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民族法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5
1
作者 宋才发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9,共9页
新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构建我国民族法学基本学科和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石。本文所论述的民族法学虽然是法学与民族学相互衔接与交叉的学科 ,但该学科的内容主要是指建立在《民族区域自治法》基础之上的、关于多民族国家调整国内民... 新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构建我国民族法学基本学科和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石。本文所论述的民族法学虽然是法学与民族学相互衔接与交叉的学科 ,但该学科的内容主要是指建立在《民族区域自治法》基础之上的、关于多民族国家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学说。其体系不同于过去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视角提出的框架结构 ,而是一门有别于“法人类学”、“法民族学”和“少数民族习惯法学”的新兴法学学科。民族法学作为法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是在我国不断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族法学 学科体系 体系构建 发展 少数民族 民族地区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探讨 被引量:19
2
作者 宋才发 戴声长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92,共8页
基层社会自治具有特定的法律含义。自然村是基层社会自治的自然单元,必须培育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民族思维,创建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推动国家治理重心向农村基层下移。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村民委员会承... 基层社会自治具有特定的法律含义。自然村是基层社会自治的自然单元,必须培育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民族思维,创建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推动国家治理重心向农村基层下移。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村民委员会承担了过多的政府事务,基层政府存在严重的利益化趋势,基层社会组织治理作用发挥缺位,基层社会治理法律规范体系不完善。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举措是:构建适合农村基层社会实际的社区治理体系,完善适合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实际的政府治理体系,打造适合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实际的社会组织体系,建设适合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实际的法律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社区治理 基层政府 社会组织 村民自治 法治体系
原文传递
论民族法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文香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共5页
民族法律部门、民族法体系、民族法学、民族法学体系作为民族法学的基本概念,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正确认识其含义、准确把握其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开展民族法学研究的基础。本文试图对上述概念加以厘清并对其相互关系予以揭示,使民... 民族法律部门、民族法体系、民族法学、民族法学体系作为民族法学的基本概念,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正确认识其含义、准确把握其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开展民族法学研究的基础。本文试图对上述概念加以厘清并对其相互关系予以揭示,使民族法学研究在更加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法 法律部门 法律体系 法学 法学体系
原文传递
2016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允武 王杰 廖燕萍 《民族学刊》 CSSCI 2017年第6期79-87,123-127,共14页
2016年的民族法学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内容较为全面。其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民族地区社会管理法治化、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是本年度重要话题。二是围绕热点问题展开研究。如,学者们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司法改革... 2016年的民族法学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内容较为全面。其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民族地区社会管理法治化、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是本年度重要话题。二是围绕热点问题展开研究。如,学者们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司法改革和民族宗教热点问题,对清真食品立法、《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修改、民族地区双语司法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三是重视实证研究,尤其是对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习惯法现实表现的调查研究较多。四是规范化分析方法的运用,促进了民族法学理论的突破。如,学者们围绕《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上级国家机关"、优惠照顾、组织公安部队等内容的规范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6年 民族法学 民族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法制 民族习惯法 民族法制史 民族司法
下载PDF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我国民族法制史上的新里程碑——论乌兰夫为民族法制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凤鸣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10,共6页
民族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乌兰夫始终关注和高度重视民族法制建设,主持制定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和《组织大纲》,参与制定了《共同纲领》,领导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特别是主持... 民族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乌兰夫始终关注和高度重视民族法制建设,主持制定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和《组织大纲》,参与制定了《共同纲领》,领导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特别是主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并为认真贯彻执行这部基本法做出了卓越贡献。制定和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具有重大的国内和国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夫 民族法制 民族区域自治法 重大意义
下载PDF
2012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允武 王杰 《民族学刊》 2013年第4期71-79,123-127,共14页
2012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成果颇丰。其中,论文约有320余篇,比2011年增加了100余篇。这些研究在内容上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较为全面,其中,民族习惯法、民族司法的研究比往年增多,民族政治权利成为年度重要话题;二是内容上的交叉研究增多;... 2012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成果颇丰。其中,论文约有320余篇,比2011年增加了100余篇。这些研究在内容上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较为全面,其中,民族习惯法、民族司法的研究比往年增多,民族政治权利成为年度重要话题;二是内容上的交叉研究增多;三是出现了一些综述性、反思性研究成果;四是关注了一些热点事件和话题;五是应用性研究成果较多。这些研究在方法上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视角的多元化,协商民主成为年度新话题;二是注重实证研究;三是注重比较研究。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笔者根据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民族法学基本理论、民族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习惯法、民族法制史、民族司法等方面分别对其主要成果进行了介绍与评价,在辨别良莠、展示精华的同时,为不断繁荣中国民族法学提供可借鉴的年度综合性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法学 民族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法制 民族习惯法 民族法制史 民族司法
下载PDF
2013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述评
7
作者 王允武 王杰 《民族学刊》 2014年第4期63-70,122-125,共8页
2013年的民族法学研究继续呈现繁荣的面貌。在研究内容上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较为全面,其中,关于民族文化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司法问题的研究增多,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习惯法司法化成为本年度重要话题;二是出现... 2013年的民族法学研究继续呈现繁荣的面貌。在研究内容上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较为全面,其中,关于民族文化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司法问题的研究增多,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习惯法司法化成为本年度重要话题;二是出现了一些反思性成果;三是应用性成果较多;四是关注了一些热点事件。在研究方法上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研究视角多元化;二是注重实证研究,关注某一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较多。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民族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习惯法、民族法制史、民族司法等方面分别对其主要成果进行述评,辨别良莠,展示精华,为民族法学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年度综合性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3年 民族法学 民族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法制 民族习惯法 民族法制史 民族司法
下载PDF
