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亲属为主导的情景训练对精神发育迟缓病儿心理、智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陈毅克 黄敏菁 +1 位作者 黎素清 覃聪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730-734,共5页
目的分析近亲属为主导的情景训练对精神发育迟缓(MR)病儿心理功能、智力发育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MR病儿,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实施常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42例)... 目的分析近亲属为主导的情景训练对精神发育迟缓(MR)病儿心理功能、智力发育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MR病儿,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实施常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42例)实施以近亲属为主导的情景训练,两组均干预7个月,对比两组智力发育指标[中国韦氏婴幼儿及儿童智力量表智商指数(IQ)、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适应行为商数(ADQ)]优良率、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 88)评分、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分、病儿近亲属亲职压力指标简表(PSI SF)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病儿近亲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IQ、ADQ优良率分别为90.48%、92.86%,高于对照组69.05%、66.67%(P<0.05);观察组干预后GMFM 8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PSI SF(41.12±6.88)、HAMA(13.02±2.25)评分低于对照组(53.74±8.26)、(17.35±2.19)分(P<0.05);观察组病儿近亲属满意度92.86%高于对照组69.05%(P<0.05)。结论以近亲属为主导的情景训练能改善MR病儿智力发育情况与心理功能,提高病儿运动功能,改善病儿近亲属心理状态,减轻近亲属亲职压力,提高近亲属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障碍 记忆 情景 运动 运动功能 近亲属主导 情景训练 智力发育 心理功能
下载PDF
徐家围子断阶带对火山岩体和沉积相带的控制 被引量:17
2
作者 程日辉 王璞珺 +2 位作者 刘万洙 单玄龙 陈树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6-129,135,共5页
徐家围子断陷在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期间从断陷边缘至断陷中心形成一系列的断阶带 ,控制断阶带形成的同沉积断层也分割了凸起带、斜坡带和凹陷带等次级盆地单元。徐家围子断陷的次级构造单元在断陷北部和南部存在差别。北部区由东、西两... 徐家围子断陷在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期间从断陷边缘至断陷中心形成一系列的断阶带 ,控制断阶带形成的同沉积断层也分割了凸起带、斜坡带和凹陷带等次级盆地单元。徐家围子断陷的次级构造单元在断陷北部和南部存在差别。北部区由东、西两个半地堑组成 ,而南部区由 3个半地堑组成。每个半地堑一般是由盆缘凸起带、陡坡断阶带、凹陷带和缓坡或缓坡断阶带组成 ,半地堑之间为次级凸级。断阶带的发育控制了盆地自边缘至凹陷的地形 ,因此控制了沉积相类型与分布 ;同时断裂活动引发的或与断裂活动伴生的火山活动导致火山物质的盆地充填 ,改造或塑造盆地次级单元构造样式和盆地地形 ,因此也控制沉积相类型与分布。徐家围子断陷的断阶带控制了火山岩体和沉积相带的分布 ,这种控制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 ,并非单一机制所能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阶带 火山岩体 幕式活动 沉积相 分布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长江口粗粉砂和极细砂输移特性研究——幕式再悬浮和底形运动 被引量:17
3
作者 程和琴 宋波 +1 位作者 薛元忠 毛兴华 《泥沙研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0-27,共8页
在长江口区主航槽中利用悬浮物浓度测定系统(ACP1) 第一次获得了近底紊流“猝发”(burst) 和床面泥沙喷发(ejection) 的连续时间序列可视图像和数据,同时利用高分辨率流速仪以及旁侧声纳、热敏式双频测深仪... 在长江口区主航槽中利用悬浮物浓度测定系统(ACP1) 第一次获得了近底紊流“猝发”(burst) 和床面泥沙喷发(ejection) 的连续时间序列可视图像和数据,同时利用高分辨率流速仪以及旁侧声纳、热敏式双频测深仪等手段获得了大量底形沙波的实测图像和数据。这些图像和数据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南港之间粗粉砂至极细砂在涨落潮流的作用下,呈现静止———细颗粒泥沙起、悬扬———粗颗粒喷发运移的同时进行大尺度底形运动—细颗粒起扬、悬扬—静止的输移循环模式,即当U< 50cm/s,泥沙在底床上基本不运动;50cm/s< U< 65cm/s,小尺度紊流猝发发生,泥沙开始小尺度起扬,并有幕式猝发现象;65cm/s< U< 100cm/s 时,小尺度紊流猝发强度和持续宽度急剧增大,床面细颗粒泥沙开始喷发导致床面开始冲淤,形成中小尺度沙波;100cm/s< U< 110cm/s 时,大尺度紊流形成,床面粗颗粒泥沙开始喷发;到了U> 110cm/s 时,宏观紊流规模更大,床面粗颗粒泥沙的喷发强度和持续宽度急剧增大,导致床面形成大尺度沙波运动。由于 U> 110cm/s的落潮流速远远大于涨潮流速,且落潮最大流速达137cm/s,落急( 流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粉砂 极细砂 幕式再悬浮 输移模式 长江口
