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究竟有没有绝对真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真理观的再考察
1
作者
陈培永
翁乐苗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0,158,共9页
绝对真理的问题,不是脱离了社会历史的人直观或理念化外在于自己的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乎认识世界、洞察时代进而改变世界、引领时代的问题。绝对真理不是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而是处于无限发展过程中的体现思维至上性的正确性认识,它是“...
绝对真理的问题,不是脱离了社会历史的人直观或理念化外在于自己的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乎认识世界、洞察时代进而改变世界、引领时代的问题。绝对真理不是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而是处于无限发展过程中的体现思维至上性的正确性认识,它是“这样或那样地”被承认的客观真理,是对于客观真理能否完全表现客观实在的确证,同时表征着人的思维把握世界的现实性能力。从人类社会的特定历史阶段看,每一个真理都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双重属性,只要是真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不变的情况下,它就是绝对真理,而在时间和空间改变的情况下,它就是相对真理。从人类社会整体的历史进程看,绝对真理由相对真理构成,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发展进程中的特定存在状态。相信绝对真理意味着相信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以及思维的现实力量,相信人能够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并不断改变世界。离开对世界的改变,就没有探讨绝对真理的价值,也正是服务于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变世界,绝对真理才需要被确认,才因此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绝对真理
永恒真理
客观真理
主观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政治哲学:“有历史的”抑或“非历史的”?
2
作者
陈德中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62-76,142,共16页
接续近代历史主义传统,当代政治哲学出现了“有历史的”和“非历史的”两种进路的分野。以政治理论中的剑桥学派和施特劳斯学派为例,分歧集中于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存在终极永恒的真理,还是说历史之外无真理?第二,是向上追求智慧和至善...
接续近代历史主义传统,当代政治哲学出现了“有历史的”和“非历史的”两种进路的分野。以政治理论中的剑桥学派和施特劳斯学派为例,分歧集中于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存在终极永恒的真理,还是说历史之外无真理?第二,是向上追求智慧和至善,还是向下照顾平庸和人的欲望?第三,是将政治哲学锚定于“积极生活”,还是坚持认为政治哲学乃是一种“消极生活”?分歧最终表现为:是在有朽的世俗世界谈论世俗化的政治,还是从全能者视角出发追求超越性的恒久真理与至善?凡此种种,最终造就了两条进路的理论差异,同时也必将涉及两者对于人的欲望动机、理性筹划等观念,以及灵性和信仰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的判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非历史的(政治哲学)
永恒真理
历史语境
行动/沉思(生活)
高阶/低阶(心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恩格斯真理观的批判性建构及其价值审视
3
作者
胡绵
吴国林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0-16,共7页
综观恩格斯关于真理问题的主要论述,从中可以梳理出恩格斯的真理观主要是通过对永恒真理的批判来展开,集中体现在《反杜林论》中。永恒真理是一种不言而喻的无条件的真理,其实质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真理。恩格斯从三个方面对永恒...
综观恩格斯关于真理问题的主要论述,从中可以梳理出恩格斯的真理观主要是通过对永恒真理的批判来展开,集中体现在《反杜林论》中。永恒真理是一种不言而喻的无条件的真理,其实质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真理。恩格斯从三个方面对永恒真理进行了批判:首先,永恒真理无法从纯粹的观念而来;其次,永恒真理不能被无条件地认识;最后,永恒真理在人类历史领域不存在。恩格斯对永恒真理的批判揭示了真理的有条件性,从而建构起恩格斯真理观的核心内容,即真理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以及真理与谬误的辩证统一。恩格斯的真理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可以作为回应当代真理问题的理论武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的真理观
永恒真理
真理的有条件性
真理的相对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德的批判与建构——基于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原典解读
被引量:
2
4
作者
罗来文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55-61,共7页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唯心主义形而上学道德论进行了深刻批判,从认识论基础、真理观前提和价值论原则3个维度揭示了杜林永恒道德论的先验论、最后的终极的真理观、完全的平等观和绝对的自由观等错误思想,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唯物...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唯心主义形而上学道德论进行了深刻批判,从认识论基础、真理观前提和价值论原则3个维度揭示了杜林永恒道德论的先验论、最后的终极的真理观、完全的平等观和绝对的自由观等错误思想,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系统阐述了道德的根源、本质和基本特性,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道德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具有阶级性和历史性。恩格斯的道德观不仅为我们正确认识我国当前道德现状,而且为我国加强道德建设,特别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杜林
道德
永恒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存在的领悟
5
作者
宋炳延
王颖斌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9期26-28,共3页
真理问题是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海德格尔追溯形而上学的历史 ,在前期以此在为出发点 ,追问存在的意义 ,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真理观即“去蔽说”。他批判传统真理观中的“符合论”、“怀疑论”和“永恒真理观” ,认为它们是源始真理的...
