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霉素肟主杂质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2
1
作者 叶东 邓志华 +3 位作者 梁建华 金小红 白景瑞 姚国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4-246,250,共4页
深入研究了红霉素的肟化反应 .分离和鉴定了在合成红霉素肟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主要杂质 ,通过 IR,UV,MS,1 H NMR和 1 3C NMR确证它和红霉素在酸性水解时生成的红霉素 A 8,9-脱水 - 6,9-半缩酮为同一化合物 .这一结果说明 ,在酸的存在下 ... 深入研究了红霉素的肟化反应 .分离和鉴定了在合成红霉素肟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主要杂质 ,通过 IR,UV,MS,1 H NMR和 1 3C NMR确证它和红霉素在酸性水解时生成的红霉素 A 8,9-脱水 - 6,9-半缩酮为同一化合物 .这一结果说明 ,在酸的存在下 ,红霉素的肟化反应总是伴随有它的酸性降解反应 .因此 ,在合成红霉素肟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肟 杂质 分离 鉴定 红霉素A6 9-半缩酮
下载PDF
红霉素肟中杂质的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3
2
作者 林美娜 白景瑞 姚国伟 《辽宁化工》 CAS 2003年第2期50-53,共4页
在酸性条件下合成红霉素肟会伴随有红霉素的酸解反应。分离纯化了红霉素的酸解产物红霉素 6,9- 9,12 -螺缩酮 ,并由1 HNMR、1 3CNMR、MS以及元素分析几种方法证实了它的结构 。
关键词 红霉素肟 红霉素6 9-9 12-螺缩酮 红霉素
下载PDF
红霉素肟贝克曼重排反应中的构型异构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孟涛 马敏 姚国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碱性条件下红霉素肟容易由E构型转化为Z构型从而达到平衡。但发现同样是在碱性条件下的贝克曼重排反应后,E构型产物的质量分数相对于原料中E肟的质量分数而言提高了,而Z构型产物的质量分数相应降低了,说明在贝克曼重排反应过程中Z构型... 碱性条件下红霉素肟容易由E构型转化为Z构型从而达到平衡。但发现同样是在碱性条件下的贝克曼重排反应后,E构型产物的质量分数相对于原料中E肟的质量分数而言提高了,而Z构型产物的质量分数相应降低了,说明在贝克曼重排反应过程中Z构型异构化为了E构型。该异构化现象的发现为控制阿奇霉素生产条件,从而降低产物中由红霉素Z肟重排得到的副产物的质量分数,提高最终产品阿奇霉素的产率提供了参考,对异构化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红霉素肟 阿奇霉素 贝克曼重排 构型异构化
下载PDF
红霉素肟合成工艺改进 被引量:3
4
作者 杨裕启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4期74-75,共2页
以硫氰酸红霉素为原料、液态缓冲盐为溶剂制备了红霉素肟,研究了液态缓冲盐用量、反应温度、原料水分等对红霉素肟的收率和纯度的影响。确定红霉素肟的最佳合成工艺如下:液态缓冲盐用量200 g、反应温度50℃、原料总水分≤4.0%,此时红霉... 以硫氰酸红霉素为原料、液态缓冲盐为溶剂制备了红霉素肟,研究了液态缓冲盐用量、反应温度、原料水分等对红霉素肟的收率和纯度的影响。确定红霉素肟的最佳合成工艺如下:液态缓冲盐用量200 g、反应温度50℃、原料总水分≤4.0%,此时红霉素肟的收率为71.3%、纯度为9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氰酸红霉素 红霉素肟 液态缓冲盐 合成
下载PDF
红霉素肟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潘冰 杨英梅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09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红霉素A9-肟是第2代新型红霉素的共同中间体。以硫氰酸红霉素为起始原料在酸-碱缓冲溶液中合成红霉素A9-肟,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综述,对合成工艺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开发出了一条全新的合成红霉素肟的工艺路线,使产品转化率高于90%。优... 红霉素A9-肟是第2代新型红霉素的共同中间体。以硫氰酸红霉素为起始原料在酸-碱缓冲溶液中合成红霉素A9-肟,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综述,对合成工艺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开发出了一条全新的合成红霉素肟的工艺路线,使产品转化率高于90%。优化了红霉素肟合成中溶剂配比、盐酸羟胺配比、肟化反应pH值、肟化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做了相应的稳定性实验。改进后的合成路线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氰酸红霉素 红霉素肟 合成 工艺改进
下载PDF
红霉素肟羟基的醚化保护 被引量:3
6
作者 钱国华 石岩 +1 位作者 孙京国 姚国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97-400,共4页
