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83篇文章
< 1 2 2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晶振信号同步GPS信号产生高精度时钟的方法及实现 被引量:80
1
作者 曾祥君 尹项根 +1 位作者 林干 周延龄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9-53,89,共6页
GPS接收机输出的秒脉冲信号存在较大的随机误差 ,但不存在累计误差。晶振时钟信号的随机误差较小 ,但存在较大的累计误差。文中根据 GPS时钟信号与晶振时钟信号精度互补的特点 ,建立了晶振信号同步 GPS信号的一元二次回归数学模型 ,估计... GPS接收机输出的秒脉冲信号存在较大的随机误差 ,但不存在累计误差。晶振时钟信号的随机误差较小 ,但存在较大的累计误差。文中根据 GPS时钟信号与晶振时钟信号精度互补的特点 ,建立了晶振信号同步 GPS信号的一元二次回归数学模型 ,估计出 GPS时钟随机误差的统计方差和晶振的累计误差 ;对晶振时钟进行实时修正 ,产生高精度时钟 ,并预测了修正后的时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晶振信号同步 GPS 信号产生 高精度时钟
下载PDF
五轴数控机床空间定位精度改善方法研究现状 被引量:71
2
作者 李杰 谢福贵 +2 位作者 刘辛军 梅斌 董泽园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3-128,共16页
五轴数控机床空间定位精度受机床静、动态误差的综合作用,是影响工件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综述了基于不同误差源数值特征描述的几种主流误差建模方法,分析与建模方法对应的几种误差灵敏度分析方法的特点。根据五轴数控机床的构成,分别... 五轴数控机床空间定位精度受机床静、动态误差的综合作用,是影响工件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综述了基于不同误差源数值特征描述的几种主流误差建模方法,分析与建模方法对应的几种误差灵敏度分析方法的特点。根据五轴数控机床的构成,分别对平动轴和转动轴的误差检测和误差辨识方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根据动、静态误差类型的不同,总结了现有几种主要误差补偿方法的特点。最终,综合误差建模、误差灵敏度分析、误差检测和辨识以及误差补偿五个方面,系统性地分析了现有五轴数控机床空间定位精度改善方法中尚需解决的问题,探讨了五轴数控机床空间定位精度改善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数控机床 定位精度 误差建模 误差辨识 误差补偿
下载PDF
旋转式光学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旋转方案设计 被引量:68
3
作者 翁海娜 陆全聪 +2 位作者 黄昆 张宇飞 杨功流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4,共7页
在光学陀螺捷联式惯性系统中,利用系统旋转补偿技术可对陀螺组件和加速度计组件的输出误差进行调制,从而抑制系统的误差发散,提高导航精度。通过分析惯性测量组件的误差模型和旋转式捷联系统误差传播方程,解释了旋转误差补偿的机理。针... 在光学陀螺捷联式惯性系统中,利用系统旋转补偿技术可对陀螺组件和加速度计组件的输出误差进行调制,从而抑制系统的误差发散,提高导航精度。通过分析惯性测量组件的误差模型和旋转式捷联系统误差传播方程,解释了旋转误差补偿的机理。针对惯性测量组件输出误差的特性,设计单轴正反转停和双轴转位的系统旋转方案。在摇摆状态下分别对无旋转、单轴和双轴三种方案进行长时间导航仿真,对旋转补偿误差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旋转能够抑制长期的定位误差发散,在角运动状态下旋转系统能比无旋转系统保持更好的姿态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 光学陀螺 误差补偿 捷联惯导系统 惯性测量组件
下载PDF
激光位移传感器在自由曲面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68
4
作者 李兵 孙彬 +1 位作者 陈磊 魏翔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39-1947,共9页
以点激光位移传感器(HL-C211BE)为对象,研究它在自由曲面测量中的应用。针对激光位移传感器因测点倾角代入的测量误差,提出了一个可以量化的倾角误差模型。基于直射式点激光三角法原理,分析了激光光路的几何关系,从会聚光斑光能质心发... 以点激光位移传感器(HL-C211BE)为对象,研究它在自由曲面测量中的应用。针对激光位移传感器因测点倾角代入的测量误差,提出了一个可以量化的倾角误差模型。基于直射式点激光三角法原理,分析了激光光路的几何关系,从会聚光斑光能质心发生的偏移推导出倾角误差模型。随后,用高精度激光干涉仪和正弦规对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校对实验,并用误差模型对测量结果进行补偿。结果显示,补偿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得到明显提高。对一非球面凸透镜进行了实验测量,得到了自由曲面测点倾角的计算方法,并用倾角误差模型修正了测量数据。实验结果表明,量化的倾角误差模型可以将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测量误差控制到小于10μm,满足激光位移传感器在自由曲面测量中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位移传感器 自由曲面测量 非接触测量 三角法测量 误差补偿
