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LFOX4与FLP方案用于食管胃结合部癌和远端胃癌辅助化疗的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子鑫 王龙 +6 位作者 王玉栋 左静 刘巍 王淑琴 王玉华 刘凤玲 魏素菊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719-724,共6页
目的回顾分析FOLFOX 4方案与FLP方案在食管胃结合部癌和远端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食管胃结合部癌及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应用FOLFOX 4方案及FLP方案治疗的患者267例,其中食管胃结... 目的回顾分析FOLFOX 4方案与FLP方案在食管胃结合部癌和远端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食管胃结合部癌及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应用FOLFOX 4方案及FLP方案治疗的患者267例,其中食管胃结合部癌123例,远端胃癌144例,均经病理诊断证实。FOLFOX 4方案:奥沙利铂85mg/m2静滴,d1;氟尿嘧啶400mg/m2静推,600mg/m2持续静滴22h,d1、d2;亚叶酸钙200mg静滴,d1、d2;2周为1周期。FLP方案:顺铂30mg/m2静滴,d1~d3;氟尿嘧啶500mg/m2静滴4h,d1~d5;亚叶酸钙200mg静滴,d1~d5;3周为1周期。主要观察指标为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并对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食管胃结合部癌中,FOLFOX 4方案组及FLP方案组的中位DFS分别为35.9个月和16.8个月(P=0.008),中位OS分别为41.3个月和25.6个月(P=0.013)。远端胃癌中,FOLFOX 4方案组及FLP方案组的中位DFS分别为35.8个月和31.8个月(P=0.925),中位OS分别为46.6个月和43.5个月(P=0.720)。FOLFOX 4及FLP方案耐受性均良好,血液学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FOLFOX 4方案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外周神经毒性,FLP方案为消化道反应。结论在食管胃结合部癌辅助化疗中,与FLP方案比较,FOLFOX 4方案可延长患者的DFS和OS,且不良反应能够耐受,可开展进一步前瞻性研究;在远端胃癌辅助化疗中,未发现上述两方案的DFS或OS差异,不良反应能够耐受,均可作为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癌 远端胃癌 FOLFOX4方案 FLP方案 辅助化疗
下载PDF
SiewertⅠ型和Ⅱ型食管胃结合部癌不同手术方式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贾卓奇 周维茹 +5 位作者 李硕 陈南征 李海军 张广健 付军科 张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31-435,共5页
目的分析SiewertⅠ型、Ⅱ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近期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SiewertⅠ型、Ⅱ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共82例,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龄48~72(61±... 目的分析SiewertⅠ型、Ⅱ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近期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SiewertⅠ型、Ⅱ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共82例,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龄48~72(61±6)岁。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4组,左开胸组(n=14),腹腔镜左胸小切口组(n=33):胸腹腔镜Ivor-Lewis组(n=17)和胸腹腔镜McKeown组(n=18)。对比分析不同手术组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率。结果左开胸组手术时间最短,随后为腹腔镜左胸小切口组、胸腹腔镜McKeown组和胸腹腔镜Ivor-Lewis组;胸腹腔镜McKeown组/腹腔镜左胸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最少;左开胸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最少,胸腹腔镜McKeown组最多。腹腔镜左胸小切口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它3组(P<0.05),肺炎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在4组中最低(P<0.05)。4组近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SiewertⅠ型、Ⅱ型食管胃结合部癌安全、可靠。腹腔镜左胸小切口手术方式具有微创优势,淋巴结清扫较为彻底,尤其对于心肺储备功能欠佳的高龄患者,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癌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管状胃 空肠造瘘
原文传递
细节化护理联合Roy适应模式干预对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恢复情况及主观幸福感、腹部感染率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燕婵 庄佳英 +1 位作者 魏鸿发 王晓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2206-2209,共4页
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联合Roy适应模式干预对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恢复情况及主观幸福感、腹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80例(大峰医院8例,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联合Roy适应模式干预对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恢复情况及主观幸福感、腹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80例(大峰医院8例,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细节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Roy适应模式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及主观幸福感、腹部感染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睡眠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主观幸福感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主观幸福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化护理联合Roy适应模式护理可有效改善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降低腹部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化护理 ROY适应模式 食管胃交界部癌 主观幸福感 腹部感染率
原文传递
淋巴结转移对胸段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邓新娜 范晓燕 +4 位作者 贺丽亚 高飞 张洪珍 刘淑贞 蔡建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816-819,共4页