用 3种双烷氧基环乙烷对红霉素肟的肟羟基加以保护 ,实验发现 ,1,1-二异丙氧基环己烷和 1,1-二乙氧基环己烷的效果比较好 ,工艺条件为二氯甲烷作溶剂 ,盐酸吡啶作催化剂 ,反应温度 4 0℃ ,反应时间前者 1h,后者
关键词 红霉素肟 醚化保护 1 1-二异丙氧基环己烷 1 1-二乙氧基环己烷 红霉素
下载PDF
红霉素衍生物中间体红霉素A肟的合成新工艺 被引量:1
7
作者 姜华 许青青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08年第3期13-15,共3页
以硫氰酸红霉素为原料、盐酸羟胺为肟化剂、三乙胺为碱、甲醇为溶剂"一锅法"合成了新型红霉素衍生物通用中间体红霉素A肟,考察了各条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最佳条件为:原料配比n(硫氰酸红霉素):n(盐酸羟胺)=1:8.5... 以硫氰酸红霉素为原料、盐酸羟胺为肟化剂、三乙胺为碱、甲醇为溶剂"一锅法"合成了新型红霉素衍生物通用中间体红霉素A肟,考察了各条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最佳条件为:原料配比n(硫氰酸红霉素):n(盐酸羟胺)=1:8.5,pH=6.5~6.9,温度50~55℃,时间24h,此时收率85.2%;重结晶时,滴水温度40~50℃。产品HPLC分析的质量分数97.8%,并经熔点测定、元素分析、IR和1HNMR进行确认。与其他肟化工艺相比,产品的生产成本可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A肟 硫氰酸红霉素 盐酸羟胺 合成
下载PDF
红霉素肟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峰 陈辉 《河南化工》 CAS 2008年第8期26-27,共2页
以红霉素硫氰酸盐为原料,通过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液pH值等对红霉素肟收率和纯度的影响,选择制备红霉素肟的最佳合成工艺,结果表明,收率达到65.0%,纯度达到93.4%。
关键词 红霉素硫氰酸盐 红霉素肟 合成
下载PDF
红霉素肟的合成新工艺
9
作者 王俊臣 陈金春 陈风 《山东化工》 CAS 2016年第15期26-29,共4页
以硫氰酸红霉素为原料、盐酸羟胺为肟化试剂、氢化钠为碱、甲醇为溶剂合成了红霉素肟盐,经20%氢氧化钠中和、二氯甲烷萃取,最后在30%甲醇溶液中结晶,"一锅法"得到了红霉素肟,产品纯度95.5%,工艺收率97%。研究了p H值、碱、溶... 以硫氰酸红霉素为原料、盐酸羟胺为肟化试剂、氢化钠为碱、甲醇为溶剂合成了红霉素肟盐,经20%氢氧化钠中和、二氯甲烷萃取,最后在30%甲醇溶液中结晶,"一锅法"得到了红霉素肟,产品纯度95.5%,工艺收率97%。研究了p H值、碱、溶剂、盐酸羟胺的量、温度、结晶溶剂等对红霉素肟合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氰酸红霉素 盐酸羟胺 “一锅法” 红霉素肟
下载PDF
红霉素肟“一锅法”合成氮杂红霉素
10
作者 王振东 《煤炭与化工》 CAS 2015年第5期63-65,共3页
红霉素肟合成氮杂红霉素的传统方法是红霉素肟经贝克曼重排反应、亚胺醚化学还原分步合成。进行了红霉素肟"一锅法"合成氮杂红霉素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一锅法"平均得料量、平均含量、平均折纯依次为43.2 g、95.... 红霉素肟合成氮杂红霉素的传统方法是红霉素肟经贝克曼重排反应、亚胺醚化学还原分步合成。进行了红霉素肟"一锅法"合成氮杂红霉素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一锅法"平均得料量、平均含量、平均折纯依次为43.2 g、95.15%、41.09 g,而传统分步合成法依次为42.7 g、95.20%、40.66 g,故"一锅法"合成氮杂红霉素可行,可达到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收率、减少固体物料交接过程中物料损失,提高环保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肟 氮杂红霉素 贝克曼重排反应 化学还原 “一锅法”
下载PDF
红霉素肟合成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冰 申郅澄 孙志波 《煤炭与化工》 CAS 2015年第6期38-42,54,共6页
红霉素肟是第2代新型红霉素的共同中间体,应用广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综述了红霉素肟的合成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针对国内外合成红霉素肟的工艺繁琐、产率较低、溶剂较多等缺点,今后应通过改变反应条件,选取恰当的... 红霉素肟是第2代新型红霉素的共同中间体,应用广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综述了红霉素肟的合成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针对国内外合成红霉素肟的工艺繁琐、产率较低、溶剂较多等缺点,今后应通过改变反应条件,选取恰当的游离剂,优化稳定反应体系pH,减少反应过程中酸性降解产物的生成,提高异构体的选择性等措施,找到一条红霉素肟绿色合成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肟 合成
下载PDF
红霉素肟羟基的醚化保护研究
12
作者 钱国华 石岩 姚国伟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01年第5期3-4,共2页
研究双烷氧基环己烷(1,1-二异丙氧基环己烷、1,1-二乙氧基环己烷和1,1-二甲氧基环己烷)对红霉素肟的肟羟基加以保护的反应情况,利用薄层色谱(TLC)对反应过程进行跟踪,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产品的纯度。
