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二年律令·秩律》抄写年代研究--以汉初侯国建置为中心 被引量:31
1
作者 马孟龙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9-96,共8页
关于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二年律令.秩律》的抄写年代,学界一直没有明确的意见。本文通过比对汉初侯国建置沿革,指出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秩律》是在惠帝七年《秩律》旧本的基础上增订高后元年行政建制而形成的混合文本。《秩律》并不... 关于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二年律令.秩律》的抄写年代,学界一直没有明确的意见。本文通过比对汉初侯国建置沿革,指出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秩律》是在惠帝七年《秩律》旧本的基础上增订高后元年行政建制而形成的混合文本。《秩律》并不载录侯国,以往被释为侯国的几个地名,其实是侯国废除后而增补入《秩律》的。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秩律》抄写于高后元年五月前后,载录的行政建制是高后元年五月的面貌。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秩律》是抄手根据自身需要而制作的律文抄本,与朝廷颁定的《秩律》文本可能存在较大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年律令·秩律》 侯国 西汉政区 出土文献
原文传递
“古史辨”派、“二重证据法”及其相关问题——裘锡圭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24
2
作者 裘锡圭 曹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6,共12页
裘锡圭先生在古文字、古文献、上古史等领域均有很高的成就,为学界所公认。2007年3月,应文史哲编辑部之约,裘先生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采访。在访谈中,裘先生回顾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的历程,就"古史辨"派、上古史、出土文献研... 裘锡圭先生在古文字、古文献、上古史等领域均有很高的成就,为学界所公认。2007年3月,应文史哲编辑部之约,裘先生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采访。在访谈中,裘先生回顾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的历程,就"古史辨"派、上古史、出土文献研究及"二重证据法"、"五帝时代"等问题畅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古史辨"派在对上古史认识的大方向上是正确的,在古书辨伪方面则有许多地方需要纠正;我们今天对于疑古思想和学说应持继承与批判相结合的态度。20世纪70年代以后虽然涌现了大批出土文献,但就出土文献研究而言,传世典籍以及历代学者对传世典籍的研究仍然是基础。目前中国古典学,包括出土文献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不在缺乏理论或方法,而在研究者往往缺乏科学的态度。必须大力提倡一切以学术为依归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提倡学术道德、学术良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派 “二重证据法” “五帝时代” 出土文献
下载PDF
出土文献可以改写思想史吗? 被引量:22
3
作者 曹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51,共14页
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与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相关之出土资料大量问世,"出土文献将改写中国思想史"的说法一度频繁见诸报刊。这究竟是一个严肃的命题,还是一个供媒体使用的口号,应予以审视和评价。出土文献的确为改写中国思想... 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与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相关之出土资料大量问世,"出土文献将改写中国思想史"的说法一度频繁见诸报刊。这究竟是一个严肃的命题,还是一个供媒体使用的口号,应予以审视和评价。出土文献的确为改写中国思想史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性,但由于出土文献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出土文献研究的复杂性,使其所能发挥的作用受到限制,不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文本整理和复原,不能轻易用出土文献来改写中国思想史。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的研究方法有相通之处,不应轻易否定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二重证据法"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没有多少可以指导具体研究的方法论成分。对"二重证据法"的过度推崇,滋长了轻率、粗糙的学风,导致了研究方法的简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传世文献 思想史 “二重证据法”
