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市高温热浪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66
1
作者 许遐祯 郑有飞 +1 位作者 尹继福 吴荣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15-2820,共6页
利用1951—2009年(6—9月)气象资料、2005—2008年(6—9月)南京市逐日死亡人数、2005—2007年(6—9月)中暑相关的逐时急诊人数,采用描述性研究、回归分析等流行病学统计方法,研究南京市高温热浪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南... 利用1951—2009年(6—9月)气象资料、2005—2008年(6—9月)南京市逐日死亡人数、2005—2007年(6—9月)中暑相关的逐时急诊人数,采用描述性研究、回归分析等流行病学统计方法,研究南京市高温热浪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京是各种级别高温和热浪频发的城市,近60年来,南京市每年平均高温日数14.5d,危害高温日数1.1d,高温热浪1.9次,强高温热浪0.8次;高温热浪过程造成的人群超额死亡率在20%以上,其中女性超额死亡率稍大于男性,对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患者的伤害较大,而且不存在滞后性;由于人体的适应性,发生在夏季早期的高温热浪比发生在季节中、末阶段的高温热浪危害大,但热浪持续的时间对超额死亡率的影响较小;另外,由于城市居民工作需要和出行时间的选择,导致夏季逐时高温对人体危害呈双峰型分布,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9:00—11:00和19:00—21:00;高温热浪对人体的危害与年龄约呈三次函数关系,对0~5岁的婴幼儿和60~80岁的高龄人群危害较大。这些结果可为人体健康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超额死亡率 人体健康 南京
原文传递
宁波市流行性感冒相关超额死亡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劳旭影 焦素黎 +1 位作者 纪威 易波 《预防医学》 2016年第10期1010-1013,1018,共5页
目的评估2010—2014年宁波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相关超额死亡情况,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率差模型方法,分析2010—2014年宁波市的死亡数据和流感监测数据,估计流感流行导致的流感和肺炎(PI)、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RC)、... 目的评估2010—2014年宁波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相关超额死亡情况,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率差模型方法,分析2010—2014年宁波市的死亡数据和流感监测数据,估计流感流行导致的流感和肺炎(PI)、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RC)、缺血性心脏病(IH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全死因(AC)这5种死因的超额死亡率。结果 2010—2014年宁波市流感活动占优势时期(P1时期)共37周;其中2010—2013年流行优势毒株分别为B型、H1N1、B型和H3N2,2014年为H1N1和H3N2。2010—2014年宁波市全人群AC平均每周超额死亡率为2.54/10万;各年份全人群AC超额死亡率分别为12.66/10万、15.19/10万,27.86/10万、12.66/10万和25.32/10万;全人群5种死因(PI、RC、IHD、COPD和AC)年平均超额死亡率分别为1.68/10万、12.83/10万、1.34/10万、0.84/10万和18.74/10万;各年度均以RC超额死亡率最高;≥65岁人群5类死因年平均超额死亡率均高于全人群平均水平,0-4岁人群5类死因的年平均超额死亡率均低于全人群平均水平。结论宁波市流感活动占优势时期主要在冬春季,≥65岁老年人以及慢性心肺疾病患者因流感引起的超额死亡较高,是流感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超额死亡率 率差模型
原文传递
2004-2021年我国HIV阳性MSM超额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实 陈方方 +4 位作者 金怡晨 秦倩倩 蔡畅 汤后林 吕繁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480,共6页
目的了解2004-2021年中国新报告HIV阳性MSM的超额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选取2004-2020年新报告、年龄≥18岁、经男男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患者。以男性一般人群死亡率为参照,计算HIV阳性MSM的超额死亡... 目的了解2004-2021年中国新报告HIV阳性MSM的超额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选取2004-2020年新报告、年龄≥18岁、经男男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患者。以男性一般人群死亡率为参照,计算HIV阳性MSM的超额死亡率。采用多变量Poisson回归模型并基于相对生存率估计法,进行HIV阳性MSM超额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004-2021年HIV阳性MSM的粗死亡率为1.33/100人年,超额死亡率为1.10/100人年。诊断到启动cART时间≤30天和未治疗人群的超额死亡率分别为0.65/100人年和13.85/100人年。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HIV阳性MSM超额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多变量Poisson回归显示,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首次CD4细胞计数水平越低的感染者超额死亡风险越高。此外,居住在中西部省份、未婚/离异/丧偶、医疗机构检测发现、诊断到启动cART时间>30天及未治疗感染者的超额死亡风险较高。结论HIV阳性MSM的死亡风险高于男性一般人群,启动cART治疗可有助于缩小这一死亡率差距。应持续扩大HIV检测范围,尽早发现并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同时提高对老年及文化程度较低MSM的随访服务质量,并加强依从性教育,以全面降低HIV阳性MSM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男男性行为者 超额死亡率
原文传递
哈尔滨市2005—2009年流感相关超额死亡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丽 周浩 +5 位作者 车明杰 刘金茹 关欣 刘晓波 马家奇 王建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31-1033,共3页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05—2009年流感可能导致的超额死亡,为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于人群的疾病监测系统中死因数据、国家流感中心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平均温度和湿度),分别采用率差模型和P...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05—2009年流感可能导致的超额死亡,为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于人群的疾病监测系统中死因数据、国家流感中心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平均温度和湿度),分别采用率差模型和Poisson回归模型估算哈尔滨市2005—2009年流感相关超额死亡数。