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与反歧视政策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郭凯明 颜色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2-56,共15页
本文在存在性别歧视的劳动力市场中研究了要求同工同酬和保障就业平等的政策效应。分析表明,这两种政策都不是帕累托改进的政策,要求同工同酬和保障就业平等的政策效应介于自由市场和仅要求同工同酬政策之间,缓解了后者对不同人力资本... 本文在存在性别歧视的劳动力市场中研究了要求同工同酬和保障就业平等的政策效应。分析表明,这两种政策都不是帕累托改进的政策,要求同工同酬和保障就业平等的政策效应介于自由市场和仅要求同工同酬政策之间,缓解了后者对不同人力资本水平女性工人的不平衡影响。结合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的数值模拟表明,仅要求同工同酬只能改善38.7%的女性工人福利,而要求同工同酬和保障就业平等的政策组合的负面影响较小。因此,为保证女性工人权益,这两种政策必须同时到位。特别是在工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替代弹性较高或市场利率较低时,仅要求同工同酬政策的负面影响较大,此时如果不能同时保障就业平等,那么自由市场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距 性别歧视 同工同酬 就业平等
原文传递
透视我国公民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以国际法与比较法为视角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慧 《时代法学》 2006年第4期71-76,共6页
保护公民平等就业的合法权益,是维护人权的基本要求。有效保护劳动者在就业中不受歧视,是世界各国都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国际社会通过了一系列的公约,各国也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值得借鉴... 保护公民平等就业的合法权益,是维护人权的基本要求。有效保护劳动者在就业中不受歧视,是世界各国都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国际社会通过了一系列的公约,各国也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值得借鉴,在评析英、美、加拿大、日本等国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对比我国的现状,提出一些措施,以健全我国相应的法制,更充分地保证我国公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就业 就业歧视 平等
下载PDF
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原因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唐宇 罗丹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9,共9页
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工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工就业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就业歧视。消除就业歧视、实现平等就业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题中应有之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民工政策已经趋向相对公平,但是农民工就... 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工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工就业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就业歧视。消除就业歧视、实现平等就业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题中应有之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民工政策已经趋向相对公平,但是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至今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国农民工在就业准入、从事行业、劳动工资、居住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社会保障和职业发展方面遭遇到了歧视性对待。农民工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主要在用人单位、政府和社会三个方面。要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用人单位必须转变对农民工的歧视观念,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政府需要建立健全农民工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发挥企业工会职能;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逐步消除社会歧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歧视 就业政策 就业法规 平等就业
下载PDF
“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平等就业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基于重庆市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11
4
作者 兰庆庆 李志 陈侨予 《兰州学刊》 CSSCI 2019年第2期117-131,共15页
二孩政策下女性就业的不平等现象是当代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延续。文章通过实证调查方法,从女性就业歧视形式、就业歧视环节、就业歧视认知三个维度展现了重庆市女性平等就业现状,分析得出法律保障不足与过度保护并存、生育政策导向和... 二孩政策下女性就业的不平等现象是当代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延续。文章通过实证调查方法,从女性就业歧视形式、就业歧视环节、就业歧视认知三个维度展现了重庆市女性平等就业现状,分析得出法律保障不足与过度保护并存、生育政策导向和公共服务的缺失、社会性别观念与女性就业现实不符及女性职业期待与劳动力市场要求错位等是影响女性平等就业的主要因素,并从法律、公共服务、社会性别观念以及女性自身等方面提出了增进女性就业平等的对策,以期通过国家、社会、家庭、女性个体等多方面形成共识、进行共治、成本共摊、成果共享,实现全面二孩政策的顺利实施和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二孩”政策 女性 平等就业
下载PDF
高校毕业生就业立法歧视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周伟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3,共8页