真理问题是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海德格尔追溯形而上学的历史 ,在前期以此在为出发点 ,追问存在的意义 ,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真理观即“去蔽说”。他批判传统真理观中的“符合论”、“怀疑论”和“永恒真理观” ,认为它们是源始真理的衍生样式 ,虽然有自己的局限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去蔽
此在
怀疑论
永恒真理
存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渔“无声戏”理论考辨与评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蔺九章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64,共5页
将戏曲称为"有声戏"和把小说称为"无声戏"是李渔的创造。李渔"有声戏"理论世所公认,但"无声戏"理论却多有争议。实际上,考察李渔的理论和创作,最突出的是其"戏"论的提出及"戏&q...
将戏曲称为"有声戏"和把小说称为"无声戏"是李渔的创造。李渔"有声戏"理论世所公认,但"无声戏"理论却多有争议。实际上,考察李渔的理论和创作,最突出的是其"戏"论的提出及"戏"论在其戏曲和小说创作中的运用。李渔"有声戏"和"无声戏"理论或曰戏曲和小说理论的客观性应该予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无声戏”理论
创新
瑕不掩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究竟有没有绝对真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真理观的再考察
1
作者
陈培永
翁乐苗
机构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0,158,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22ZDA12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绝对真理的问题,不是脱离了社会历史的人直观或理念化外在于自己的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乎认识世界、洞察时代进而改变世界、引领时代的问题。绝对真理不是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而是处于无限发展过程中的体现思维至上性的正确性认识,它是“这样或那样地”被承认的客观真理,是对于客观真理能否完全表现客观实在的确证,同时表征着人的思维把握世界的现实性能力。从人类社会的特定历史阶段看,每一个真理都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双重属性,只要是真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不变的情况下,它就是绝对真理,而在时间和空间改变的情况下,它就是相对真理。从人类社会整体的历史进程看,绝对真理由相对真理构成,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发展进程中的特定存在状态。相信绝对真理意味着相信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以及思维的现实力量,相信人能够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并不断改变世界。离开对世界的改变,就没有探讨绝对真理的价值,也正是服务于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变世界,绝对真理才需要被确认,才因此而存在。
关键词
真理
绝对真理
永恒真理
客观真理
主观真理
Keywords
truth
absolute
truth
eternal
truth
objective
truth
subjective
truth
分类号
B023.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政治哲学:“有历史的”抑或“非历史的”?
