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考虑逸散过程的煤层气藏采收率计算模型
被引量:
3
1
作者
朱苏阳
李传亮
+1 位作者
杜志敏
彭小龙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3-1002,共10页
通过定义煤层气的压降波及效率、解吸效率与游离气滞留率,提出了一种煤层气采收率的分析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开采过程中煤层气的逸散过程,认为煤层气的逸散是由逸散速度比与逸散距离比共同决定,若煤层气逸散距离比大于逸散速度比...
通过定义煤层气的压降波及效率、解吸效率与游离气滞留率,提出了一种煤层气采收率的分析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开采过程中煤层气的逸散过程,认为煤层气的逸散是由逸散速度比与逸散距离比共同决定,若煤层气逸散距离比大于逸散速度比的最大值,则可以认为煤层气无法发生逸散.同时,模拟计算了不同地质及工程因素对煤层气的采收率、压降波及效率、解吸效率和煤层气逸散比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开采过程中煤层气的逸散可以损失10%左右的储量,距井眼70m以外的煤层气均会逸散至顶板.中等含气煤层的逸散量相较于高含气和低含气煤层的逸散量多.废弃压力对逸散的影响并不单调,可以优化废弃压力使逸散量达到最小.合适的井网以及负压采气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逸散量,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采收率
压降波及效率
解吸效率
逸散速度比
逸散距离比
原文传递
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的逸散
被引量:
2
2
作者
朱苏阳
李传亮
+2 位作者
杜志敏
李泽沛
彭小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1-326,共6页
分析煤层气的赋存方式、成藏过程以及开采过程中的逸散问题,通过定义逸散速度比与逸散距离比,提出了判断煤层气在开采过程中是否发生逸散的条件,模拟计算了开采过程中的煤层气逸散量及其分布情况,同时研究了围岩渗透率、煤层的初始含气...
分析煤层气的赋存方式、成藏过程以及开采过程中的逸散问题,通过定义逸散速度比与逸散距离比,提出了判断煤层气在开采过程中是否发生逸散的条件,模拟计算了开采过程中的煤层气逸散量及其分布情况,同时研究了围岩渗透率、煤层的初始含气量以及气井产量对煤层气逸散量的影响。若煤层气逸散距离比大于逸散速度比的最大值,则可以认为煤层气无法发生逸散。实例计算表明,距离井筒越远越容易发生逸散;开采过程中煤层气的逸散可以损失10%~15%储量,超过占储量10%的煤层气是在开采初期逸散的。高含气量和低含气量的煤层气在开采过程中的逸散量较少,而中等含气量的煤层气逸散较多。减少开采过程中煤层气逸散量的关键是在煤层中快速建立生产压差,实现开发初期的快速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赋存方式
液相吸附
逸散条件
逸散速度比
逸散距离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逸散过程的煤层气藏采收率计算模型
被引量:
3
1
作者
朱苏阳
李传亮
杜志敏
彭小龙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出处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3-1002,共10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4179)
文摘
通过定义煤层气的压降波及效率、解吸效率与游离气滞留率,提出了一种煤层气采收率的分析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开采过程中煤层气的逸散过程,认为煤层气的逸散是由逸散速度比与逸散距离比共同决定,若煤层气逸散距离比大于逸散速度比的最大值,则可以认为煤层气无法发生逸散.同时,模拟计算了不同地质及工程因素对煤层气的采收率、压降波及效率、解吸效率和煤层气逸散比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开采过程中煤层气的逸散可以损失10%左右的储量,距井眼70m以外的煤层气均会逸散至顶板.中等含气煤层的逸散量相较于高含气和低含气煤层的逸散量多.废弃压力对逸散的影响并不单调,可以优化废弃压力使逸散量达到最小.合适的井网以及负压采气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逸散量,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
关键词
煤层气
采收率
压降波及效率
解吸效率
逸散速度比
逸散距离比
Keywords
coalbed
methane
gas
recovery
pressure
drop
spread
efficiency
desorption
efficiency
free
gas
detained
ratio
escaping
velocity
ratio
escaping
distance
ratio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的逸散
被引量:
2
2
作者
朱苏阳
李传亮
杜志敏
李泽沛
彭小龙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1-32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4169)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60)
文摘
分析煤层气的赋存方式、成藏过程以及开采过程中的逸散问题,通过定义逸散速度比与逸散距离比,提出了判断煤层气在开采过程中是否发生逸散的条件,模拟计算了开采过程中的煤层气逸散量及其分布情况,同时研究了围岩渗透率、煤层的初始含气量以及气井产量对煤层气逸散量的影响。若煤层气逸散距离比大于逸散速度比的最大值,则可以认为煤层气无法发生逸散。实例计算表明,距离井筒越远越容易发生逸散;开采过程中煤层气的逸散可以损失10%~15%储量,超过占储量10%的煤层气是在开采初期逸散的。高含气量和低含气量的煤层气在开采过程中的逸散量较少,而中等含气量的煤层气逸散较多。减少开采过程中煤层气逸散量的关键是在煤层中快速建立生产压差,实现开发初期的快速生产。
关键词
煤层气
赋存方式
液相吸附
逸散条件
逸散速度比
逸散距离比
Keywords
coalbed
methane
preservation
liquid-phase
adsorption
escaping
condition
escaping
velocity
ratio
escaping
distance
ratio
分类号
TE3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考虑逸散过程的煤层气藏采收率计算模型
朱苏阳
李传亮
杜志敏
彭小龙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
原文传递
2
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的逸散
朱苏阳
李传亮
杜志敏
李泽沛
彭小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