中国高等学校实施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几年中,恰逢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与再就业工程,国家机关精简行政编制和事业单位裁员的人事制度改革。各地为了缓解应届高等院校毕业生进入本地就业市场的压力,制定规范性文件设置毕业院校、学... 中国高等学校实施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几年中,恰逢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与再就业工程,国家机关精简行政编制和事业单位裁员的人事制度改革。各地为了缓解应届高等院校毕业生进入本地就业市场的压力,制定规范性文件设置毕业院校、学习专业、英语和计算机合格证书和入学前生源地等条件的方式来限制这部分就业群体。然而,这些限制措施与宪法劳动权和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自由选择职业权利相抵触。分析和研究这些地方规范性文件,有助于我们认识目前劳动就业中普遍存在的歧视劳动者的现象,并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上加以解决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规范性法律文件 高校毕业生 平等就业 就业歧视
下载PDF
第二代农民工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何海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29-231,共3页
1984年,中央出台"1号文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转眼20多年过去了,民工潮依旧汹涌,变化却悄然产生。20多年间,农民工群体悄然"更新换代",第二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群体,已赫然出现在身边。这个群体被称为"无根"... 1984年,中央出台"1号文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转眼20多年过去了,民工潮依旧汹涌,变化却悄然产生。20多年间,农民工群体悄然"更新换代",第二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群体,已赫然出现在身边。这个群体被称为"无根"的第二代农民工,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第二代农民工当前所存在的自身问题及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农民工 户籍 平等就业 犯罪 职业培训
下载PDF
“全面两孩”政策下女性平等就业问题审视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志 陈旎 兰庆庆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0期93-102,共10页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女性平等就业问题成为新的时代关切。文章通过对重庆市3 077名在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深度访谈发现:"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不平等问题加剧,存在"入职"...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女性平等就业问题成为新的时代关切。文章通过对重庆市3 077名在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深度访谈发现:"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不平等问题加剧,存在"入职"门槛抬高,私营部门就业性别不平等较公共部门突出,公共部门隐性歧视进一步凸显等问题,这其中法律保障存在不足成为"全面两孩"政策下女性就业更加不平等的首要原因,且需高度关注用人单位在促进女性平等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其他社会主体配合下,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强法律保障、拓宽维权渠道、普及性别平等观念、降低用人成本及提升女性职业竞争力,最终实现"全面两孩"政策下女性在劳工世界的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两孩”政策 女性就业 平等就业 就业问题 性别歧视
下载PDF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促进老年人就业的法治路径 被引量:3
8
作者 孟现玉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31,共15页
老龄化浪潮冲击着我国劳动市场、经济发展,也对社会安全制度的永续性构成威胁。除却推迟退休年龄、改革养老金制度及建构养老服务体系外,还应关注老年人的就业问题。作为回应人口结构老化的重要国际策略,将促进老年人就业的相关措施嵌... 老龄化浪潮冲击着我国劳动市场、经济发展,也对社会安全制度的永续性构成威胁。除却推迟退休年龄、改革养老金制度及建构养老服务体系外,还应关注老年人的就业问题。作为回应人口结构老化的重要国际策略,将促进老年人就业的相关措施嵌入积极老龄化理论,透过健康、参与和安全维度的检视分析,可以为我国未来老年人就业促进法制的改革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具体而言,应形塑契合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职业安全卫生制度,实行老年人特殊劳动保护和建立职务再设计制度;应强化老年人就业激励制度,有条件地适用强制退休、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制度;应完善老年人平等就业法律制度,禁止就业年龄歧视并明确就业老年人的劳动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老年人 健康就业 就业激励 平等就业
下载PDF
妇女就业中遭受“隐性歧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贾依娜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0-23,共4页
妇女在就业中遭受“隐性歧视”,已成为阻碍妇女成为先进生产力创造者的社会问题。真正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男女平等观,鼓励妇女从家庭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这是消除就业“隐性歧视”的根本;其次,要致力于... 妇女在就业中遭受“隐性歧视”,已成为阻碍妇女成为先进生产力创造者的社会问题。真正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男女平等观,鼓励妇女从家庭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这是消除就业“隐性歧视”的根本;其次,要致力于提高妇女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使妇女有实力去竞争合适的岗位,这是消除就业“隐性歧视”的关键;最后,要健全保障妇女就业的政策法规,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措施,使侵犯妇女平等就业权利的行为能够受到严厉惩处,这是消除就业“隐性歧视”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 就业歧视 成因 文化素养 心理素质 监督管理措施 就业权
下载PDF
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及其对促进公平就业的影响——以辽宁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穆怀中 柳清瑞 闫琳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106,共6页