2
作者
陈德中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62-76,142,共1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规范性哲学研究”(编号:21&ZD049)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接续近代历史主义传统,当代政治哲学出现了“有历史的”和“非历史的”两种进路的分野。以政治理论中的剑桥学派和施特劳斯学派为例,分歧集中于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存在终极永恒的真理,还是说历史之外无真理?第二,是向上追求智慧和至善,还是向下照顾平庸和人的欲望?第三,是将政治哲学锚定于“积极生活”,还是坚持认为政治哲学乃是一种“消极生活”?分歧最终表现为:是在有朽的世俗世界谈论世俗化的政治,还是从全能者视角出发追求超越性的恒久真理与至善?凡此种种,最终造就了两条进路的理论差异,同时也必将涉及两者对于人的欲望动机、理性筹划等观念,以及灵性和信仰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的判摄差异。
关键词
有/非历史的(政治哲学)
永恒真理
历史语境
行动/沉思(生活)
高阶/低阶(心智)
Keywords
(a)historical
approach
eternal
truth
historical
context
vita
activa/contemplativa
higher/lowerorder
minded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恩格斯真理观的批判性建构及其价值审视
3
作者
胡绵
吴国林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
出处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0-16,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量子诠释学研究”(19ZDA038)
2020年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选项目“技术诠释学研究”(x2sxN2200060)
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省特支配套项目(x2sxB9220010)。
文摘
综观恩格斯关于真理问题的主要论述,从中可以梳理出恩格斯的真理观主要是通过对永恒真理的批判来展开,集中体现在《反杜林论》中。永恒真理是一种不言而喻的无条件的真理,其实质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真理。恩格斯从三个方面对永恒真理进行了批判:首先,永恒真理无法从纯粹的观念而来;其次,永恒真理不能被无条件地认识;最后,永恒真理在人类历史领域不存在。恩格斯对永恒真理的批判揭示了真理的有条件性,从而建构起恩格斯真理观的核心内容,即真理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以及真理与谬误的辩证统一。恩格斯的真理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可以作为回应当代真理问题的理论武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恩格斯的真理观
永恒真理
真理的有条件性
真理的相对性
Keywords
Engels
view
of
truth
eternal
truth
conditionality
of
truth
relativity
of
truth
分类号
A8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德的批判与建构——基于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原典解读
被引量:
2
4
作者
罗来文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出处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55-61,共7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马克思正义批判理论研究"资助(编号:SKHS2017B05)
安徽省教育厅振兴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名师工作室"资助(编号:Szzgjh1-1-2018-16)
文摘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唯心主义形而上学道德论进行了深刻批判,从认识论基础、真理观前提和价值论原则3个维度揭示了杜林永恒道德论的先验论、最后的终极的真理观、完全的平等观和绝对的自由观等错误思想,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系统阐述了道德的根源、本质和基本特性,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道德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具有阶级性和历史性。恩格斯的道德观不仅为我们正确认识我国当前道德现状,而且为我国加强道德建设,特别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
恩格斯
杜林
道德
永恒真理
Keywords
Engels
Duhring
morality
eternal
truth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存在的领悟
5
作者
宋炳延
王颖斌
机构
山西大学
出处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9期26-28,共3页
文摘
真理问题是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海德格尔追溯形而上学的历史 ,在前期以此在为出发点 ,追问存在的意义 ,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真理观即“去蔽说”。他批判传统真理观中的“符合论”、“怀疑论”和“永恒真理观” ,认为它们是源始真理的衍生样式 ,虽然有自己的局限性 。
关键词
真理
去蔽
此在
怀疑论
永恒真理
存在
Keywords
truth
off-cover
here
scepticism
eternal
truth
exi
stence
分类号
B086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渔“无声戏”理论考辨与评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蔺九章
机构
邯郸学院中文系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64,共5页
文摘
将戏曲称为"有声戏"和把小说称为"无声戏"是李渔的创造。李渔"有声戏"理论世所公认,但"无声戏"理论却多有争议。实际上,考察李渔的理论和创作,最突出的是其"戏"论的提出及"戏"论在其戏曲和小说创作中的运用。李渔"有声戏"和"无声戏"理论或曰戏曲和小说理论的客观性应该予以确认。
关键词
李渔
“无声戏”理论
创新
瑕不掩瑜
Keywords
Li
Yu
silent
drama
theory
innovation
eternal
truth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究竟有没有绝对真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真理观的再考察
陈培永
翁乐苗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政治哲学:“有历史的”抑或“非历史的”?
陈德中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恩格斯真理观的批判性建构及其价值审视
胡绵
吴国林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道德的批判与建构——基于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原典解读
罗来文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存在的领悟
宋炳延
王颖斌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李渔“无声戏”理论考辨与评析
蔺九章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