争论。对于这一理论,如何认定其着手,学者们意见分歧,本文认为在解决着手的认定之前,首先应当明确原因自由行为的处罚对象。原因自由行为中原因行为的可罚性。能否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赋予原因行为具有实行行为性,这是解决原因自由行为着手认定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自由行为 无责任能力 犯罪行为 处罚依据 认定着手 实行行为
下载PDF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司法认定——以代理会计与单位主管人员共同实施为视角
6
作者 范玉婷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50-55,71,共7页
增值税制度改革后,基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税款抵扣功能,产生了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如何有效规制该行为成为刑法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避免罪责刑不相适应,立法机关应对该罪的刑事责任主体予以明确。在代理会计与单位... 增值税制度改革后,基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税款抵扣功能,产生了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如何有效规制该行为成为刑法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避免罪责刑不相适应,立法机关应对该罪的刑事责任主体予以明确。在代理会计与单位主管人员共同实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情形下,通过形式与实质两个角度可以认定代理会计具有单位工作人员的身份。代理会计与单位主管人员共同实施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符合单位犯罪的成立要件,应当以单位犯罪论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代理会计 单位主管人员 单位犯罪
下载PDF
刑法中的着手问题初探
7
作者 李勇 《皖西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1-84,共4页
着手作为预备和未遂的分水岭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我国刑法理论通说关于着手的认定标准的观点充满矛盾和误区,由此也导致了司法实践上的混乱。实质的客观说是一个走出误区的理性路径,值得提倡。
关键词 着手 实行行为 未遂
下载PDF
正犯界定与区分制参与体系提倡
8
作者 朱彦 何俊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96-102,共7页
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者分为组织犯、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虽然刑法条文没有对于正犯的明确规定,但在理论与实践中,正犯仍旧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界定正犯的基础上,选择共同犯罪参与体系决定了刑法的体系。单一制正犯体系过于扩... 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者分为组织犯、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虽然刑法条文没有对于正犯的明确规定,但在理论与实践中,正犯仍旧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界定正犯的基础上,选择共同犯罪参与体系决定了刑法的体系。单一制正犯体系过于扩大共同犯罪参与人的处罚范围,有破坏构成要件定型性之危险。双层次区分制参与体系能够在形式判断的基础上确定参与人行为之性质与形态,并以实质判断置后来保障罪刑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犯 共犯 单一制 区分制
下载PDF
刑事审后程序中的权力配置问题研究
9
作者 杨河 陈建军 《云梦学刊》 2013年第2期76-79,160,共5页
刑事审后程序包括判决生效后的一系列程序,即刑事执行程序、被害人保护程序、前科消灭程序等,不包括审判监督程序。为了弥补我国刑事审后程序权力分散、职责不明的缺陷,应当由司法行政机关统一行使刑事执行权,由人民法院行使刑事执行中... 刑事审后程序包括判决生效后的一系列程序,即刑事执行程序、被害人保护程序、前科消灭程序等,不包括审判监督程序。为了弥补我国刑事审后程序权力分散、职责不明的缺陷,应当由司法行政机关统一行使刑事执行权,由人民法院行使刑事执行中的裁判权及前科消灭的裁判权,完善刑事审后程序中的被害人保护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审后程序 权力配置 刑事执行权 被害权利人保障 前科消灭
下载PDF
刍议刑法上之单位人格否认 被引量:3
10
作者 庄劲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56-59,共4页
单位人格之否认,是指对于缺乏独立人格的单位所实施的犯罪,否认该单位具有单位犯罪主体的资格,进而直接追究单位背后操纵犯罪的自然人或者其他单位的刑事责任。单位人格否认论,以单位人格的二元构造为基础,其适用范围包括单位缺乏合法... 单位人格之否认,是指对于缺乏独立人格的单位所实施的犯罪,否认该单位具有单位犯罪主体的资格,进而直接追究单位背后操纵犯罪的自然人或者其他单位的刑事责任。单位人格否认论,以单位人格的二元构造为基础,其适用范围包括单位缺乏合法身份、缺乏犯罪能力和缺乏刑罚适应能力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人格否认 单位犯罪 主体合法性 犯罪能力 刑罚适应能力