现今中国社会的突出矛盾仍然是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如何通过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和通过积极的政策促进就业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劳动力优化配置就是一种积极的就业政策,因为劳动力优化配置将有利于经济发展,反过来经济发展又有利于扩大就... 现今中国社会的突出矛盾仍然是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如何通过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和通过积极的政策促进就业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劳动力优化配置就是一种积极的就业政策,因为劳动力优化配置将有利于经济发展,反过来经济发展又有利于扩大就业。从辽宁省的情况看,劳动力并没有完全实现优化配置而且对公平就业还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劳动力优化配置并有效地促进公平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 优化配置 公平就业
下载PDF
论我国妇女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金华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4-69,共6页
当前中国就业领域存在严重的就业歧视,特别是妇女就业歧视,这不仅破坏了宪法所规定的平等权原则,而且严重损害公民的平等就业机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的提高,有关就业歧视争议案件将越来越多,我国应结合国际上... 当前中国就业领域存在严重的就业歧视,特别是妇女就业歧视,这不仅破坏了宪法所规定的平等权原则,而且严重损害公民的平等就业机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的提高,有关就业歧视争议案件将越来越多,我国应结合国际上反就业歧视的举措,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在进一步完善现有法律体系的同时,通过专门立法和引入平等权行为政策等措施,以更充分地保证我国公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歧视 平等就业 反就业歧视法
下载PDF
同工同酬权利救济的司法困境与完善进路——基于206项司法审判案例的考察分析
12
作者 刘凤杰 《山东工会论坛》 2024年第5期50-60,共11页
同工同酬作为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对于推动实现平等就业以及体面劳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裁判文书网中2018—2023年的206项司法审判案例的考察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同工同酬权利司法救济过程中存在权利性质界定模糊、“同工”与“同酬... 同工同酬作为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对于推动实现平等就业以及体面劳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裁判文书网中2018—2023年的206项司法审判案例的考察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同工同酬权利司法救济过程中存在权利性质界定模糊、“同工”与“同酬”认定要件缺失、举证责任分配失衡、派遣与编制等多重身份性障碍并存等问题,导致劳动者在司法实践中难以获得权利救济。针对当前的司法困境,应将同工同酬问题回归劳动法语境进行讨论,并在平等就业权与反就业歧视的框架下进行立法规制,同时对“同工”与“同酬”的概念与要件进行明确界定,引入举证责任倒置原则,逐步消除各类身份性障碍,以最大限度保障劳动者同工同酬与平等就业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工同酬 平等就业 反就业歧视 权利救济
下载PDF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平等就业平台搭建 被引量:5
13
作者 吉朝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9-191,共3页
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困扰、现行法律规定的缺失以及经济因素的制约是当前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三大障碍。在社会性别视角下实现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需要重构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修正现行法律规定的缺失以及利用经济的杠杆手段进行调节。... 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困扰、现行法律规定的缺失以及经济因素的制约是当前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三大障碍。在社会性别视角下实现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需要重构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修正现行法律规定的缺失以及利用经济的杠杆手段进行调节。社会性别主流化才能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搭建广阔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大学生 平等就业 平台搭建
下载PDF
上海女职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凌云 《工会理论研究》 2020年第1期31-40,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女职工劳动权益相关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在女职工平等就业、劳动保护、三期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生育保险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其中有不少保护标准明显优于全国标准。同时,女职工劳动权益...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女职工劳动权益相关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在女职工平等就业、劳动保护、三期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生育保险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其中有不少保护标准明显优于全国标准。同时,女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工作仍有提升和改进的空间。上海应尽快修订地方性法规,落实现有保护标准,加强女职工多渠道维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职工劳动权益 平等就业 女职工劳动保护 三期特殊保护 生育保险
下载PDF
劳动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与合理差别对待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林林 兰婷婷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89-95,共7页
平等是禁止性别歧视的基础性理由,但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同等对待。劳动就业领域允许存在合理的差别对待,但需要设置明确的合理性判定标准。在兼顾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法理分析基础上,机会平等、职业的专业性标准、生理标准、公共利益—... 平等是禁止性别歧视的基础性理由,但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同等对待。劳动就业领域允许存在合理的差别对待,但需要设置明确的合理性判定标准。在兼顾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法理分析基础上,机会平等、职业的专业性标准、生理标准、公共利益——第三方利益标准以及排除性标准,可以作为界定基于性别的合理差别对待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就业 性别歧视 就业平等 合理差别对待 判定标准
