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O-Bi_2O_3/SiO_2-MgO催化剂的制备及炔化性能 被引量:19
1
作者 郑艳 孙自瑾 +5 位作者 王永钊 李海涛 王韶安 罗敏 赵吉龙 赵永祥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3-238,共6页
采用浸渍法、沉积-沉淀法、共沉淀法制备了CuO-Bi2O3/SiO2-MgO催化剂,利用低温N2物理吸-脱附、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傅里叶红外(FT-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在甲醛乙炔化合成1,4-丁... 采用浸渍法、沉积-沉淀法、共沉淀法制备了CuO-Bi2O3/SiO2-MgO催化剂,利用低温N2物理吸-脱附、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傅里叶红外(FT-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在甲醛乙炔化合成1,4-丁炔二醇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备方法对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分散度及还原性能有较大影响,进而在甲醛乙炔化合成1,4-丁炔二醇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活性.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中活性物种CuO具有高的分散度与较好的还原能力,经活化后可生成数量较多的炔铜配合物活性中心,表现出最佳的炔化反应活性与丁炔二醇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化 铜铋催化剂 SiO2-MgO复合物 1 4-丁炔二醇
原文传递
淤浆床法合成丁炔二醇的催化剂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蔡锦 张晓凤 +1 位作者 黄秋锋 林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2-85,共4页
用浸渍法混合负载制备了一种分子筛负载复合氧化物催化剂CuO/Bi2O3/ZSM-5,并探讨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与反应条件对催化甲醛乙炔化生成1,4-丁炔二醇反应的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O/Bi2O3/ZSM-5催化剂用于甲醛乙炔化反应的适宜的... 用浸渍法混合负载制备了一种分子筛负载复合氧化物催化剂CuO/Bi2O3/ZSM-5,并探讨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与反应条件对催化甲醛乙炔化生成1,4-丁炔二醇反应的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O/Bi2O3/ZSM-5催化剂用于甲醛乙炔化反应的适宜的反应条件是:常压、363K,催化剂用量为5g催化剂每50mL甲醛溶液(初始浓度为37%),乙炔空速0.14~0.16s-1,反应24h。在此条件下,丁炔二醇得率为89%~92%,选择性为96%左右,副产物丙炔醇得率约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炔二醇 复合氧化物 ZSM-5 乙炔化 淤浆床
下载PDF
炔基化聚天冬酰胺开环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3
作者 高红林 韩京华 +3 位作者 杨翠红 刘雅洁 宋娜玲 王燕铭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3,7,共4页
目的合成一种新的炔基化聚天冬酰胺-g-苯丙氨酸衍生物用作功能化药物载体。方法以L-苯丙氨酸为原料制备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对聚琥珀酰亚胺(polyasparamide,PSI)进行开环反应得到聚天冬酰胺-g-苯丙氨酸衍生物PSI-Phe-OMe,使用炔丙胺进... 目的合成一种新的炔基化聚天冬酰胺-g-苯丙氨酸衍生物用作功能化药物载体。方法以L-苯丙氨酸为原料制备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对聚琥珀酰亚胺(polyasparamide,PSI)进行开环反应得到聚天冬酰胺-g-苯丙氨酸衍生物PSI-Phe-OMe,使用炔丙胺进一步开环得到炔基化的聚天冬酰胺-g-苯丙氨酸衍生物PSI-Phe-OMe-PA;通过1HNMR进行聚合物结构确证;通过MTT法、显微观察法和碘化丙啶(PI)染色法等确定PSI-Phe-OMe-PA对细胞增殖、形态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HNMR确证了PSI-Phe-OMe-PA的分子结构,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对PSI的开环率为40%,炔丙胺进一步开环后可使开环率接近100%;MTT实验表明PSI-Phe-OMePA对NIH 3T3和Hep G2 2种细胞的毒性较小,在浓度为100μg/m L时细胞存活率仍在80%左右,且对细胞形貌和细胞周期无显著影响。结论苯丙氨酸甲酯和炔丙胺可依次对聚琥珀酰亚胺进行开环合成炔基化的聚天冬酰胺开环衍生物PSI-Phe-OMe-PA,且PSIPhe-OMe-PA是一类安全的功能化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天冬酰胺衍生物 炔基化 药物载体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乙炔在有机合成化学中新进展
4
作者 陈昱学 吴禄勇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8期10-11,13,共3页
