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维视野中的民族旅游开发 被引量:5
1
作者 陆军 潘善环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5期58-62,共5页
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了民族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从民族学视野中探讨民族旅游资源调查研究的方法,最后从旅游美学的角度论述了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
关键词 民族旅游业 旅游开发 旅游美学 旅游资源 旅游人类学
下载PDF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纶 杨维平 徐人平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8-83,共6页
对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的一般审美、内容、特性、风格及其继承与创造精神进行了论述 ,旨在使人们对民族民间文化加以重视 ,在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对其继承与创造 ,采取向外扩张与渗透的方式来对待这个文化艺术瑰宝 。
关键词 民族 民间工艺 审美 风格
下载PDF
“审美生境”:一个民族美学关键词的知识谱系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吴震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8-96,共9页
"审美生境"作为民族美学的关键性理论话语,集合了生态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和美学的共通研究视域,对民族美学研究有重要的理论补充意义。"生境"之"生"意在言说特定民族的艺术及其审美活动是创立的和生... "审美生境"作为民族美学的关键性理论话语,集合了生态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和美学的共通研究视域,对民族美学研究有重要的理论补充意义。"生境"之"生"意在言说特定民族的艺术及其审美活动是创立的和生成的,并关涉着特定场域中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而"境"或"境界"则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境"意指"地方"或"边界",既指涉着自然世界已经现存的地方,也包含着正在生成的人文空间,由特定族群的文化实践所晕染和改造的场域。民族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活态"且具有"方言性"的艺术文化文本,是产生于特定生境中的"情感符号",它表征着"自然样态""社会样态"与"生命样态"的互渗与同构;而针对这种特定艺术文本和情感符号的解读和接受,则需要纳入一种"审美生境"的结构性关系体中进行分析和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美学 审美生境 生态学 人类学 知识谱系
下载PDF
家国情与岭南风:舞剧《醒·狮》的民族审美建构 被引量:7
4
作者 董超 朱律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6期29-34,共6页
民族舞剧《醒·狮》以中国非遗(醒狮)、中国功夫(南拳)、中国民间艺术(南狮)等本土技艺为元素建构舞剧的表意意象,通过岭南地域族群的生活经验表达中国人普遍接受的爱国情感,用舞蹈的肢体语言建构舞剧的舞台意象及符合民族文化特征... 民族舞剧《醒·狮》以中国非遗(醒狮)、中国功夫(南拳)、中国民间艺术(南狮)等本土技艺为元素建构舞剧的表意意象,通过岭南地域族群的生活经验表达中国人普遍接受的爱国情感,用舞蹈的肢体语言建构舞剧的舞台意象及符合民族文化特征的审美原则,进而突出舞剧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狮 岭南舞蹈文化 民族审美 舞剧创作 舞蹈意象
原文传递
文明互鉴视角下尤金·奥尼尔戏剧的中国化改编与传播
5
作者 盛菀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12-217,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中美文化艺术交流频繁之际,中国剧坛掀起了“奥尼尔热”。奥尼尔戏剧不仅为身处戏剧危机的中国剧作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现代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还为中国戏剧舞台带来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中国化改编话剧作品。奥尼尔戏剧同时被... 20世纪80年代中美文化艺术交流频繁之际,中国剧坛掀起了“奥尼尔热”。奥尼尔戏剧不仅为身处戏剧危机的中国剧作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现代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还为中国戏剧舞台带来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中国化改编话剧作品。奥尼尔戏剧同时被中国传统戏曲借鉴并改编,由其经典名剧改编的川剧、曲剧、甬剧不仅受到地方戏观众的认可,而且受邀在国外巡演,提高了中国戏曲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在当代中西文明互鉴的视角下,奥尼尔戏剧中国化改编和海外传播的成功,为中国的跨文化戏剧实践带来了经验启示。对西方戏剧的改编不仅要具有吸收融合西方优秀文化的开放性,同时也要立足中国独特的民族审美与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互鉴 奥尼尔 中国化改编 跨文化传播 民族审美
下载PDF
动画色彩语言的媒介研究——以纸媒《大闹天宫》与数媒《大圣归来》的对比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侯锐 陈桦 《色彩》 2023年第7期77-79,共3页
本文以色彩语言为窗口,通过分析《大闹天宫》与《大圣归来》两部动画影片的跨时空对话,运用对比分析法探索两者色彩审美内核的表达异同,总结数字技术加持下动画成功的可能因素,并得出结论:同一民族性审美下,纸质媒介与数字媒介所表达的... 本文以色彩语言为窗口,通过分析《大闹天宫》与《大圣归来》两部动画影片的跨时空对话,运用对比分析法探索两者色彩审美内核的表达异同,总结数字技术加持下动画成功的可能因素,并得出结论:同一民族性审美下,纸质媒介与数字媒介所表达的动画色彩语言规律发生了变化,在吸收传统纸媒色彩模式上,数媒结合自身的特性表现出奇观化、具象化、颗粒化、低饱和化的色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色彩语言 民族审美 《大闹天宫》 《大圣归来》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域下少数民族服饰审美特征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刚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10期9-11,共3页
瑶族作为一个具有广西地域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而服饰作为反映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宗教文化、地域特征的重要内容,为我们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本文以广西瑶族为例研究其民族服饰的审美特... 瑶族作为一个具有广西地域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而服饰作为反映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宗教文化、地域特征的重要内容,为我们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本文以广西瑶族为例研究其民族服饰的审美特征,针对广西瑶族服饰文化的发展进行生态美学研究,从瑶族服饰中探索更多生态美学,进而了解更多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瑶族服饰 生态美学 民族文化 服饰文化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的学科内涵与研究内容 被引量:3