下载PDF
浅析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被引量:63
5
作者 任妙芳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0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工件的最终加工质量,工件的加工质量要求及减少各种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是机械加工前必须考虑的事情。通过分析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对策...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工件的最终加工质量,工件的加工质量要求及减少各种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是机械加工前必须考虑的事情。通过分析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加工精度 影响因素 加工误差 机床误差 误差补偿
下载PDF
两级滤波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59
6
作者 丁文 梁得亮 罗战强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0,共10页
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前提在于电机转速与转子位置信息的准确获取,为此设计了一款基于两级滤波的滑模观测器用来对电机的转子位置和速度进行估算。第一级滤波的输出反馈给电流观测器,第二级滤波的输出用来计算转子的位置,并采用... 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前提在于电机转速与转子位置信息的准确获取,为此设计了一款基于两级滤波的滑模观测器用来对电机的转子位置和速度进行估算。第一级滤波的输出反馈给电流观测器,第二级滤波的输出用来计算转子的位置,并采用分段线性补偿对位置估算误差进行补偿。给出了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方案,分别对滑模观测器的电流观测、反电势观测、位置和速度估算、负载扰动和动态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滑模观测器算法的可行性。搭建了控制系统实验平台,分别对启动过程、反电势观测、位置和速度估算以及变参数控制进行了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滑模观测器算法的正确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滑模观测器能够快速和准确的跟踪电机转子的位置和速度,系统具有响应快、鲁棒性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观测器 两级滤波 误差补偿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永磁同步电机
下载PDF
机床热变形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8
7
作者 闫占辉 于骏一 《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5-97,共3页
总结并分析了国内外减小机床热变形的一些新方法 ,为研究减小机床热变形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机床 热变形 补偿 在线间接误差补偿
下载PDF
基于多体系统理论的五轴机床综合误差建模技术 被引量:53
8
作者 王秀山 杨建国 闫嘉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1-764,769,共5页
采用多体系统理论完成了五轴数控机床的综合误差建模,对平动轴间垂直度误差做了建模分析,改进了热误差的建模和辨识.该方法简便、明确,不受机床结构和运动复杂程度的限制,为计算机床误差、实现误差实时补偿、修正控制指令和提高加工精... 采用多体系统理论完成了五轴数控机床的综合误差建模,对平动轴间垂直度误差做了建模分析,改进了热误差的建模和辨识.该方法简便、明确,不受机床结构和运动复杂程度的限制,为计算机床误差、实现误差实时补偿、修正控制指令和提高加工精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数控机床 多体系统理论 热误差辨识 误差补偿
下载PDF
一种宏微双重驱动精密定位机构的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49
9