下载PDF
幕式裂陷控洼背景下的烃源岩分布及岩浆改造——以珠一坳陷番禺4洼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高阳东 林鹤鸣 +4 位作者 汪旭东 刘培 李振升 张琴 熊万林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经历裂陷I幕a期强烈裂陷,a期末北部的抬升和岩浆活动,至裂陷I幕b期北洼萎缩、南洼扩大、新形成北西洼,洼陷整体走向从NE-SW转变为NEE-SSW,珠琼运动II幕整体接受抬升剥蚀。在裂陷I幕演化过程中,半深湖-深湖亚相自下而上呈现自NE向SW迁移... 经历裂陷I幕a期强烈裂陷,a期末北部的抬升和岩浆活动,至裂陷I幕b期北洼萎缩、南洼扩大、新形成北西洼,洼陷整体走向从NE-SW转变为NEE-SSW,珠琼运动II幕整体接受抬升剥蚀。在裂陷I幕演化过程中,半深湖-深湖亚相自下而上呈现自NE向SW迁移特征。上文昌组烃源岩面积较大,但仅南部厚度较大,本身湖相有机质含量较高;下文昌组半深湖-深湖亚相烃源岩面积相对较小,北部在I幕a期末被剥蚀后厚度仍较大,南部厚度较小,岩浆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下文昌组有机质成熟、加速成烃的作用。上、下文昌组半深湖-深湖亚相烃源岩具有差异分布的特征,下文昌组的生烃强度优于上文昌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式裂陷 岩浆活动 惠州运动 烃源岩 珠江口盆地 珠一坳陷 番禺4洼
下载PDF
海西构造旋回阴山幕式造山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旋回充填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涛 侯明才 +3 位作者 陈洪德 侯中健 陈安清 苏中堂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0-317,共8页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物充填规律与阴山造山带间的相互关系,为大型克拉通盆地沉积充填规律与造山带耦合关系提供实证。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9条野外剖面和133口典型钻井详细的沉积充填序列分析,结果清楚地揭示晚古生代太原-山...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物充填规律与阴山造山带间的相互关系,为大型克拉通盆地沉积充填规律与造山带耦合关系提供实证。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9条野外剖面和133口典型钻井详细的沉积充填序列分析,结果清楚地揭示晚古生代太原-山西期、石盒子期、石千峰期存在明显的3个由粗-细-粗的沉积充填旋回。构造沉降史分析准确标定出285Ma B.P.、274Ma B.P.和256Ma B.P.为造山活动加剧、盆地强烈沉降的时间节点,而这3个时间节点正好对应于太原-山西期、石盒子期、石千峰期3个时期内退积-进积的沉积转换,这说明海西期华北板块向西伯利亚板块俯冲-碰撞造山所导致的阴山古陆的幕式造山运动与盆地的旋回充填存在密切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充填 幕式造山 盆山耦合 阴山造山带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Late stage thermal history of the Songliao Basin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Evidence from apatite fission track (AFT) analyses 被引量:6
6
作者 XIANG CaiFu1,2?, FENG ZhiQiang3, PANG XiongQi1,2, WU HeYong3 & LI JunHong1,2 1 Basin and Reservoir Research Center,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 2 Key Laboratory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2249, China 3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Daqing Oil Field, Daqing 163458,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10期1479-1487,共9页
Apatite Fission Track (AFT) data from the Songliao Basin indicates that the late stage tectonic movements in the Songliao Basin have zoning in space and episodes in time. The late stage tectonic movements started from... Apatite Fission Track (AFT) data from the Songliao Basin indicates that the late stage tectonic movements in the Songliao Basin have zoning in space and episodes in time. The late stage tectonic movements started from the east part of the basin and migrated westward. AFT ages in the east part of the basin are older than those in the west part of the basin, suggesting that the uplift occurred earlier in the east than in the west. The denudation thickness in the east part of the basin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centre and west. The thermal history evolved two episodes of rapid cooling and subsequent slow cooling processes. Age-depth relationship derived from the AFT data indicates a four-episode denudation history. Further Monte Carlo random simulation of the AFT data reveals the four changing points of the thermal evolution at 65 Ma, 43.5 Ma, 28 Ma and 15 Ma, respectively. The uplifting and denudation rates from different episodes of evolution are proportional to the plate convergence rate.