8
作者 邓佑玲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61,共7页
中国少数民族美学是民族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即狭义的民族美学。它通过研究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审美活动,进一步探究各民族在长期审美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独特的审美心理、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及其审美模式,揭示不同民族及人... 中国少数民族美学是民族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即狭义的民族美学。它通过研究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审美活动,进一步探究各民族在长期审美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独特的审美心理、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及其审美模式,揭示不同民族及人类审美在人性发展层面的终极价值。中国少数民族美学作为中华民族美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和汉族美学一道共同构筑有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其研究内容包含三个方面:即理论层面研究各少数民族审美模式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实践层面研究各少数民族外化于审美活动中的具体样态;历史层面研究各少数民族的审美模式产生、发展和成熟定型的历史和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美学 民族美学 交叉学科 审美模式
原文传递
白族叙事诗《鸿雁带书》的民族审美探析
9
作者 韩艳娇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34-41,共8页
民间叙事长诗是白族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它既是白族民歌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白族人民丰富社会生活的反映。《鸿雁带书》是白族民间叙事诗的代表作,其语言平白,感情真挚,蕴含着大理地区白族人民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情感之美... 民间叙事长诗是白族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它既是白族民歌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白族人民丰富社会生活的反映。《鸿雁带书》是白族民间叙事诗的代表作,其语言平白,感情真挚,蕴含着大理地区白族人民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情感之美。通过对《鸿雁带书》民族审美的思考与分析,探究白族人民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民族审美心理结构,揭示诗中多民族文化交融互动的发展路径,对于白族民族文化研究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雁带书》 白族 叙事诗 民族审美
下载PDF
从两版《小城之春》看中国两代电影导演的民族文化传承
10
作者 蒋韵平 吴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1期62-66,共5页
文化是人的共识符号,也是人类结成稳定共同体的依据和内在动力。其中,精神文化的传承或再生产,是这种共同体的内聚和认同的源泉。电影艺术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影艺术,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 文化是人的共识符号,也是人类结成稳定共同体的依据和内在动力。其中,精神文化的传承或再生产,是这种共同体的内聚和认同的源泉。电影艺术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影艺术,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1948年被誉为“中国现代电影前驱”的费穆拍摄了他的巅峰之作《小城之春》,电影中浓烈的诗意韵味,透露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中国传统美学的幽香。2002年中国“第五代导演”田壮壮拍摄了同名电影《小城之春》,以跨越时空更加理性客观的感受致敬经典故事。两版《小城之春》,两代中国电影导演,在横跨54年的同题诠释中,向我们传递了如何通过电影艺术来识别民族身份的重要话题。该文拟从不同时期电影人将电影语言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不懈追求,谈对中国电影创新发展的思考与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小城之春》 费穆 田壮壮 民族文化 东方美学
下载PDF
当代语境下的云南民族题材油画创作
11
作者 何奎 万云鹏 《保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4-101,共8页
云南民族题材油画创作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并以独具地域特色的审美样式与群体标识确立了中国油画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之后,云南油画在近四十年的发展中坚持从区域文化艺术生态出发,遵循艺术发展之路,开创了“蛮”“野”“怪”的具... 云南民族题材油画创作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并以独具地域特色的审美样式与群体标识确立了中国油画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之后,云南油画在近四十年的发展中坚持从区域文化艺术生态出发,遵循艺术发展之路,开创了“蛮”“野”“怪”的具云南本土特色的艺术之路。然而,在当代全球化、图像化的时代背景下,云南民族题材油画创作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民族题材油画创作的文化思考,以艺术的视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出立足区域形态,传承经典,注重生活,突出特色和紧跟时代旋律的发展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题材 油画创作 当代语境 审美与发展 云南
下载PDF
龙鹰情节:支格阿鲁神性血统背后的族群美学观——以凉山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鲁》为个案 被引量:3
12
作者 吉日莫铁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19-121,124,共4页
