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西湖凹陷沉降史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远兴 叶加仁 +2 位作者 苏克露 李令喜 徐俊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23,共9页
本文利用钻井及地震剖面资料获取现今地层厚度数据,通过去压实、构造剥蚀量及沉积物负荷校正,计算不同时期的沉降量及沉降速率,恢复凹陷构造沉降史;在此基础上应用McKenzie的均一多幕拉伸模型计算单井拉伸因子β,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由... 本文利用钻井及地震剖面资料获取现今地层厚度数据,通过去压实、构造剥蚀量及沉积物负荷校正,计算不同时期的沉降量及沉降速率,恢复凹陷构造沉降史;在此基础上应用McKenzie的均一多幕拉伸模型计算单井拉伸因子β,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由北向南雁列式开裂成盆;综合构造沉降、拉伸因子计算结果,并结合构造应力场特征,本文将西湖凹陷的新生代构造演化划分为左行拉伸裂谷、热沉降和右行拉伸裂谷三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幕式沉降 拉伸因子 构造沉降
下载PDF
雷琼新生代断陷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玉昆 邹和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11,共11页
雷琼断陷盆地构造主要受走向北东东、北西和北东3组断裂控制。新生代不同时期各组断裂活动程度不同。在编制新生代不同阶段的地层等厚图的基础上,讨论了雷琼断陷盆地及其内部次级构造在时空上的迁移、发展和转化特征。根据地层厚度反演... 雷琼断陷盆地构造主要受走向北东东、北西和北东3组断裂控制。新生代不同时期各组断裂活动程度不同。在编制新生代不同阶段的地层等厚图的基础上,讨论了雷琼断陷盆地及其内部次级构造在时空上的迁移、发展和转化特征。根据地层厚度反演,估算了盆地的下降幅度和不同阶段的下降速率、拉张因子以及拉张量。雷琼新生代断陷盆地的构造演化可分为5个阶段,且与南海扩张、深部物质运动以及印澳板块、菲律宾海板块的相互作用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琼断陷盆地 大陆裂谷 幕式沉降
下载PDF
伸展型复合盆山体系下江汉盆地中、新生代幕式沉降与迁移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德良 梅廉夫 +3 位作者 刘云生 吴路路 闵才政 罗劲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180-4192,共13页
江汉盆地与周缘山系构成伸展型复合盆山体系,周缘山系的差异隆升可能与江汉盆地沉降、迁移和构造变形具有协同演化关系.通过沉降史模拟,表明江汉盆地裂陷期具有幕式特征,可分为3个裂陷幕:裂陷Ⅰ幕发生在晚白垩世,裂陷Ⅱ幕发生在古新世... 江汉盆地与周缘山系构成伸展型复合盆山体系,周缘山系的差异隆升可能与江汉盆地沉降、迁移和构造变形具有协同演化关系.通过沉降史模拟,表明江汉盆地裂陷期具有幕式特征,可分为3个裂陷幕:裂陷Ⅰ幕发生在晚白垩世,裂陷Ⅱ幕发生在古新世沙市组-早始新世新沟咀组沉积时期,而裂陷Ⅲ幕则发生在早始新世荆沙组-渐新世荆河镇组沉积时期.沉降中心发生有规律的迁移,裂陷Ⅱ幕沉降中心由裂陷Ⅰ幕条带状、多方向、多中心向西迁移到江陵凹陷,裂陷Ⅲ幕沉降中心向东迁移到潜江凹陷.伸展型复合盆山体系下盆地沉降中心有规律的迁移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盆地周缘山系的差异隆升与盆地沉降中心的迁移显示出此消彼长的响应关系.晚白垩世末至始新世初盆地东缘山系(大别造山带、幕阜山和鄂东冲断带)剥蚀隆升,盆地沉降中心向西迁移.始新世末至渐新世盆地西缘山系(黄陵隆起、湘鄂西冲断带)抬升,盆地沉降中心向东迁移,沉降中心呈现出远离隆起端的"背离式"迁移.地幔底辟作用的差异性变化控制着盆地沉降中心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盆山体系 多幕沉降 沉降中心 迁移 江汉盆地 构造
原文传递
雷琼新生代断陷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6
4
