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对皮肤癣菌抗菌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永军 张瑞 +1 位作者 王鑫 赵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2-893,共2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6种常见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产孢丝状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案(M38-A),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RES对常见皮肤癣菌的抑菌情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6种常见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产孢丝状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案(M38-A),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RES对常见皮肤癣菌的抑菌情况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RES对羊毛状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的MIC90分别是0.128 g/L、0.032 g/L、0.064 g/L、0.256 g/L和0.128g/L。结论 RES对上述常见5种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表皮癣菌属 最小抑菌浓度
下载PDF
青岛地区体癣和股癣的病原学检测 被引量:8
2
作者 高琳琳 王桂芝 +3 位作者 葛红芬 韩莎莎 王莹莹 苏磊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57-158,共2页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体癣、股癣病原菌菌种构成。方法对2010年8月—2011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354例体癣、股癣病人患处皮损的皮屑进行直接镜检、致病真菌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共分离致病菌株7种222株,其中红色毛癣菌153株(68.9%),须癣毛癣...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体癣、股癣病原菌菌种构成。方法对2010年8月—2011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354例体癣、股癣病人患处皮损的皮屑进行直接镜检、致病真菌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共分离致病菌株7种222株,其中红色毛癣菌153株(68.9%),须癣毛癣菌42株(18.9%),念珠菌17株(7.7%),犬小孢子菌5株(2.3%),石膏小孢子菌2株(0.9%),断发毛癣菌2株(0.9%),苏丹毛癣菌1株(0.4%)。结论目前青岛地区体癣、股癣致病菌以皮肤癣菌为主,其次为念珠菌。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皮肤癣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表皮癣菌属 病原体 青岛
下载PDF
常见皮肤癣菌的基因分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金海 刘玉美 +1 位作者 宫英 强新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69-270,272,共3页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鉴别4种常见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分型方法。方法将我室分离培养得到的18株红色毛癣菌、12株须癣毛癣菌、8株絮状表皮癣菌和6株石膏样小孢子菌接种于PDA...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鉴别4种常见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分型方法。方法将我室分离培养得到的18株红色毛癣菌、12株须癣毛癣菌、8株絮状表皮癣菌和6株石膏样小孢子菌接种于PDA培养基上培养2周后,分别收集菌丝体并用氯化苄法提取DNA,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的方法,以单个引物(GACA)4进行随机扩增。检测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并根据电泳后指纹图谱的差异进行种属间鉴别。结果同种不同株的皮肤癣菌电泳后指纹图谱相同,不同种皮肤癣菌电泳后指纹图谱有显著差异。结论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的方法,可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基因型进行快速鉴别,能够协助临床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癣菌属 基因型 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下载PDF
Antifungal activity of Ocimum sanctum Linn.(Lamiaceae) on clinically isolated dermatophytic fungi 被引量:3
4
作者 Balakumar S Rajan S +1 位作者 Thirunalasundari T Jeeva S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1年第8期654-657,共4页
