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羌塘盆地三叠系、侏罗系石油地质特征和含油远景评价 被引量:22
1
作者 胡明毅 龚文平 +3 位作者 文志刚 肖传桃 姚政道 张尚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羌塘盆地是发育在前泥盆结晶基底和上古生界浅变质褶皱基底之上以中生界海相沉积为主体的复合型残留盆地。它由北羌塘坳陷带、中央隆起带和南羌塘坳陷带 3个二级构造单元组成 ,主要发育三叠系和侏罗系两套生储盖组合。北羌塘坳陷带内 ,... 羌塘盆地是发育在前泥盆结晶基底和上古生界浅变质褶皱基底之上以中生界海相沉积为主体的复合型残留盆地。它由北羌塘坳陷带、中央隆起带和南羌塘坳陷带 3个二级构造单元组成 ,主要发育三叠系和侏罗系两套生储盖组合。北羌塘坳陷带内 ,三叠系及侏罗系组合发育良好 ;中央隆起带内基本没有侏罗系组合 ,三叠系组合也仅分布于倾伏部位 ;南羌塘坳陷带内 ,三叠系组合发育良好 ,局部范围内也有较好的侏罗系组合。青藏高原的油气勘探实践表明 ,该区含油远景取决于构造运动的强弱及保存条件的好坏。结合生储盖组合情况 ,羌塘盆地可分为 3类含油气远景区 :北羌塘坳陷带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 储集层 烃源岩 羌塘盆地 三叠系 侏罗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坳陷带东部渐新统烃源岩分布及评价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子嵩 刘震 +5 位作者 黄保家 孙志鹏 姚哲 陈宇航 刘鹏 王兵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0-371,共12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中国海上油气勘探的前沿阵地和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战略选区,而确定烃源岩分布特征是深水区低勘探领域石油地质研究的首要任务。在预测及确定中央坳陷带东部渐新统烃源岩厚度、成熟度和有机相等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中国海上油气勘探的前沿阵地和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战略选区,而确定烃源岩分布特征是深水区低勘探领域石油地质研究的首要任务。在预测及确定中央坳陷带东部渐新统烃源岩厚度、成熟度和有机相等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计算烃源岩体积、生气量、生气强度等,完成了烃源岩的综合评价,最终实现了富生烃凹陷的优选。研究表明:①整体上,陵水组烃源岩厚度大于崖城组,其中崖二段和陵二段为烃源岩最为发育的层段,同时泥岩沉积中心表现出从西向东、从崖城组零星分布到陵水组统一连片的演化趋势;②烃源岩热演化呈现西早东晚、现今成熟度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③渐新统烃源岩质量整体较好,其中煤层为优质烃源岩,泥岩为中等—好烃源岩;崖城组主要有机相为浅海相和滨海相,而陵水组主要有机相为内、外浅海相;④宝岛凹陷、长昌凹陷和松南凹陷均达到富生气凹陷级别,但前者综合评价为最好级别,后两者则分别为较好和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 分布特征 烃源岩 渐新统 中央坳陷带 深水区 琼东南盆地
原文传递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评价中有关有机质丰度下限的几点讨论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华 彭平安 +1 位作者 刘大永 林玉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00-1103,共4页
综述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有机质下限研究的若干进展,认为针对不同需求,应提出碳酸盐岩烃源岩最低下限、有效烃源岩下限、战略选区下限3个不同的下限标准。高成熟碳酸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恢复一直存在争议,根据生烃动力学,结合热史,可实现... 综述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有机质下限研究的若干进展,认为针对不同需求,应提出碳酸盐岩烃源岩最低下限、有效烃源岩下限、战略选区下限3个不同的下限标准。高成熟碳酸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恢复一直存在争议,根据生烃动力学,结合热史,可实现原始有机质总量的恢复。碳酸盐岩中泥质与有机质丰度、排烃能力是否相关仍存在争论,认为碳酸盐岩中泥质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烃源岩评价 下限 有机质丰度恢复
下载PDF
Quick Evaluation of Present-Day Low-Total Organic Carbon Carbonate Source Rocks from Rock-Eval Data: Middle–Upper Ordovician in the Tabei Uplift, Tarim Basin 被引量:5
4
作者 CHEN Junqing PANG Xiongqi +2 位作者 YANG Haljun PANG Hong PANG B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558-1573,共16页
Previous studies have postulated the contribution of present-day low-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marine carbonate source rocks to oil accumulations in the Tabei Uplift, Tarim Basin, China. However, not all present-da... Previous studies have postulated the contribution of present-day low-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marine carbonate source rocks to oil accumulations in the Tabei Uplift, Tarim Basin, China. However, not all present-day low-TOC carbonates have generated and expelled hydrocarbons; therefore, to distinguish the source rocks that have already expelled sufficient hydrocarbons from those not expelled hydrocarbons, is crucial in source rock evaluation and resource assessment in the Tabei Uplift. Mass balance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modern low-TOC carbonates resulting from hydrocarbon expulsion. However, the process is quite complicated, requiring many parameters and coefficients and thus also a massive data source.