作者 节德刚 刘延杰 +2 位作者 孙立宁 孙绍云 蔡鹤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提出一种宏微双重驱动精密定位机构,采用高性能直线电机直接驱动宏动平台,实现系统大行程微米级精度定位;安装在宏动平台上的压电陶瓷驱动微动平台,实现纳米级的分辨率和定位精度,以高频响动态补偿系统的定位误差;采用精密光栅尺反馈微... 提出一种宏微双重驱动精密定位机构,采用高性能直线电机直接驱动宏动平台,实现系统大行程微米级精度定位;安装在宏动平台上的压电陶瓷驱动微动平台,实现纳米级的分辨率和定位精度,以高频响动态补偿系统的定位误差;采用精密光栅尺反馈微动平台输出端的位置信号,实现定位机构的全闭环反馈控制。在分别建立宏动、微动、宏微机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复合型宏动控制和模糊自校正PID微动控制的宏微控制策略。实验研究表明: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良好,该定位机构的最大工作行程100 mm,稳定时间小于40 ms,重复定位精度1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微双重驱动 精密定位 建模 控制策略
下载PDF
磁阻传感器的捷联式磁航向仪及误差补偿 被引量:33
10
作者 李秉玺 赵忠 孙照鑫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91-194,共4页
依据所实现的一种测量航向角的新方法 ,论述磁阻传感器的原理 ,给出了系统数值计算方法 ,分析了系统误差并进行校正。与传统的测量方式 (惯性导航装置、GPS)相比较 ,所提出的航向仪具有重要的优良特性。试验结果显示在捷联状态下 ,用加... 依据所实现的一种测量航向角的新方法 ,论述磁阻传感器的原理 ,给出了系统数值计算方法 ,分析了系统误差并进行校正。与传统的测量方式 (惯性导航装置、GPS)相比较 ,所提出的航向仪具有重要的优良特性。试验结果显示在捷联状态下 ,用加速度计提供姿态角 ,该系统精度可达到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阻传感器 捷联式 磁航向仪 误差补偿 航向角
下载PDF
智能磁航向传感器的研制及误差补偿算法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杨新勇 黄圣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4-248,共5页
介绍了微型智能磁传感器的设计 ,分析了影响磁航向精度的误差来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P神经元网络、最小二乘及最佳椭圆拟合等 3种不同的磁航向误差补偿算法 ,详细分析了每种算法的工作原理 ,并立足于算法的具体实现 ,通过现场试验 ... 介绍了微型智能磁传感器的设计 ,分析了影响磁航向精度的误差来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P神经元网络、最小二乘及最佳椭圆拟合等 3种不同的磁航向误差补偿算法 ,详细分析了每种算法的工作原理 ,并立足于算法的具体实现 ,通过现场试验 ,从精度、速度、效率等 3个方面对算法的有效性加以分析验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最小二乘法 磁阻传感器 最佳椭圆拟合 误差补偿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小波神经网络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 被引量:50
12
作者 李彬 张云 +1 位作者 王立平 李学崑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15-220,共6页
数控机床的热误差已经成为影响其加工精度的一个关键因素,为最大限度提高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的精度和效率,结合遗传算法自适应全局优化搜索能力和小波神经网络良好的时频局部特性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小波神经网络的机床热... 数控机床的热误差已经成为影响其加工精度的一个关键因素,为最大限度提高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的精度和效率,结合遗传算法自适应全局优化搜索能力和小波神经网络良好的时频局部特性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小波神经网络的机床热误差补偿模型。以某型号五轴摆动卧式加工中心为试验对象,以机床温度变量和热误差为数据输入样本,建立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热误差预测模型,然后用遗传算法优化小波神经网络权值、阈值,最终建立热误差预测模型。通过与传统人工神经网络和普通小波神经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及试验论证表明,该补偿模型具有精度高、抗扰动能力和鲁棒性强等优点,有望在实际加工场合的数控机床的热误差预测和补偿研究中得到更大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误差 误差补偿 数控机床 小波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优化
原文传递
数控机床定位误差的软件补偿 被引量:32
13
作者 张虎 周云飞 +1 位作者 唐小琦 陈吉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49,共3页