下载PDF
中古舌根声母字和双唇声母字在战国楚系文献中的交替现象及其解释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彤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9-255,共7页
中古舌根音声母字和双唇音声母字在出土的战国楚系文献中存在交替现象,这是由于在上古楚方言中发生了~K^->~P-的音变,出现在后元音前的圆唇舌根音声母变成了双唇音声母。这种音变发生的年代大致是在春秋中晚期,即公元前7世纪前期至... 中古舌根音声母字和双唇音声母字在出土的战国楚系文献中存在交替现象,这是由于在上古楚方言中发生了~K^->~P-的音变,出现在后元音前的圆唇舌根音声母变成了双唇音声母。这种音变发生的年代大致是在春秋中晚期,即公元前7世纪前期至公元前5世纪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上古楚方言 圆唇舌根音 音变 舌根声母字 交替现象
原文传递
20世纪的易学研究及其重要特色——《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前言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大钧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2,共10页
回顾20世纪的易学研究,其中有两件最重要的"大事":一是在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下,学者们用新的研究视野和历史观念对易学展开了全新的研究,在《周易》经传研究、易学史研究、象数与义理研究上都取得了巨大突破;二是一些极具研... 回顾20世纪的易学研究,其中有两件最重要的"大事":一是在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下,学者们用新的研究视野和历史观念对易学展开了全新的研究,在《周易》经传研究、易学史研究、象数与义理研究上都取得了巨大突破;二是一些极具研究价值的易学考古文献的发现,展现了早期易学的丰富面貌,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考量一些历史成说,这在今后的易学研究中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今天的易学研究只有"面向易学作为经学的事实本身",才能使源远流长的易学文化得到真正的继承与发扬,更好地应对时代和未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易学 出土文献 经学
下载PDF
出土文献所见秦汉“道”政区演变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孟龙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6-122,141,142,共19页
本文利用近三十年发现的出土文献,对秦汉“道”政区演变进行分析。文章指出,目前明确可知秦代至少设置12道。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至少载录23道,反映了吕后初年汉朝直辖区域“道”之设置与长官秩禄级别。依据《秩律》推知,... 本文利用近三十年发现的出土文献,对秦汉“道”政区演变进行分析。文章指出,目前明确可知秦代至少设置12道。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至少载录23道,反映了吕后初年汉朝直辖区域“道”之设置与长官秩禄级别。依据《秩律》推知,秦道长官皆称令,秩级为六百石。西汉初年增置五百石秩级的道,道长官称谓出现令、长之别。西汉中期以后道长官秩级进一步降低,以道长为主。相较于县,道之长官秩级普遍偏低。道始创时间约在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与秦国伐灭义渠戎后管理众多内附游牧民族有关。秦汉道的数量和地域分布十分稳定。战国末年至汉初,道皆设置于秦国旧地边疆,不在六国故地置道。只有汉初的长沙国为了应对南越国军事进攻,在湘水上游置道。汉武帝以后,不再于新开拓的边疆地区置道,道之地域分布格局最终奠定。秦道的数量不超过20个,西汉道的数量不断增加,至哀帝时期达到峰值,随后数量逐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封泥 张家山汉简 《秩律》 秦汉政区地理
原文传递
如何认识先秦文献的汉代传承及其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赵敏俐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2-106,共15页