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 quick and cost effective method for identifying carbonate source rock with present-day low TOC, using widely available Rock-Eval data. First, we identify present-day low-TOC carbonate source rocks in typical wells according to the mass balance approach. Second, we build an optimal model to evaluate source rock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rock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reported as positive or negative values of a dimensionless index of Rock-Eval data (IR). Positive IR corresponds to those samples which have expelled hydrocarbons. The optimal model optimizes complicated calculations and simulation processes; thus it could be widely applicable and competitive in the evaluation of present-day low TOC carbonates. By applying the model to the Rock-Eval dataset of the Tabei Uplift, we identify present-day iow-TOC carbonate source rocks and primarily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equivalent of 11.87×10^9 t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ent-day low-TOC carbonate source rocks quick evaluation model rock-EVAL TabeiUplift
下载PDF
Kinetic study of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from marine carbonate source rocks characterization of products of gas and liquid hydrocarbon 被引量:3
5
作者 GENG Xinhua GENG Ansong XIONG Yongqiang LIU Jinzhong ZHANG Haizu ZHAO Qingf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23期2885-2891,共7页
The kinetic parameter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from the marine carbonate source rocks were determined and calibrated through kinetic simulating experiment. The kinetic parameter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then were ... The kinetic parameter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from the marine carbonate source rocks were determined and calibrated through kinetic simulating experiment. The kinetic parameter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then were extrapolated to geological condition by using the relative software. The result shows that gaseous hydrocarbons (C_1, C_2, C_3, C_(4-5)) were generated in condition of 150℃<T< 220℃(1.0%<Ro <3.0% ). Light hydrocarbons (C_(6-13)) and heavy hydrocarbons ( C_(13)^+ ) were generated in condition of 100 ℃ <T<170 ℃ (0.5%<Ro<1.5%). A quantitative reference to examine the natural evolution of hydrocarbon of marine carbonate source rocks can be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results. It also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highly mature marine carbonate source rock more reasona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相生动力学 碳酸盐 运动模拟 地质情况
