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AE编码系统的太行山猕猴行为谱 被引量:39
1
作者 田军东 王振龙 +2 位作者 路纪琪 郭相保 刘金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40,共16页
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愚公管理分局所辖的天坛山管护区,利用焦点动物取样法,观察并记录了野生太行山猕猴行为的发生过程、内容和环境。基于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 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愚公管理分局所辖的天坛山管护区,利用焦点动物取样法,观察并记录了野生太行山猕猴行为的发生过程、内容和环境。基于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以行为生态功能为依据的PAE编码系统,对野生太行山猕猴的行为进行分类和系统编码并构建PAE行为谱。结果:1)研究中分辨并记录到猕猴的14种姿势,93种动作,121种行为;2)将所记录到的行为分别划归于摄食、排遗、调温、配对、交配、育幼、竞争、亲密、聚群、通讯、休息、运动和其他等13个类别中;3)得到了基于PAE编码系统的野生太行山猕猴行为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行为谱 PAE编码系统 济源
下载PDF
矮岩羊(Pseudois schaeferi)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被引量:26
2
作者 龙帅 周材权 +3 位作者 王维奎 胡锦矗 黄艺川 唐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632-5640,共9页
2007年3~12月,对四川竹巴笼自然保护区的矮岩羊(Pseudois schaeferi)进行了行为谱工作的研究,建立了矮岩羊行为谱及其PAE(posture,act and environment)编码系统。研究分辨和记录了矮岩羊的11种姿势,83种动作和118种行为,还区别了各种... 2007年3~12月,对四川竹巴笼自然保护区的矮岩羊(Pseudois schaeferi)进行了行为谱工作的研究,建立了矮岩羊行为谱及其PAE(posture,act and environment)编码系统。研究分辨和记录了矮岩羊的11种姿势,83种动作和118种行为,还区别了各种行为在雄性、雌性和幼体之间的相对发生频次以及发生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岩羊 行为谱 PAE编码系统 竹巴笼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人工饲养环境下长江江豚的行为谱的构建 被引量:23
3
作者 肖建强 王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3-258,共6页
对行为的定义和描述是定量开展行为学研究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对人工饲养环境下长江江豚行为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定义和描述了长江江豚近40种行为。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人工饲养环境下长江江豚行为学研究所必需的行为谱,由活跃的水面... 对行为的定义和描述是定量开展行为学研究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对人工饲养环境下长江江豚行为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定义和描述了长江江豚近40种行为。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人工饲养环境下长江江豚行为学研究所必需的行为谱,由活跃的水面行为、玩耍、索食、社群行为、性行为、休息、摩擦、杂类八个类别组成。文中对某些行为可能具有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行为 行为目录 行为谱 人工饲养
下载PDF
人工环境下棘胸蛙(Paa spinosa)繁殖期的行为谱及活动节律 被引量:24
4
作者 俞宝根 叶容晖 +3 位作者 郑荣泉 周妍 刘春涛 陈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371-6378,共8页
2007年4月,利用红外线摄像设备记录人工环境下的棘胸蛙行为活动,采用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录像资料进行分析,对人工环境下棘胸蛙的个体行为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环境下的棘胸蛙行为主要包括静止行为(休息、对视)... 2007年4月,利用红外线摄像设备记录人工环境下的棘胸蛙行为活动,采用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录像资料进行分析,对人工环境下棘胸蛙的个体行为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环境下的棘胸蛙行为主要包括静止行为(休息、对视);社会行为(打斗、追逐);运动行为(游泳、鸣叫、跳跃);捕食行为;繁殖行为(求偶鸣唱、侵占、驱赶、撕咬,摔跤、抱对、错抱、拒绝行为、产卵)等。日变化规律变化表明:棘胸蛙的静止行为占了多数,其余多数行为集中在夜间,在凌晨03:00~05:00间出现一个最高峰,与此不同的是棘胸蛙的打斗行为在白天06:00~07:00、08:00~09:00、11:00~12:00多次出现高峰,而在夜间17:00~24:00打斗行为时间分配很少。鸣叫行为在06:00~07:00,13:00~14:00出现两个高峰,而在夜间17:00~01:00鸣叫行为时间分配很少。棘胸蛙的繁殖行为也主要发生在夜间,在凌晨02:30~04:30为高峰,其间抱对行为占到67%,其次为摔跤17%,撕咬15%,而其余所占很少。在行为描述的基础上,对棘胸蛙的有关行为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行为谱 活动节律 人工环境