关键词 1 1-二异丙氧基环己烷 1 1-二乙氧基环己烷 1 1-二甲氧基环己烷 红霉素肟 羟基 醚化保护
下载PDF
红霉素A肟的新合成方法 被引量:19
13
作者 邓志华 梁建华 +2 位作者 孙京国 姚国伟 欧育湘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9-92,96,共5页
目的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合成红霉素A肟 (1)。方法在酸碱缓冲溶液中由红霉素A(3 )与盐酸羟胺缩合生成 1。系统研究了反应体系的 pH值、反应温度以及盐酸羟胺的加入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同时对红霉素A肟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推导。结果红霉素A 9... 目的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合成红霉素A肟 (1)。方法在酸碱缓冲溶液中由红霉素A(3 )与盐酸羟胺缩合生成 1。系统研究了反应体系的 pH值、反应温度以及盐酸羟胺的加入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同时对红霉素A肟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推导。结果红霉素A 9 肟的收率达 95 %以上 ,产品纯度达 92 %。化合物 1经红外、氢谱、碳谱、质谱鉴定 ,与文献报道相一致。结论该方法有效地抑制了红霉素A的酸性分解 ,与文献方法相比 ,大幅度提高了反应的收率和产品的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制备 化学合成 红霉素A肟 盐酸羟胺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下载PDF
红霉素肟及相关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孙京国 姚国伟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89-1092,共4页
探讨和优化红霉素肟及相关化合物的HPLC分析色谱条件 ,紫外检测波长为 2 0 5nm ,使用Hitachi色谱系统 ,ODS C1 8色谱柱 (1 5 0mm× 4mmI.D .) ,控制流速 1mL min ,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 乙腈 (65∶3 5 ) ,明确指认了红霉素肟合成中主... 探讨和优化红霉素肟及相关化合物的HPLC分析色谱条件 ,紫外检测波长为 2 0 5nm ,使用Hitachi色谱系统 ,ODS C1 8色谱柱 (1 5 0mm× 4mmI.D .) ,控制流速 1mL min ,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 乙腈 (65∶3 5 ) ,明确指认了红霉素肟合成中主要成分的Z、E异构体 ,红霉素 6,9 半缩酮 ,红霉素 6,9 9,1 2螺缩酮的位置 ,同时对红霉素A ,红霉素C的吸收峰位置也进行了辨析 ,线性相关性良好。对红霉素肟及相关化合物的详细HPLC解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肟 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中间体 合成工艺 红霉素6 9-半缩酮 红霉素6 9-9 12螺缩酮
下载PDF
阿奇霉素及其关键中间体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佳苗 施介华 许超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09年第4期28-34,共7页
以红霉素A为原料经肟化反应、贝克曼(Beckman)重排反应、还原反应和N-甲基化还原反应制备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是一条合理的合成技术路线。本文着重评述了阿奇霉素和关键中间体红霉素A(E)肟、红霉素A6,9-亚胺醚、9-脱氧-a-氮杂-9a-类... 以红霉素A为原料经肟化反应、贝克曼(Beckman)重排反应、还原反应和N-甲基化还原反应制备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是一条合理的合成技术路线。本文着重评述了阿奇霉素和关键中间体红霉素A(E)肟、红霉素A6,9-亚胺醚、9-脱氧-a-氮杂-9a-类红霉素A的合成方法,提出今后阿奇霉素及其关键中间体合成工艺研究方向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A 红霉素A肟 红霉素A6 9-亚胺醚 9-脱氧-a-氮杂-9a-类红霉素A 阿奇霉素 合成
下载PDF
红霉素肟硅醚化绿色工艺研究
16
作者 单继雷 汤旗 +3 位作者 曹塞北 金勇 卢标华 李广青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24年第4期39-41,共3页
研究了红霉素肟硅醚化绿色合成工艺。以红霉素A肟为原料,盐酸甲醇为催化剂,进行硅醚化反应,并优化了反应条件。优化条件下,硅醚化反应收率96.4%,产品纯度94.4%。该工艺可以替代现有盐酸吡啶为催化剂的硅烷化反应,达到绿色合成、降低原... 研究了红霉素肟硅醚化绿色合成工艺。以红霉素A肟为原料,盐酸甲醇为催化剂,进行硅醚化反应,并优化了反应条件。优化条件下,硅醚化反应收率96.4%,产品纯度94.4%。该工艺可以替代现有盐酸吡啶为催化剂的硅烷化反应,达到绿色合成、降低原辅料成本、并减少三废的目的,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A肟 硅醚化反应 盐酸甲醇 绿色合成
下载PDF
