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年“格萨尔学”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8
1
作者 李连荣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78,共8页
本文按时间线索对中外《格萨尔》史诗的研究历程进行概观性讨论。从蒙古语文本的发现到后来的翻译和评介,俄罗斯、蒙古国及其他地区的西方学者围绕《格萨尔》史诗开展了早期研究;1900年前后,在印度周边地区和我国藏族地区陆续发现的藏... 本文按时间线索对中外《格萨尔》史诗的研究历程进行概观性讨论。从蒙古语文本的发现到后来的翻译和评介,俄罗斯、蒙古国及其他地区的西方学者围绕《格萨尔》史诗开展了早期研究;1900年前后,在印度周边地区和我国藏族地区陆续发现的藏语文本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学界的持续性研究,一门具有现代学术理念的专门学科——"格萨尔学"应运而生;20世纪50年代末期,两部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相继面世,进一步奠定了"格萨尔学"在国际人文学科中的学术地位。国内的格萨尔研究始于上个世纪30年代,至1950年,这门学问也开始引起新中国政府与学者的高度关注。可以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格萨尔学"中心已从西方学界逐步转移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 史诗传统 格萨尔学 学术史
原文传递
《格萨尔》史诗的当代传承及其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被引量:8
2
作者 丹珍草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70,142,共8页
在当代语境下,传唱千年的《格萨尔》史诗及其传承正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除了民间艺人的口头说唱和各种版本的书面文本并存外,还有格萨尔藏戏、格萨尔唐卡、格萨尔音乐、格萨尔石刻、格萨尔"朵日玛"、格萨尔漫画、格萨尔... 在当代语境下,传唱千年的《格萨尔》史诗及其传承正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除了民间艺人的口头说唱和各种版本的书面文本并存外,还有格萨尔藏戏、格萨尔唐卡、格萨尔音乐、格萨尔石刻、格萨尔"朵日玛"、格萨尔漫画、格萨尔彩塑酥油花等等。在藏族民间,《格萨尔》史诗的传播几乎影响了各种艺术门类。本文试图对《格萨尔》史诗的当代传承及其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从口头传说到书面文本再到传承形式的多样化,这不仅是选择、判断和再创造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结果,也传承了史诗蕴含的民间文化精神。当代语境下的史诗传承,也伴生着一种文化焦虑。现代性往往导致对经典的疏离和迷失,所以在纷繁复杂的形式与内容之间淘洗锤炼、重铸经典,已经成为史诗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 史诗传统 当代传承 传承类型
原文传递
论史诗基本格的建构进路——基于藏族“酒供传统”的讨论
3
作者 央吉卓玛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史诗基本格是指晚近口头传统研究中所讨论的史诗文类的基本品格问题。学者将史诗基本格界定为“崇高的格调”,认为在口头传统多种文类中,史诗“崇高的格调”是其脱颖而出、占据文类等级秩序高位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学者对史... 史诗基本格是指晚近口头传统研究中所讨论的史诗文类的基本品格问题。学者将史诗基本格界定为“崇高的格调”,认为在口头传统多种文类中,史诗“崇高的格调”是其脱颖而出、占据文类等级秩序高位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学者对史诗基本格的探讨大多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阶段,并未阐明何谓“崇高的格调”以及如何建构“崇高的格调”等问题。文章基于格萨尔史诗文本中反复出现的“酒供传统”这一典型场景,借助晚近史诗研究“语境转向”的相关成果,从语言构境,即“言即是行”和“文本构境”以及藏族本土诗歌技法出发,探讨史诗基本格的建构进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史诗 史诗传统 崇高的格调 酒供传统
下载PDF
《玛纳斯》的当代传承与史诗演述传统的发展走向 被引量:3
4