下载PDF
白头硬尾鸭行为时间分配及日活动节律 被引量:25
5
作者 赵序茅 马鸣 +1 位作者 张同 张建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39-2443,共5页
2012年7—11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对乌鲁木齐近郊水域白头硬尾鸭(Oxyura leucocephala)进行实地观察。制成白头硬尾鸭行为谱,将行为分为休息、警戒、驱赶、修饰、取食、游泳、飞行、炫耀、护幼、自慰、其他等并将部分行为... 2012年7—11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对乌鲁木齐近郊水域白头硬尾鸭(Oxyura leucocephala)进行实地观察。制成白头硬尾鸭行为谱,将行为分为休息、警戒、驱赶、修饰、取食、游泳、飞行、炫耀、护幼、自慰、其他等并将部分行为画成模式图。在行为时间分配上,白头硬尾鸭主要时间用于取食(48.90%),其后是休息(23.32%)、修饰(12.85%)、运动(9.48%)、其他(4.32%)、警戒(2.13%)。取食行为在7:00—9:00和18:00—19:00时有明显的峰值,14:00—16:00时出现低谷,其他时段取食频次无显著性差异(P>0.05);休息的峰值出现在11:00—14:00时,修饰行为在9:00—11:00和15:00—16:00时达到峰值,其他行为无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在取食过程中,成鸟潜水时长、间隔与雏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0.05)。各行为相关分析表明,休息行为、取食行为与运动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709,P<0.01;R=-0.725,P<0.01);取食行为与运动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95,P<0.01),其他行为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谱 秋季 时间分配 日节律 乌鲁木齐
原文传递
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繁殖行为谱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陈道海 郑亚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31-936,共6页
利用现场观察和数码摄像机记录的方法对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繁殖行为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虎斑乌贼的繁殖行为谱包括游泳、休息、捕食、求偶、争斗、交配、产卵等行为,虎斑乌贼早晚常离底游动觅食,白天下沉水底,捕食甲壳类和幼... 利用现场观察和数码摄像机记录的方法对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繁殖行为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虎斑乌贼的繁殖行为谱包括游泳、休息、捕食、求偶、争斗、交配、产卵等行为,虎斑乌贼早晚常离底游动觅食,白天下沉水底,捕食甲壳类和幼鱼等。在隐蔽阴暗处休息,在交配行为上不是"一夫一妻"制,存在一雌多雄交配现象,交配前有较复杂求偶行为,包括雄性争斗与对峙、雌性配偶的选择等,交配为头对头的方式,雌性受精不久便在产卵区轮流产卵,卵呈白色,半透明,卵群葡萄状,卵径约14—16mm,长径约27—3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乌贼 繁殖 行为谱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建立野生水鹿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晋东 李玉杰 +4 位作者 黄金燕 白文科 周世强 李应洪 周材权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共11页
动物行为谱是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基础。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利用PAE编码分类系统并结合红外相机所获得的照片和视频数据开展水鹿(Rusa unicolor)行为谱的研究,建立了野生水鹿行为谱及其PAE编码系统。本研究共分辨... 动物行为谱是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基础。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利用PAE编码分类系统并结合红外相机所获得的照片和视频数据开展水鹿(Rusa unicolor)行为谱的研究,建立了野生水鹿行为谱及其PAE编码系统。本研究共分辨并记录了野生水鹿的7种姿势,63种动作和74种行为,基本涵盖了水鹿的主要行为,并区别了各种行为在成年雄性、成年雌性和亚成体之间的相对发生频次,分析水鹿的具体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联。通过建立野生水鹿的行为谱,能为更深入地开展水鹿行为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信息,也为水鹿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该研究可以推广到其他不易直接观测的野生动物的行为学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鹿 行为谱 PAE 编码系统 卧龙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下载PDF
滇金丝猴的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勇 任宝平 +2 位作者 李艳红 黎大勇 胡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1-650,共10页