目的:分析胸段食管癌和食管胃交界部癌不同淋巴结转移状况及清扫范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访资料完整的906例胸段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分析淋巴结转移及清扫范围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食管癌组:阳性淋巴结个数在0、1-3、>3... 目的:分析胸段食管癌和食管胃交界部癌不同淋巴结转移状况及清扫范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访资料完整的906例胸段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分析淋巴结转移及清扫范围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食管癌组:阳性淋巴结个数在0、1-3、>3个三个级别的预后差异显著(P<0.01);淋巴结转移度在0、>0-20%、>20%三个级别的3年、5年生存率差异显著(P=0.000);淋巴结胸腹部联合清扫、单纯胸部清扫、单纯腹部清扫的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P>0.05);隆突下淋巴结阴性的N1M0期、T2N1M0期、T3N1M0期胸段食管癌预后明显优于阳性组(P<0.01)。食管胃交界部癌组:N0期病例预后优于N1、N2、N3期病例(P<0.05);淋巴结转移度在0、>0-50%、>50%三个级别的生存曲线预后差异显著(P<0.05);胸腹部联合淋巴结清扫、单纯胸部清扫、单纯腹部清扫的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数量、转移度、转移范围均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影响食管癌的预后,应重视该区的清扫。淋巴结转移度是食管胃交界部癌预后的重要指标。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淋巴结清扫不同范围的各组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食管癌 食管胃交界部癌 淋巴结转移 预后
下载PDF
EORTC QLQ-OG 25的介绍及发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伟琳 杨沫 +3 位作者 吴文悦 吴栋文 杨舸 张雷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5期17-18,共2页
EORTC QLQ-OG 25(The Europe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OG 25)结合了评估食道癌(QLQ-OG 18)和胃癌(QLQ-STO 22)患者的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 EORTC QLQ-OG 25(The Europe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OG 25)结合了评估食道癌(QLQ-OG 18)和胃癌(QLQ-STO 22)患者的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L)量表,成为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生活质量研究小组用于评估食道癌(EC)、食管胃交界癌(EGJC)和胃癌(GC)患者HRQL的有效工具。该量表已在欧美部分国家使用,被验证是可靠的、有效的、敏感的,而一部分非欧美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已经对其进行了本土化验证与运用,中国对于该量表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对EORTC QLQ-OG 25的发展进行一个详细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食管胃交界癌
下载PDF
食管胃端端吻合在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何光杰 赖应龙 +4 位作者 梅波 谭雄 赵永生 首云蓝 杨绍福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胃端端吻合在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食管胃交界部癌行常规近半胃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后,采用食管胃端端吻合重建消化道,并重点观察术后切缘癌残留率、吻合口瘘以及术后3个月胃肠功能,包括吻合... 目的:探讨食管胃端端吻合在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食管胃交界部癌行常规近半胃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后,采用食管胃端端吻合重建消化道,并重点观察术后切缘癌残留率、吻合口瘘以及术后3个月胃肠功能,包括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进食量、进食频率、胃排空情况及体重恢复情况。结果:本组4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切缘癌残留、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以及胸胃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个月吻合口狭窄3例(6.3%),胃食管反流症状者13例(27.0%),进餐量与术前进餐量之比为(0.83±0.14)kg,每天进餐频率为(4.1±1.2)次,体重恢复到术前的患者占41.5%。结论:食管胃端端吻合在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手术中安全可行,能降低食管胃切缘癌残留的发生率和全胃切除的可能性,预防术后胃排空障碍,减小术后饭量损失,利于患者树立生活信心,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特别适用于贲门肿瘤较大(胃体侵犯较多)和胃体较小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交界部癌 食管胃端端吻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中兴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5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2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资料,施行全胃+贲门切除17例,近端胃大部切除+远端食管切除21例,全胃切除+远端食管切除4例。结果本组40例患者行手术全切除肿瘤,切除...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2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资料,施行全胃+贲门切除17例,近端胃大部切除+远端食管切除21例,全胃切除+远端食管切除4例。结果本组40例患者行手术全切除肿瘤,切除率为95.2%,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肿瘤复发者5例,食管下端癌患者与贲门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与一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年生存率与五年生存率比较,贲门癌患者明显高于食管下端癌患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胃结合部癌应尽可能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可有效保证手术根治度,提高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癌 贲门癌 远端食管癌
下载PDF
食管胃结合部癌分型的思考与争议:基于食管浸润长度的改良分型 被引量:3
8
作者 邱江锋 马欣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50-1055,共6页
食管胃结合部癌由于肿瘤部位的特殊性,外科手术需同时满足肿瘤切缘阴性、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重建安全性,因此日益受到食管胃外科医师的关注和重视。目前Siewert及Nishi分型以肿瘤中心为分型依据,难以在术前、术中对肿瘤中心进行直观、... 食管胃结合部癌由于肿瘤部位的特殊性,外科手术需同时满足肿瘤切缘阴性、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重建安全性,因此日益受到食管胃外科医师的关注和重视。目前Siewert及Nishi分型以肿瘤中心为分型依据,难以在术前、术中对肿瘤中心进行直观、精准地评估与定位。因此,上述分型对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手术方式、径路选择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实际指导作用受限。笔者系统分析Siewert及Nishi分型的局限性,探讨食管浸润长度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在手术径路选择中的作用,并据此提出以食管浸润长度为核心改良分型的设想:(1)肿瘤上缘或下缘累及食管胃结合部(EGJ)区的恶性肿瘤均认为是食管胃结合部癌。(2)肿瘤上缘位于EGJ上>3.0 cm为Ⅰ型。(3)肿瘤上缘位于EGJ上0~3.0 cm为Ⅱ型。(4)肿瘤上缘位于EGJ下0~2.0 cm为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癌 Siewert分型 Nishi分型 食管浸润长度 改良分型