原文传递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of the Upper Triassic T3x5Source Rocks in the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Assessment for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被引量:3
6
作者 GUO Yingchun SONG Yan +3 位作者 PANG Xiongqi WANG Youwei YANG Keming LI Boyu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75-186,共12页
Tight-sand gas in the Jurassic and shale gas within the fifth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 (T3xs) in the Western Sichuan Basin (WSD) are currently regarded as the most prolific emerging unconventional gas plays in ... Tight-sand gas in the Jurassic and shale gas within the fifth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 (T3xs) in the Western Sichuan Basin (WSD) are currently regarded as the most prolific emerging unconventional gas plays in China. This study conducted a conventional evaluation of T3x5 source rocks in the WSD, and investigated thei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intensity, efficiency and amou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3x5 source rocks are thick (generally 〉200 m), and have a high total organic content (TOC), ranging from 2.5 to 4.5 wt%. It is thus indivative of a great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when they underwent high thermal evolution (Ro〉1.2%) in the area. In addition, an improved method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is applied, indicating that the source rocks reached a hydrocarbon expulsion threshold with vitrinite reflectance (Ro) reaching 1.06%. an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hydrocarbon expulsion efficiency is about 60%. The amount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from Tax5 source rocks is 3.14x10^10 t and 1.86x10^10 t, respectively, with a residual amount of 1.28x10^10t within them. Continuous-type tight-sand gas is predicted to have developed in the Jurassic in the Chengdu Sag of the WSD because of the good source-reservoir configuration; the Jurassic sandstone reservoirs are tight, and the gas expelled from the T3xs source rocks migrates for very short distances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The amount of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Jurassic reservoirs derived from T3x5 source rocks is up to 9.3x10s t. Geological resources of shale gas are up to 1.05x10TM t. Smal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mounts calculated by the volumetric method and those obtained by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method may be due to other gas accumulations present within interbedded sands associated with gas sh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rocks evaluatio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tight-sand gas shale gas resource assessment Upper Triassic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下载PDF
利用井中油气化探资料和孢粉热变指数、有机质类型对松南盆地DB-6井烃源岩综合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学英 包德宪 +2 位作者 丁涛 鲁东升 蔡宁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3-77,81,共6页