作者 巴合多来提.木那孜力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28,37,共11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对民众生活世界的逐步渗透,许多少数民族口头传统及其代际传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迁。虽然新疆柯尔克孜族的口头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保有强韧的生命力,但以《玛纳斯》为代表的活形态史诗演述出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对民众生活世界的逐步渗透,许多少数民族口头传统及其代际传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迁。虽然新疆柯尔克孜族的口头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保有强韧的生命力,但以《玛纳斯》为代表的活形态史诗演述出现了复杂的发展走向。本文以近年来的田野调查材料为依据,关注从传承人群体数量的骤减到年轻一代习艺从师的动机选择,从"玛纳斯奇"的非职业化到老龄化,从口头叙事资源的萎缩到印刷文本的背诵,从演述技艺的退化到史诗韵体叙事的故事化等方面的内容,尝试对当下柯尔克孜族史诗的存续力量及其显见的式微趋势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克孜族 史诗传统 《玛纳斯》 口头演述 传承方式
原文传递
亚瑟·哈图与《玛纳斯》史诗的英译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粉华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54,共10页
亚瑟·哈图是《玛纳斯》史诗学术史上的关键人物,是第一个将乔坎·瓦利汗诺夫和拉德洛夫搜集记录的《玛纳斯》史诗译介到英语世界的学者,为《玛纳斯》史诗学向西方学术界的延展搭建了一座桥梁。哈图一方面在译文中附有拉丁转写... 亚瑟·哈图是《玛纳斯》史诗学术史上的关键人物,是第一个将乔坎·瓦利汗诺夫和拉德洛夫搜集记录的《玛纳斯》史诗译介到英语世界的学者,为《玛纳斯》史诗学向西方学术界的延展搭建了一座桥梁。哈图一方面在译文中附有拉丁转写,使英语读者能感受《玛纳斯》史诗的口语特征;另一方面,还完成了大量的注疏性工作,对史诗文本背后的民族文化知识和相关的学术信息进行了梳理汇总,使读者对19世纪柯尔克孜族的史诗传统有全面的认识,也为后来的《玛纳斯》史诗研究者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 史诗传统 亚瑟·哈图 翻译 注疏
原文传递
史诗与英雄:向正义回归的乡村叙事--从几部长篇小说看新农村题材写作的一种类型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景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8-221,共4页
目前,新农村题材的写作出现了新的类型,它不是要着力表现农村土地的破碎和人心的散落,而是要表达对这种恶化的救治和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它试图恢复和重建某些新质因素,并通过史诗性和英雄性的描写来实现对传统的回归和继承。
关键词 新农村 史诗传统 新英雄
下载PDF
弥尔顿对史诗传统的颠覆与改写——论大卫·昆特的新著《〈失乐园〉之内》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玲英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大卫·昆特的新著《〈失乐园〉之内》以弥尔顿与荷马、维吉尔等传统史诗诗人的对话与弥尔顿独特而不可复制的个人才能互为经纬,对《失乐园》展开百科全书式解读,指出弥尔顿在《失乐园》里结束一个史诗传统的同时开启了另一史诗传统... 大卫·昆特的新著《〈失乐园〉之内》以弥尔顿与荷马、维吉尔等传统史诗诗人的对话与弥尔顿独特而不可复制的个人才能互为经纬,对《失乐园》展开百科全书式解读,指出弥尔顿在《失乐园》里结束一个史诗传统的同时开启了另一史诗传统,由此将弥尔顿的史诗创新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探究这部新著如何通过细数《失乐园》与史诗传统的互文范例而索隐弥尔顿的史诗设计,以揭示弥尔顿对史诗传统的颠覆与改写,从而一展昆特对弥尔顿史诗研究的革命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昆特 《〈失乐园〉之内》 《失乐园》史诗传统 颠覆 改写
原文传递
论全球史诗演唱传统的谱系分类体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傲东白力格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7-40,共14页