2012年6月到2013年3月,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区域,依据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以行为生态功能为依据的PAE编码系统,对滇金丝猴的行为进行分类和系统编码并构建PAE行为谱。... 2012年6月到2013年3月,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区域,依据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以行为生态功能为依据的PAE编码系统,对滇金丝猴的行为进行分类和系统编码并构建PAE行为谱。分辨并记录了滇金丝猴的14种姿势、82种动作及143种行为,描述了各种行为的相对发生频次与性别、年龄的关系。与川金丝猴相比,滇金丝猴的行为有些不同,这可能与两者生活环境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行为谱 PAE编码系统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迷卡斗蟋和短翅鸣螽的行为谱及交配行为 被引量:14
9
作者 贾志云 蒋志刚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9-56,共8页
研究了迷卡斗蟋和短翅鸣螽的行为模式及迷卡斗蟋鸣叫的时间分布。结果表明迷卡斗蟋雄虫单独存在时 ,在一昼夜内其鸣叫的持续时间为 668.38± 1 0 9.86分钟 ( 5 ) ,引入雌虫后鸣叫累计时间减少为 1 7.3± 6.7分钟 ( 5 ) ,并产生... 研究了迷卡斗蟋和短翅鸣螽的行为模式及迷卡斗蟋鸣叫的时间分布。结果表明迷卡斗蟋雄虫单独存在时 ,在一昼夜内其鸣叫的持续时间为 668.38± 1 0 9.86分钟 ( 5 ) ,引入雌虫后鸣叫累计时间减少为 1 7.3± 6.7分钟 ( 5 ) ,并产生音调低沉的求偶声。在昼夜鸣叫活动型式中 ,雄虫单独存在时的鸣叫活动集中于夜间 ;引入雌虫后 ,占区鸣叫、求偶鸣唱和交配行为多集中于白天。根据上述结果提出了机会 -风险平衡假说来解释此现象 ,即白天交配有被捕食的危险 ,雄蟋短期内重复交配以保证精液进入雌蟋体内 ,从而保证了交配的成功 ,补偿了雄蟋所冒风险。短翅鸣螽雄性产生较大的精包 ,当雌体取食精包时 ,精液进入雌体内以保证交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卡斗蟋 短翅鸣螽 行为谱 交配
下载PDF
小天鹅行为谱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会志 姚红 虞快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3期75-82,共8页
动物行为谱的研究内容是行为型式(behaviouralpatterns)的描述,它的建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本文在对上海动物园自由生活小天鹅行为长达两年的观察基础上,对所遇见的主要行为用比较标准化的行为术语进行了定... 动物行为谱的研究内容是行为型式(behaviouralpatterns)的描述,它的建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本文在对上海动物园自由生活小天鹅行为长达两年的观察基础上,对所遇见的主要行为用比较标准化的行为术语进行了定义、描述及分类.共区分和定义了32个行为型式,可分成静止、社会、梳理、取食、运动五大行为类型.上海师范大学校基金资助,上海动物园协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天鹅 行为谱 行为型式 行为术语
下载PDF
饲养条件下东北虎交配行为的观察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振生 李枫 +2 位作者 滕丽微 刘丹 苏伟林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2,共4页
1999年和 2 0 0 0年的 1 1~ 1 2月期间共记录了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1 6对东北虎的 1 693次交配事件 ,对其中 1 1 92次成功的交配事件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东北虎的交配行为谱 ,记录了 1 6种个体行为和 7种社会行为。东北虎的交配持续期为 (... 1999年和 2 0 0 0年的 1 1~ 1 2月期间共记录了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1 6对东北虎的 1 693次交配事件 ,对其中 1 1 92次成功的交配事件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东北虎的交配行为谱 ,记录了 1 6种个体行为和 7种社会行为。东北虎的交配持续期为 (6 5 0± 2 5 0 )d ,不同繁殖对的交配次数差异很大 ,最少为 49次 ,最多可达 1 1 3次 ,交配成功率为 70 41 %。东北虎的交配高峰出现在 8∶0 0~ 1 0∶0 0时和 1 6∶0 0~ 1 8∶0 0时。交配成功的次数在第 3~ 5d达到高峰 ,失败的次数在开始交配时最高 ,以后则逐渐降低。在将雌、雄虎赶入小围栏内的首次爬跨前东北虎需花费 (2 0 2 4± 1 2 85 )min的时间做准备 ,其后的各次爬跨与首次相似 ,只是花费时间大大缩短 ,且持续的时间相差很大 ,最短仅为 4 70s,最长则达 6 3 1min。交配后的休息过程同时也是下一次交配前的准备阶段。每次将雌、雄虎赶入小围栏内东北虎要连续进行 (9 40± 4 60 )次爬跨 ,整个交配过程持续 (1 2 67± 3 0 5 )min ,每次爬跨历时 (1 0 0 9± 5 4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交配行为 行为谱 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交配持续期 交配次数
下载PDF
四川梅花鹿的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被引量:16
12