下载PDF
女性主义视角下女职工劳动权立法保障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铀镱 《甘肃理论学刊》 2020年第1期86-93,共8页
不同流派的女性主义法学理论对女职工劳动权保障立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不同流派间理论的争议推动了女职工劳动权保障立法的逐步完善。通过对福建省范围内相关立法实施效果的实证调研发现,受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影响的立法,强调法律应做到... 不同流派的女性主义法学理论对女职工劳动权保障立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不同流派间理论的争议推动了女职工劳动权保障立法的逐步完善。通过对福建省范围内相关立法实施效果的实证调研发现,受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影响的立法,强调法律应做到性别中立,关注形式平等却忽略了女性的劣势处境,无法实现实质平等。受激进派女性主义影响的立法,强调性别差异,倾斜保护劣势处境的女性,却限制了女性的就业机会并强化了社会对其刻板印象。后现代女性主义强调去性别化的制度建构,代表了女性主义理论发展的新方向,为女职工劳动权立法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立法促进性别平等,一方面,可以通过构建家庭友好型就业环境消除传统劳动性别分工造成的结构性歧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立法技术,清理立法中的制度性歧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女职工劳动权 平等就业 倾斜保护
下载PDF
女性平等就业权益法治保障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阿敏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296-302,共7页
建国70年来,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在保障妇女的工作权、促进性别平等方面的法律体系在不断地得到完善,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的立法、执法、司法的机制正在不断地建立健全,全社会维护妇女权益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在中国特... 建国70年来,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在保障妇女的工作权、促进性别平等方面的法律体系在不断地得到完善,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的立法、执法、司法的机制正在不断地建立健全,全社会维护妇女权益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女性平等就业权的法治保障还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将男女平等原则贯彻到法律制定与实施全过程,满足新时代广大妇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70年 女性平等 平等就业 法治保障 权益保护
下载PDF
算法时代下劳动用工歧视法律规制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18
作者 张琳晗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算法时代下劳动者各方面信息被数字化,算法直接或间接对劳动者权益产生影响,且此种影响不易为劳动者所察觉。劳动者相较于用人单位而言,本就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算法被日益广泛应用于劳动用工领域后,算法技术通过对劳动者进行评分甚至自... 算法时代下劳动者各方面信息被数字化,算法直接或间接对劳动者权益产生影响,且此种影响不易为劳动者所察觉。劳动者相较于用人单位而言,本就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算法被日益广泛应用于劳动用工领域后,算法技术通过对劳动者进行评分甚至自动化决策等方式,复刻并延伸现实社会的用工歧视,劳动者因健康状态、家庭负担、性别等因素受到算法的歧视性评价,劳动者权益遭受侵害。算法技术在劳动用工过程中的使用对劳动者平等就业权提出挑战,对现有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保护法律制度形成冲击。应当完善用人单位的算法使用程序,通过举证责任倒置减轻遭受算法歧视的劳动者的举证责任,推动算法劳动用工应用的监管模式转型,以共同创建数字时代反对算法劳动用工歧视的环境,促进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歧视 劳动用工 平等就业
下载PDF
我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丽芳 王传言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2-24,46,共4页
性别歧视是劳动力市场最传统、最普遍、最严重的就业歧视之一。消除性别歧视,维护妇女的平等就业权,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造成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有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同、企业不合理的用人观念以... 性别歧视是劳动力市场最传统、最普遍、最严重的就业歧视之一。消除性别歧视,维护妇女的平等就业权,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造成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有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同、企业不合理的用人观念以及法律法规的缺陷。要消除各种形式的性别歧视,企业必须改变既有的观念;政府必须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规,建立专门机构,完善相关惩罚赔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歧视 性别歧视 平等就业
下载PDF
就业权:理论、制度与类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天玉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7-24,共8页
在就业压力凸显的社会背景下,就业权不应仅是象征性的权利宣言,而应当是具有理论支撑和实际诉求的法律权利,进而能够厘清与就业相关的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理论上说,就业权是指未就业的劳动者在寻求建立职业从属劳动关系的过程... 在就业压力凸显的社会背景下,就业权不应仅是象征性的权利宣言,而应当是具有理论支撑和实际诉求的法律权利,进而能够厘清与就业相关的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理论上说,就业权是指未就业的劳动者在寻求建立职业从属劳动关系的过程中所享有的,获得国家就业辅助以及自主、平等就业保障的一种工作权。此种权利在计划型与市场型两种就业制度下有着根本区别。并且根据国家所承担的义务不同可以划分为平等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和就业辅助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权 劳动权 平等就业 自由择业 就业辅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