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试教育条件下的学生学习行为模型 被引量:10
1
作者 钱林晓 王一涛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在应试教育社会背景不变的条件下,单纯强调学校的教育改革,减少学校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内容增加素质教育内容,不可能真正改变学生所面临的应试教育压力。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建构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学习行为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推... 在应试教育社会背景不变的条件下,单纯强调学校的教育改革,减少学校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内容增加素质教育内容,不可能真正改变学生所面临的应试教育压力。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建构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学习行为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推演,并借助该模型的结论解读当前的教育实例,论证了上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试教育 学生 行为 模型
下载PDF
应试教育的经济解释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一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第5期40-43,共4页
教育是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通过教育向更高的社会阶层流动。在当前的劳动用人体制和教育评价体制这两大“约束条件”下,家长对教育的重视转化成了对考试成绩的追求。改革应试教育,就要改革促使应试教育得以... 教育是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通过教育向更高的社会阶层流动。在当前的劳动用人体制和教育评价体制这两大“约束条件”下,家长对教育的重视转化成了对考试成绩的追求。改革应试教育,就要改革促使应试教育得以形成的“约束条件”———劳动用人体制和教育评价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试教育 用人体制 教育评价
下载PDF
应试教育的经济解释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世忠 王一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5年第3期24-27,共4页
教育是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通过教育向更高的社会阶层流动。在当前的劳动用人体制和教育评价体制这两大“约束条件”下,家长对教育的重视转化成了对考试成绩的追求。改革应试教育,就要改革促使应试教育得以... 教育是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通过教育向更高的社会阶层流动。在当前的劳动用人体制和教育评价体制这两大“约束条件”下,家长对教育的重视转化成了对考试成绩的追求。改革应试教育,就要改革促使应试教育得以形成的“约束条件”——劳动用人体制和教育评价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试教育 用人体制 教育评价
下载PDF
制约当前中学体育发展的诸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刚卷 李伟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前,中国素质教育的战略选择与应试教育实践的矛盾,使中国中学体育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从应试的考试制度等各个角度,论述了制约当前中国中学体育发展的诸多因素,并指出了今后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中国学校体育 应试教育 体育价值 体育法规 体育教师 素质教育
下载PDF
应试教育条件下的学生学习行为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钱林晓 王一涛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5年第3期70-73,共4页
在应试教育的社会背景不变的条件下,单纯强调学校的教育改革,是难以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也不可能真正改变学生所面临的应试教育压力。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建构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学习行为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推演,并借助该模型... 在应试教育的社会背景不变的条件下,单纯强调学校的教育改革,是难以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也不可能真正改变学生所面临的应试教育压力。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建构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学习行为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推演,并借助该模型的结论解读当前的教育实例,对上述观点进行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试教育 学生 行为 模型
原文传递
一类八自由度矩形板元能量正交性的分析
6
作者 刘鸣放 张明亮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5,共2页
分析指出一类八自由度矩形板元具有能量正交的形函数空间,且其单元刚度矩阵为对角块:Ke=Krc+Kh,其中Krc只和形函数空间的常应变模态有关,Kh由高阶模态决定.
关键词 有限元 能量正交形函数空间 单元刚度矩阵
下载PDF
中学体育教学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祥川 《福建体育科技》 1999年第1期31-33,共3页
本文剖析了“应试教育”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阐明了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提出了中学体育教学适应“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需求的举措。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下载PDF
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性 被引量:54
8
作者 刘朝晖 扈中平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8,共6页
从事实的角度看,“应试”仅仅是一个中性词,它既不必然是贬义的,也不必然是褒义的。但“应试教育”与“应试”不能混同。“应试教育”并不是因为教育中存在着“应试”的“事实”,而是因为有其特定的“价值”,故“应试教育”在根本... 从事实的角度看,“应试”仅仅是一个中性词,它既不必然是贬义的,也不必然是褒义的。但“应试教育”与“应试”不能混同。“应试教育”并不是因为教育中存在着“应试”的“事实”,而是因为有其特定的“价值”,故“应试教育”在根本上是一个价值判断而不是一个事实判断。从价值判断的意义上讲,应试教育是一个特定的贬义性概念。同理,对与之对应的“素质教育”的概念亦当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把握。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概念的把握方式以及怎样理解“对立”的内涵,是认识两种教育是否具有对立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试 应试教育 素质 素质教育 中性 价值 对立
下载PDF
争议与热点:新时期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再审视——兼论“双减”背景下体育中考的介入与定位 被引量:36
9
作者 熊文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3-92,共10页
对当前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相关的若干争议、热点予以辨析,审视其深层、结构性问题,厘清有关认识和理论,并就“双减”背景下体育中考介入的困境及再定位进行探讨,旨在为体育中高考改革的决策和推行、“双减”政策在体育相关方面的落实及... 对当前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相关的若干争议、热点予以辨析,审视其深层、结构性问题,厘清有关认识和理论,并就“双减”背景下体育中考介入的困境及再定位进行探讨,旨在为体育中高考改革的决策和推行、“双减”政策在体育相关方面的落实及体教融合提供理论资源。认为:(1)体育“应试教育”及其改革取向指向地位考试、素质素养教育、体育锻炼及“良性负担”“对冲”说,均存在认识误区或偏差。其中,体育中高考改革难以促成“减负”,这也提示特定“体育锻炼”效应介入“双减”面临理论困境。(2)体育中高考改革的调适和定位应置于当下社会-价值视域及“双减”背景之下:其一,体育中高考改革应谨防在某种舆论压力与“既定目标”下的推行,谨防非必需或极限-竞技化的运动能力作为教育及人才评价的核心指标,以及谨防改革的有限效应对社会伦理价值的僭越和碾压;其二,在“双减”背景下对体育中考改革予以定位,需谨防体育在中考改革压力下成为一种新的负担,以及谨防“双减”背景与体育中考导向下学校体育的矮化和生物化。提出:“双减”或“减负”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应超越体育升学考试的导向和限制,体现学校体育的实质和育人价值,这也是对“体教融合”及“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的切合和呼应;应防止在体育中高考与“双减”或不当“减负”观双重作用下催生和助长学校体育“生物体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中考 体育高考 主科 应试教育 双减 伦理 体教融合