史诗演唱分类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史诗理论问题。本文根据世界各地田野调查中获得史诗演唱传统资料,对于全球史诗演唱体系做了一次系统的谱系分类。研究发现全球的史诗演唱传统根据史诗语言、史诗题名、程式、主题和故事范型等指标分为汉... 史诗演唱分类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史诗理论问题。本文根据世界各地田野调查中获得史诗演唱传统资料,对于全球史诗演唱体系做了一次系统的谱系分类。研究发现全球的史诗演唱传统根据史诗语言、史诗题名、程式、主题和故事范型等指标分为汉藏语系史诗传统、印欧语系史诗传统、阿尔泰语系史诗传统、闪-含语史诗系史诗传统、尼日尔-刚果语系史诗传统、乌拉尔语系史诗传统、南亚语系史诗传统、南岛语系史诗传统、达罗毗荼语系史诗传统等九大模块史诗传统。这个九大模块史诗传统,可以基本概括目前发现的全世界的史诗演唱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传统 亲属关系 谱系分类体系
下载PDF
北京木刻版《格斯尔》新旧汉译本比较研究
9
作者 包秀兰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4-122,共9页
北京木刻版《格斯尔》严格意义上的完整汉译本只有两种,即1960年出版的桑杰扎布翻译的《格斯尔传》与2016年出版的陈岗龙、哈达奇刚等翻译的《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本文结合北京木刻版《格斯尔》蒙古文原文,比较分析新旧两种汉译本... 北京木刻版《格斯尔》严格意义上的完整汉译本只有两种,即1960年出版的桑杰扎布翻译的《格斯尔传》与2016年出版的陈岗龙、哈达奇刚等翻译的《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本文结合北京木刻版《格斯尔》蒙古文原文,比较分析新旧两种汉译本,探究二者的体例、语言修辞特点,从而评述其得失及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传统 《格斯尔》 木刻版 汉译本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简论白族巨子赵式铭的文学创作
10
作者 孟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8-63,共6页
赵式铭作为白族的文学巨子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其诗文真实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云南地区的社会现实,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激情,而其政论文及戏曲创作肩负起文学启蒙、革命的载道之风,为白族及白族文学走向现代性之启蒙者。
关键词 赵式铭 史诗传统 政论文 白族文学
下载PDF
论弥尔顿对荷马史诗传统中女性之“他者”定位的改写——以《伊利亚特》和《失乐园》为例
11
作者 吴玲英 李蒙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9,共8页
荷马在其被视为“西方最古老的史诗”《伊利亚特》里将女性人物定位为“他者”,由此开启西方史诗对女性的“自我”之探索。在西方史诗史上,随着史诗从“原始史诗”向“文学史诗”发展,史诗里的女性形象慢慢脱离“他者”而向“自我”演... 荷马在其被视为“西方最古老的史诗”《伊利亚特》里将女性人物定位为“他者”,由此开启西方史诗对女性的“自我”之探索。在西方史诗史上,随着史诗从“原始史诗”向“文学史诗”发展,史诗里的女性形象慢慢脱离“他者”而向“自我”演进。本文在分析“原始史诗”之代表《伊利亚特》中女性人物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弥尔顿在“文学史诗之冠”《失乐园》中改写了荷马史诗传统中女性之“他者”定位。首先,《失乐园》的史诗英雄虽名为亚当夏娃之整体,但很大程度上乃史诗中唯一的女性夏娃之个体,弥尔顿在塑造史诗英雄的过程中将其主要关注锁定在夏娃身上。其次,诗人始终突显夏娃的“自我”,不仅展示了夏娃因“原初自我”中的“自恋”“自傲”而堕落的经过,而且呈现了夏娃通过“自省”“自知”“自赎”而将“自我”重构为“生态自我”并获得精神再生的过程。女性人物在史诗中的重新定位是弥尔顿对史诗传统的重要贡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失乐园》 荷马史诗传统 《伊利亚特》 女性定位 “他者” 改写 “自我”
下载PDF
论《失乐园》对西方史诗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敬玺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第2期43-46,共4页