作者 黄玉昆 邹和平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2年第1期1-10,共10页
雷琼新生代断陷盆地构造主要受走向北东东、北西和北东3组断裂控制,新生代不同时期各组断裂活动程度不同。在编制新生代不同阶段的地层等厚度图的基础上,讨论了雷琼断陷盆地及其内部次级构造在时空上的迁移、发展和转化特征;根据地层厚... 雷琼新生代断陷盆地构造主要受走向北东东、北西和北东3组断裂控制,新生代不同时期各组断裂活动程度不同。在编制新生代不同阶段的地层等厚度图的基础上,讨论了雷琼断陷盆地及其内部次级构造在时空上的迁移、发展和转化特征;根据地层厚度反演,估算了盆地的下降幅度和不同阶段的下降速率、拉张因子以及拉张量。盆地的构造演化可分为5个阶段,且与南海扩张、深部物质运动以及印澳板块、菲律宾海板块的相互作用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琼断陷盆地 大陆裂谷 幕式沉降 新生代构造演化
下载PDF
洞庭盆地中更新世洞庭湖组砾石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建成 柏道远 +3 位作者 李长安 周柯军 黄文义 陈渡平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0年第4期16-22,共7页
对位于洞庭盆地安乡凹陷东南部的两护村ZKC1孔中更新世洞庭湖组砾石层进行了粒度和砾态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砾石的粒度变化反映出2个较大尺度的由大→小的旋回,早旋回由洞庭湖组下段砂砾层组成,晚旋回由洞庭湖组中段上部的砂砾层组成... 对位于洞庭盆地安乡凹陷东南部的两护村ZKC1孔中更新世洞庭湖组砾石层进行了粒度和砾态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砾石的粒度变化反映出2个较大尺度的由大→小的旋回,早旋回由洞庭湖组下段砂砾层组成,晚旋回由洞庭湖组中段上部的砂砾层组成,反映出中更新世早-中期安乡凹陷的两次由慢→快的幕式沉降过程。在上述2个大的粒度旋回之上,叠加有多个更小尺度的砾石粗、细变化,主要与气候干湿的频繁波动有关。洞庭湖组中段顶部砾石的磨圆度明显偏低,反映其沉积时期盆地沉降和周缘隆起区抬升活动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更新世 洞庭湖组 砾石粒度 砾态 幕式沉降 气候波动 洞庭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北塘凹陷新生代幕式裂陷过程与构造应力场变化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林正良 王华 +3 位作者 姜华 岳勇 肖敦清 张兵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29,共6页
北塘凹陷具有幕式沉降的特征。通过沉降史模拟分析研究可知,北塘凹陷可划分为多个沉降幕,每一幕具有不同的沉降速率和沉积充填响应特征。通过地层厚度及其回剥分析研究发现:裂陷Ⅰ幕和裂陷Ⅱ幕应力场表现为北东-南西向挤压,裂陷Ⅲ幕应... 北塘凹陷具有幕式沉降的特征。通过沉降史模拟分析研究可知,北塘凹陷可划分为多个沉降幕,每一幕具有不同的沉降速率和沉积充填响应特征。通过地层厚度及其回剥分析研究发现:裂陷Ⅰ幕和裂陷Ⅱ幕应力场表现为北东-南西向挤压,裂陷Ⅲ幕应力场表现为北东东-南西西向挤压,从馆陶组开始的"裂后期"应力场变为近东西向且全区总体上表现为均匀的热沉降活动,而在明化镇组堆积时期裂陷活动又有所回升,表现为加速沉降期。通过构造应力场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构造应力场促进了圈闭的形成,并为次生油气藏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塘凹陷 幕式沉降 构造应力场 石油地质条件
下载PDF
南堡凹陷沉降史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孙风涛 郭铁恩 田晓平 《海洋石油》 CAS 2012年第3期29-32,共4页