下载PDF
青少年体育综合改革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36
10
作者 张绰庵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11,共6页
研究目的: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体育综合改革进行理性思考,旨在有效提升青少年体质和健康水平。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搜集当前青少年体质和青少年体育的研究成果,并对其核心观点进行... 研究目的: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体育综合改革进行理性思考,旨在有效提升青少年体质和健康水平。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搜集当前青少年体质和青少年体育的研究成果,并对其核心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结果:青少年体质20多年持续下降的根源在于应试教育制度,导致学校体育被边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畅,导致阳光体育难以落到实处;法律保障机制缺失,导致青少年体育安全成学校、家庭最大风险。研究结论:青少年体育改革的方向应是综合改革,改革的核心在于运行机制,改革的重点是学校体育。只有将青少年体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与教育体制改革相结合,与应试教育制度改革同步推进,青少年体育才能得到重视和发展,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体育参与的可能,才能真正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体育 综合改革 应试教育 学校体育 管理体制 法律保障
原文传递
论应试教育与学生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6
11
作者 柯政 梁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82,共11页
虽然很多人理所应当地认为,应试教育阻碍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但目前没有基本的证据能证明中国学生总体创造力水平低于其他国家,因而不能简单断言应试教育制约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试教育与学生创造力水平无关... 虽然很多人理所应当地认为,应试教育阻碍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但目前没有基本的证据能证明中国学生总体创造力水平低于其他国家,因而不能简单断言应试教育制约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试教育与学生创造力水平无关。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是:应试教育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它对“抬升底部”卓有成效,但会比较明显地阻碍拔尖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这有直接和间接的多方面的事实证据支撑。应试教育对拔尖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有着明显的负面作用,并不意味着其他群体的学生不受其影响,而是说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拔尖学生受影响和制约的程度更加突出。借用“创造力成分理论”提供的分析框架,这种负面影响可能通过3个机制发生作用:即降低拔尖学生的知识掌握宽度和深度,降低冒险质疑精神以及对不确定的容忍态度,弱化学习的内在动机。虽然拔尖学生数量占比不多,但这不是小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竞争力以及教育系统完善的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试教育 创造力 拔尖人才培养
下载PDF
如何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基于《教育规划纲要》及教育历史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郭法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10,共6页
30年的教育发展,完成了教育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同时也经历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转变和博弈的过程。30年的教育改革在观念和制度上虽然有许多尝试和努力,但没有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推进仍然困难。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应在加强素质... 30年的教育发展,完成了教育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同时也经历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转变和博弈的过程。30年的教育改革在观念和制度上虽然有许多尝试和努力,但没有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推进仍然困难。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应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机会均等和个性发展,为不同学生提供多样性发展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个性发展
下载PDF
训练——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 被引量:19
13
作者 钱梦龙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41,共5页
训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是教学中师生之间互动、合作的过程。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工具性和人文性也只有在训练中才能完成统一。当下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缺乏有效的训练是其重要原因。不能将训练与应试教育画等号... 训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是教学中师生之间互动、合作的过程。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工具性和人文性也只有在训练中才能完成统一。当下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缺乏有效的训练是其重要原因。不能将训练与应试教育画等号。要为训练“正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训练 应试教育
下载PDF
严格科学地实现素质教育--教师的专业 被引量:20
14
作者 宁虹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10,15,共8页
人的认识来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对世界和生活直接的"觉察—意识到"的经历和体验。教育的意义则在于:人可以通过教育使没有经历的人获得关于它的体验。素质教育主要是由学校通过课程实现的素质养成,通过基础教育课程使人类的... 人的认识来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对世界和生活直接的"觉察—意识到"的经历和体验。教育的意义则在于:人可以通过教育使没有经历的人获得关于它的体验。素质教育主要是由学校通过课程实现的素质养成,通过基础教育课程使人类的历史文化传统进入儿童意识的形成,构成他们在学校中有意义的学习生活,使他们有文化地知觉、体验世界和生活。严格科学地实现素质教育,对于教师以及教师的专业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响应时代要求而严格科学地建设起来的机遇。理解教育的实践本性,严格地建设教育实践的科学对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掐尖”现象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教师的专业
原文传递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顾明远先生专访 被引量:18
15