乙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有机合成化学中,乙炔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可以用于乙烯基化反应、炔基化反应、环化反应以及偶联反应等反应中。同时通过这些反应,可以制备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合物,并可以应用于天然产物全合成、有机材料、药... 乙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有机合成化学中,乙炔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可以用于乙烯基化反应、炔基化反应、环化反应以及偶联反应等反应中。同时通过这些反应,可以制备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合物,并可以应用于天然产物全合成、有机材料、药物等领域。文章对近年来乙炔在有机合成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 乙烯基化 乙炔基化 环化反应 偶联反应
下载PDF
磁性CuO-Bi_2O_3/Fe_3O_4-SiO_2-MgO催化剂的制备及甲醛乙炔化性能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俊俊 李海涛 +3 位作者 马志强 王志鹏 郭江渊 赵永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98-2104,共7页
采用浸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u含量的超顺磁Cu O-Bi2O3/Fe3O4-Si O2-Mg O催化剂。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低温N2物理吸-脱附、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催化剂的组... 采用浸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u含量的超顺磁Cu O-Bi2O3/Fe3O4-Si O2-Mg O催化剂。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低温N2物理吸-脱附、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织构及磁性能进行表征,评价了该催化剂催化甲醛乙炔化合成1,4-丁炔二醇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制备方法对催化剂中活性组分Cu O的存在状态及炔化性能有较大影响,采用共沉淀法较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Cu O分散度与较好的还原能力,表现出较高的炔化性能;Cu含量是影响催化剂炔化性能的另一重要因素,随Cu含量的增加,催化剂活性逐渐增加,在本研究考察范围内,以共沉淀法制备的Cu质量分数为30%的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甲醛乙炔化性能。同时,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可以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迅速分离回收,循环使用6次后,其催化活性明显高于非磁性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回收 催化 甲醛乙炔化 1 4-丁炔二醇 磁性
下载PDF
炔醛法合成1,4-丁炔二醇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桂花 王吉德 +1 位作者 徐世美 谢亚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68-74,共7页
概述了以炔醛法合成1,4-丁炔二醇催化剂的最新研究,通过介绍有机锂催化剂、Lewis酸催化剂、铜铋催化剂在炔醛化反应中的应用,分析了炔醛化反应原理及存在的副反应。重点介绍了铜铋催化剂在工业炔醛法生产1,4-丁炔二醇中的研究及应用,讨... 概述了以炔醛法合成1,4-丁炔二醇催化剂的最新研究,通过介绍有机锂催化剂、Lewis酸催化剂、铜铋催化剂在炔醛化反应中的应用,分析了炔醛化反应原理及存在的副反应。重点介绍了铜铋催化剂在工业炔醛法生产1,4-丁炔二醇中的研究及应用,讨论了载体、颗粒大小、金属负载量对铜铋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展望了催化剂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丁炔二醇 1 4-丁二醇 炔醛法 炔醇 催化剂
下载PDF
核壳结构CuO-Bi_2O_3@meso-S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甲醛乙炔化性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志强 张洪喜 +5 位作者 李海涛 武瑞芳 王俊俊 郭江渊 王志鹏 赵永祥 《工业催化》 CAS 2015年第5期344-348,共5页
为了提高铜铋炔化催化剂的稳定性、抑制活性组分流失造成的活性下降和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 O-Bi2O3粉体,并使用溶胶-凝胶法对其进行包覆制备核壳结构Cu O-Bi2O3@meso-Si O2催化剂,利用XRD、低温N2物理吸附-脱附和TEM... 为了提高铜铋炔化催化剂的稳定性、抑制活性组分流失造成的活性下降和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 O-Bi2O3粉体,并使用溶胶-凝胶法对其进行包覆制备核壳结构Cu O-Bi2O3@meso-Si O2催化剂,利用XRD、低温N2物理吸附-脱附和TEM对其织构和结构进行表征,考察在甲醛乙炔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核壳结构催化剂整体外观呈球形,Si O2包覆层为有序介孔结构。与工业催化剂和未包覆的Cu O-Bi2O3粉体相比,核壳结构Cu O-Bi2O3@meso-Si O2催化剂在甲醛乙炔化反应中表现出更优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CuO—Bi2O3 甲醛乙炔化 1 4-丁炔二醇 核壳结构
