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芎汤超临界提取物中藁本内酯、正丁基苯酞和洋川芎内酯A在大鼠体内排泄动力学 被引量:4
1
作者 赵睁睁 周严严 +4 位作者 容蓉 巩丽丽 郭小藤 蒋海强 杨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84,共5页
目的:考察大鼠灌服芎汤超临界提取物后,其有效成分藁本内酯、正丁基苯酞和洋川芎内酯A在体内的排泄动力学规律。方法:将超临界部位对SD大鼠灌胃给药后,按不同时间段收集大鼠的尿液和粪样,对以上3种成分进行HPLC测定,绘制其尿和粪样... 目的:考察大鼠灌服芎汤超临界提取物后,其有效成分藁本内酯、正丁基苯酞和洋川芎内酯A在体内的排泄动力学规律。方法:将超临界部位对SD大鼠灌胃给药后,按不同时间段收集大鼠的尿液和粪样,对以上3种成分进行HPLC测定,绘制其尿和粪样排泄规律曲线,考察排泄特征。结果:藁本内酯0-24 h尿排泄率逐渐增高,24 h后逐渐降低,在粪样中36-48 h排泄率最高,此后逐渐降低;正丁基苯酞在尿液中12-48 h排泄率较高;洋川芎内酯A在粪样中12-48 h排泄率较高。结论:尿液中藁本内酯和正丁基苯酞,粪样中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累积排泄量-时间曲线、平均排泄率-时间曲线比较一致,反映出共性的排泄特征,可为芎汤超临界提取物的整体排泄特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芎汤 超临界提取物 藁本内酯 正丁基苯酞 洋川芎内酯A 排泄动力学
原文传递
HPLC-MS/MS法测定鸡骨草与毛鸡骨草中主要成分在大鼠尿液和胆汁中的浓度及其排泄动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晓晨 闫文英 +3 位作者 王鑫 樊雪艳 律涛 王春英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6-417,共12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尿液中9种成分和胆汁中6种成分的HPLC-MS/MS法,并对鸡骨草与毛鸡骨草中夏佛塔苷、异夏佛塔苷、相思子碱、芒柄花素、木犀草素、维采宁-2、下箴刺桐碱、牡荆素、异牡荆素在大鼠尿液和胆汁中的排泄动力学进行比较。...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尿液中9种成分和胆汁中6种成分的HPLC-MS/MS法,并对鸡骨草与毛鸡骨草中夏佛塔苷、异夏佛塔苷、相思子碱、芒柄花素、木犀草素、维采宁-2、下箴刺桐碱、牡荆素、异牡荆素在大鼠尿液和胆汁中的排泄动力学进行比较。方法:SD大鼠按一定剂量灌胃给予鸡骨草与毛鸡骨草提取物后,在24 h内收集胆汁,96 h内收集尿液。色谱分离采用ZORBAX SB-C_(18)(4.6 mm×250 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0.05%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源,正负离子切换,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结果:尿液的胆汁中各待测成分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 6),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准确度RE在-11.2%~14.0%,提取回收率均不低于85.9%,基质效应基质因子RSD均不大于15%,样品稀释效应RSD<15%。实验结果表明,鸡骨草与毛鸡骨草中的多数成分在尿液中的排泄情况相似,但在胆汁中差异较大。结论:建立的HPLC-MS/MS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测定结果为鸡骨草与毛鸡骨草相互替代合理性的全面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思子 鸡骨草 毛鸡骨草 夏佛塔苷 异夏佛塔苷 相思子碱 芒柄花素 木犀草素 维采宁-2 下箴刺桐碱 牡荆素 异牡荆素 排泄动力学
原文传递
阿特拉津及其代谢物在大鼠尿液中的排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梁秋云 谭珍媛 +2 位作者 黄慧学 陈莉 徐宏珍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929-1932,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尿液中阿特拉津(ATR)及其代谢物脱乙基阿特拉津(DEA)、脱异丙基阿特拉津(DIA)及脱乙基脱异丙基阿特拉津(DEDIA)的分析方法,并考察其排泄特征。方法:采用乙腈沉淀蛋白、SFC柱富集等对尿液样品预处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建立大鼠尿液中阿特拉津(ATR)及其代谢物脱乙基阿特拉津(DEA)、脱异丙基阿特拉津(DIA)及脱乙基脱异丙基阿特拉津(DEDIA)的分析方法,并考察其排泄特征。方法:采用乙腈沉淀蛋白、SFC柱富集等对尿液样品预处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尿液中ATR及其代谢物的含量,色谱柱为WelchromTM C18,流动相为0.5%冰醋酸甲醇液-0.5%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5nm;大鼠按25、50、125mg·kg-1灌服给予ATR溶液,于给药前和给药后6、12、18、24、48、72h收集尿液测定并计算其72h累积排泄量占给药量比。结果:ATR、DEA、DIA、DEDIA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5~50、1~100、1~100、15~1500μg·mL-(1r=0.994~0.998),各样本高、中、低浓度的回收率为96.76%~99.03%,日内、日间RSD均<5%;大鼠灌服ATR后,尿样中主要以代谢物DEDIA为主(>75%),而原型、DEA和DIA排泄量均较少(<10%)。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适用于尿液中ATR及其代谢物的分析;ATR在大鼠体内以代谢物DEDIA排泄占绝对优势,降解更趋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代谢物 大鼠 尿液 排泄动力学