下载PDF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犯罪公告的市场反应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佘脊 徐永超 曾小忠 《特区经济》 2012年第2期124-126,共3页
为了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犯罪的经济后果,本文通过收集1998~2010年我国A股市场63个上市公司高管涉案犯罪的公告,将总体样本分为在职公告样本和离职公告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高管犯罪公告的市场反应,通过分... 为了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犯罪的经济后果,本文通过收集1998~2010年我国A股市场63个上市公司高管涉案犯罪的公告,将总体样本分为在职公告样本和离职公告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高管犯罪公告的市场反应,通过分析事件窗口期[t-5,t+5]的11个交易日内个股的非正常收益,通过单样本均值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等显著性检验,发现高管犯罪公告当日产生了负的显著性非正常收益,并且在t和t+1日两天的非正常收益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高管犯罪 事件研究法 非正常收益率
下载PDF
人民警察执法权保护问题的刑法学思考 被引量:10
12
作者 程应需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6年第5期29-34,共6页
笔者建议刑法应当明确人民警察的职务防卫权,规定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一旦遭遇暴力抗法者的袭击,有权利使用警械和武器进行防卫,以示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神圣不可侵犯。同时在刑法分则中应增设袭警罪,明确规定袭警罪的犯罪构成和具体的... 笔者建议刑法应当明确人民警察的职务防卫权,规定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一旦遭遇暴力抗法者的袭击,有权利使用警械和武器进行防卫,以示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神圣不可侵犯。同时在刑法分则中应增设袭警罪,明确规定袭警罪的犯罪构成和具体的量刑标准,使暴力袭警行为在刑罚适用上罚当其罪,以实现对人民警察执法权的刑法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警察 执法权 职务防卫权 袭警罪
下载PDF
法家“以刑去刑”理论及实践的诸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史广全 李景瞳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9-42,共4页
法家的刑事政策思想以“以刑志刑为核心的 ,秦朝的重刑主义法制实践是法家这一思想的具体展开。而这一刑事法律思想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在犯罪原因论上它犯了以“人性恶”这一抽象的人性论来解说犯罪原因的单一罪因... 法家的刑事政策思想以“以刑志刑为核心的 ,秦朝的重刑主义法制实践是法家这一思想的具体展开。而这一刑事法律思想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在犯罪原因论上它犯了以“人性恶”这一抽象的人性论来解说犯罪原因的单一罪因论的错误 ;在刑罚功能论上犯了过分夸大和追求刑罚的一般预防功能的错误从而对罪犯的处刑过于严酷并由此激化社会矛盾 ;在法律经济学角度上它扩大了刑罚圈增加了刑罚量从而提高了刑罚执行成本 ,在经济层面上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以刑去刑 分析
下载PDF
“组织未成年人犯罪”司法疑难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林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5-39,共5页
由于刑事责任年龄与未成年人年龄界定之间的冲突,引起本罪与相关犯罪之间发生竞合。应当厘定本罪与相关间接正犯之间的界限。本罪的"组织"行为与教唆行为性质并不相同。本罪的范围不限于实施与财产有关的活动。同时,应当以宽... 由于刑事责任年龄与未成年人年龄界定之间的冲突,引起本罪与相关犯罪之间发生竞合。应当厘定本罪与相关间接正犯之间的界限。本罪的"组织"行为与教唆行为性质并不相同。本罪的范围不限于实施与财产有关的活动。同时,应当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指导,认定本罪的着手和既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间接正犯 着手 既遂
下载PDF
我国数据犯罪立法的反思和重整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道萃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4年第3期87-102,共16页
《数据安全法》与刑法之间存在宏观理念不协调、具体制度的代际落差、面向数据与信息“二元”立法的整体预案落空等规范“脱钩”问题。应统筹把握立法的主要内容、排列立法的重难点及主次逻辑、科学处理两法衔接的标尺与边界等。具体立... 《数据安全法》与刑法之间存在宏观理念不协调、具体制度的代际落差、面向数据与信息“二元”立法的整体预案落空等规范“脱钩”问题。应统筹把握立法的主要内容、排列立法的重难点及主次逻辑、科学处理两法衔接的标尺与边界等。具体立法清单为:宜增设第151条之一暨数据、个人信息非法出境罪;增设第226条之一暨扰乱数据交易管理秩序罪;增设第231条之三暨妨害数据正当竞争罪;修改第285条第1款暨破坏重要数据、敏感个人信息安全罪;修改第285条第2款暨非法获取数据、个人信息罪;修改第286条之一暨拒不履行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管理义务罪;增设第286条之二暨破坏数据、个人信息安全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法》 行刑衔接 数据犯罪立法 数据、个人信息非法出境罪