下载PDF
不同晶相TiO_2负载Cu_2O催化甲醛乙炔化反应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志鹏 牛珠珠 +4 位作者 班丽君 郝全爱 张鸿喜 李海涛 赵永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4-341,共8页
分别以金红石相和锐钛矿相TiO_2为载体,采用液相还原-沉积法制备了Cu_2O/TiO_2催化剂.采用氮气物理吸附-脱附(N2-physisorption)实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CO红外光谱(CO-IR)及高分辨透... 分别以金红石相和锐钛矿相TiO_2为载体,采用液相还原-沉积法制备了Cu_2O/TiO_2催化剂.采用氮气物理吸附-脱附(N2-physisorption)实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CO红外光谱(CO-IR)及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技术,研究了不同晶相TiO_2载体对Cu_2O/TiO_2结构及其催化甲醛乙炔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金红石相TiO_2为载体的催化剂炔化活性明显高于以锐钛矿相TiO_2为载体的催化剂,原因在于金红石相TiO_2主要暴露(110)晶面,其与铜物种的配位环境及较高的空位密度形成了更多的Cu—O—Ti结构物种,表现为Cu_2O与TiO_2之间强的相互作用.这导致Cu_2O高效转变为乙炔亚铜活性物种,并保持了较高的分散度与稳定性,抑制了过度还原物种金属Cu的生成,进而使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TiO2 晶相结构 甲醛乙炔化 1 4-丁炔二醇
下载PDF
Cu_2O/TiO_2催化甲醛乙炔化反应的载体效应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海涛 牛珠珠 +3 位作者 杨国峰 张鸿喜 王志鹏 赵永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12-2518,共7页
以不同温度焙烧的TiO_2为载体,CuCl_2·2H_2O为铜源,NaOH为沉淀剂,L-抗坏血酸钠为还原剂,采用液相还原-沉积沉淀法制备了Cu_2O/TiO_2,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XRD)、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N_2-物理吸附、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 以不同温度焙烧的TiO_2为载体,CuCl_2·2H_2O为铜源,NaOH为沉淀剂,L-抗坏血酸钠为还原剂,采用液相还原-沉积沉淀法制备了Cu_2O/TiO_2,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XRD)、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N_2-物理吸附、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研究了TiO_2载体焙烧温度对Cu_2O/TiO_2甲醛乙炔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焙烧得到的TiO_2载体以锐钛矿相存在,与Cu_2O物种间具有弱的相互作用,使得Cu_2O被过度还原为金属Cu,催化活性较低。随着载体焙烧温度的升高,TiO_2中出现金红石相,Cu_2O与载体间相互作用增强,Cu_2O高效转变为乙炔亚铜活性物种,使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载体 Cu2O/TiO2 甲醛乙炔化 1 4-丁炔二醇
下载PDF
NaOH浓度对Cu2O结构及甲醛乙炔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国峰 李海涛 +3 位作者 张鸿喜 王志鹏 刘琳丽 赵永祥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0-546,共7页
以CuCl_2·2H_2O为铜源,NaOH为沉淀剂,L-抗坏血酸钠为还原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Cu_2O,并将其应用于甲醛乙炔化反应制1,4-丁炔二醇.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以CuCl_2·2H_2O为铜源,NaOH为沉淀剂,L-抗坏血酸钠为还原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Cu_2O,并将其应用于甲醛乙炔化反应制1,4-丁炔二醇.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H_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研究了NaOH浓度对Cu_2O结构、性质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变NaOH浓度改变了Cu2O的结晶度与粒径,从而使Cu_2O表现出不同的炔化性能.低NaOH浓度时,Cu_2O结晶度低,粒径小,易被还原为非活性的金属Cu;高浓度时,Cu_2O结晶度过高,粒径大,难以转化为活性物种炔化亚铜,两者均造成催化剂活性较低.而中等浓度的NaOH使Cu_2O具有了适宜的结晶度与粒径大小,Cu_2O可高效转化为炔化亚铜活性物种,表现出最优的炔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OH浓度 CU2O 甲醛乙炔化 1 4-丁炔二醇