Objective:To assess antifungal activity of Ocimum sanctum leaves against dermatophytic fungi. Methods:Antifungal activity of Ocimum sanctum leaves was measured by 38 A NCCLS method.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 Objective:To assess antifungal activity of Ocimum sanctum leaves against dermatophytic fungi. Methods:Antifungal activity of Ocimum sanctum leaves was measured by 38 A NCCLS method.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and minimum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 of various extracts and fractions of Ocimum sanctum leaves were also determined.Results:Ocimum sanctum leaves possessed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clinically isolated dermatophytes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200μg/mL.MIC and MFC were high with water fraction(200μg/mL) against dermatophytic fungi used.Conclusions:Ocimum sanctum has antifungal activity,and the leaf extracts may be a useful source for dermatophytic inf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fungal activity DERMATOPHYTOSIS epidermophyton floccosum Minimum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 MICROSPORUM SP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CIMUM sanctum TRICHOPHYTON SP
下载PDF
Review on dermatomycosis: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被引量:2
5
作者 Deepika T. Lakshmipathy Krishnan Kannabiran 《Natural Science》 2010年第7期726-731,共6页
Dermatophytes, a group of keratinophilic fungi thriving on the keratin substrate are the etio-logical agents responsible for causing cutaneous infections. Dermatophytosis is currently treated with the commercially ava... Dermatophytes, a group of keratinophilic fungi thriving on the keratin substrate are the etio-logical agents responsible for causing cutaneous infections. Dermatophytosis is currently treated with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topical and oral antifungal agents in spite of the existing side effects. Treatment of these cutaneous infections with secondary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marine microorganisms is considered as a novel approach. For many years these organisms have been explored with the view of developing antibacterial, antifungal, antiviral, anti- cancer and antiparasitic drugs. Exploring the unexplored aspect of actinobacteria for developing antidermatophytic drugs is a novel attempt which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CHOPHYTON MICROSPORUM epidermophyton TINEA INFECTIONS Novel Approach ACTINOBACTERIA
下载PDF
皮肤癣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抗真菌治疗的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金星姬 王爱平 +5 位作者 乔建军 刘伟 万喆 王晓红 武玲慎 李若瑜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建立皮肤癣菌感染动物模型并评价抗真菌药物对该模型的体内疗效。方法选择38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须癣毛癣菌感染组和犬小孢子菌感染组,用磨砂法建立皮肤癣菌感染的动物模型,每组各有1只为阴性对照。每组18只感染动物再随机分为... 目的建立皮肤癣菌感染动物模型并评价抗真菌药物对该模型的体内疗效。方法选择38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须癣毛癣菌感染组和犬小孢子菌感染组,用磨砂法建立皮肤癣菌感染的动物模型,每组各有1只为阴性对照。每组18只感染动物再随机分为伊曲康唑治疗组、特比萘芬治疗组、未治疗组3个组。在治疗后的第8、11、14天分别对动物模型进行皮肤病变评分和真菌学检查。结果未进行治疗的感染动物均出现明显的皮损,且真菌学检查为阳性。须癣毛癣菌感染的伊曲康唑治疗组动物皮损评分和真菌学治愈率在第8、11、14天分别为9、1、0,66.7%、83.3%、83.3%;特比萘芬治疗组分别为8、5、1,83.3%、83.3%、83.3%;未治疗组分别为48、52、40,0%、O%、0%。犬小孢子菌感染的伊曲康唑治疗组动物皮损评分和真菌学治愈率在第8、11、14天分别为3、0、0,83.3%、83.3%、83.3%,特比萘芬治疗组分别为9、2.0,83.3%、83.3%、83.3%,未治疗组分别为46、47、39,0%、0%、0%。两组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伊曲康唑治疗组与特比萘芬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治疗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感染的动物模型有良好的疗效,特比萘芬有相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癣菌属 模型 动物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原文传递
刺猬毛癣菌导致双手难辨认癣1例
7
