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列维纳斯的“道德他者”思想试析 |
江马益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2
|
“非对称性承认”:建构一种新的教育关系 |
赵华
冯建军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8
|
|
3
|
基于他者伦理的责任主体观 |
郭菁
|
《云梦学刊》
|
2021 |
7
|
|
4
|
他者理论视域下教师培训的应然特征与改革路径 |
张雪凌
沈善良
|
《继续教育研究》
|
2024 |
0 |
|
5
|
从“自我”到“他者”——他者伦理的中心转移 |
吴先伍
|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6
|
教师他者伦理的困境与消解——基于列维纳斯他者理论的分析 |
时艳芳
|
《当代教师教育》
|
2023 |
2
|
|
7
|
社会治理的他者伦理问题探析 |
袁洪英
|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8
|
人机关系与后人类伦理——列维纳斯他者理论下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解读 |
聂成军
董钰
|
《唐山学院学报》
|
2023 |
1
|
|
9
|
明暗之间:诺丁斯关怀伦理的他者性意蕴--以列维纳斯他者性观点为坐标的比较与分析 |
叶雅萱
张姜坤
|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0
|
数字时代交流的“不可交流”困境与他者伦理的要素探索 |
林子琪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1
|
他者伦理视角下教师角色的重构 |
蔡婉怡
|
《教师教育学报》
|
2021 |
2
|
|
12
|
论德拉布尔《红王妃》文本观中的他者伦理 |
林懿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3
|
依利加雷对列维那斯他者伦理学的女性主义批判 |
方亚中
张亚楠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4
|
《心》中的“他者伦理”与“明治精神”的伦理内核 |
陈婷婷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16 |
1
|
|
15
|
爱丽丝·门罗对主体和他者伦理的双重反思 |
李昀
肖扬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6
|
他者作为自由的基础与目的——他者伦理视域中的安徽人际和谐建设 |
王振钰
陈静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7
|
他者伦理视域中的当代人际和谐建设研究 |
陈静
|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8
|
“语言相对论”:对待文化他者的正确伦理态度 |
申连云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9
|
为自然的责任:他者伦理与欧茨小说中的动物书写 |
唐丽伟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20
|
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下重释“信达雅”——以严复《天演论》的翻译为例 |
杨春花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