原文传递
新型天然酪氨酸酶抑制剂UP302乳膏的大鼠透皮吸收和排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双庆 于敏 +2 位作者 闻镍 朱凌 李佐刚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19-1922,1928,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天然酪氨酸酶抑制剂UP302乳膏经皮给予大鼠后的吸收和排泄。方法:大鼠经皮给予10 mg.cm-2UP302乳膏(以UP302计为0.2 mg.cm-2),收集血液、尿液、粪便和皮肤生物样品,用LC-MS/MS法测定UP302浓度,HPLC法测定乳膏中未吸收的UP... 目的:研究新型天然酪氨酸酶抑制剂UP302乳膏经皮给予大鼠后的吸收和排泄。方法:大鼠经皮给予10 mg.cm-2UP302乳膏(以UP302计为0.2 mg.cm-2),收集血液、尿液、粪便和皮肤生物样品,用LC-MS/MS法测定UP302浓度,HPLC法测定乳膏中未吸收的UP302量。大鼠尾静脉同时给予5 mg.kg-1UP302用于计算经皮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UP302乳膏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07%,皮肤中UP302的量为透皮给药量的0.087%±0.025%,粪便中UP302排泄量为透皮给药量的0.091%±0.026%,尿液中未发现UP302,皮肤上残留的UP302量为78.96%±5.88%。结论:为评价UP302乳膏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动力学及为毒性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酶抑制剂UP302乳膏 透皮吸收 排泄酪氨酸酶 生物利用度 吸收动力学
原文传递
磷酸三(2-丁氧基乙基)酯及其代谢产物在大鼠体内的排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邓臣 刘云浪 +7 位作者 胡蓉 陈建义 王金玲 齐秀娟 申芝芝 谢林伸 蒙艳 朱婷婷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86,共7页
磷酸三(2-丁氧基乙基)酯(tris(2-butoxyethyl)phosphate,TBOEP)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在环境中已广泛被检出,但当前关于TBOEP的毒代动力学研究仍较为缺乏。为此,本研究旨在探索TBOEP及其代谢物在雄性SD大鼠体内的代谢及排泄规律。本研究将健... 磷酸三(2-丁氧基乙基)酯(tris(2-butoxyethyl)phosphate,TBOEP)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在环境中已广泛被检出,但当前关于TBOEP的毒代动力学研究仍较为缺乏。为此,本研究旨在探索TBOEP及其代谢物在雄性SD大鼠体内的代谢及排泄规律。本研究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经口单剂量给予750 mg·kg^(-1) TBOEP后,收集0~24 h、24~48 h、48~72 h、72~96 h、96~120 h、120~144 h和144~168 h不同时间段尿液和粪便样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TBOEP及其代谢物的含量。结果表明,染毒后,TBOEP及其代谢物双(丁氧基乙基)磷酸酯(bis(2-butoxyethyl)phosphate,BBOEP)、双(2-丁氧基乙基)-2-羟基乙基磷酸三酯(bis(2-butoxyethyl)-(2-hydroxyethyl)phosphate,BBOEHEP)在所有尿液和粪便样品中检出,双(2-丁氧基乙基)-2-(3-羟丁氧基)乙基磷酸三酯(tris(2-(3-hydroxy)butoxyethyl)phosphate,3-OH-TBOEP)仅在0~24 h粪便样品中检出。染毒后168 h内,TBOEP尿液和粪便累积排泄率为0.004%、0.422%,BBOEP尿液和粪便累积排泄率为0.007%、0.3931%,BBOEHEP尿液和粪便累积排泄率为0.011%、0.0434%,提示TBOEP及其代谢物BBOEP主要通过粪便排泄,而代谢物BBOEHEP通过尿液和粪便排泄。结果表明,BBOEP和BBOEHEP可能是TBOEP在大鼠体内主要的代谢产物。仅有极少部分的TBOEP代谢为3-HO-TBOEP,提示可能存在其他的生物转化过程。研究结果将为阐明TBOEP的毒代动力学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2-丁氧基乙基)酯(TBOEP) 大鼠 排泄动力学 代谢产物
下载PDF