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es and the regional geologic backgrou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late stage thermal events in the Songliao Basin are the far field response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cific Plate under the Eurasian Plate. The first episode of the rapid cooling probably started at the end of the Nenjiang Formation, climaxed at the end of the Cretaceous and ceased at the Late Eocene. The subsequent slow cooling lasts another 15 Ma. The first episode of the evolution is the far field response to the major episode of the Yanshan Movement and subsequent series of the tectonic reorganization, especially the directional change of the Pacific Movement and also the subduction of the Indian Plate underneath the Eurasian Plate. While the second episode of the evolution is the far field response to the extension and closure of the Sea of Japan. Extension led to the migration and converging of the mantle heat flow to the Sea of Japan and resulted in the rapid cooling of the Songliao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atite fission track LATE STAGE tectonic movement episodic movement plate tectonics Songliao Basin
原文传递
沉积盆地中的流体 被引量:46
7
作者 李明诚 李剑 +2 位作者 万玉金 邓祖佑 杜秀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17,共5页
沉积盆地中的流体是整个地流体的一部分 ,是指通过和占据盆地岩石孔隙空间的所有流体。盆地流体起着传输能量和搬运物质的作用 ,也是盆地中最活跃的一种地质营力 ,直接影响和控制着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成岩和成矿等作用。油气运移主... 沉积盆地中的流体是整个地流体的一部分 ,是指通过和占据盆地岩石孔隙空间的所有流体。盆地流体起着传输能量和搬运物质的作用 ,也是盆地中最活跃的一种地质营力 ,直接影响和控制着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成岩和成矿等作用。油气运移主要是沉积盆地内的含烃流体活动 ,它是盆地流体与盆地岩石在温度、压力场下的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幕式流动是油气运移的最大特征 ,与盆地的幕式构造活动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研究盆地流体可以为研究地壳深部地流体提供一个窗口。地壳深部的变质流体可能也是呈幕式活动并产生幕式的构造运动。在盆地外深部流体的作用下有必要对油气的无机成因、热降解机理、深盆热水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流体 盆地流体 油气运移 幕式流体 幕式构造活动 沉积盆地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T-R层序的特点及其控制因素——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层序地层为例 被引量:25
8
作者 操应长 姜在兴 +1 位作者 夏斌 杨伟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122,共12页
一般认为经典层序的湖 (海 )平面变化轨迹为正弦曲线 ,且可分出低位稳定、上升、高位稳定和下降 4个阶段。按照Vail的层序地层学理论 ,每个三级层序由 3个体系域组成 ,目前也有人认为划分出 4个体系域更合适。但在断陷湖盆中 ,发育了一... 一般认为经典层序的湖 (海 )平面变化轨迹为正弦曲线 ,且可分出低位稳定、上升、高位稳定和下降 4个阶段。按照Vail的层序地层学理论 ,每个三级层序由 3个体系域组成 ,目前也有人认为划分出 4个体系域更合适。但在断陷湖盆中 ,发育了一种特殊的层序 ,其湖平面变化呈折线 ,仅可分出上升阶段 (T)和下降阶段 (R) ,缺失稳定阶段 ,我们将此类层序称为T R层序。潮湿气候条件下的幕式构造运动和沉积物快速充填是T R层序形成的关键。层序发育的早期阶段 ,幕式构造运动产生新生可容空间 ,决定了T旋回的发育 ,形成了以深水泥岩、页岩等沉积为特征的湖侵域 ;晚期阶段 ,沉积物快速充填减少可容空间 ,决定了R旋回的演化 ,形成了以前积式砂体为特征的湖退域。