先秦是历史上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中华民族最具有经典意义的伟大作品大多产生于这个时代,但是现存的先秦文献大都是经过汉代人整理才得以流传的,近现代以来的学者为此而对这些典籍的可靠性多有质疑。需要指出,汉代人尽最大... 先秦是历史上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中华民族最具有经典意义的伟大作品大多产生于这个时代,但是现存的先秦文献大都是经过汉代人整理才得以流传的,近现代以来的学者为此而对这些典籍的可靠性多有质疑。需要指出,汉代人尽最大可能地保存了劫后仅存的先秦古籍,并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对它们进行整理与研究,使之虽然残缺但却基本真实地反映了先秦时代的学术发展状况。近年来大量先秦文献的出土发现,使我们对汉代人所做的这种文献传承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传承于汉代的这些先秦文献的可靠性和巨大价值必须充分肯定。汉代人接续肇自先秦时代的学术传统,构建了以"六经"和"诸子"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学术体系,这正是我们今天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汉代 传世文献 出土文献 学术传统
原文传递
出土文献所见秦朝婚姻法特点新探
8
作者 刘雁冰 巩宝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考诸出土文献及传世文献可知,秦朝婚姻法规定男女良贱可以通婚,保护女性权利,追求公法本位,体现出身份界限尚不严格、夫妻地位相对平等、私法公法化的特征。究其原因,当与秦朝门第观念、社会结构、妇女社会参与度、法家思想治国、社会... 考诸出土文献及传世文献可知,秦朝婚姻法规定男女良贱可以通婚,保护女性权利,追求公法本位,体现出身份界限尚不严格、夫妻地位相对平等、私法公法化的特征。究其原因,当与秦朝门第观念、社会结构、妇女社会参与度、法家思想治国、社会风气等有密切关系。秦朝在婚姻法中弘扬普法精神,提倡依法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对于完善现代婚姻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秦朝 婚姻法
下载PDF
张家山三三六号汉墓《秩律》残简相关问题阐释 被引量:6
9
作者 马孟龙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112,共5页
本文对张家山三三六号汉墓出土的一支残简进行分析,指出该简的内容为《秩律》六百石秩级律文。残简记录的"临洮"、"羌道",可以弥补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秩律》的文字残缺。与二四七号汉墓《秩律》相比,三三六号汉... 本文对张家山三三六号汉墓出土的一支残简进行分析,指出该简的内容为《秩律》六百石秩级律文。残简记录的"临洮"、"羌道",可以弥补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秩律》的文字残缺。与二四七号汉墓《秩律》相比,三三六号汉墓《秩律》的县名排序更为规整,可能更接近朝廷正式颁定的《秩律》原貌。张家山三三六号汉墓出土的十五种汉律除《秩律》以外,还包括《盗律》、《朝律》、《具律》、《贼律》、《兴律》五种律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山三三六号汉墓 《秩律》 出土文献 西汉政区
原文传递
20世纪以来《诗经》异文研究综述
10
作者 唐茜 《莆田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0-95,共6页
梳理1900-1949年、1950-1999年、2000年至今三个时段的《诗经》异文研究成果;发现《诗经》异文研究热度与日俱增,在延续三家《诗》异文、引《诗》论《诗》异文以及探索异文分类、形成原因等综合角度的基础上,结合新出土文献探讨《诗经... 梳理1900-1949年、1950-1999年、2000年至今三个时段的《诗经》异文研究成果;发现《诗经》异文研究热度与日俱增,在延续三家《诗》异文、引《诗》论《诗》异文以及探索异文分类、形成原因等综合角度的基础上,结合新出土文献探讨《诗经》异文,形成延续传统、利用新材料、探索新视角的全方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异文 出土文献 综述
下载PDF
魏晉南北朝漢語量詞研究中的語料問題
11
作者 李建平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1期54-68,282,283,共17页
語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是漢語史研究的基礎,而其寫成時代和地域等因素的複雜性又是漢語史研究的難點,魏晉南北朝文獻語料尤其如此。魏晉南北朝量詞專書專題研究和斷代史研究中,對文獻版本的選擇和梳理、對輯佚本和類書等轉引文獻的甄别... 語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是漢語史研究的基礎,而其寫成時代和地域等因素的複雜性又是漢語史研究的難點,魏晉南北朝文獻語料尤其如此。魏晉南北朝量詞專書專題研究和斷代史研究中,對文獻版本的選擇和梳理、對輯佚本和類書等轉引文獻的甄别、對疑僞書語料的時代分析和利用、對異文語料的辨别和分析、文意細審及句讀的偏誤、出土文獻的時代與校勘、名物詞考證與結構分析等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研究結論的科學性;對相關語料問題的梳理和分析有助於漢語發展史研究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晉六朝 語料 輯佚 異文 疑僞書 出土文獻