原文传递
萜烯基丙酮常压乙炔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毕良武 赵振东 +2 位作者 李冬梅 王婧 古研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5,共5页
松节油衍生物萜烯基丙酮,如香叶基丙酮、金合欢基丙酮和植物酮在常压条件,碱金属氢氧化物和有机溶剂存在下可发生乙炔化反应,形成对应的α,β-不饱和炔醇化合物脱氢橙花叔醇、脱氢香叶基芳樟醇和脱氢异植物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 松节油衍生物萜烯基丙酮,如香叶基丙酮、金合欢基丙酮和植物酮在常压条件,碱金属氢氧化物和有机溶剂存在下可发生乙炔化反应,形成对应的α,β-不饱和炔醇化合物脱氢橙花叔醇、脱氢香叶基芳樟醇和脱氢异植物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种类和碱用量等因素均对萜烯基丙酮乙炔化反应结果有影响。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3种萜烯基丙酮乙炔产物脱氢橙花叔醇、脱氢香叶基芳樟醇和脱氢异植物醇的得率分别为85.7%、86.7%和7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节油衍生物 常压乙炔化 萜烯基丙酮
下载PDF
甲醛乙炔化反应中CuO-Bi_2O_3/SiO_2-MgO催化剂活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罗敏 李海涛 +2 位作者 马志强 王俊俊 赵永祥 《工业催化》 CAS 2014年第5期363-368,共6页
甲醛与乙炔发生炔化反应合成1,4-丁炔二醇,选用铜铋作为催化剂。模拟最具代表性的工业炔化催化剂以研究甲醛乙炔化反应的活化过程,制备高性能CuO-Bi2O3/SiO2-MgO催化剂,结合XRD、H2-TPR、TG-DTA和N2-TPD-MS等表征,研究炔化催化剂活化过... 甲醛与乙炔发生炔化反应合成1,4-丁炔二醇,选用铜铋作为催化剂。模拟最具代表性的工业炔化催化剂以研究甲醛乙炔化反应的活化过程,制备高性能CuO-Bi2O3/SiO2-MgO催化剂,结合XRD、H2-TPR、TG-DTA和N2-TPD-MS等表征,研究炔化催化剂活化过程中铜物种的转变,获得最优催化剂活化方法。结果表明,CuO在甲醛溶液中无乙炔存在下可定向转化为Cu2O,但经乙炔活化后活性较低,归因于还原过程中Cu物种的流失及晶粒长大。而在甲醛与乙炔协同作用下,CuO可快速转变为Cu的炔化物种,表现出较高的炔化活性。表明炔化催化剂的活化过程必须在甲醛与乙炔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CuO-Bi2O3 SiO2-MgO催化剂 甲醛乙炔化反应 1 4-丁炔二醇 活化过程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Cu2O结构及甲醛乙炔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海涛 班丽君 +5 位作者 牛珠珠 郝全爱 王志鹏 孟平凡 张鸿喜 赵永祥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7-244,共8页
以Cu(NO3)2·3H2O为铜源,在液相还原过程中,调变沉淀剂NaOH、还原剂L-抗坏血酸钠的加入顺序制备了Cu2O,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俄歇电子能谱(XAES)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 以Cu(NO3)2·3H2O为铜源,在液相还原过程中,调变沉淀剂NaOH、还原剂L-抗坏血酸钠的加入顺序制备了Cu2O,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俄歇电子能谱(XAES)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研究了制备条件对Cu2O结构及催化甲醛乙炔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变NaOH及L-抗坏血酸钠的添加方式改变了Cu2O的结晶度与粒径尺寸,从而使Cu2O表现出不同的炔化性能.先加入NaOH,后加入抗坏血酸钠,Cu2O结晶度高,粒径大,难以转化为活性物种炔化亚铜;先加入抗坏血酸钠,后加入NaOH,Cu2O被过度还原为非活性的金属Cu,两者均造成催化剂活性较低.而NaOH和抗坏血酸钠混合后添加的方式制备出表面Cu2O结晶完整而体相Cu2O分散度高的样品,这使得Cu2O高效转化为炔化亚铜活性物种,表现出最优的炔化性能,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1,4-丁炔二醇收率达到71.7%,经6次循环后,仍保持在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丁炔二醇 氧化亚铜 甲醛乙炔化 制备条件
原文传递