作者 张祥 秦晓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51-1053,共3页
患者女,20岁,因双手部红斑、脓疱伴瘙痒1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双手大鱼际、尾指处可见片状红斑,表面覆有黄色痂皮,红斑基础上可见黄豆至蚕豆大小脓疱,疱液浑浊,疱壁松弛,未见破溃。皮屑真菌镜检显示菌丝阳性。对刺猬的刺与患者皮屑进... 患者女,20岁,因双手部红斑、脓疱伴瘙痒1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双手大鱼际、尾指处可见片状红斑,表面覆有黄色痂皮,红斑基础上可见黄豆至蚕豆大小脓疱,疱液浑浊,疱壁松弛,未见破溃。皮屑真菌镜检显示菌丝阳性。对刺猬的刺与患者皮屑进行真菌培养,菌落镜检均显示分隔菌丝,经测序比对后,两样本菌落均提示为刺猬毛癣菌,且同源性高达99.8%。诊断:刺猬毛癣菌导致的难辨认癣。经伊曲康唑及盐酸萘替芬治疗2周后症状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癣菌属 刺猬毛癣菌 难辨认癣 脓疱
原文传递
皮肤癣菌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芳 桑红 +4 位作者 胡文星 孔庆涛 王高峰 王雪连 谢其美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69-271,共3页
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常见病,病因复杂,皮肤癣菌是重要的致病真菌,也是常见的致敏原。近年陆续有个案报道,合并皮肤癣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抗真菌治疗有效。研究者发现,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同时认为暴露于癣菌素抗原,可产生IgE抗... 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常见病,病因复杂,皮肤癣菌是重要的致病真菌,也是常见的致敏原。近年陆续有个案报道,合并皮肤癣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抗真菌治疗有效。研究者发现,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同时认为暴露于癣菌素抗原,可产生IgE抗体,在易感染个体中可引起过敏症状。概述皮肤癣菌致敏机制、皮肤癣菌抗原、合并皮肤癣菌病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等方面以及两者相关性的研究,为部分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因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癣菌属 感染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
原文传递
银屑病与真菌及真菌感染的关系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金侠 刘维达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年第5期289-292,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多样,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严重影响患者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近来研究发现,真菌及真菌感染可能是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之一,可以互相影响,甚至有些治疗银屑...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多样,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严重影响患者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近来研究发现,真菌及真菌感染可能是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之一,可以互相影响,甚至有些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会诱发真菌感染。故有必要了解熟悉念珠菌、马拉色菌及皮肤癣菌与银屑病的相互关系及鉴别诊断。就这些病原真菌与银屑病关系的相关研究新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银屑病的学术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真菌 感染 念珠菌属 表皮癣菌属 马拉色菌属
原文传递
ITS序列分析在常见动物皮肤癣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阮晨梅 《现代畜牧兽医》 2022年第3期60-63,共4页
皮肤癣菌病是一种常见于动物的浅表性真菌性皮肤病,其病原真菌种类繁多,在兽医临床中对病原真菌进行准确的种属鉴定具有重要意义。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作为非编码区域,一般在种内高度保守,在不同真菌种间则... 皮肤癣菌病是一种常见于动物的浅表性真菌性皮肤病,其病原真菌种类繁多,在兽医临床中对病原真菌进行准确的种属鉴定具有重要意义。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作为非编码区域,一般在种内高度保守,在不同真菌种间则具有序列多态性。分析ITS序列可将真菌鉴定到种水平,在动物皮肤癣菌的分类鉴定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就ITS序列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常见动物皮肤癣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展开综述,为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转录间隔区 皮肤癣菌 表皮癣菌属 小孢子菌属 毛癣菌属
下载PDF
种猪皮癣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11
作者 宋友文 谢珍 +2 位作者 蒋厚迪 李让富 胥洪灿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6-178,共3页