下载PDF
从近年出土文献看早期楚国中心区域 被引量:4
12
作者 笪浩波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6-70,共5页
本文对近年出土的相关文献加以梳理,从中找到与楚国早期中心区域相关的几处地名,并对这些地名的大致方位加以考定,从而框定早期楚国的中心区域。本文认为,楚国早期居地荆山与沮漳二水即指今湖北西北部的大荆山及沮漳河流域,"京宗&q... 本文对近年出土的相关文献加以梳理,从中找到与楚国早期中心区域相关的几处地名,并对这些地名的大致方位加以考定,从而框定早期楚国的中心区域。本文认为,楚国早期居地荆山与沮漳二水即指今湖北西北部的大荆山及沮漳河流域,"京宗"即指今保康聚龙山一带,"夷屯"在今南漳县武安镇界,"鄀"在今宜城县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早期楚国 中心区域
原文传递
从石窟题记看唐朝佛教政策对龟兹地区的影响
13
作者 齐嘉锐 屈玉丽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6期16-21,共6页
自唐朝控制西域以来,中原王朝的统治政策逐渐深入到了龟兹地区,为其带来了深刻影响。唐朝军事文化政策在龟兹的推行,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中原文化内容,也推动了当地佛教文化的发展。这些活动的部分痕迹保留在了龟兹石窟中,通过对石窟题... 自唐朝控制西域以来,中原王朝的统治政策逐渐深入到了龟兹地区,为其带来了深刻影响。唐朝军事文化政策在龟兹的推行,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中原文化内容,也推动了当地佛教文化的发展。这些活动的部分痕迹保留在了龟兹石窟中,通过对石窟题记的研究,或可一窥唐代佛教政策对龟兹地区佛教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地区 石窟题记 佛教政策 出土文书
下载PDF
考古发现与先秦易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连劭名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6,共10页
本文从考古发现的一些才料,考证了先秦易学的若干问题.认为,古贞与鼎同字,贞亦训“定”,鼎是“定命”的象征.殷墟卜辞“卜王”与《周易》卦辞中的“安贞”同义。卜辞中有“由王事”,即“从王事”。《周易》爻辞中有“从王事”.《周易》... 本文从考古发现的一些才料,考证了先秦易学的若干问题.认为,古贞与鼎同字,贞亦训“定”,鼎是“定命”的象征.殷墟卜辞“卜王”与《周易》卦辞中的“安贞”同义。卜辞中有“由王事”,即“从王事”。《周易》爻辞中有“从王事”.《周易》卦爻辞中屡言“我”,取象与“从王事”全同.卜辞中有神名“(虫虫)”,指太一神。包山楚简中有神名“二天子”,应是伏牺、神农。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的“大帝”即为“易”.张家山汉简《盖庐》出现了“太极”的概念,是研究古代思想的珍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 易学 先秦时期 出土文献
下载PDF
出土文献用字差异与汉语量词研究
15
作者 何余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出土文献蕴含着丰富的量词使用现象,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用字差异给文本释读带来了许多障碍,也常使汉语量词研究陷入某种误区。全面梳理出土文献量词的用字差异,厘清其中的字词关系、字际关系,有助于准确探求量词的来源... 出土文献蕴含着丰富的量词使用现象,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用字差异给文本释读带来了许多障碍,也常使汉语量词研究陷入某种误区。全面梳理出土文献量词的用字差异,厘清其中的字词关系、字际关系,有助于准确探求量词的来源、提前量词始见时代;能够从字词互动的角度,通过强化用字和分化用字,考辨量词的产生途径与分化方式;能够从多个维度考索源词本字,把握量词演变的语义特征。因此,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不能局限于音义本身,还应该多关注词的用字演变及其影响,多从字词关系互动的角度去考察有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量词 用字 字词关系 字词互动 词义演变
原文传递
从神灵世界向现实世界的演变——从出土文献的盟誓文书中看神灵崇拜的式微与革新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道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3-189,283-284,共9页
在出土文献中,古代的盟誓思想基础是神灵崇拜。从盟誓文化中产生出宗教、祷告、巫蛊等民俗。随着人类进步,神灵崇拜走向了式微,但盟誓却由神灵世界走向现实世界——即宣誓。宣誓明显地体现出盟誓的一些重要的特征,在现实社会中发挥着越... 在出土文献中,古代的盟誓思想基础是神灵崇拜。从盟誓文化中产生出宗教、祷告、巫蛊等民俗。随着人类进步,神灵崇拜走向了式微,但盟誓却由神灵世界走向现实世界——即宣誓。宣誓明显地体现出盟誓的一些重要的特征,在现实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盟誓 神灵崇拜 式微 革新