Ce-Cu协同作用对Ce-CB/Al_(2)O_(3)催化剂催化甲醛乙炔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伟 崔丽凤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157,162,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不同Ce质量分数掺杂改性的CuO-Bi_(2)O_(3)/Al_(2)O_(3)催化剂,通过XRD、BET、H2-TPR、SEM、XPS等手段研究了Ce助剂对催化剂结构及其甲醛乙炔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和Cu的双金属协同作用不仅提高了CuO在...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不同Ce质量分数掺杂改性的CuO-Bi_(2)O_(3)/Al_(2)O_(3)催化剂,通过XRD、BET、H2-TPR、SEM、XPS等手段研究了Ce助剂对催化剂结构及其甲醛乙炔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和Cu的双金属协同作用不仅提高了CuO在催化剂中载体表面的分散度,还促进了CuO的还原活化过程,使得催化剂中的CuO高效转变为乙炔亚铜活性物种,并在反应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分散度与稳定性。Ce掺杂改性的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在Ce5-CB/Al_(2)O_(3)催化剂催化甲醛乙炔化反应中,实现了93.7%的甲醛转化率以及98.1%的1,4-丁炔二醇选择性,且催化剂经历6次循环后催化活性未见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掺杂 Ce-CB/Al_(2)O_(3)催化剂 协同作用 甲醛乙炔化
下载PDF
Fe助剂对CuO/SiO_2-MgO催化剂结构和甲醛乙炔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俊俊 张鸿喜 +4 位作者 李海涛 马志强 王志鹏 郭江渊 赵永祥 《工业催化》 CAS 2015年第6期455-458,共4页
为开发绿色无污染、经济性能优良的炔化催化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一种新型的Cu OFe O/Si O2-Mg O催化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低温N2物理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对催化剂组成、结构及织构进行表征,研究Fe助剂... 为开发绿色无污染、经济性能优良的炔化催化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一种新型的Cu OFe O/Si O2-Mg O催化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低温N2物理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对催化剂组成、结构及织构进行表征,研究Fe助剂对Cu O/Si O2-Mg O催化剂结构及炔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催化剂Cu O/Si O2-Mg O相比,Fe O的引入使催化剂中Cu O的可还原性提高,在反应过程中Cu O更易生成活性物种Cu+的炔化物,Cu O-Fe O/Si O2-Mg O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甲醛乙炔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CuO-FeO/SiO2-MgO催化剂 甲醛乙炔化 1 4-丁炔二醇 Fe助剂
下载PDF
CuO-Bi_2O_3催化合成1,4-丁炔二醇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耀华 吴广文 +3 位作者 吴浩 赵亮 吕露 李博群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5-68,共4页
以自制孔雀石为前驱体进行焙烧得到CuO-Bi2O3催化剂。考察温度对前驱体制备的影响,通过TG分析得出较佳的焙烧温度。借助XRD、SEM、BET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颗粒的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表征。以甲醛乙炔化反应合成丁炔二醇为活性评价实验,考... 以自制孔雀石为前驱体进行焙烧得到CuO-Bi2O3催化剂。考察温度对前驱体制备的影响,通过TG分析得出较佳的焙烧温度。借助XRD、SEM、BET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颗粒的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表征。以甲醛乙炔化反应合成丁炔二醇为活性评价实验,考察Bi质量分数、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Bi质量分数为20%,催化剂用量为8 g/(100 mL甲醛),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12 h时,BD的收率可达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石 CUO BI2O3 乙炔化反应 丁炔二醇
下载PDF
Cu2O催化甲醛乙炔化反应助剂效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海涛 孟平凡 +5 位作者 牛珠珠 班丽君 黄鑫 武瑞芳 张鸿喜 赵永祥 《工业催化》 CAS 2019年第8期98-103,共6页
在液相还原法制备的纯Cu2O样品中,采用浸渍法分别引入Mg、Al、Fe助剂制备Cu2O-MgO、Cu2O-Al2O3、Cu2O-Fe2O3催化剂。采用XRD、FT-IR、TEM和H2-TPR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助剂的加入对甲醛乙炔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助剂对催... 在液相还原法制备的纯Cu2O样品中,采用浸渍法分别引入Mg、Al、Fe助剂制备Cu2O-MgO、Cu2O-Al2O3、Cu2O-Fe2O3催化剂。采用XRD、FT-IR、TEM和H2-TPR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助剂的加入对甲醛乙炔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助剂对催化剂的结晶度和可还原性能有较大影响,进而使甲醛乙炔化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活性。相比MgO与Al2O3,Fe2O3的引入,使Cu2O结晶度明显下降,主要是由于Fe2O3与Cu2O之间产生强的相互作用,有利于乙炔亚铜活性物种的形成,从而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CU2O Cu2O-Fe2O3催化剂 甲醛乙炔化反应 1 4-丁炔二醇