南堡凹陷是渤海湾内小型断陷盆地,近年来油气勘探取得不断突破。相对而言,对于其整个盆地构造和沉降演化规律的认识仍十分薄弱,而研究构造活动控制下的沉降史对于研究油气特征及有利区带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回剥法对南堡凹陷的... 南堡凹陷是渤海湾内小型断陷盆地,近年来油气勘探取得不断突破。相对而言,对于其整个盆地构造和沉降演化规律的认识仍十分薄弱,而研究构造活动控制下的沉降史对于研究油气特征及有利区带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回剥法对南堡凹陷的构造沉降速率进行恢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构造期次的划分。研究认为受到区域构造运动的控制,南堡凹陷总体上可以划分为裂陷期、凹陷期和裂后加速沉降期三个阶段,其中古近系整体表现为幕式沉降的特征,即Es_3^(4+5)为裂陷Ⅰ幕、Es_3~3-Es_2为裂陷Ⅱ幕、Es_1为裂陷Ⅲ幕、Ed_3-Ed_1为裂陷IV幕。回剥法是进行地史恢复的有效方法,为研究构造活动控制下的沉降史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幕式沉降 沉降速率 回剥法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区新生代幕式沉降过程 被引量:21
8
作者 祁鹏 任建业 +3 位作者 卢刚臣 史双双 佟殿君 张俊霞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1-1052,共12页
黄骅坳陷中北区是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的一个重要新生代构造单元.构造层序界面分析、同生断裂活动和盆地沉降史回剥分析表明该区经历了幕式沉降过程,沉降中心显示出规律性的迁移演化特征.馆陶组底界面为区域性裂后不整合界面,将研究区的... 黄骅坳陷中北区是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的一个重要新生代构造单元.构造层序界面分析、同生断裂活动和盆地沉降史回剥分析表明该区经历了幕式沉降过程,沉降中心显示出规律性的迁移演化特征.馆陶组底界面为区域性裂后不整合界面,将研究区的演化划分为裂陷期和裂后期.在裂陷期的充填序列中,沙一段底界面为整个研究区都可以识别的显著的角度不整合界面,以此界面为界,盆地的裂陷期进一步划分为裂陷Ⅰ幕和裂陷Ⅱ幕.裂陷I幕发育了Es3-Es2地层,断裂几何学和断裂的性质表明该幕构造活动为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所致,而裂陷II幕发育了Es1-Ed地层,为近南北向拉伸作用的结果.裂后期,从早到晚则表现为由稳定热沉降到加速沉降的过程.分析认为上述盆地的幕式沉降过程与区域应力场的转变密切相关,受控于周缘板块的动力学事件,尤其是晚始新世之后,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向西的加速俯冲,促使了郯庐断裂右旋活动向南延伸和穿过黄骅坳陷的兰聊断裂北段的活化,形成了位于渤海海域的南北向伸展叠加区,从根本上改变了黄骅坳陷中北区应力场的分布,由此导致了盆地同裂陷阶段的幕式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幕式沉降 新生代 地质构造
原文传递
鹤岗盆地晚侏罗世石头河子组沉积环境及幕式聚煤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子荣 姜剑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6-61,共6页
鹤岗盆地是一中—新生代内陆盆地,主要含煤地层上侏罗统石头河子组是一套非海相含煤地层,充填于盆地底部,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五个亚段和26个含煤旋回。底部第一亚段沉积期以冲积扇、辫状河环境为主;第二亚段以河流环境... 鹤岗盆地是一中—新生代内陆盆地,主要含煤地层上侏罗统石头河子组是一套非海相含煤地层,充填于盆地底部,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五个亚段和26个含煤旋回。底部第一亚段沉积期以冲积扇、辫状河环境为主;第二亚段以河流环境为主;第三亚段以河流—三角洲—湖泊环境为主;第四亚段演化为河流环境;第五亚段则以河流、冲积扇环境为主。垂向上五个亚段对应于盆地的填平补齐—扩张—稳定沉降—差异沉降—收缩五个演化阶段。富煤带位于同沉积中心的侧翼,一般含砂率60%~70%的区域含煤性最好。含煤旋回受控于盆地周期性地快—慢沉降,聚煤作用发育于每期幕式沉降的缓慢稳定沉降阶段。厚—特厚煤层都与湖泊三角洲冲积平原大面积沼泽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头河子组 沉积环境 聚煤作用 幕式沉降 煤矿床
下载PDF