克拉霉素合成中的肟醚异构化现象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建华 姚国伟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2-156,共5页
目的改进克拉霉素合成工艺。方法通过研究红霉素A肟的醚化反应来改进工艺,提高收率。结果红霉素A肟存在E和Z两种异构体的热力学平衡,该平衡可由酸、碱控制;在肟羟基的酸催化醚化反应中,其热力学平衡体系被醚化反应的动力学所竞争,使原先... 目的改进克拉霉素合成工艺。方法通过研究红霉素A肟的醚化反应来改进工艺,提高收率。结果红霉素A肟存在E和Z两种异构体的热力学平衡,该平衡可由酸、碱控制;在肟羟基的酸催化醚化反应中,其热力学平衡体系被醚化反应的动力学所竞争,使原先Z肟异构化成E肟的方向发生了逆转。研究发现不同比例的E、Z红霉素肟的混合物(>7.3∶1,EZ)会生成具有相同EZ比例的醚化产物,该比例仅由醚化反应条件所决定,主要是溶剂和温度。结论红霉素肟的E异构体衍生物比相应的Z异构体有较高的6OH区域选择性,可通过改变醚化反应条件减少Z异构体的含量来提高克拉霉素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药物制备 化学合成 克拉霉素 红霉素A肟 醚化反应 异构化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红霉素A肟贝克曼重排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史颖 姚国伟 马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41-744,共4页
建立了一种用于重排反应工艺监控和测定红霉素6,9亚胺醚及其相关化合物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150mm×4 6mm,填料InertsilODS-3,粒径5μm,流动相为V(CH3CN)∶V〔c(KH2PO4)=0 033mol/L缓冲溶液〕=30∶70,流速0 8mL/min,柱... 建立了一种用于重排反应工艺监控和测定红霉素6,9亚胺醚及其相关化合物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150mm×4 6mm,填料InertsilODS-3,粒径5μm,流动相为V(CH3CN)∶V〔c(KH2PO4)=0 033mol/L缓冲溶液〕=30∶70,流速0 8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05nm。该方法能够在12min内快速准确指认重排产物中化学性质差异较大的6种物质:红霉素A6,9亚胺醚、红霉素A9,11亚胺醚、红霉素A9位内酰胺、红霉素A8位内酰胺、红霉素E肟和Z肟,并且贝克曼重排产物在进样量13~100μg显示良好的线性关系(rA=0 9975;rB=0 9994;rC=0 9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肟 红霉素亚胺醚 红霉素内酰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仪器系统对红霉素肟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京国 姚国伟 欧育湘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48-1150,共3页
探讨了日立HITACHIL 710 0高效液相色谱 (HPLC)、岛津LC 6A型液相色谱、WatersTM4 74液相色谱系统及相关色谱柱对红霉素肟及其相关物质的色谱条件影响 ,实验表明 ,在其他色谱条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 ,不同型号仪器和色谱柱对样品分离度及... 探讨了日立HITACHIL 710 0高效液相色谱 (HPLC)、岛津LC 6A型液相色谱、WatersTM4 74液相色谱系统及相关色谱柱对红霉素肟及其相关物质的色谱条件影响 ,实验表明 ,在其他色谱条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 ,不同型号仪器和色谱柱对样品分离度及保留时间有较大影响 ,摸索到了不同仪器系统下的稳定分析条件 ,取得了相对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对不同环境下进行红霉素肟的质量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仪器系统 红霉素肟 质量检测 红霉素 药物中间体
下载PDF
一锅煮合成法制备9-脱氧-9a-氮杂-9a-高红霉素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敏 姚国伟 梁建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38-240,共3页
采用一锅煮合成法,以红霉素肟为原料、甲醇为溶剂,将红霉素肟贝克曼重排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一个容器中进行,得到阿奇霉素前体9-脱氧-9a-氮杂-9a-同型红霉素(AZA)。红霉素肟经贝克曼重排反应结束后,直接在反应液中加入硼氢化钠继续进行还... 采用一锅煮合成法,以红霉素肟为原料、甲醇为溶剂,将红霉素肟贝克曼重排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一个容器中进行,得到阿奇霉素前体9-脱氧-9a-氮杂-9a-同型红霉素(AZA)。红霉素肟经贝克曼重排反应结束后,直接在反应液中加入硼氢化钠继续进行还原反应,得到的目标产物的收率为98%,纯度为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肟 9-脱氧-9a-氮杂-9a-同型红霉素 阿奇霉素 一锅煮合成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