下载PDF
甲醛乙炔化反应铜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峰 杨林雪 +1 位作者 王吉德 杨桂花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25,共9页
1,4-丁二醇(BDO)因可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高分子聚合物原料和可降解塑料原料而备受关注。甲醛乙炔化反应由铜基催化剂催化进行,首先原位生成乙炔亚铜,然后与甲醛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1,4-丁炔二醇,1,4-丁炔二醇可被催化氢化还原为... 1,4-丁二醇(BDO)因可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高分子聚合物原料和可降解塑料原料而备受关注。甲醛乙炔化反应由铜基催化剂催化进行,首先原位生成乙炔亚铜,然后与甲醛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1,4-丁炔二醇,1,4-丁炔二醇可被催化氢化还原为BDO。铜基催化剂能够催化甲醛乙炔化反应合成1,4-丁炔二醇,且其结构影响该反应的活性与稳定性。综述了甲醛乙炔化反应铜基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结合甲醛乙炔化反应机理,重点探讨了铜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载体与助剂对催化剂结构和甲醛乙炔化性能的影响,发现中间体乙炔亚铜的高度分散及稳定存在是铜基催化剂具有较好活性和稳定性的关键,铜基催化剂所采用的制备方法和载体与助剂的种类决定了铜物种的分散性、价态变化及电子协同作用。结合绿色环保理念,合理设计铜基催化剂,并对甲醛乙炔化反应后催化剂进行活性恢复,将是未来铜基催化剂甲醛乙炔化合成1,4-丁炔二醇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乙炔化反应 1 4-丁二醇 1 4-丁炔二醇 铜基催化剂
下载PDF
新化合物 A-失碳-17β-羟基-17α-乙炔基-Δ^(3(5),9(10))-雌甾二烯-2-酮的合成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向东 周维善 王钟麒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16-419,共4页
报道新化合物A失碳17β羟基17α乙炔基Δ3(5),9(10)雌甾二烯2酮2的合成。文中探讨了用炔钾粗品对A失碳Δ3(5),9(10)雌甾二烯2,17二酮1和A失碳6β,19环氧Δ... 报道新化合物A失碳17β羟基17α乙炔基Δ3(5),9(10)雌甾二烯2酮2的合成。文中探讨了用炔钾粗品对A失碳Δ3(5),9(10)雌甾二烯2,17二酮1和A失碳6β,19环氧Δ3雄甾2,17二酮3的选择性炔化,分别得标题化合物2(44%)及A失碳17β羟基17α乙炔基6β,19环氧Δ3雄甾2酮4(65%),4经还原性破开环氧、去羟甲基和去醋酰氧基合成了标题化合物2。四步总收率为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孕药 失碳 炔诺酮 雌甾二烯酮 羟基 合成
下载PDF
N掺杂对TiO_2负载Cu基催化剂甲醛乙炔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志鹏 牛珠珠 +4 位作者 班丽君 郝全爱 张鸿喜 李海涛 赵永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8,共8页
以TiO_2及N掺杂的TiO_2为载体、CuCl_2·2H_2O为铜源、NaOH为沉淀剂,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Cu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30%的CuO/TiO_2及CuO/N-TiO_2催化剂。结合N_2物理吸附、XRD、XPS、H_2-TPR、CO-IR等表征,研究了N掺杂对TiO_2负载Cu... 以TiO_2及N掺杂的TiO_2为载体、CuCl_2·2H_2O为铜源、NaOH为沉淀剂,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Cu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30%的CuO/TiO_2及CuO/N-TiO_2催化剂。结合N_2物理吸附、XRD、XPS、H_2-TPR、CO-IR等表征,研究了N掺杂对TiO_2负载CuO催化剂结构及甲醛乙炔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N掺杂的TiO_2呈现出较多的Ti ^(3+)物种及氧空位,增加了CuO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CuO物种的分散。在炔化反应过程中,CuO原位转变为高分散的Cu^+活性中心,催化剂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与使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乙炔化 CuO/N-TiO2催化剂 Cu^+活性中心 Ti3+物种 氧空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