下载PDF
《五十二病方》成书年代讨论的焦点及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红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110-112,共3页
学者讨论帛书《五十二病方》的年代问题,其焦点是如何运用二重证据法,以及二重证据法如何与其他研究方法结合。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出土文献的年代等文献问题研究,除了遵循文献本身的客观规律外,还应重视多个角度、多种方法的全面考察,... 学者讨论帛书《五十二病方》的年代问题,其焦点是如何运用二重证据法,以及二重证据法如何与其他研究方法结合。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出土文献的年代等文献问题研究,除了遵循文献本身的客观规律外,还应重视多个角度、多种方法的全面考察,以便得出比较公允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年代 启示 《五十二病方》
下载PDF
磔狗与逐疫——先秦时代的防疫记忆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思亮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5-438,共14页
磔狗是一种自殷商时代延续至今的习俗,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抗击疫疠的原始记忆。古人将狗的忠诚、警戒、矫捷、司夜等特点与风气、疫疠、鬼怪等联系,认为磔狗可以止风、防疠、抗疫。这种磔狗文化随着时代的推移,内涵不断被丰富。通过对... 磔狗是一种自殷商时代延续至今的习俗,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抗击疫疠的原始记忆。古人将狗的忠诚、警戒、矫捷、司夜等特点与风气、疫疠、鬼怪等联系,认为磔狗可以止风、防疠、抗疫。这种磔狗文化随着时代的推移,内涵不断被丰富。通过对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与磔狗相关的史料的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人对疫病的认识与对抗措施。磔狗文化中“防治未病”、“一气一疫”、关注换季、注重病候转化等认识,对今天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磔狗 止风 疫疠 瘟疫 出土文献
下载PDF
出土文献在中国文学史教学中的价值与运用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伟男 《晋中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82-85,共4页
由于受学时、教师学科背景等因素限制,出土文献在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中的价值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出土文献包含了大量与中国文学史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出... 由于受学时、教师学科背景等因素限制,出土文献在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中的价值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出土文献包含了大量与中国文学史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出土文献的运用,通过丰富教学资源、革新教学教法,不断提高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简牍 中国文学史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出土簡牘與秦漢曆法復原:學術史的檢討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津嵩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8年第1期1-25,共25页
本文首先追溯了晚清、近代重建秦和漢初朔閏的努力,進而回顧了1970年代以來在'曆法復原'思路之下對出土曆朔的研究。在1999年之前,相關研究集中於對銀雀山元光元年曆書的討論,衆説紛紜;而在1999年之後,隨著一批新材料的出現,各... 本文首先追溯了晚清、近代重建秦和漢初朔閏的努力,進而回顧了1970年代以來在'曆法復原'思路之下對出土曆朔的研究。在1999年之前,相關研究集中於對銀雀山元光元年曆書的討論,衆説紛紜;而在1999年之後,隨著一批新材料的出現,各家復原方案在朔閏表推算的結果上趨於一致。'曆法復原'的實質是數據擬合,其方法有局限性,不能够爲古代曆法的構造提供確切的證據。出土曆朔中的歧異現象指向曆法復原研究所依賴假設的潛在缺陷,同時也展現出秦漢社會時間秩序的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初 出土簡牘 曆朔 曆書 曆法 年代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