作者 戚文华 岳碧松 +6 位作者 宁继祖 蒋雪梅 权秋梅 郭延蜀 米军 左林 熊远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2-451,共10页
2007年3—11月每月定期5d,每天06:00—18:00在四川省铁布自然保护区的冻列乡、崇尔乡、热尔乡观察记录四川梅花鹿行为发生过程、内容、结果及其周围生境.建立了四川梅花鹿的行为谱、警戒行为谱及其PAE编码系统,填补了有蹄类警戒行为PAE... 2007年3—11月每月定期5d,每天06:00—18:00在四川省铁布自然保护区的冻列乡、崇尔乡、热尔乡观察记录四川梅花鹿行为发生过程、内容、结果及其周围生境.建立了四川梅花鹿的行为谱、警戒行为谱及其PAE编码系统,填补了有蹄类警戒行为PAE编码的空白.分辨并记录了四川梅花鹿的11种姿势、83种动作及136种行为,描述了各种行为的相对发生频次与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与其他有蹄类相比,梅花鹿的行为与鹿科其他动物有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梅花鹿 行为谱 PAE编码系统 铁布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圈养马来熊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5
13
作者 兰存子 刘振生 +3 位作者 王爱善 郑建清 刘群秀 夏菊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4689-4698,共10页
2009年3—12月,分春、夏、秋、冬4个季节,采用人工观察和红外摄像记录观察2种方式,对上海动物园圈养马来熊进行行为学研究。建立的行为谱包括休息、走动、踱步、乞食、采食、爬树、探寻、擦痒、玩耍、追逐、嗅闻、示警、打斗、爬跨、舔... 2009年3—12月,分春、夏、秋、冬4个季节,采用人工观察和红外摄像记录观察2种方式,对上海动物园圈养马来熊进行行为学研究。建立的行为谱包括休息、走动、踱步、乞食、采食、爬树、探寻、擦痒、玩耍、追逐、嗅闻、示警、打斗、爬跨、舔阴、交配和排泄,相关行为归类,即休息、运动、乞食、刻板、社群和其他行为。马来熊用于休息的时间最多,其次是运动和乞食行为。各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季节性差异:运动行为(F=62.748,P<0.001)和社群行为(F=26.041,P<0.001)季节性差异极显著,运动行为在春夏季较低,夏季最低(13.96%),而秋冬季的运动行为较高,且秋季达到最高(43.39%),社群行为春夏季较高而秋冬季较低;刻板行为(F=4.667,P<0.05)差异显著,春季出现的频率最高(7.56%),夏季频率最低(0.69%);休息行为(F=1.857,P>0.05)和乞食行为(F=1.180,P>0.05)季节性差异不显著。春夏季的运动行为(P=0.002)和刻板行为(P=0.001)差异显著,都表现出春季高于夏季的特点;秋冬季间各行为无明显差异。圈养马来熊具有明显的日活动节律,休息的行为曲线呈"W"型,00:00—5:00和20:00—24:00是马来熊的主要休息时间,6:00开始活动量增大,8:00—8:54是马来熊的正常进食高峰,同时,运动、乞食、社群等行为逐渐增多,乞食行为集中在运动场10:00—16:00游客多的时段。19:00之后马来熊活动量逐渐减少,直至进入睡眠。对春季和夏季昼间行为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年龄因素对休息、运动、社群、乞食和刻板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性别因素对社群行为的影响比较明显。对秋冬季室内和运动场的行为节律进行分析:马来熊在运动场的活动比率高于室内,休息和刻板行为多发生在室内,运动行为集中在运动场,室内的休息行为曲线呈"W"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熊 圈养 行为谱 行为节律 时间分配
下载PDF
黔金丝猴的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被引量:14
14
作者 崔多英 牛克锋 +4 位作者 Tan Chia Luen Yang Mouyu 张媛媛 张金国 杨业勤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5-828,共14页
2009年10月~2014年4月,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北京动物园,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随意取样法,观察记录了野外和圈养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行为发生的过程及环境特征。按照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 2009年10月~2014年4月,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北京动物园,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随意取样法,观察记录了野外和圈养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行为发生的过程及环境特征。按照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以行为的生态功能为依据的PAE编码系统,对黔金丝猴的行为进行分类和系统编码并构建PAE行为谱。分辨并记录了黔金丝猴的16种姿势,107种动作及163种行为,将记录到的行为分别划归于摄食、排遗、调温、交配、分娩、育幼、亲密、作威、冲突、通讯、聚群、休息、运动和杂类等14个类别中;区别了各种行为在雄性、雌性、亚成体、幼猴和婴猴之间的相对发生频次以及发生季节。与川金丝猴R.roxellana和滇金丝猴R.bieti相比,黔金丝猴在个体行为和社会行为方面均有所不同,这可能与三者生活环境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金丝猴 行为谱 PAE编码系统
下载PDF
猪的常用行为术语及定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茗茜 张会永 杨关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77-83,共7页