将古生物中的孢粉热变指数、沉积有机质类型和井中油气化探技术中的酸解烃甲烷/重烃值,通过两种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对松辽盆地南部DB-6井的晚白垩世烃源岩类型进行油气评价。据孢粉热变指数和有机质类型的分析... 将古生物中的孢粉热变指数、沉积有机质类型和井中油气化探技术中的酸解烃甲烷/重烃值,通过两种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对松辽盆地南部DB-6井的晚白垩世烃源岩类型进行油气评价。据孢粉热变指数和有机质类型的分析研究认为:明水组、四方台组、嫩江组二段和青山口组成熟好,有机质类型也好,有利于生油;嫩江组四—五段成熟好,但有机质类型较差,较利于生气;姚家组成熟度高,有机质类型也差,较利于生气。据井中油气化探资料,应用酸解烃的甲烷/重烃值,对烃源岩类型和生烃性质判别,其结论与孢粉颜色指数和有机质类型所得结论大致相同,嫩江组二段及青山口组为较好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热变指数 有机质类型 酸解气 甲烷/重烃值 烃源岩评价
下载PDF
基于广义ΔlgR技术的致密气源岩有机碳测井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思 代红霞 +2 位作者 胡燕婷 杨晓东 程峰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3期36-41,共6页
松辽盆地X地区的烃源岩评价主要基于岩心资料开展,受烃源岩非均质性强和岩心(屑)测试样品有限的双重制约,通过样品实测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 (TOC))平均值粗略表征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油气精细勘探的需求。结合w (TOC)实... 松辽盆地X地区的烃源岩评价主要基于岩心资料开展,受烃源岩非均质性强和岩心(屑)测试样品有限的双重制约,通过样品实测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 (TOC))平均值粗略表征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油气精细勘探的需求。结合w (TOC)实测数据和测井曲线,针对研究区陆相烃源岩埋深大、孔隙度和电阻率曲线对有机质响应的敏感性差的特点,利用广义ΔlgR技术评价该区烃源岩,通过实测w (TOC)标定模型内的待定系数,建立针对研究区的w (TOC)预测公式,并对全区35口井进行w (TOC)测井评价,依据测井评价的结果落实层序格架内烃源岩w (TOC)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义ΔlgR技术预测w (TOC)与实测w (TOC)的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20.1%,结果比较可靠。研究区发育2个w (TOC)分布的高值区,富w (TOC)的暗色泥岩在空间上集中发育在三级层序SQ4中上部和SQ3中部,w (TOC)平均值分别为3.1%和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烃源岩 总有机碳质量分数 广义ΔlgR 松辽盆地
下载PDF
OIL AND GAS GENERATION OF MESOZOIC MARINE SOURCE ROCK IN QIANGTANG BASIN, TIBET PLATEAU, CHINA 被引量:1
9
作者 Zhao Zhengzhang,Qin Jianzhong,Liu Baoquan,Tu Jianqi,Wang Yingmin,Wang Zheng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64-166,共3页
Tibet plateau is a vast hydrocarbon\|bearing region which is the biggest in area, the lowest in exploration and the poorest in knowing, especially, knowing a little for Mesozoic marine petroleum geology problem (parti... Tibet plateau is a vast hydrocarbon\|bearing region which is the biggest in area, the lowest in exploration and the poorest in knowing, especially, knowing a little for Mesozoic marine petroleum geology problem (particularly for Mesozoic marine source rock) in Chinese land. The research of oil and gas generation for Mesozoic marine source rock have been accomplished on ba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data for source rock samples appeared on the weather (29 items, about 4000 samples, 23976 sample times and 200000 data) in Tibet Plateau. Full text is composed of following four parts:1\ Regional geology\;Summarized regional geology briefly, emphasized on regional structures, sedimentary facies and stratum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closely with source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ANGTANG BASIN MARINE source rocks evaluation MESOZOIC
下载PDF
埃及西沙漠盆地中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剩余资源分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晓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3-433,共11页
