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口入海流路摆动改道与治理稳定 被引量:5
1
作者 程义吉 《中国水利》 2007年第1期43-45,共3页
黄河口受上游来水来沙和海洋动力条件的综合影响,河道淤积延长、摆动改道极其剧烈复杂。本文概述了近代黄河口入海流路的演变,阐明了清水沟流路使用年限较长的原因与此期间的来水来沙条件、人工治理以及工程防御洪水的强度和入海口门处... 黄河口受上游来水来沙和海洋动力条件的综合影响,河道淤积延长、摆动改道极其剧烈复杂。本文概述了近代黄河口入海流路的演变,阐明了清水沟流路使用年限较长的原因与此期间的来水来沙条件、人工治理以及工程防御洪水的强度和入海口门处的海洋动力增强等因素有关:展望了清水沟流路的行河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路演变 摆动改道 河口治理 黄河河口
下载PDF
茅洲河口主槽治理方案研究
2
作者 刘国珍 佟晓蕾 +1 位作者 袁菲 吴尧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25,39,共5页
空港新城建设侵占了茅洲河口-3 m深槽,拟开展主槽开挖治理工作。利用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开展潮流水动力试验和悬移质泥沙试验,研究治理方案实施1年后的主槽回淤分布。试验结果表明,研究水域水动力、流态发生变化,上游治理段接近茅洲河... 空港新城建设侵占了茅洲河口-3 m深槽,拟开展主槽开挖治理工作。利用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开展潮流水动力试验和悬移质泥沙试验,研究治理方案实施1年后的主槽回淤分布。试验结果表明,研究水域水动力、流态发生变化,上游治理段接近茅洲河口,淤积较下游段明显,平均淤积达0.75 m,下游末端平均淤积0.53 m;淤积后,-3 m深槽保持贯通,全程扩宽率为1.57%,深泓线靠深圳侧分布,深泓沿程最小高程为-3.40 m;断面形态显示主槽右侧淤积大于左侧,上游淤积大于下游。主槽治理方案对局部河床进行了重塑,短期内河势将进行较明显的调整,但-3 m主槽得以维持,方案总体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槽 河口治理 淤积 水动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