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鲁》中人神支格阿鲁"射杀五日六月,降伏雷公,克风降雾,铲妖除恶,战天斗地,济世救民"的神话传说在广大彝区(川、滇、黔、桂)可谓家喻户晓,然而缘于长期族群迁徙所导致的彝语方言化,又使其在流传过程中产... 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鲁》中人神支格阿鲁"射杀五日六月,降伏雷公,克风降雾,铲妖除恶,战天斗地,济世救民"的神话传说在广大彝区(川、滇、黔、桂)可谓家喻户晓,然而缘于长期族群迁徙所导致的彝语方言化,又使其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诸多不同的称谓。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该史诗在具体内容、风格和数量上的一些差异。不过,就总体来讲,还是一致的。综合各彝区关于人神支格阿鲁身世的传说来看,支格阿鲁是"龙鹰之子"的说话较为显著。于此,激起了笔者对于人神支格阿鲁神性血统中"龙鹰情节"的兴趣并期望能藉此作为论述的切入点,开启一扇窥探彝民族族群美学观的幽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格阿鲁 神性血统 龙鹰情节 族群美学观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美学论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建峰 《教育文化论坛》 2010年第1期51-56,共6页
中国少数民族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均有密切的关系。然而,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历史层面来讲,要总结、归纳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的体系性特征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反从民俗审美的层面来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均有密切的关系。然而,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历史层面来讲,要总结、归纳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的体系性特征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反从民俗审美的层面来研究、探讨、总结、归纳中国少数民族美学既具有科学意义,又有现实意义,这一点对建构中国少数民族美学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美学 民俗审美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域下少数民族服饰审美及应用——以水族服饰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媛媛 《设计》 2020年第1期102-103,共2页
为更深入地从生态美学视角探究少数民族服饰审美中“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及这种和谐的传统服饰审美理念在设计中的现代性转换问题。本文首先从服饰的技艺因素、精神文化、社会符号三个方面分析水族服饰中隐藏的生态审美观,其... 为更深入地从生态美学视角探究少数民族服饰审美中“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及这种和谐的传统服饰审美理念在设计中的现代性转换问题。本文首先从服饰的技艺因素、精神文化、社会符号三个方面分析水族服饰中隐藏的生态审美观,其次结合设计案例说明水族服饰生态审美理念在设计中的表现。得出将服饰文化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环境纳入审美对象,进而产生审美关照,是把生态美学运用到少数民族服饰审美并进行现代性转换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少数民族 服饰审美 水族
下载PDF
伦理与审美互彰:族裔美国作家陈美玲与梁志英作品解读(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敬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5,共17页
本文以陈美玲与梁志英的四部作品为例,通过族裔美国作品讨论文学伦理学批评。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权运动以来,伦理成为促进族裔文学创作的强烈驱动力。笔者认为大部分伦理或文学标准都受到民族、性别、阶级、政治与宗教的影响,因而... 本文以陈美玲与梁志英的四部作品为例,通过族裔美国作品讨论文学伦理学批评。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权运动以来,伦理成为促进族裔文学创作的强烈驱动力。笔者认为大部分伦理或文学标准都受到民族、性别、阶级、政治与宗教的影响,因而对绝对"客观"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提出怀疑,强调伦理与美学的相辅相成与不可分割性。少数族裔作家笔下的阶级剥削、同性恋仇视、性骚扰批判、与族裔文学边缘化等话题也被本文纳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美国族裔文学 审美学 华裔美国文学 性骚扰
原文传递
瑶族服饰语言与现代时尚审美的共性体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洁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13,共3页
瑶族服饰语言与现代时尚元素有着诸多共性体现,将这些共性细节进行比较分析,发掘民族服装与现代审美意识的契合与沟通,进而为民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探索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 瑶族服饰 民族服饰 时尚审美 共性体现 时尚元素
下载PDF
民族美学视野下的普洱茶文化审美意蕴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云 王馨莹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52-55,共4页
千百年来澜沧江流域独特自然生态和文化环境中,与茶相生相伴的云南少数民族,创造和保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普洱茶文化。饱含着浓郁而多彩民族茶文化"芳香"的普洱茶文化,在"色、香、味、韵"等诸多方面,在中国茶文... 千百年来澜沧江流域独特自然生态和文化环境中,与茶相生相伴的云南少数民族,创造和保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普洱茶文化。饱含着浓郁而多彩民族茶文化"芳香"的普洱茶文化,在"色、香、味、韵"等诸多方面,在中国茶文化美学宝库中彰显出其独特的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美学 普洱茶文化 审美意蕴
下载PDF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当代人审美观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佩杰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22-124,共3页
研究少数民族体育的美学价值,对于进一步发展民族体育,展现少数民族伟大的精神,增强当代人生活情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少数民族体育对当代人审美观的影响,从价值取向的角度提出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审美观 影响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学族群符码的隐性教育维度——以土家族文学为例
19
作者 熊前莉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45,共3页
以土家族文学为例,立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生存符码、心理符码、寓言符码、文化符码等形态,分别阐释了少数民族文学教育的隐性维度,揭示了少数民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教育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文学教育 族群符码 隐性维度 历史审美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