“法治双轨制”:我国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互惠机制——以侗族款约法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杜鹏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79-85,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以我国侗族款约法为例,认为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以我国侗族款约法为例,认为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习惯法具有独特的整合价值。厘清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地位和功能,整合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双向资源,实行"以国家法为主,以习惯法为辅"的"法治双轨制",有利于实现国家对少数民族社会最佳的实际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侗族款约 民族习惯法 国家法 双轨制
下载PDF
明清时期的民族法制概述
9
作者 刘希 《云南电大学报》 2007年第3期73-81,共9页
通过地域、身份和制度三个维度,梳理我国明清时期的民族法制状况,可以看出:明清时代是中国封建晚期的两个重要王朝,在中央集权封建法制继续发展的同时,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也日臻完善,尤其是清代本身就是少数民族政权,因此对待少... 通过地域、身份和制度三个维度,梳理我国明清时期的民族法制状况,可以看出:明清时代是中国封建晚期的两个重要王朝,在中央集权封建法制继续发展的同时,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也日臻完善,尤其是清代本身就是少数民族政权,因此对待少数民族的法律控制也达到了封建史的巅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少数民族 法制 土司制度 司法制度
下载PDF
中国民族法治七十年:成就、经验与展望 被引量:25
10
作者 潘红祥 张星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138,共18页
民族法治是民族法治实践与民族法治理论的统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法治建设大体经历了初创、恢复与提升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70年来,我国民族法治实践高度重视法律规范体系、实施监督检查体系和运行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有效促... 民族法治是民族法治实践与民族法治理论的统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法治建设大体经历了初创、恢复与提升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70年来,我国民族法治实践高度重视法律规范体系、实施监督检查体系和运行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有效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民族法治理论研究立足于中国本土问题,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学科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新时代我国民族法治建设需要围绕民族工作的基本主题,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服务于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服务于民族地区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借鉴多学科,尤其是法教义学原理与方法,成就民族法学的法学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民族法治实践 民族法治理论 民族法学理论体系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生态环保村规民约的作用机理及其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舒松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2-60,共9页
生态环保村规民约是民族地区生态环保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独特价值。民族地区村规民约的生态环保价值源于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并依托与国家法律政策、民族自治立法、少数民族习惯法之间的... 生态环保村规民约是民族地区生态环保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独特价值。民族地区村规民约的生态环保价值源于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并依托与国家法律政策、民族自治立法、少数民族习惯法之间的关系来实现。贵州黔东南苗族和侗族的实例说明,民族地区生态环保村规民约已起到了提高生态环保效率,延续传统生态文化的作用,但因其简陋性与含糊性,存在着与国家制定法之间一定的矛盾冲突。提升民族地区生态环保村规民约的作用,需要在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中强化村规民约的作用地位,完善村规民约的生态环保内容与实施机制,协调村规民约与国家法律政策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规民约 生态环保 少数民族习惯法 民族法制
原文传递
2010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综述
12
作者 王杰 王允武 《民族学刊》 2011年第2期32-47,85,共16页
2010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成果颇丰。这些研究成果有以下特点:研究在内容上,一是内容较为全面,二是出现了一些梳理性研究成果,三是是应用性研究成果增多;在研究方法上,一是研究视角的多元化,二是注重民族法学的实证研究,三是注重民族法学... 2010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成果颇丰。这些研究成果有以下特点:研究在内容上,一是内容较为全面,二是出现了一些梳理性研究成果,三是是应用性研究成果增多;在研究方法上,一是研究视角的多元化,二是注重民族法学的实证研究,三是注重民族法学的比较研究。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笔者根据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民族法学基本理论、民族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习惯法、民族法制史、民族司法等方面分别对其主要成果进行了介绍,在辨别良莠、展示精华的同时,我们力图为中国民族法学研究的不断繁荣提供可借鉴性的年度综合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法学 民族权利保护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法制建设 民族习惯法 民族法制史 民族司法
下载PDF
民族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加强民族法制教育 被引量:2
13
作者 伍淑花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35,共4页
我国民族院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人才的使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的重要渠道,对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法制观念和民族法律法规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院校... 我国民族院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人才的使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的重要渠道,对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法制观念和民族法律法规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重视、加强民族法制教育,充分发挥该课程的民族法制教育功能,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大学生学习、掌握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法制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民族法制教育
原文传递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治实践——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才发 郝海燕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2,共12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核心,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一部在法律位阶上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确立了政府处理民族事务的法律制度,夯实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治基础,取得了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核心,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一部在法律位阶上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确立了政府处理民族事务的法律制度,夯实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治基础,取得了践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经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治硕果主要体现在:为少数民族人权保障提供特殊保护,为民族地区生态安全提供法治环境,为民族地区法治建设提供根本遵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法治基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治推进集中表现为:构建民族地区贫困治理体系,构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民族地区社会诚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基本政策 法律制度 法治基石 根本遵循 社会诚信体系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法治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才发 白永祥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42,共5页
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必须有精神信仰和思维定力,关键在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网络舆情的引导力。民族地区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网络传播已经成为社会信息传播主渠道的情势下,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争相抢夺网络话... 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必须有精神信仰和思维定力,关键在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网络舆情的引导力。民族地区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网络传播已经成为社会信息传播主渠道的情势下,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争相抢夺网络话语权,有的甚至利用网络空间散布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煽动性言论。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法治举措是: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法治建设,完善民族地区网络民族舆情监管制度体系,构建以国家安全法为核心的网络治理体制机制,实施外治与内治并举的网络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意识形态安全 核心价值观 网络法治建设 网络治理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