动物行为学是动物表象的一部分,应用于农产、生态、医疗等多个领域。实验室医学和兽医学常将行为作为观察指标,对其异常行为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一个规范的动物行为谱则是了解动物行为的重要部分。由于猪与人生理之间的相似性,成为了... 动物行为学是动物表象的一部分,应用于农产、生态、医疗等多个领域。实验室医学和兽医学常将行为作为观察指标,对其异常行为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一个规范的动物行为谱则是了解动物行为的重要部分。由于猪与人生理之间的相似性,成为了医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动物,但是现在并没有一个规范的猪行为描述。基于猪行为术语及其定义的缺乏,该篇文章将在行为学方面对其进行分类论述。以"‘pig’AND‘behavior’"为检索式,在数据库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中检索到107篇文章;以"pig"检索式,在数据库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中检索到47篇文章;其他方式检索到107篇文章。综述261篇文章,将猪的行为归为10类,并对各个行为做出详细的定义。猪的行为包括采食与排泄行为(饮水、采食、等待进食、排尿、排便)、活动(站、走、跑、跳、玩耍等)与怠惰(卧、坐、跪、睡)、探究行为(嗅、拱、吸允、咬、咀嚼、刨、学习等)、发声(低沉沙哑的发声、低沉咕哝声、高亢咕哝声、尖叫、尖利刺耳叫声、犬吠)、情绪(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群居行为(社会组织、攻击行为、顺从行为)、性行为和母性行为(交配行为、临产行为、产后行为)、体温调节行为(扎堆)、刻板行为(空口咀嚼、拱等)、应激反应(应激、应变)。猪的行为可因饲养环境、饲养方式、感受刺激等因素而发生变化。一个规范的行为谱可为实验室医学等多领域的动物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谱 实验猪 术语
下载PDF
饲养条件下羚牛母幼行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康蔼黎 张恩迪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22,共4页
1 999年 2~ 4月期间对上海动物园繁殖场的羚牛做了有关母幼行为的初步研究。本文着重描述了羚牛的哺乳行为和母幼接触 ,并探讨了母幼关系的变化趋势。幼羚在 3日龄内吮乳频繁 ,每次吮乳( 4 56± 0 97)分钟。 3日龄后 ,母羚的哺乳... 1 999年 2~ 4月期间对上海动物园繁殖场的羚牛做了有关母幼行为的初步研究。本文着重描述了羚牛的哺乳行为和母幼接触 ,并探讨了母幼关系的变化趋势。幼羚在 3日龄内吮乳频繁 ,每次吮乳( 4 56± 0 97)分钟。 3日龄后 ,母羚的哺乳次数明显减少 ,但每次哺乳的持续时间延长至 5~ 7分钟。母幼间的主要接触方式是嗅和舔 ,母羚对幼仔的接触主要集中于肛区 ( 48 8% )和头部 ( 2 5 5% )。随着幼羚周龄的增长 ,母幼关系的亲密度逐渐下降 ,主要表现在幼羚的独立性增强和母性投资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牛 母幼关系 行为谱 哺乳 母性投资
下载PDF
笼养褐马鸡行为的PAE编码及行为谱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郝爱霞 邓文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4-619,共6页
2010年4月—2010年5月和2010年12月—2011年8月,对山西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笼养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种群进行了行为学研究.根据行为的功能性,共定义描述8大类56种行为,其中正常行为7类52种,异常行为2类4种,除沙浴、... 2010年4月—2010年5月和2010年12月—2011年8月,对山西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笼养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种群进行了行为学研究.根据行为的功能性,共定义描述8大类56种行为,其中正常行为7类52种,异常行为2类4种,除沙浴、取食、理羽、饮水等行为在前人研究中有所涉及,其他多种行为均为首次报道,特别是包括机械行走、过度整理、空啄以及啄羽在内的4种异常行为是在笼养褐马鸡群体中首次发现.根据褐马鸡行为的结构、特征及功能,制定了褐马鸡的PAE行为编码以及编码全谱.其中姿态编码(P码)9种,动作编码(A码)6类39种,环境编码(E码)4类15种.在只考虑现有观察强度下某种行为是否表达,而不涉及行为在个体中发生的频率的前提之下,将性别、年龄、繁殖状态与行为结构编码P码、A码、E码结合,共同编入PAE编码行为谱中,制定了包含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笼养褐马鸡个体的PAE编码全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马鸡 行为 PAE编码 行为谱
下载PDF
基于PAE编码系统构建的半自然条件下长江江豚行为谱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燃 魏垚麟 +2 位作者 吴亮 郑邦友 李进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7,共8页