结果 2005—2009年哈尔滨市流感每年流行周数为9周左右,流行优势菌株为H1N1、H3N2和B型。2005—2009年哈尔滨市流感相关平均每周超额死亡率为2.69/10万。率差模型计算显示5年哈尔滨市超额死亡数为15 310人,其中0岁~组、1岁~组、15岁~组、50岁~组和65岁~组分别为414、64、2 210、3 600、7 727人。Poisson回归模型计算显示5年哈尔滨市超额死亡数为12 326人,其中0岁~组、1岁~组、15岁~组、50岁~组和65岁~组分别为290、33、1 569、2 988、7 184人。结论哈尔滨市流感导致的超额死亡较高,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流行优势菌株为H1N1,其次为H3N2,B型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超额死亡 率差模型 Poisson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合肥市高温热浪对市民死亡及中暑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邓斌 肖长春 +1 位作者 姚魏 王学林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4期124-127,共4页
为了定量评估合肥市高温热浪对市民造成的超额死亡风险和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必要的定量数据支撑,利用2010-2016年6-9月合肥市夏季死亡数据和同期高温气象资料,计算夏季热浪相关超额死亡率,并利用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方法来揭示... 为了定量评估合肥市高温热浪对市民造成的超额死亡风险和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必要的定量数据支撑,利用2010-2016年6-9月合肥市夏季死亡数据和同期高温气象资料,计算夏季热浪相关超额死亡率,并利用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方法来揭示合肥市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总高温日数和总热浪次数对应较好,在2013年达到最大;人群超额死亡率绝大部分<10%,同期的女性超额死亡率稍小于男性;中暑描述性统计中2013年最多,达到609例,男性和女性的比例达到2:1;从中暑年龄序位分级影响来看,急诊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且41~50岁的急诊数显著增大。本研究表明高温热浪期间合肥市居民死亡人数有所增加,中暑发生率较高,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居民高温热浪风险认知水平并及时采取适应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超额死亡率 合肥
下载PDF
湖北省应城市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和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黎君 胡以松 周脉耕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74-677,共4页
目的对媒体重点报道的湖北应城市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水平和变化趋势开展分析,以进一步验证媒体报道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利用1973-1975年全国第一次死因回顾调查数据,以及2004-2005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描述湖北省应... 目的对媒体重点报道的湖北应城市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水平和变化趋势开展分析,以进一步验证媒体报道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利用1973-1975年全国第一次死因回顾调查数据,以及2004-2005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描述湖北省应城市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变化趋势。结果湖北省应城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48.26/10万,过去30多年来,该地恶性肿瘤死亡率大幅度上升,上升幅度是全国的9.27倍,该县每10万人中,平均每年比全国水平多死43例恶性肿瘤患者。该地多种恶性肿瘤变化幅度明显异于全国,食管癌、胃癌不降反升;肝癌、肺癌、白血病、结直肠癌的上升幅度分别是全国的5.84倍、5.61倍、5.07倍、17.91倍,胃癌、肝癌、肺癌、结直肠癌的超额死亡率分别为15.32/10万、16.78/10万、8.32/10万及3.98/10万。负二项分布拟合结果提示胃癌的死亡存在村落聚集性。结论湖北省应城市历史恶性肿瘤死亡率水平低,但上升幅度大,处于全国高发水平,呈现多种恶性肿瘤普遍高发现象,胃癌死亡存在村落聚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媒体报道 超额死亡率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Heat Wave on Death among the Elderly in Nanjing City
7
作者 Xiakun Zhang Yanyan Zhou +1 位作者 Ying Tian Shuyu Zhang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6年第11期62-71,共11页
To obtain the influence of heat waves on death in the elderly, the influence of the heat waves in Nanjing in the summers (from June to August) of 2005-2008 on death among the elderly was analyzed by using statistical ... To obtain the influence of heat waves on death in the elderly, the influence of the heat waves in Nanjing in the summers (from June to August) of 2005-2008 on death among the elderly was analyzed by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ath toll over these four summers in Nanjing tended to increase;on an average 10.76% more males died than females, and the mortality rate of old people aged ≥65 accounted for 73.21% of all deaths. The mortality rate of older people rose with increasing maximum temperature. Furthermore, the average excess mortality rate caused by heat wave weather processes was 15.91%, while it was less affected by the duration of the heat wave. The death toll of the elder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humidity, dropping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decrease of wind speed for 1°C increase of maximum temperature. Under the same humidity condition,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wind speed, the death toll during heat wave days was higher than that occurring on other days, and heat waves increased the risk of death among the elderly by 26.6% (95% CI: 1.100 - 1.154). Daily mortality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1, 4, or 6 days later, particularly 4 days later. Heat wave was one of the principal factors, which caused the rise in death tolls in summer, and the elderly were most aff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Wave The Elderly excess mortality rate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下载PDF
