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汉语方言主要常用口语本字考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敏燕 张雨金 陈昌仪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9-133,共5页
In some regions,some spoken original characters are used very widely while others just in limited areas.For example,"月争"?"目英"are generally used in most countries or cities of Jiangxi Province w... In some regions,some spoken original characters are used very widely while others just in limited areas.For example,"月争"?"目英"are generally used in most countries or cities of Jiangxi Province while"眫" is mainly in Nanchang area,"?" mainly in Linchuan area and "亻屏" mainly in Hakkas dialect area.In meaning,different dialect spots used different meanings.For example:"炀"has four meanings,but only the first two meanings are used in Nanchang City and in the other Jiangxi dialect spots people only use the 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江西方言 口语 常用词 本字考 《广韵》 《集韵》
下载PDF
汤溪方言本字考 被引量:3
2
作者 傅根清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4-249,共6页
本文考求方言本字,根据的是古今语音对应规律、词义的相关性与古文献资料印证三条标准,并据此考证了汤溪方言的30个本字。
关键词 方言本字 语音 词义 对应规律 古今 古文献 资料 印证 考证
原文传递
晋语及中原官话表“包圆儿”义的“煞合”[■]与“打摭”[■]
3
作者 沈明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398,共14页
表“包圆儿”义,晋语及南邻的汾河片中原官话多说“煞合”[■]或“合然”[■]。方言志或方言词典里,“煞合”[■]多写作“杀割”,“合煞”[■]多写作“割杀”,“杀”或写作“煞”“刹”,“割”或写作“佮”“圪”“格”等。字形不一,说... 表“包圆儿”义,晋语及南邻的汾河片中原官话多说“煞合”[■]或“合然”[■]。方言志或方言词典里,“煞合”[■]多写作“杀割”,“合煞”[■]多写作“割杀”,“杀”或写作“煞”“刹”,“割”或写作“佮”“圪”“格”等。字形不一,说明本字不明。本文认为,其本字应当是“煞合”或“合煞”,“煞《广韵》所八切、《集韵》山戛切”[■]表“结束、收尾、停止”义;“合《广韵》古沓切、《集韵》葛合切”[■]表“合集、聚”义,“煞合/合煞”的词义是“(全部)合起来结束”。部分吕梁片、五台片晋语及汾河片、秦陇片中原官话多说“打摭”[■],“摭《集韵》职略切”[■]表“拾取、收集”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语 中原官话 包圆儿 本字 煞合[■] 合煞[■] 打摭[■]
原文传递
建始官店方言本字考 被引量:3
4
作者 雷昌蛟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9-32,共4页
根据古今语音对应规律 ,用文献资料参证 ,考证了建始 (官店 )方言本字 2 0多个。
关键词 官店方言 本字 考证
下载PDF
“胡说八道”述考
5
作者 王灿龙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53,共11页
"胡说八道"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成语,其中的数词"八"字作何解,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有学者认为"说不明白"。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察,结合汉语方言中"八""白"语音情况等的分析,认... "胡说八道"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成语,其中的数词"八"字作何解,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有学者认为"说不明白"。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察,结合汉语方言中"八""白"语音情况等的分析,认为"胡说八道"是由"胡说白道"中的"白"为语音相近(在有些方言中相同)的"八"所替代而得。材料显示,"胡说白道"至少在明朝万历年间(16世纪后期)就有成熟的用法,而"胡说八道"的最早用例则始见于清代嘉庆年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音同或音近而讹并积非成是的情况在汉语史上不乏其例,这也是有语言的内在原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语 胡说八道 溯源 同音替代