原文传递
纵隔橡皮引流管在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许彬东 黄国忠 +1 位作者 陈豪 张强 《中国综合临床》 2017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 探讨纵隔橡皮引流管在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282例,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常规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及额外留置纵隔橡皮闭式引流管,142例)和对照组(仅常规留置胸腔... 目的 探讨纵隔橡皮引流管在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282例,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常规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及额外留置纵隔橡皮闭式引流管,142例)和对照组(仅常规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1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吻合口瘘的确诊时间、最高体温、持续发热时间、白细胞总数、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总费用.结果 (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9.8%(14/142)和12.1%(17/14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6,P〉0.05).(2)试验组吻合口瘘的确诊时间、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白细胞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4±0.6) d与(10.6±0.6) d、(38.1±0.1)℃与39.0±0.2)℃、(72.2±2.8) h与(102.6±3.3) h、(12.6±0.7)×10^9/L与(19.7±0.6)×10^9/L;t值分别为2.708、1.662、3.164、1.837,P均〈0.05].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心脏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7%(28/142)与32.1%(45/140)、18.3%(26/142)与40.7%(57/140);χ^2值分别为5.077、6.606,P均〈0.05)].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总费用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8.1±4.2)d与(45.6±3.9)d、(68174.7±3206.5)元与(84774.8±4007.3)元;t值分别为2.001、1.709,P均〈0.05].结论 术中额外留置纵隔橡皮闭式引流管不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但有利于吻合口瘘的早期确诊、及时治疗,降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住院总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胃交界部癌 纵隔橡皮引流管 吻合口瘘
原文传递
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影像学因素的CT诊断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晓鹏 崔燕海 +1 位作者 唐磊 孙应实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CT检出淋巴结数目、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65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贲门癌螺旋CT检出淋巴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PACS工作站进行图像阅读,将CT检出淋巴结数目及大小情况按照有无转移进行统计学比较,利用ROC曲线,分析... 目的探讨CT检出淋巴结数目、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65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贲门癌螺旋CT检出淋巴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PACS工作站进行图像阅读,将CT检出淋巴结数目及大小情况按照有无转移进行统计学比较,利用ROC曲线,分析应用CT检出淋巴结数目及大小指标诊断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转移组CT检出淋巴结数目平均为(14.20±7.72)枚,明显多于非转移组(6.86±3.37)枚。(2)No.1、3、7组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CT检出数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ROC曲线分析,检出淋巴结总数8枚作为判断转移的最佳截割点,敏感性82.4%,特异性71.4%;No.1、3、7组共检出5枚淋巴结作为判断转移的最佳截割点,敏感性82.4%,特异性71.4%;CT检出最大淋巴结直径为12mm作为判断转移的最佳截割点,敏感性80.4%,特异性78.6%。(4)联合检出8枚淋巴结和最大淋巴结直径为12mm标准进行串联试验,敏感性72.5%,特异性92.9%。结论(1)淋巴结的总检出数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2)No.1、3、7组为贲门癌转移好发组,当三组检出总数>5枚时提示转移可能;(3)结合CT检出淋巴结数目、大小等相关影像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贲门癌淋巴结转移CT诊断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门癌 食管-胃结合部癌 淋巴结转移 N分期 计算机体层成像
原文传递
双胸腔引流在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聪 王世平 +3 位作者 张同钦 马伟 王代平 钟华灵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25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胸腔引流在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本院胸外科187例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手术患者,根据术中放置引流管数目,分为试验组(双胸腔引流组)93例,对照组(单胸腔引流组)94例,对比两... 目的:探讨双胸腔引流在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本院胸外科187例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手术患者,根据术中放置引流管数目,分为试验组(双胸腔引流组)93例,对照组(单胸腔引流组)94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发生吻合口瘘后的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前4日引流量、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10例vs 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发生5例吻合口瘘,其带管时间(26.6±1.0)d vs(20.8±2.4)d、住院天数(30.0±1.4)d vs(37.6±2.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胸腔引流管虽然不能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但放置双胸腔引流管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确诊吻合口瘘的患者中,能降低患者带管时间及住院天数,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胃交接部癌 双胸腔引流 吻合口瘘