中药满山红有效成分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的排泄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陈利军 鲁滔滔 +1 位作者 梁泰刚 李青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00-1602,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满山红有效成分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的排泄动力学特征。方法:杜鹃素单剂量灌胃给予大鼠后,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段大鼠排泄的尿液、粪便样品中杜鹃素含量,绘制其累积排泄速率时间曲线,阐明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的排泄特征... 目的:研究中药满山红有效成分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的排泄动力学特征。方法:杜鹃素单剂量灌胃给予大鼠后,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段大鼠排泄的尿液、粪便样品中杜鹃素含量,绘制其累积排泄速率时间曲线,阐明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的排泄特征。结果:杜鹃素经原型药的排出量为10%左右,48 h内由尿中排泄的累积排泄率为2.87%;由粪便中排泄的累积排泄率为7.32%。结论:灌胃给药后,少部分杜鹃素以原型药通过粪便和尿液排泄,大部分杜鹃素在大鼠体内转化为其他形式,该研究为阐明杜鹃素体内代谢过程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素 排泄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盐酸青藤碱在急性痛风大鼠体内的排泄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郑爽 何忠梅 +3 位作者 宗颖 时坤 陈维佳 杜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275-3279,共5页
目的研究盐酸青藤碱在急性痛风大鼠体内的排泄动力学。方法大鼠腹腔注射黄嘌呤和氧嗪酸钾混合液,右侧关节腔注射尿酸钠以复制急性痛风模型,灌胃给予盐酸青藤碱后收集尿液、粪便、胆汁,HPLC法测定盐酸青藤碱含量。结果在大鼠尿液中,模型... 目的研究盐酸青藤碱在急性痛风大鼠体内的排泄动力学。方法大鼠腹腔注射黄嘌呤和氧嗪酸钾混合液,右侧关节腔注射尿酸钠以复制急性痛风模型,灌胃给予盐酸青藤碱后收集尿液、粪便、胆汁,HPLC法测定盐酸青藤碱含量。结果在大鼠尿液中,模型组12 h内盐酸青藤碱排泄18.65%,而正常组6 h内排泄3.93%;在大鼠粪便中,模型组0~6 h检测不到盐酸青藤碱,6~30 h检测出11.82%,而正常组24 h内检测出6.13%;在大鼠胆汁中,盐酸青藤碱排泄集中在0~6 h,模型组、正常组累积排泄量分别为7.61%、5.03%。结论盐酸青藤碱在急性痛风大鼠体内主要通过尿液来排泄。灌胃给药后,少部分青藤碱以原型药通过粪便、尿液、胆汁排泄,大部分在大鼠体内转化为其他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青藤碱 急性痛风 排泄动力学 HPLC
下载PDF
血液中酒精浓度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7
8
作者 祁忠斌 赵锡英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5,共11页
把人体对酒精的吸收、排放简化为一般的房室模型,提出了吸收因子、消除因子的概念.针对短时间饮酒、长时间饮酒以及间断饮酒等情况,分别建立了关于人体体液中酒精浓度的微分方程模型,并且给出了显式解.对于特殊的周期性间断饮酒的模型,... 把人体对酒精的吸收、排放简化为一般的房室模型,提出了吸收因子、消除因子的概念.针对短时间饮酒、长时间饮酒以及间断饮酒等情况,分别建立了关于人体体液中酒精浓度的微分方程模型,并且给出了显式解.对于特殊的周期性间断饮酒的模型,给出了更便于计算的叠加公式,并通过分析酒精浓度函数的极限过程,证明了其有界性.对短时间饮酒和长时间饮酒的情况分别计算了酒精浓度的最大值、取得最大值的时间和禁止驾车的时间范围,而且进行了比较,所得结论与实际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因子 消除因子 微分方程 时间药物动力学 酒精浓度
原文传递
栀子厚朴汤中p-香豆酸在正常及抑郁大鼠尿液中排泄动力学差异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罗凯文 徐晨阳 +1 位作者 孙雯 邢亚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44-48,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HPLC-UV的快速稳定方法,测定栀子厚朴汤灌胃给药后大鼠尿液中p-香豆酸的含量,并应用于正常及抑郁大鼠的尿液排泄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进行大鼠抑郁造模,甲醇沉淀蛋白进行尿液样本前处理。色谱柱:Ph...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HPLC-UV的快速稳定方法,测定栀子厚朴汤灌胃给药后大鼠尿液中p-香豆酸的含量,并应用于正常及抑郁大鼠的尿液排泄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进行大鼠抑郁造模,甲醇沉淀蛋白进行尿液样本前处理。色谱柱:Phenomenex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21∶79,等度洗脱;柱温:35℃;检测波长:310 nm;进样量:20μL;流速:1.0 mL/min。结果方法学结果表明回收率在98%~104%,RSD<3%,在0.2~6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尿液排泄动力学结果表明,单次灌胃给予栀子厚朴汤后,正常及抑郁大鼠体内的p-香豆酸在24 h内均基本排泄完全;p-香豆酸在抑郁组大鼠体内以原型形式经肾脏排泄率较正常组大鼠高。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p-香豆酸测定方法灵敏、快速、可靠,可用于正常及抑郁大鼠p-香豆酸尿液排泄动力学的研究。抑郁组大鼠的尿液总排泄率较空白组大鼠高,提示可能与抑郁大鼠肠道菌群及肝脏代谢酶功能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香豆酸 高效液相色谱 抑郁症 栀子厚朴汤 尿液排泄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