下载PDF
商业贿赂犯罪的防范与治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天奇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6-151,共6页
商业贿赂犯罪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为了购买或者销售商品,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以财物的行为。商业贿赂犯罪的原因是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作为系统的结合作用。反商业贿赂犯罪,必须注意科学的刑事政策,建议在刑法中增设商业受贿罪和商业行贿罪... 商业贿赂犯罪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为了购买或者销售商品,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以财物的行为。商业贿赂犯罪的原因是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作为系统的结合作用。反商业贿赂犯罪,必须注意科学的刑事政策,建议在刑法中增设商业受贿罪和商业行贿罪,同时明确侦办权限,以构建科学的商业贿赂犯罪预防与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贿赂犯罪 商业受贿罪 商业行贿罪
下载PDF
原因自由行为的实行着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封志晔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7-120,共4页
德、日刑法学理论和我国刑法学理论关于实行着手的观点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不能解决原因自由行为的实行着手问题。笔者提出的新定型说可以较为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即通过对原因设定行为的定型,来确定原因自由行为着手的开始。
关键词 原因自由行为 实行着手 新定型说
下载PDF
“刑期于无刑”思想与和谐社会刑事政策的构建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62,共5页
“刑期于无刑”的思想源于三代,后来被历朝历代奉为最重要的刑事策略,成为始终指导着中国古代法制发展的最基本刑事政策。对“无刑”的追求,法家主张“以刑去刑”,而儒家则主张“以德去刑”。“以刑去刑”的政策最终导致重刑主义,而“... “刑期于无刑”的思想源于三代,后来被历朝历代奉为最重要的刑事策略,成为始终指导着中国古代法制发展的最基本刑事政策。对“无刑”的追求,法家主张“以刑去刑”,而儒家则主张“以德去刑”。“以刑去刑”的政策最终导致重刑主义,而“以德去刑”的政策却具有轻刑的趋势。历史证明,“以刑去刑”的政策实施的社会效果并不理想,后被“以德去刑”的政策所取代。我国当前的刑事政策有重蹈“以刑去刑”政策覆辙的危险。构建和谐社会的刑事政策,应当吸取和借鉴“刑期于无刑”刑事政策化进程中的教训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刑期于无刑 以刑去刑 以德去刑
下载PDF
论实行行为着手的认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家林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31-36,共6页
关于实行行为着手的认定存在着主观说、客观说与折衷说的对立。这种对立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形式的客观说与实质的客观说的分歧。我国通说并非折衷说而是形式的客观说。形式的客观说并不存在实质的客观说论者所批评的过早或过迟认定实行着... 关于实行行为着手的认定存在着主观说、客观说与折衷说的对立。这种对立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形式的客观说与实质的客观说的分歧。我国通说并非折衷说而是形式的客观说。形式的客观说并不存在实质的客观说论者所批评的过早或过迟认定实行着手的缺陷,是一种值得继续坚持的合理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行行为 着手 认定
下载PDF
自手犯基本问题初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古瑞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0-54,127,共6页
自手犯指只能由正犯亲自完成实行行为才能成立某些犯罪的犯罪形态。自手犯的性质诸学说中,法益侵害说对自手犯主体与行为不可分性做了更合理的解释。自手犯之"亲手性"意味着某些犯罪根本无法通过他人假手完成以及在某些可以... 自手犯指只能由正犯亲自完成实行行为才能成立某些犯罪的犯罪形态。自手犯的性质诸学说中,法益侵害说对自手犯主体与行为不可分性做了更合理的解释。自手犯之"亲手性"意味着某些犯罪根本无法通过他人假手完成以及在某些可以利用他人实施实行行为的情况下,由于自手犯所依据的规范的特殊性而不被认定为成立间接正犯,从而构成自手犯,前者在类型上可以称做事实上的自手犯,后者属于规范上的自手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手犯 地位 性质 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