下载PDF
经腹经裂孔纵隔内食管-胃和食管-空肠双吻合新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自强 孟文建 +3 位作者 邓祥兵 张元川 魏明天 杨廷翰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经裂孔行扩大近端胃或全胃切除术后,在纵隔内完成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的方法。方法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对15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在施行开放经腹膈肌裂孔扩大胃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后,采用腹段食管逆向置入抵钉座... 目的探讨经腹经裂孔行扩大近端胃或全胃切除术后,在纵隔内完成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的方法。方法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对15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在施行开放经腹膈肌裂孔扩大胃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后,采用腹段食管逆向置入抵钉座、弧形吻合器切断食管、利用缝线牵出抵钉座的方法予以双吻合技术完成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其中9例为近端胃大部切除行食管-管状胃端端吻合,6例为全胃切除术行食管-空肠吻合。结果全部病例吻合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85.5±13.1)min,吻合耗时(42.0±8.6)min,术中出血量(106.7±34.9)ml,食管切缘距肿瘤近端(4.4±1.2)cm.残端均无癌残留。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瘘发生,术后随访发现1例吻合口狭窄.经扩张后缓解。结论抵钉座逆向置人食管联合弧形切割闭合器双吻合技术能简单而安全地在下后纵隔完成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可能成为食管胃交界处癌行扩大胃切除术后的一种较理想的吻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 扩大胃切除术 双吻合技术 消化道重建
原文传递
Siewert 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永华 朱云祥 +1 位作者 汤晓飞 丁志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7-501,共5页
目的探讨Siewert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62例Siewert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 目的探讨Siewert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62例Siewert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62例Siewert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中,7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4.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有无脉管癌栓是影响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iewert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病理类型印戒细胞癌、组织学中低度分化、肿瘤侵犯胃壁全层以及脉管癌栓时,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食管分层离断法在腹腔镜辅助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勇超 赵明海 +2 位作者 任晋军 李柳 张永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分层离断法在腹腔镜辅助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11月422例食管胃结合部癌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2018年2月前203例采用常规方法吻合(传统组),之后219... 目的探讨食管分层离断法在腹腔镜辅助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11月422例食管胃结合部癌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2018年2月前203例采用常规方法吻合(传统组),之后219例采用食管分层离断法进行食管空肠吻合(分层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食管离断及抵钉座放置时间、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随访1年。分层组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0.5%(1/219)]低于传统组[5.9%(12/203)](χ2=10.499,P=0.001)。2组手术时间、食管离断及抵钉座放置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辅助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中应用食管分层离断法行食管空肠吻合,可明显降低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癌 腹腔镜 食管分层离断 食管空肠吻合术
下载PDF
CerbB-2、CHK1、RAD51蛋白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中差异表达及其机制探讨
15
作者 王自涛 王瑞波 孙江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4期461-466,共6页
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细胞周期检验点激酶1(CHK1)及RAD51蛋白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确诊为AEG的180例患者资料,取癌变部位组织标本180份... 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细胞周期检验点激酶1(CHK1)及RAD51蛋白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确诊为AEG的180例患者资料,取癌变部位组织标本180份作为癌变组,取其远端正常胃黏膜组织180份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时期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组织152份,并按照瘤变程度分为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n=69)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n=83)。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erbB-2、CHK1、RAD51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erbB-2、CHK1、RAD51蛋白联合检测对AEG的诊断价值;分析各蛋白与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相关机制。结果CerbB-2、CHK1、RAD51蛋白在各组别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为对照组<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癌变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CerbB-2、CHK1、RAD51蛋白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一检测,敏感度为90.30%,特异度为85.60%;CerbB-2、CHK1、RAD51蛋白阳性表达均与分化程度、Lauren分型相关,但RAD51蛋白阳性表达还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CerbB-2、CHK1、RAD5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呈负相关,其中RAD51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CerbB-2、CHK1、RAD51蛋白均在AEG患者中呈现高表达,且与疾病进程及病理特征相关,可通过检测其表达水平或阳性率诊断疾病发生及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细胞周期检验点激酶1 RAD51蛋白 食管胃结合部癌