作者 顾明远 蔡宗模 张海生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5-11,共7页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的教育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70年来,中国教育取得了很多成就,最大的成就是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具体包括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走向简政放权的管理体制,厘清了中央和地方,以及政府、社会和学...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的教育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70年来,中国教育取得了很多成就,最大的成就是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具体包括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走向简政放权的管理体制,厘清了中央和地方,以及政府、社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主要经验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和改革创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推动了以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课程体系为重点的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5个方面的成就: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事业和教育规模的大发展、教育制度的创新、教育科研的繁荣以及教育从"请进来"到"走出去"。改革创新,一方面要坚持自己的传统,另一方面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推进包括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在内的改革。关于中国教育的未来,顾先生认为,最根本的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具体而言:(1)通过发展经济,逐渐消除城乡差别,促进教育公平;(2)通过转变教育观念,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3)坚持以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4)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厘清政府、社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5)辨证看待升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不能将教育问题等同于教育的问题,教育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教育体系 教育体制 改革开放 教育公平 教育观念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下载PDF
对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映宏 《云南电大学报》 2002年第3期43-46,共4页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全社会所关注的学校教育问题之一,如何理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如何全面、科学地看待考试,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提倡减负,反对应试教育,并非不要考试和竞争,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全社会所关注的学校教育问题之一,如何理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如何全面、科学地看待考试,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提倡减负,反对应试教育,并非不要考试和竞争,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制度,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考试制度 教育资源 教育模式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对体育中考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3
17
作者 赵兴武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z1期351-353,共3页
体育中考制度对学校重视体育锻炼 ,增强学生体质有其积极的作用 ,但也有为中考而练的应试倾向 ;只有改革中考制度 ,淡化应试因素 ,才能真正达到体育中考的目的。
关键词 体育中考 应试教育 体育教学
下载PDF
对工科大学生高等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晓霞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49-152,共4页
为了促进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高等学校工科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发现:大学生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基本满意,希望能够增加与其专业相关的应用性内容,并加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希望传... 为了促进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高等学校工科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发现:大学生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基本满意,希望能够增加与其专业相关的应用性内容,并加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希望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使用;并且不希望教师做应试化教学,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数学 素质教育 应试化教学
下载PDF
应试教育的印记:重点大学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实证案例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牛新春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89,共13页
应试教育的印记是否体现在重点大学学生的学习策略上并影响其学业表现及城乡差异?基于部委直属X大学2014级新生学业记录和跟踪调研数据,考察三类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专业课学习策略和学业表现,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应试教育的印记是否体现在重点大学学生的学习策略上并影响其学业表现及城乡差异?基于部委直属X大学2014级新生学业记录和跟踪调研数据,考察三类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专业课学习策略和学业表现,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果。第一,应试教育的印记在城乡学生中都有体现。城乡学生都更重视复习备考策略而忽视平时学习,更多使用重复性策略而疏于整理消化、自我监测。第二,应试教育的烙印在农村学生,尤其农村定额和贫困定向学生更为明显,他们更为倚重复习备考策略。第三,整理、消化和自我监测学习策略的使用促进学生学业表现。自主学习策略方面的劣势是农村学生尤其贫困定向学生专业课绩点、排名、挂科处于劣势的显著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策略 应试教育 学业表现 城乡差异
下载PDF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施策略探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淼焱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0-33,共4页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面向未来教育而构建的一种全新的、符合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需要的评价观,开创了学生评价的新视野,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评价内容上,更全面,注重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在评价方法上,更科学,突破了传统的量化评价的限制,...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面向未来教育而构建的一种全新的、符合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需要的评价观,开创了学生评价的新视野,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评价内容上,更全面,注重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在评价方法上,更科学,突破了传统的量化评价的限制,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开发学生的多种潜能,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只有积极应对,设法解决,才能充分发挥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反馈功能、激励功能、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性学生评价 探究 面向未来 质性评价 评价观 实施策略 量化评价 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 才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