T R层序与油气勘探关系密切 ,湖侵域烃源岩发育 ,湖退域储层发育 ,并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层序 平面变化轨迹 幕式构造运动 控制因素 断陷湖盆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层序地层格架及幕式油气成藏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景耀 郭永华 +2 位作者 郭铁恩 隋桂梅 运倩茹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5期30-34,共5页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典型的断陷湖盆之一,由于受构造升降、古地貌和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层序地层格架由低位、湖侵、高位和河流体系域组成。构造升降不仅是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具有幕式成藏特点的直接原因,而且晚期构造活动是影响...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典型的断陷湖盆之一,由于受构造升降、古地貌和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层序地层格架由低位、湖侵、高位和河流体系域组成。构造升降不仅是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具有幕式成藏特点的直接原因,而且晚期构造活动是影响该区早期形成的油藏最终能否保存下来的关键因素。古近纪晚期济阳坳陷的区域性地壳抬升,使莱州湾凹陷走滑构造带的主断层上升盘东营组顶部沉积盖层遭受剥蚀,使早期运聚形成的油藏中的部分原油被生物降解,新近纪充注的油气因上覆地层加厚而得以成藏。从而可以预测,该凹陷周缘走滑构造带的主断层下降盘和中央隆起构造带是其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层序地层学 幕式油气成藏 构造活动 生物降解
下载PDF
构造及气候对后裂谷盆地层序建造的影响:以松辽盆地西斜坡晚白垩世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有良 邹才能 +3 位作者 蒙启安 吴卫安 鲁卫华 朱吉昌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445-3461,共17页
盆地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对后裂谷盆地源汇系统、沉积体系和层序建造影响的研究尚待深入.松辽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晚白垩世大型后裂谷盆地.应用构造层序分析方法,利用测井曲线、岩心观察成果、三维地震和录井资料,在泉四段(K1-2q4)至嫩... 盆地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对后裂谷盆地源汇系统、沉积体系和层序建造影响的研究尚待深入.松辽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晚白垩世大型后裂谷盆地.应用构造层序分析方法,利用测井曲线、岩心观察成果、三维地震和录井资料,在泉四段(K1-2q4)至嫩江组(K2n)划分出两个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这7个三级层序根据其发育的古地貌背景和气候条件,可识别出发育在二级层序底部、干旱气候环境的低可容纳空间层序建造和发育在二级层序中上部、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下的高可容纳空间层序建造.高可容纳空间层序建造又可根据古地貌背景划分为缓坡和受挠曲坡折控制的高可容纳层序建造.研究区这两个二级层序及其三级层序建造特征是对盆地幕式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一个热沉降幕开始于盆地基底抬升后的沉降.基底抬升造成气候干旱、剥蚀,形成不整合,随后的沉积沉降发育低可容纳空间层序.当盆地基底沉降较快,且沉降速率大于沉积物供给速率、气候湿润、湖平面上升导致盆地可容纳空间快速增长时,发育以水进域和高位域为主的高可容纳空间层序建造.二级层序界面两侧发育的地层圈闭,沉积在高可容纳空间背景的层序其水进和高位域早期的重力流砂体为岩性油藏的主要圈闭,该类砂体在Sqqn1和Sqn1层序最为发育,在坡折带及其之下集中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层序建造 构造运动 气候变化 晚白垩世 松辽盆地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断裂控油气规律理论研究现状与进展
11
作者 高卫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17期126-129,共4页
断裂构造是含油气盆地多种构造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不仅控制了盆地内沉积建造和层序发育,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盆地内烃源岩、储集层、圈闭发育特征和油气的运移、聚集及油气藏的分布,只是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断裂在时空上对油气... 断裂构造是含油气盆地多种构造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不仅控制了盆地内沉积建造和层序发育,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盆地内烃源岩、储集层、圈闭发育特征和油气的运移、聚集及油气藏的分布,只是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断裂在时空上对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则不相同。目前,关于断裂控油气规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断裂坡折带理论、断裂封闭性理论和断裂幕式活动理论三个方面,断裂坡折带理论集中研究同沉积断裂对沉积层序的控制,断裂封闭性理论和断裂幕式活动理论集中研究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断裂构造 坡折带 封闭性 幕式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