四个媒体报道“癌症高发村”所在县(区)的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和趋势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黎君 胡以松 +1 位作者 周脉耕 葛辉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1740-1743,共4页
目的对四个媒体报道"癌症高发村"所在县(区)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水平和变化趋势开展分析,以进一步佐证媒体报道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利用1973-1975年全国第一次死因回顾调查数据,以及2004-2005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 目的对四个媒体报道"癌症高发村"所在县(区)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水平和变化趋势开展分析,以进一步佐证媒体报道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利用1973-1975年全国第一次死因回顾调查数据,以及2004-2005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描述四个县(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变化趋势。结果河南省浚县是历史高发区,目前恶性肿瘤死亡仍然高发,平均每年比全国水平多死74例恶性肿瘤;而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河南省沈丘县和湖北省应城市,历史上不属于恶性肿瘤高发地区,过去30多年,三县(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大幅度上升,上升幅度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27、7.14、2.71倍,恶性肿瘤超额死亡率分别为每10万人43、40、52例;四个县(区)的高发肿瘤主要集中在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等,聚集性分析发现这四个县(区)均有一些恶性肿瘤在一些村落存在明显的聚集性。结论四个县(区)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均超过全国水平的40%,属于恶性肿瘤高死亡地区。四个县(区)的高发肿瘤主要集中在消化道肿瘤,且均有一些恶性肿瘤存在村落聚集性,部分聚集村落与媒体报道的"癌症高发村"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媒体报道 超额死亡率
原文传递
北京市昌平区温度热效应对非意外死亡及寿命损失年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静 赵明强 +1 位作者 王焕新 屈龙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9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研究温度热效应对人群非意外死亡及寿命损失年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2017年昌平区全人群死亡个案数据、气象数据及环保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拟合逐日平均气温与逐日死亡数及逐日YLL的关系,定量估计热效应对死亡率及... 目的研究温度热效应对人群非意外死亡及寿命损失年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2017年昌平区全人群死亡个案数据、气象数据及环保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拟合逐日平均气温与逐日死亡数及逐日YLL的关系,定量估计热效应对死亡率及寿命损失年的累积滞后效应。结果热效应的影响急促而短暂,持续4 d。热效应在累积滞后4 d时,温度每升高1℃,人群非意外死亡的累计超额死亡率为0. 030%(0. 011%, 0. 049%),男性和女性分别为0. 020%(-0. 005%, 0. 046%),0. 044%(0. 014%,0. 073%);(0~65)岁年龄组和65岁以上年龄组分别为0. 038%(0. 002%,0. 075%)和0. 028%(0. 005%,0. 050%),人群非意外死亡寿命损失年为5. 38(1. 76,9. 00)年,男性为2. 00(-0. 79,4. 79)年,女性为3. 04(0. 67,5. 40)年,(0~65)岁组为3. 97(0. 76,7. 18)年,65岁以上组为1. 01(-0. 58,2. 60)年。结论热效应使非意外死亡率和寿命损失年增加,女性及65岁以下人群的增加幅度大于男性和65岁以上人群。采用预警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热效应 超额死亡率 寿命损失年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昌平区
下载PDF
PM2.5对北京市昌平区居民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静 王焕新 +4 位作者 屈龙 赵明强 丁小栋 谢春新 刘起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定量评估北京市昌平区空气中粒径≤2.5 μm的颗粒物(PM2.5)对居民心血管系统疾病累积超额死亡率(CER)及寿命损失年(YLL)的短期影响。方法收集2014-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户籍人群的死亡个案资料、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 目的定量评估北京市昌平区空气中粒径≤2.5 μm的颗粒物(PM2.5)对居民心血管系统疾病累积超额死亡率(CER)及寿命损失年(YLL)的短期影响。方法收集2014-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户籍人群的死亡个案资料、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浓度资料及气象资料,运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不同滞后天数PM2.5浓度对不同人群心血管系统疾病CER及YLL的影响。结果 PM2.5对心血管系统疾病CER和YLL的危害效应分别在滞后7 d和9 d时开始显现,滞后14 d时达到最大,持续时间长达21 d。累积滞后21 d时,PM2.5每增加10 μg/m3,人群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的CER为0.021%(95%CI:0.004%~0.038%),YLL为1.47(95%CI:0.23~2.70)年。PM2.5对男性及≥75岁人群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的CER和YLL影响更大。结论 PM2.5可以增加人群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和Y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累积超额死亡率 寿命损失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