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言本字考证说略 被引量:46
1
作者 王福堂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9-298,共10页
本字问题是因汉语方言词语中音义变化或字形改变致使词语和字形失去联系而产生的。考证本字就是要恢复词语和字形的联系,找回本字。考证要从音义两方面入手,结合文献材料来进行。词语音义的变化可能会比较复杂,为此考证工作还要借助其... 本字问题是因汉语方言词语中音义变化或字形改变致使词语和字形失去联系而产生的。考证本字就是要恢复词语和字形的联系,找回本字。考证要从音义两方面入手,结合文献材料来进行。词语音义的变化可能会比较复杂,为此考证工作还要借助其他某些原则和方法。比如语音方面,要注意通过与不同方言的比较寻找本字,在白读音和早期时间层次中寻找本字,用音变规律解释本字的特殊音值等。词义方面,要注意词语意义的转化,词类的转化,以及某些本字词义脱离基本意义范围的变化等。本字考证难度大,又加历史文献本身存在的问题,使考证工作具有某种程度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本字 考证工作 字形 读音 词义 考证方法
原文传递
鄂州方言本字考略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文 《鄂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51-54,共4页
该文从鄂州方言中摘取了25个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手部动作词语,对其形、音、义进行了溯源式的考释,或推究本字,或考证源流,并对其俗字的构形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鄂州方言 本字 构形规律 考释 溯源 语音
下载PDF
■、亘及所从诸字考
3
作者 赵爱学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0-111,126,共3页
异体字整理后,“■”形皆作“亘”,二者有不同的来源和演变的轨迹,在演变过程中二形也有交叉。文章结合“■”、“亘”及所从“■”、“恒”、“■”诸字形义的分析,厘清了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 亙、亘、恆、恒、 考证 演变
下载PDF
“班白、斑白、颁白”本字考
4
作者 聂玮 《商洛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86-87,102,共3页
古代文献中"班白、斑白、颁白"是"须发半白"、"头发花白"之义,常用来借指老年人。班白、斑白、颁白,实同一词。此词的本字,历来多认为是"斑"。根据段玉裁的观点,"须卑"为本字。考虑... 古代文献中"班白、斑白、颁白"是"须发半白"、"头发花白"之义,常用来借指老年人。班白、斑白、颁白,实同一词。此词的本字,历来多认为是"斑"。根据段玉裁的观点,"须卑"为本字。考虑到使用的实际情况,把"斑"称为俗本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白 斑白 颁白 本字考
下载PDF
吴语表“插”义的本字
5
作者 陈思捷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现代吴语及邻近方言里有一个核心义为“插”的动词,一般写作“扦”。本文从音韵地位、词义联系和字形关系三个方面论证其本字是“籤”。通过这一个案,本文主张考求方言本字应力争找到文字的初形,恢复词语和字形的联系,将死的文字同活的... 现代吴语及邻近方言里有一个核心义为“插”的动词,一般写作“扦”。本文从音韵地位、词义联系和字形关系三个方面论证其本字是“籤”。通过这一个案,本文主张考求方言本字应力争找到文字的初形,恢复词语和字形的联系,将死的文字同活的语言贯通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语 咸山摄三四等 方言本字 字俗字
原文传递
江西吉安永阳方言将然体标记[tiau■] 被引量:3
6
作者 温美姬 温昌衍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0-272,共3页
本文简要描写了与浙江温州话用法相似的江西吉安永阳话将然体标记[tiau(■)],并认为本字是"了",不是"著"。
关键词 江西吉安永阳话赣方言将然体[tiau] 本字
原文传递
關於《集韻校本》——敬復王培峰先生
7
作者 趙振鐸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王培峰《〈集韻校本〉疏失補正》一文针對《集韻校本》提出了數條意見。本文在認真學習研讀這些意見的基礎上認為:《集韻校本》底本的選定是以流傳廣泛、易於獲得為依據的;《集韻考證》內容應當補入《集韻校本》,但衛天鹏和丁士涵校語... 王培峰《〈集韻校本〉疏失補正》一文针對《集韻校本》提出了數條意見。本文在認真學習研讀這些意見的基礎上認為:《集韻校本》底本的選定是以流傳廣泛、易於獲得為依據的;《集韻考證》內容應當補入《集韻校本》,但衛天鹏和丁士涵校語未必來自《集韻考證》。以此作為對王文的回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韻校本 底本 集韻考證 衛天鵬 丁士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