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肇州县盐渍土生物修复对草地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吴亚坤 周连仁 郭百雷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7-42,共6页
研究了应用不同牧草品种、不同耕作方式及不同改良剂的综合生物修复模式,对肇州县托古乡试验区盐渍土的牧草生物产量及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星星草+碱草+耙耢与吉草+苜蓿+耙耢两种模式应是本地区盐渍土生物修复经济有效的模式... 研究了应用不同牧草品种、不同耕作方式及不同改良剂的综合生物修复模式,对肇州县托古乡试验区盐渍土的牧草生物产量及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星星草+碱草+耙耢与吉草+苜蓿+耙耢两种模式应是本地区盐渍土生物修复经济有效的模式。施用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利于牧草生长,从而减少了地面蒸发,抑制了盐分的上行。在草甸碱土(碱斑)上,每个小区的优势种都是禾本科碱蓬,伴生有少量的虎尾草。采取措施后,碱斑面积逐渐缩小,植物群落的顺向演替速度明显加快,已演替到盐碱植物群落阶段。在碱化草甸土上,以建植的牧草为优势种,植物群落的顺向演替速度很快,已演替到羊草群落阶段,跨越了羊草+盐碱植物群落阶段,草原生态得到了迅速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生物产量 植被群落演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