提出了基于“华工Ⅰ型”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的定位误差的软件补偿方法 ,该方法克服了等间距定位误差补偿的缺点 ,使定位误差补偿的位置可随机设定 .建立了数控机床定位误差软件补偿的数学模型 .在XK713加工中心上进行的补偿实验表明 ,采... 提出了基于“华工Ⅰ型”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的定位误差的软件补偿方法 ,该方法克服了等间距定位误差补偿的缺点 ,使定位误差补偿的位置可随机设定 .建立了数控机床定位误差软件补偿的数学模型 .在XK713加工中心上进行的补偿实验表明 ,采用本补偿方法能使机床的定位误差减小 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定位误差 软件补偿
下载PDF
数控机床进给轴热误差补偿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49
14
作者 刘阔 韩伟 +2 位作者 王永青 刘海波 宋磊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6-173,共18页
机床在内外热源共同作用下产生热变形,严重影响机床的精度稳定性与零件加工精度,如何抑制机床热误差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介绍了机床热误差避免方法和热误差补偿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直线进给轴误差的成因,并阐述了有/无预紧条件下... 机床在内外热源共同作用下产生热变形,严重影响机床的精度稳定性与零件加工精度,如何抑制机床热误差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介绍了机床热误差避免方法和热误差补偿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直线进给轴误差的成因,并阐述了有/无预紧条件下丝杠热变形过程及机理。介绍了温度测点位置优化方法,以及数据驱动与机理驱动的热误差建模理念、方法及特点。介绍了旋转进给轴热误差测试方法,并给出了其建模及补偿效果。最后,对进给轴热误差补偿技术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进给轴 热误差 热补偿 精度稳定性 热和谐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光电编码器误差补偿法 被引量:47
15
作者 洪喜 续志军 杨宁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8-604,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编码器误差修正技术。建立了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以高精度检测仪器的检测值为学习目标,以生成最小映射误差为原则调节网络权因子、径向基函数中心和宽度,使建立的网络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利用DSP的在线烧... 提出了一种新的编码器误差修正技术。建立了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以高精度检测仪器的检测值为学习目标,以生成最小映射误差为原则调节网络权因子、径向基函数中心和宽度,使建立的网络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利用DSP的在线烧写技术保存网络建模参数,从而无需拆改编码器系统即可实现误差的补偿与修正,并且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程序更新。仿真和实验表明,采用此种方法可将编码器的精度提高至原来的1~3倍,有效地改善了编码器的系统精度,并且很好地解决了非线性误差对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编码器 神经网络 径向基函数 误差补偿 数字信号处理器
下载PDF
磁罗盘的罗差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36
16
作者 杨新勇 黄圣国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7-550,共4页
针对基于最佳椭圆拟合的磁罗盘误差补偿算法,设计了一组模拟不同类型干扰磁场的数据采集与罗差分析实验。通过对磁罗盘在各种干扰磁场下表征测量数据特性的拟合椭圆参数与最终补偿效果的详细分析,对理论公式进行了比照与补充,同时探讨... 针对基于最佳椭圆拟合的磁罗盘误差补偿算法,设计了一组模拟不同类型干扰磁场的数据采集与罗差分析实验。通过对磁罗盘在各种干扰磁场下表征测量数据特性的拟合椭圆参数与最终补偿效果的详细分析,对理论公式进行了比照与补充,同时探讨了软铁干扰磁场与硬铁干扰磁场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在综合磁航向误差中各自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罗盘 罗差 最佳椭圆拟合 误差补偿
下载PDF
T-S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系统化设计 被引量:34