下载PDF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分型思考与手术径路探讨
16
作者 马欣俐 顾佳毅 邱江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53-57,共5页
食管胃结合部癌由于其肿瘤部位的特殊性,外科手术需要同时满足淋巴结清扫范围、切缘及重建安全性,因此在分型方式、手术径路等方面存在争议.传统的Siewert及Nishi分型以肿瘤中心作为分型的主要依据,这种分型没有考虑到肿瘤的上下切缘,... 食管胃结合部癌由于其肿瘤部位的特殊性,外科手术需要同时满足淋巴结清扫范围、切缘及重建安全性,因此在分型方式、手术径路等方面存在争议.传统的Siewert及Nishi分型以肿瘤中心作为分型的主要依据,这种分型没有考虑到肿瘤的上下切缘,尤其是对食管下端的浸润距离缺乏直观的精准的术前术中评估,因此这种分型对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及重建方式的指导作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系统分析了传统的Siewert及Nishi分型优缺点,阐述了不同分型的规范化淋巴结清扫范围及重建方式,并提出了一种以食管浸润长度为核心的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分型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癌 分型 手术径路
下载PDF
3D-CT勾画的食管胃结合部癌放疗疗程中靶区体积和位移变化研究
17
作者 宋均洲 李建彬 +3 位作者 王玮 张英杰 王金之 刘同海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 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靶区各方向的位移差异很大,有关食管胃结合部癌适形放射治疗过程中靶区位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三维CT(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3D-CT)探讨食管胃结合部癌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 目的 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靶区各方向的位移差异很大,有关食管胃结合部癌适形放射治疗过程中靶区位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三维CT(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3D-CT)探讨食管胃结合部癌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疗程中靶区位移和体积变化。方法 选取2014-01-01-2015-12-31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行3D-CRT的20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基于放疗前3D-CT定位图像勾画原发肿瘤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并定义为GTV1,基于GTV1构建相对应的临床靶区体积(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和计划靶区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并分别定义为CTV1和PTV1;放疗至15~20次时重复定位,基于复位3D-CT扫描图像勾画GTV并定义为GTV2,构建CTV2和PTV2。比较初次和重复定位GTV体积变化和中心位移,计算初次和重复定位靶区间包含度(degree of inclusion,DI)和匹配指数(matching index,MI)。结果 GTV靶区中心位移中位数分别为X轴1.7mm,Y轴2.5mm,Z轴3.0mm,但是3个方向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GTV1和GTV2间MI1、PTV1和PTV2间MI2分别为51.75%和69.39%;GTV2对GTV1的DI1、PTV2对PTV1的DI2分别为81.49%和84.33%;GTV2较GTV1体积缩小平均15.98cm3,体积回缩率为25.26%。PTV、GTV的MI和DI与GTV几何中心在X、Y、Z轴的位移成负相关,相关性最强的是GTV DI、MI与GTV几何中心在X、Z轴上的位移。GTV靶区中心在X、Y、Z轴上的位移,在临床分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TV靶区中心在X轴的位移在3种病理类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 在放疗过程中,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体积变化和靶区中心位移是明显的,因此有必要重复定位以重新勾画靶区,保证放疗计划的合理性,减少脱靶体积及不必要正常组织照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食管胃结合部癌 靶区位移 靶区体积 三维适形放疗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效果
18
作者 赵静 孙洪敏 +1 位作者 刘有生 张培芹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2341-2344,共4页
目的探讨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LATG)在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的疗效和患者免疫功能和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 目的探讨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LATG)在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的疗效和患者免疫功能和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7)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n=53)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围术期情况、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围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2组淋巴结转移比例及淋巴结清扫数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CD4^(+)、CD8^(+)、CD4^(+)/CD8^(+)、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EA、CA199、CA724、CA5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2/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98%(9/43)(P<0.05)。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情况,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CEA、CA199、CA125、CA50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 免疫功能 CA19-9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