西沙漠盆地是埃及三大主要含油气区之一,已发现大量的油气田,现处勘探发现中期,预探风险增大。为此,在详细评价盆地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运用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分析剩余资源潜力。研究认为,中侏罗统Khatatba组Safa段和Zahra段... 西沙漠盆地是埃及三大主要含油气区之一,已发现大量的油气田,现处勘探发现中期,预探风险增大。为此,在详细评价盆地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运用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分析剩余资源潜力。研究认为,中侏罗统Khatatba组Safa段和Zahra段煤系暗色泥页岩以及上白垩统Abu Roash组AR-F段暗色泥页岩是盆地的3套主力烃源岩,各凹陷烃源岩广泛分布,厚度变化较大。Khatatba组烃源岩TOC含量在0.5%~10%,裂解烃S 2含量高,为中等-很好烃源岩;Abu Roash组AR-F段烃源岩TOC主要在0.5%~3%,裂解烃S 2含量中-高,属中等-好烃源岩。这3套烃源岩有机质干酪根类型以混合Ⅱ型为主,其次是Ⅲ型,少量为Ⅰ型。指出Khatatba组2套烃源岩全盆处于热演化成熟大量生排烃阶段,凹陷中心达高熟生烃、局部过熟生气阶段,油气并生;Abu Roash组AR-F段烃源岩仅Abu Gharadig和Natrun凹陷进入成熟生烃阶段。提出盆地北部地区主要由侏罗系Khatatba组烃源岩供给油气,东南部地区则有侏罗系Khatatba组和白垩系AR-F段双源供烃。计算表明,盆地剩余可采资源量达6.51×108 t,剩余资源潜力很好;其中,南部Abu Gharadig凹陷古生界、侏罗系和下白垩统AEB,北部Matruh凹陷古生界、Faghur凹陷上白垩统,油气探明程度低,剩余资源可观,为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剩余资源 潜力方向 烃源岩评价 西沙漠盆地 埃及
下载PDF
模糊聚类分析法在油气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世翔 薛林福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00-303,共4页
文章介绍了模糊聚类分析在石油勘探决策中的应用,选用了烃源岩9个评价参数,利用模糊聚类方法对烃源岩进行分类评价,并对评价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通过对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进行比较,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证明模糊聚类方法... 文章介绍了模糊聚类分析在石油勘探决策中的应用,选用了烃源岩9个评价参数,利用模糊聚类方法对烃源岩进行分类评价,并对评价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通过对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进行比较,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证明模糊聚类方法用于油气资源评价是完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评价 模糊聚类 烃源岩 决策分析
下载PDF
潮水盆地金昌坳陷石油资源潜力
12
作者 范柏江 同世凯 +2 位作者 晋月 霍萍萍 王一琳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6-71,共6页
金昌坳陷位于中国西部的潮水盆地,其勘探程度偏低。尽管金昌坳陷具有发育烃源岩的条件,但坳陷究竟有多大的石油资源潜力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有机质丰度测试、镜质体反射率测试、岩石热解测试等技术,对烃源岩开展了系统的评价与分析;同... 金昌坳陷位于中国西部的潮水盆地,其勘探程度偏低。尽管金昌坳陷具有发育烃源岩的条件,但坳陷究竟有多大的石油资源潜力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有机质丰度测试、镜质体反射率测试、岩石热解测试等技术,对烃源岩开展了系统的评价与分析;同时,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对研究区的石油资源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金昌坳陷青土井组和新河组烃源岩,在有机质丰度上达到好烃源岩标准;热演化程度低,处于低熟-中等成熟范围;有机质类型以混合的类型为主。青土井组烃源岩的生烃强度为28.0 mg/g TOC;新河组烃源岩的生烃强度为24.0 mg/g TOC。金昌坳陷的石油资源量总计3550.9×10^4 t。整体而言,坳陷的石油资源丰度低,油气资源潜力弱,石油勘探与开发存在较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昌坳陷 资源评价 烃源岩 石油资源
下载PDF
陕甘宁盆地奥陶系源岩及碳酸盐岩生烃的有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24
13
作者 陈安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A00期90-99,共10页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是目前中国陆上最大的气田。气源研究确认,该气田奥陶系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奥陶系的一套低丰度碳酸盐。本文在介绍这套源岩地球化学背景基础上,探讨了用于碳酸盐源岩工业性评价用的有机碳丰度指标.同时,通过隐藻碳...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是目前中国陆上最大的气田。气源研究确认,该气田奥陶系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奥陶系的一套低丰度碳酸盐。本文在介绍这套源岩地球化学背景基础上,探讨了用于碳酸盐源岩工业性评价用的有机碳丰度指标.同时,通过隐藻碳酸盐、钙藻碳酸盐等五种相环境源岩的对比分析,提出氧化—还原条件等是影响早古生代碳酸盐岩石有机质丰度、性质、产烃能力的最直接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源岩 生烃 奥陶纪
下载PDF
从烃源岩测井评价结果看冀中坳陷饶阳凹陷勘探前景 被引量:26
14
作者 金涛 高日胜 +2 位作者 高彩霞 罗强 王建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6-412,共7页