识别和编制动物行为谱是深入研究动物行为及其与环境复杂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于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以栖息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自然水域的8头长江江豚为研究对象,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随机动物取样法观察记录了动物行... 识别和编制动物行为谱是深入研究动物行为及其与环境复杂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于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以栖息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自然水域的8头长江江豚为研究对象,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随机动物取样法观察记录了动物行为发生的过程、内容和环境,并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以行为的功能为依据,构建了长江江豚的PAE行为谱。共分辨记录了半自然水域长江江豚的8种姿势、33种动作和46种行为,并定性描述了不同行为出现频率与年龄组、性别的关系。该行为谱综合了姿势和环境信息,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长江江豚的生态与行为、促进长江江豚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自然条件 长江江豚 PAE编码系统 行为谱
下载PDF
基于PAE编码系统的半放养阿拉伯狒狒的行为多样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宁致远 董贵信 +2 位作者 唐虹 蓝道英 胡慧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08-1018,共11页
动物行为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珍稀动物的迁地保护以及行为管理密切相关。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我们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园区内的狒狒岛,利用焦点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观察并记录了半放养条件下阿拉伯狒狒(Pap... 动物行为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珍稀动物的迁地保护以及行为管理密切相关。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我们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园区内的狒狒岛,利用焦点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观察并记录了半放养条件下阿拉伯狒狒(Papio hamadryas)行为的发生过程、内容和环境。基于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以行为生态功能为依据的PAE编码系统,对该环境下阿拉伯狒狒的行为进行分类和系统编码,构建并利用PAE行为谱表征其行为多样性。结果如下:(1)研究中分辨并记录到阿拉伯狒狒的18种姿势,120种动作,208种行为;(2)记录到的行为可分别归入摄食、排遗、调温、配对、交配、育幼、亲密、高序位、威胁、攻击、屈服、通讯、聚群、休息、运动、玩耍、讨食和杂类18个类别中;(3)编制基于PAE编码系统的人工饲养阿拉伯狒狒行为谱,描述了各种行为的相对发生频次与性别、年龄的关系;(4)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为非人灵长类PAE行为编码系统丰富了两类行为(玩耍行为和讨食行为),描述了半放养环境下阿拉伯狒狒这两类行为的特点,并探讨了其生态功能和适应意义;(5)基于PAE行为谱求得阿拉伯狒狒各年龄–性别组的行为多样性指数。本研究发现,阿拉伯狒狒各年龄–性别组的行为多样性在总体层面上很接近,在细分的行为层面上则有着渐进明显的差别。这表明,利用PAE行为编码分类系统对动物的行为进行归类细分以及编码标准化,对于行为多样性的研究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狒狒 行为谱 PAE编码系统 行为多样性 半放养
原文传递
野生大熊猫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被引量:8
20
作者 侯金 严淋露 +3 位作者 黎亮 李玉杰 廖玉杉 张晋东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6-457,共12页
行为谱是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旗舰物种,其行为生态的研究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大熊猫数量稀少且警惕性强,很难在野外进行观察,有关其行为谱等基础行为研究结果主要是基于圈养大熊猫... 行为谱是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旗舰物种,其行为生态的研究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大熊猫数量稀少且警惕性强,很难在野外进行观察,有关其行为谱等基础行为研究结果主要是基于圈养大熊猫的观察研究。为了促进野生大熊猫行为学的深入研究,2015年1月—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4月我们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基于红外相机图片和视频数据,利用PAE编码系统建立了野生大熊猫行为谱和PAE编码系统。研究共计在14种环境背景中记录到大熊猫12种姿势、52种动作、56种行为。一方面,本研究结果基本涵盖了大熊猫的主要行为,并发现了一些未在圈养大熊猫行为谱中记录到的行为,如野生大熊猫利用植物的茎进行自我除雪行为;另一方面丰富了观察大熊猫行为的环境因素。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野生大熊猫行为生态学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行为谱 PAE编码系统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