1997年11月,在我院实习牧场及荣昌县农场等单位种猪群中,散发一种慢性、传染性,以瘙痒不安、磨擦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病。后经取种猪患部皮屑、被毛,进行镜检,沙保弱氏培养分离,小样培养,真菌学鉴定,致病性试验、药物敏感性... 1997年11月,在我院实习牧场及荣昌县农场等单位种猪群中,散发一种慢性、传染性,以瘙痒不安、磨擦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病。后经取种猪患部皮屑、被毛,进行镜检,沙保弱氏培养分离,小样培养,真菌学鉴定,致病性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确诊为由堇色毛癣菌(TVidaleum)引起的皮癣病,且对五种抗真菌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猪 皮癣菌 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外种猪皮癣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12
作者 张世华 宋友文 +2 位作者 罗小雄 幸小玲 尹皑 《畜禽业》 1999年第10期18-19,共2页
1998年11月,从某规模化种猪场外种猪群患皮肤病者10例,取不同部位的病变皮屑、被毛,进行镜检、沙保弱氏培养分离、小样培养、真菌学鉴定、小鼠致病性实验等。确诊外种猪皮肤病为石膏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羊毛状小孢子菌等皮肤... 1998年11月,从某规模化种猪场外种猪群患皮肤病者10例,取不同部位的病变皮屑、被毛,进行镜检、沙保弱氏培养分离、小样培养、真菌学鉴定、小鼠致病性实验等。确诊外种猪皮肤病为石膏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羊毛状小孢子菌等皮肤真菌。提示外种猪群皮癣病主要由石膏样毛癣菌致病性真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癣病 鉴定 外种猪 小鼠
下载PDF
家兔皮癣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欧阳素贞 蔡敏 《中国养兔》 2004年第5期17-19,共3页
从发病家兔的皮屑、被毛分离到两种病原真菌,通过培养特性、菌落性状、菌丝形态、孢子形状特征等一系列鉴定,确定为絮状表皮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该菌通过皮肤涂擦法感染家兔,4天后均发病,产生以面部、头顶等处出现丘疹、瘙痒,继而皮... 从发病家兔的皮屑、被毛分离到两种病原真菌,通过培养特性、菌落性状、菌丝形态、孢子形状特征等一系列鉴定,确定为絮状表皮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该菌通过皮肤涂擦法感染家兔,4天后均发病,产生以面部、头顶等处出现丘疹、瘙痒,继而皮损、流微黄色渗出液,日久结痂或鳞屑,逐渐消瘦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皮癣病,与自然病例症状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皮癣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致病性 真菌
下载PDF
3种芳香植物单方及其复方精油的抗真菌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姚元 陈全家 姚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58-61,共4页
探讨柠檬草、百里香和肉桂精油及其它们所组成的复方精油对足癣真菌的抑制作用。通过抑菌圈法,比较单方精油及其组合复方精油对引起足癣的真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单方精油和复方精油对受试... 探讨柠檬草、百里香和肉桂精油及其它们所组成的复方精油对足癣真菌的抑制作用。通过抑菌圈法,比较单方精油及其组合复方精油对引起足癣的真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单方精油和复方精油对受试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单方精油的抑菌效果强弱顺序为:肉桂、百里香、柠檬草,复方精油中柠檬草+百里香+肉桂(1∶1∶1)在3μL时对3种真菌效果最佳。通过两两组合或三者组合的精油复方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的作用。对真菌的抑菌作用大小为: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植物 精油 红色毛癣菌 石膏样毛癣菌 絮状表皮癣菌
下载PDF
絮状表皮癣菌和西弗念珠菌引起皮肤疣状增生:一例报告 被引量:5
15
作者 沈威敏 王家俊 +3 位作者 章强强 严志福 陈美娟 毛维翰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1-363,共3页
患者外伤数年后,先后在两足部、两踝部、两小腿出现皮肤疣状增生30余年,时有溃疡。治疗前皮损9次真菌学检查,直接镜检5次阳性,可见细长分隔菌丝和(或)孢子。用沙堡培养基25℃培养,2次有黄绿色菌落生长,鉴定为絮状表皮癣菌;5次有酵母样... 患者外伤数年后,先后在两足部、两踝部、两小腿出现皮肤疣状增生30余年,时有溃疡。治疗前皮损9次真菌学检查,直接镜检5次阳性,可见细长分隔菌丝和(或)孢子。用沙堡培养基25℃培养,2次有黄绿色菌落生长,鉴定为絮状表皮癣菌;5次有酵母样菌落生长,用API鉴定为西弗念珠菌。治疗后6次真菌学检查,均检出西弗念珠菌,而无絮状表皮癣菌。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内可见细长分隔菌丝,角质层内可见孤立或成堆的芽孢、孢子和厚壁孢子。因此,认为皮肤疣状增生是由絮状表皮癣菌和西弗念珠菌混合感染所致。先服用氟康唑胶囊50mg,每日1次,共5周,后服用特比萘芬片250mg,每日1次共36周和250mg,每日2次,共18周。服特比萘芬片第5周时,左小腿胫前有大块皮损脱落,以后疗效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状表皮癣菌 西弗念珠菌 皮肤增生 疣状
原文传递
天然中草药抗菌袜的制备及其抗真菌效果测试与比较
16
作者 葛彦 汤佳鹏 +1 位作者 柳依婷 张燕兵 《产业用纺织品》 2013年第8期22-25,共4页
以天然中草药丁香、鱼腥草提取物为抗菌成分,壳聚糖为交联剂,通过整理工艺制备天然抗菌袜,并对制备的天然抗菌袜和几种采用不同抗菌原理的市售抗菌保健袜的抗真菌性能进行检测和比较,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功能性纺织品的抗菌整理提供实践... 以天然中草药丁香、鱼腥草提取物为抗菌成分,壳聚糖为交联剂,通过整理工艺制备天然抗菌袜,并对制备的天然抗菌袜和几种采用不同抗菌原理的市售抗菌保健袜的抗真菌性能进行检测和比较,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功能性纺织品的抗菌整理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袜 抑菌率 白色念珠菌 红色毛癣菌 须癣毛癣菌 絮状表皮癣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