常规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评价方法往往受样品分析数量和岩心质量的制约,很难真实地揭示烃源岩的空间分布特征,而采用测井和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却能够通过纵向连续的高分辨率测井信息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地层的有机碳含量,识别... 常规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评价方法往往受样品分析数量和岩心质量的制约,很难真实地揭示烃源岩的空间分布特征,而采用测井和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却能够通过纵向连续的高分辨率测井信息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地层的有机碳含量,识别出烃源岩在空间上的变化特征。依据湖相泥岩TOC—IH关系将冀中坳陷烃源岩划分为3个级别:TOC≥2%为优质烃源岩,TOC=1%~2%为中等烃源岩和TOC=0.5%~1%为差烃源岩。冀中坳陷饶阳凹陷古近系湖相烃源岩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受沉积相带的控制,从盆地边缘到湖盆中心,烃源岩从薄互层向集中大套发育段变化,优质烃源岩集中发育于洼槽区。通过烃源岩测井评价,并结合资源潜力和分布状况分析,认为潜山、古近系深层岩性、中浅层复杂断块和新近系浅层岩性构造勘探领域是饶阳凹陷深化勘探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阳凹陷 烃源岩测井评价 优质烃源岩 勘探前景
原文传递
测井地质学前世、今生与未来--写在《测井地质学·第二版》出版之时 被引量:21
15
作者 赖锦 王贵文 +7 位作者 庞小娇 韩宗晏 李栋 赵仪迪 王松 江程舟 李红斌 黎雨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04-1828,共25页
测井地质学以地质学和测井学的方法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测井信息,来解决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的地质问题。经过数十年发展,测井地质学在油气勘探开发各个环节得到广泛应用。非常规油气的兴起使得测井地质学正面临多重挑战和全新探索,... 测井地质学以地质学和测井学的方法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测井信息,来解决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的地质问题。经过数十年发展,测井地质学在油气勘探开发各个环节得到广泛应用。非常规油气的兴起使得测井地质学正面临多重挑战和全新探索,亟需建立针对非常规油气的测井地质学综合方法理论体系。本文以《测井地质学·第二版》出版为契机,系统归纳了测井地质学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流程。然后总结了测井资料与地震、地质信息的匹配性,并分析了不同探测特性测井方法纵向分辨率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评述了测井地质学在井旁构造解析、沉积学特征研究、层序地层划分、地应力方向判别及大小计算、井壁裂缝识别与评价、烃源岩评价以及非常规油气"七性关系"综合评价当中的应用。但由于测井资料的负载能力有限性、测井与地质信息属性不对应性以及测井资料本身的多解性,使得测井地质学在测井—地质转换、非常规油气测井评价及其与人工智能融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加强基础岩石物理研究,挖掘测井曲线中包含的地质信息,并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将拓展测井地质学研究的精度和广度,从而使其未来可更好地应用至非常规油气测井评价等实践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地质学 沉积学 构造解析 裂缝识别 地应力评价 铁柱子井 烃源岩识别 层序地层分析 人工智能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 被引量:19
16
作者 于会娟 妥进才 +2 位作者 刘洛夫 陈践发 赵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借助于Rock -Eval生油岩评价仪、色谱 -质谱、稳定同位素质谱仪、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 ,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从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含量及其转化率、热解参数、饱和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借助于Rock -Eval生油岩评价仪、色谱 -质谱、稳定同位素质谱仪、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 ,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从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含量及其转化率、热解参数、饱和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有机岩石学特征和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侏罗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 ,并对其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1 )侏罗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 ,多数样品属中等~好的生油岩范畴。 (2 )有机质类型多为Ⅲ型 ,少数为Ⅰ型和Ⅱ型。 (3)有机质处于低熟 -成熟阶段。 (4)烃源岩多为来源于高等植物的滨浅湖相和沼泽相沉积 ,具有煤系烃源岩的特点。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侏罗系 烃源岩 地球化学 油矿床
下载PDF
黔东南地区震旦系—二叠系海相优质烃源层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6
17
作者 腾格尔 秦建中 郑伦举 《海相油气地质》 2008年第2期37-44,共8页
黔东南典型古油气藏的精细解剖对黔中隆起周缘乃至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早寒武世初期、晚泥盆世早期和二叠纪,本地区均发育优质烃源岩,其中以下寒武统盆地相、斜坡相的黑色页岩发育最好,有机质丰度高(TOC普遍... 黔东南典型古油气藏的精细解剖对黔中隆起周缘乃至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早寒武世初期、晚泥盆世早期和二叠纪,本地区均发育优质烃源岩,其中以下寒武统盆地相、斜坡相的黑色页岩发育最好,有机质丰度高(TOC普遍大于2%),类型好(偏腐殖型),厚度大,是麻江古油藏及凯里残余油气藏的主力烃源岩;早二叠世盆地相和澙湖相中发育的优质烃源岩与本层位中的沥青具亲缘关系,显示自生自储的特点。二叠纪烃源岩对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油气成藏具有重要作用。本地区缺乏扬子地区广泛发育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那套优质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古生代 震旦纪 海相地层 烃源岩评价 烃源岩分布