单断湖盆可容空间转化枢纽及数学证明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涌 董永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1-214,共4页
单断断陷湖盆发育过程中,由主断层控制的幕式差异沉降活动将导致可容空间重新分配。水体发生重新分配过程中,湖盆中各点的相对湖平面变化并不统一,由此产生的准层序组也不一致。本文提出了断陷湖盆中可容空间转化枢纽的概念,建立了可容... 单断断陷湖盆发育过程中,由主断层控制的幕式差异沉降活动将导致可容空间重新分配。水体发生重新分配过程中,湖盆中各点的相对湖平面变化并不统一,由此产生的准层序组也不一致。本文提出了断陷湖盆中可容空间转化枢纽的概念,建立了可容空间转化枢纽的数学计算模型,讨论了可容空间转化枢纽的分布位置,以及对其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位于缓坡带可容空间转化枢纽下部,相对水体深度变深,形成退积型准层序组;反之,则变浅,形成进积型准层序组;稳定期形成加积型准层序组。可容空间转化枢纽的提出,对于定量认识单断湖盆相对湖平面不均一变化,以及对于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断湖盆 幕式活动 可容空间转化枢纽 准层序组
下载PDF
试论湖相高频旋回水下间断面的成因:揭示湖盆短期沉降过程的突破口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冠民 吴智平 陈清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7,共7页
在湖相条件下,常发育沉积水体单一向上变浅的高频旋回,旋回底部为水下间断面,间断面之上的古水深迅速增大。在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常将这类间断面直接归为古气候变化引起湖泛和物源后退形成的水下无沉积作用面。但这种认识目前还难以... 在湖相条件下,常发育沉积水体单一向上变浅的高频旋回,旋回底部为水下间断面,间断面之上的古水深迅速增大。在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常将这类间断面直接归为古气候变化引起湖泛和物源后退形成的水下无沉积作用面。但这种认识目前还难以得到圆满的解释,而如果将其归为盆地短周期的间歇性构造沉降成因似乎显得更为合理。针对湖相高频旋回水下间断面的成因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探讨盆地短周期的构造活动方式及其对湖相高频旋回沉积过程的影响,也为在湖相条件下更好地应用米兰柯维奇旋回理论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 高频旋回 水下间断面 无沉积作用 幕式构造沉降
下载PDF
幕式构造沉降过程中可容纳空间的变化规律——以掀斜式半地堑盆地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阳孝法 林畅松 +2 位作者 彭莉 张学伟 肖天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22,共5页
掀斜式半地堑盆地构造活动的幕式变化强调每一幕构造活动是控边断裂由强变弱的过程。这一过程变化不是盆地的简单整体沉降和可容纳空间的整体增加。在盆地不同部位,可容纳空间的变化是不一致的,那么在全盆地寻找统一的地层层序界面来... 掀斜式半地堑盆地构造活动的幕式变化强调每一幕构造活动是控边断裂由强变弱的过程。这一过程变化不是盆地的简单整体沉降和可容纳空间的整体增加。在盆地不同部位,可容纳空间的变化是不一致的,那么在全盆地寻找统一的地层层序界面来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就成为研究的难点。对半地堑盆地几何形态和运动过程的简化模型定量分析,表明经历一期掀斜式旋转运动后,沉降中心向缓坡带方向迁移,盆地绝对水平面是下降的,缓坡带和陡坡带均有先前水下地层的暴露,由盆缘向盆内可容纳空间不变的临界点,可容纳空间总体是变小的,但都有向盆内增加的趋势;可容纳空间在临界点之间总体是变大的,且向沉降中心都有增加的趋势。在半地堑型的博兴洼陷中,沙四段和沙三段段沉积时期4个受掀斜式构造活动所控制的层序特征证明了上述观点。这对指导建立掀斜式半地堑盆地的等时沉积层序格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地堑 幕式构造沉降 相对水平面 可容纳空间 沉积层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