原文传递
松桃·大路方言本字考
6
作者 吕小雷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5-97,共3页
大路乡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其语言有许多只知读音不知书写形式的词。本文在初步摸清大路声韵调系统和整理了声、韵与中古声韵的一些对应规律,以及声调与中古声调对应关系的基础上,考查部分大路方言读音的本字。
关键词 松桃县 大路方言 本字 考证
下载PDF
永州方言中的动词本字考
7
作者 黄丽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198-200,共3页
文章考求方言本字,根据的是古今语音对应规律、词义的相关性与古文献资料印证三条标准,并据此考证了永州方言本字中的30个动词。
关键词 永州方言 本字 考证
下载PDF
浙江天台方言词考源数则 被引量:2
8
作者 戴昭铭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4-377,共4页
本文选取吴语天台方言中常用词语数则,从语音、词义、用字等方面加以考释。
关键词 天台 吴语 本字 考源
原文传递
赣语“公鸡”的本字及其反映的读音层次 被引量:2
9
作者 谢留文 《语言科学》 2006年第5期74-77,共4页
部分赣语“公鸡”说作“样鸡、炀鸡”,其中“样”、“炀”的本字是“旺”字,“旺”字的韵母带-i-介音反映了赣语宕摄合口三等早期的读音层次。
关键词 赣语 公鸡 本字 读音层次
下载PDF
方言本字考证说略 被引量:46
10
作者 王福堂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9-298,共10页
本字问题是因汉语方言词语中音义变化或字形改变致使词语和字形失去联系而产生的。考证本字就是要恢复词语和字形的联系,找回本字。考证要从音义两方面入手,结合文献材料来进行。词语音义的变化可能会比较复杂,为此考证工作还要借助其... 本字问题是因汉语方言词语中音义变化或字形改变致使词语和字形失去联系而产生的。考证本字就是要恢复词语和字形的联系,找回本字。考证要从音义两方面入手,结合文献材料来进行。词语音义的变化可能会比较复杂,为此考证工作还要借助其他某些原则和方法。比如语音方面,要注意通过与不同方言的比较寻找本字,在白读音和早期时间层次中寻找本字,用音变规律解释本字的特殊音值等。词义方面,要注意词语意义的转化,词类的转化,以及某些本字词义脱离基本意义范围的变化等。本字考证难度大,又加历史文献本身存在的问题,使考证工作具有某种程度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本字 考证工作 字形 读音 词义 考证方法
原文传递
鄂州方言本字考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文 《鄂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51-54,共4页
该文从鄂州方言中摘取了25个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手部动作词语,对其形、音、义进行了溯源式的考释,或推究本字,或考证源流,并对其俗字的构形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鄂州方言 本字 构形规律 考释 溯源 语音
下载PDF
■、亘及所从诸字考
12
作者 赵爱学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0-111,126,共3页
异体字整理后,“■”形皆作“亘”,二者有不同的来源和演变的轨迹,在演变过程中二形也有交叉。文章结合“■”、“亘”及所从“■”、“恒”、“■”诸字形义的分析,厘清了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 亙、亘、恆、恒、 考证 演变
下载PDF
吴语表“插”义的本字
13
作者 陈思捷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现代吴语及邻近方言里有一个核心义为“插”的动词,一般写作“扦”。本文从音韵地位、词义联系和字形关系三个方面论证其本字是“籤”。通过这一个案,本文主张考求方言本字应力争找到文字的初形,恢复词语和字形的联系,将死的文字同活的... 现代吴语及邻近方言里有一个核心义为“插”的动词,一般写作“扦”。本文从音韵地位、词义联系和字形关系三个方面论证其本字是“籤”。通过这一个案,本文主张考求方言本字应力争找到文字的初形,恢复词语和字形的联系,将死的文字同活的语言贯通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语 咸山摄三四等 方言本字 字俗字
原文传递
江西吉安永阳方言将然体标记[tiau■] 被引量:3
14
作者 温美姬 温昌衍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0-272,共3页
本文简要描写了与浙江温州话用法相似的江西吉安永阳话将然体标记[tiau(■)],并认为本字是"了",不是"著"。
关键词 江西吉安永阳话赣方言将然体[tiau] 本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