下载PDF
松潘—阿坝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渠 秦建中 +2 位作者 范明 金聚畅 张志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B11期582-584,共3页
松潘—阿坝地区是油气勘探新区。该文对该地区下古生界露头剖面样品进行了有机碳分析,并结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进行研究,对松潘—阿坝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进行了评价。作者认为,寒武系为潜在的好—很好烃源岩;奥陶系属潜在的差—中等烃源... 松潘—阿坝地区是油气勘探新区。该文对该地区下古生界露头剖面样品进行了有机碳分析,并结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进行研究,对松潘—阿坝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进行了评价。作者认为,寒武系为潜在的好—很好烃源岩;奥陶系属潜在的差—中等烃源岩;志留系为潜在的中等—好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丰度 烃源岩评价 下古生界 松潘-阿坝地区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科学钻探CSDP-2井上古生界—中生界烃源岩评价及海相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4
19
作者 蔡来星 肖国林 +3 位作者 郭兴伟 王蛟 吴志强 李宝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0-673,共14页
依托南黄海盆地科学钻探CSDP-2全取心井岩心资料及其45块烃源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和12块含烃流体包裹体薄片的测温结果,在总结南黄海盆地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详细对比了其与上、中、下扬子板块烃源岩品质的异同并分析了其成... 依托南黄海盆地科学钻探CSDP-2全取心井岩心资料及其45块烃源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和12块含烃流体包裹体薄片的测温结果,在总结南黄海盆地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详细对比了其与上、中、下扬子板块烃源岩品质的异同并分析了其成因,进而结合油气显示和充注特征探讨了南黄海盆地上古生界—中生界的油气勘探前景。结果表明,CSDP-2井上古生界—中生界发育青龙组、龙潭组—大隆组和栖霞组3套区域性烃源岩层。其中,龙潭组—大隆组的有机质丰度以中—好为主且不乏优质烃源岩存在,其生、排烃强度最高达7.95×10~6t/km^2和1.65×10~6t/km^2;栖霞组烃源岩非均质性较强,碳质泥岩和臭灰岩的成烃演化基本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生、排烃强度分别为6.52×10~6t/km^2和8.61×10~5t/km^2;青龙组泥质灰岩的生烃能力较弱,有机质丰度集中在中—差级别,排烃强度仅为1.27×10~5t/km^2。在沉积环境、有机质母源和生物生产率的共同影响下,南黄海盆地整体烃源岩品质与下扬子板块苏北盆地相当,但较上扬子板块四川盆地略差。同时,研究区海相地层经历了3期油气充注且已在CSDP-2井发现多处直接油气显示和气测高值异常,彰显了较为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评价 油气充注期次 勘探前景 上古生界—中生界 CSDP-2井 南黄海盆地
原文传递
南华北盆地豫西地区C—P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伟 王雨涵 +2 位作者 曹高社 黄雪峰 刘惟庆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针对南华北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勘探难题,在油气地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大量踏勘和岩心观察,利用实验室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鉴定、残余TOC测定、热解分析和镜质组反射率测定等方法,对豫西地区C—P烃源岩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以期解决... 针对南华北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勘探难题,在油气地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大量踏勘和岩心观察,利用实验室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鉴定、残余TOC测定、热解分析和镜质组反射率测定等方法,对豫西地区C—P烃源岩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以期解决豫西地区煤系地层厚度大但尚无油气藏发现的问题。研究发现:烃源岩类型包括炭质泥岩、生物碎屑灰岩、煤岩和暗色泥岩等烃源岩,分别受控于该区的沉积环境演化,地层从下向上表现为1个规模较大的海进—海退旋回,太原组沉积中期为最大海侵时期,对应的烃源岩应为原始条件下最好的烃源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Ⅲ型干酪根为主,生烃潜量极低,远低于良好烃源岩标准,依据残余有机指标评价为差烃源岩或非烃源岩;烃源岩生烃潜量低且倒挂的现象主要由过高热演化程度、大量断裂发育以及不同岩性的CH4吸附能力差异导致。对于整个豫西地区油气勘探而言,保存条件极好或者受区域热事件影响较低的地区可能为潜在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程度 烃源岩评价 豫西地区 南华北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