英国的文艺复兴从1476年开始延续到1660年,在其晚期,即"清教时期"产生了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这样的伟大革命者和诗人。本文从约翰.弥尔顿的代表作《失乐园》的英文文本细读入手,从结构、题材、风格三个方面论述了诗人对... 英国的文艺复兴从1476年开始延续到1660年,在其晚期,即"清教时期"产生了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这样的伟大革命者和诗人。本文从约翰.弥尔顿的代表作《失乐园》的英文文本细读入手,从结构、题材、风格三个方面论述了诗人对自荷马以来的欧洲史诗传统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同时探讨了这种继承、创新和发展的内在原因,亦即古典文学、希伯来文学与文艺复兴文学三股潮流在诗人身上的激荡碰撞与融会贯通,而其中又融入了诗人在激烈动荡时代中的坎坷经历和遭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乐园》 史诗传统 继承 发展
下载PDF
《格萨尔》唐卡的当代传承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爱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6-142,共7页
仲唐——《格萨尔》唐卡最初从说唱艺人的简略人物画,到“拉日哇”的专门创作,再到19、20世纪宁玛派、萨迦派僧人专门绘制,逐渐成为一种史诗图像传承方式。这些仲唐或保存和供奉于寺庙,在某些特定节日展出;或被说唱艺人在说唱时展示,以... 仲唐——《格萨尔》唐卡最初从说唱艺人的简略人物画,到“拉日哇”的专门创作,再到19、20世纪宁玛派、萨迦派僧人专门绘制,逐渐成为一种史诗图像传承方式。这些仲唐或保存和供奉于寺庙,在某些特定节日展出;或被说唱艺人在说唱时展示,以对说唱进行祝福和加持;或被请到家中,作为财神或战神供奉;或被个人收藏和博物馆收藏。到了当代,除了专门的唐卡画师继续绘制仲唐外,一批接受过中西方现代绘画教育的画家进入仲唐领域,或独创,或集体创作;在题材方面,除了格萨尔王骑征等传统内容外,当代最杰出的说唱艺人扎巴(1906—1986)成为仲唐主角;在规模和形制上,拓展了从单幅到组图的范畴,形成从简略到细致的“格萨尔画传”。这些既反映出仲唐在传承和流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呈现出开放形态,并不断反哺《格萨尔》口传史诗传统;同时,也反映出《格萨尔》日益成为藏族各种艺术形式扩延和流变的源头,推动其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唐 《格萨尔》口传史诗传统 传承 创新
下载PDF
杜甫乐府诗的史诗性审美
14
作者 吴淑玲 颜程龙 《杜甫研究学刊》 2020年第3期32-38,共7页
杜甫乐府诗最具“史诗”价值,以当今文学批评学界将史诗审美分解为传统审美和后史诗审美的方法重新审视杜甫乐府诗,传统审美的民族性、英雄性、全景性的审美特点和后史诗性审美的平民性、日常性、世俗性的审美特点,是杜甫乐府诗完全具... 杜甫乐府诗最具“史诗”价值,以当今文学批评学界将史诗审美分解为传统审美和后史诗审美的方法重新审视杜甫乐府诗,传统审美的民族性、英雄性、全景性的审美特点和后史诗性审美的平民性、日常性、世俗性的审美特点,是杜甫乐府诗完全具备的审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乐府诗 史诗传统审美 后史诗审美
下载PDF
重建丝绸之路在东西方学术交流中的话语意义——《美国民俗学刊》“中国和内亚活形态史诗”专号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慧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23-34,共12页
2016年夏季,《美国民俗学刊》推出"中国和内亚活形态史诗"专号,收入来自美国、中国、英国及德国的六位学者撰写的五篇论文(含专号引论)。本文按照这些论文之间的逻辑关系,以问题为导向,打破专号原有的排列顺序,并将引论中的... 2016年夏季,《美国民俗学刊》推出"中国和内亚活形态史诗"专号,收入来自美国、中国、英国及德国的六位学者撰写的五篇论文(含专号引论)。本文按照这些论文之间的逻辑关系,以问题为导向,打破专号原有的排列顺序,并将引论中的主要观点融入四篇论文的述评中。文章以丝绸之路的东西方学术交流为鉴,认为由西方到中国的理论传播在单向输出的话语关系中已基本完成架构,而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当下乃至未来更需要推进的工作乃是将东西方史诗传统研究纳入多向交流的学术对话之中,在国际合作的视野中重建沿丝绸之路的口头传统研究及其理论和方法论的话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形态史诗 丝绸之路 中国与内亚 “一带一路”倡议 话语意义
原文传递
中国南方史诗与口头传统学术研讨会综述
16
作者 蒙耀远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5-27,共3页
2015年11月21日中国南方史诗与口头传统学术研讨会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召开,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43篇。研讨了包括史诗研究方法论、口头传统与文本书写、传承人与史诗等学术话题。
关键词 南方少数民族 史诗与口头传统 学术研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