17
作者 修智宏 任光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1-741,共11页
研究了输入采用双交叠模糊分划的模糊控制系统的性质,提出了一个新的判定T-S模糊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该条件只需在各最大交叠规则组内分别寻找公共的正定矩阵,减小了以往稳定性判定方法的局限性和难度.运用并行分布补偿法(PDC)进一... 研究了输入采用双交叠模糊分划的模糊控制系统的性质,提出了一个新的判定T-S模糊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该条件只需在各最大交叠规则组内分别寻找公共的正定矩阵,减小了以往稳定性判定方法的局限性和难度.运用并行分布补偿法(PDC)进一步探讨了闭环T-S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模糊控制器系统化设计方法.通过两个例子的仿真研究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稳定性 模糊分划 系统化设计
下载PDF
四路激光跟踪干涉三维坐标测量系统 被引量:37
18
作者 张国雄 林永兵 +1 位作者 李杏华 李真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30-1036,共7页
介绍了基于多边法原理的四路激光跟踪干涉三维坐标测量系统 ,包括系统的工作原理、冗余特性、激光跟踪干涉仪、新型目标靶镜、系统的布局及实验结果等 ,并进一步指出下一步的工作。实验表明 ,在距跟踪干涉仪80 0mm远处 70 0mm× 6 0... 介绍了基于多边法原理的四路激光跟踪干涉三维坐标测量系统 ,包括系统的工作原理、冗余特性、激光跟踪干涉仪、新型目标靶镜、系统的布局及实验结果等 ,并进一步指出下一步的工作。实验表明 ,在距跟踪干涉仪80 0mm远处 70 0mm× 6 0 0mm平面范围内 ,系统三维坐标测量不确定度为 0 .0 6 2 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跟踪干涉仪 坐标测量系统 猫眼逆反射器 冗余设计 多边法 跟踪转镜系统 三维
原文传递
基于椭圆假设的电子罗盘误差补偿方法 被引量:35
19
作者 刘诗斌 冯晓毅 李宏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8-30,33,共4页
研究了一种智能电子罗盘的误差补偿问题。把误差的形成过程假设为从圆到椭圆的变化过程(椭圆假设 ) ,其逆过程就是误差补偿的过程。研究了基于椭圆假设求解误差系数算法和误差补偿方法。该方法使智能电子罗盘容易地实现了自动误差补偿... 研究了一种智能电子罗盘的误差补偿问题。把误差的形成过程假设为从圆到椭圆的变化过程(椭圆假设 ) ,其逆过程就是误差补偿的过程。研究了基于椭圆假设求解误差系数算法和误差补偿方法。该方法使智能电子罗盘容易地实现了自动误差补偿和自动校准 ,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试验结果表明 :椭圆假设符合实际情况 ,补偿效果显著。按此方法对最大误差高达± 2 3.7°的电子罗盘法进行自动补偿后 ,最大剩余误差降至± 0 .4°。根据该方法研制的电子罗盘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假设 电子罗盘 智能传感器 误差补偿
下载PDF
圆光栅角度传感器的误差补偿及参数辨识 被引量:43
20
作者 高贯斌 王文 +1 位作者 林铿 陈子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66-1772,共7页
基于正弦函数和粒子群算法提出了一种误差补偿及参数辨识方法,用于提高圆光栅角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使用光电自准直仪和金属多面体对圆光栅角度传感器的测量误差进行了离散标定,通过对标定数据的频谱分析,发现传感器测量误差主要由几... 基于正弦函数和粒子群算法提出了一种误差补偿及参数辨识方法,用于提高圆光栅角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使用光电自准直仪和金属多面体对圆光栅角度传感器的测量误差进行了离散标定,通过对标定数据的频谱分析,发现传感器测量误差主要由几种不同频率的正弦函数信号组成,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弦函数的圆光栅角度传感器误差补偿模型。补偿模型中包含7个待定常量,本文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这7个待定常量以克服最小二乘法无法收敛的问题。以待定常量为粒子位置坐标,以平均误差为适值函数,建立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参数辨识模型,并根据参数辨识模型求出最优的待定常量。应用补偿模型对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的6个圆光栅角度传感器测量误差进行了补偿,结果表明:补偿后各角度传感器的平均测量误差减小了约398~1102.5倍,大大地提高了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光栅角度传感器 测量误差 频谱分析 补偿模型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