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E-钙黏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军 何赢 +6 位作者 王书奎 黄文斌 陈兴国 何帮顺 赵有财 王劲松 张国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8例食管鳞癌、23例糜烂性食管炎、2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E-cad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8例食管鳞癌、23例糜烂性食管炎、2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E-cad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上述研究对象血清中可溶性E-cad(sE-cad)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且收集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E-cad表达水平在食管鳞癌组织中明显降低,与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及糜烂性食管炎黏膜上皮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其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E-cad在食管鳞癌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及糜烂性食管炎组(P<0.05)。血清sE-cad水平与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cad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相比,血清sE-ca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结论:E-cad可作为食管鳞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血清sE-cad可作为食管鳞癌诊断筛查的血清学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钙黏蛋白 食管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酶联免疫吸附
下载PDF
检测抗HIV1/2型抗体的双抗原夹心方法的建立及其试剂盒的研制 被引量:4
2
作者 侯俊 何红霞 +4 位作者 貌盼勇 洪世雯 胡燕 沈宏辉 杨松涛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建立更敏感的检测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抗体的方法 ,并研制检测试剂盒。方法 根据HIV 1/2型的基因序列及其所编码氨基酸结构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HIV 1型的 gp41.1、gp41.2、gp12 0、p2 4和HIV 2型的 gp36五条多肽 ,混合包被酶标... 目的 建立更敏感的检测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抗体的方法 ,并研制检测试剂盒。方法 根据HIV 1/2型的基因序列及其所编码氨基酸结构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HIV 1型的 gp41.1、gp41.2、gp12 0、p2 4和HIV 2型的 gp36五条多肽 ,混合包被酶标板作为固相抗原。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以上多肽抗原作为标记物 ,建立检测血清中抗HIV 1/2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法。同时 ,应用该方法制备检测HIV抗体的试剂盒 ,并检测三批中国卫生部药品和生物制品检定所HIV诊断试剂国家参比品。结果 建立了检测HIV 1/2抗体的双抗原夹心法。用检定所参比品检测 ,该方法特异性、灵敏度均为 10 0 % ,变异系数小于 10 %。与间接法相比较其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间接法 (P<0 0 5 )。检测 2 10份其他病种患者血清均为阴性。与GBI公司的HIV抗体诊断试剂比较 ,检测 40份卫生部药品和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质控参比品 (阳性 2 0份 ,阴性 2 0份 ) ,GBI试剂阴、阳性符合率及总符合率分别为 10 0 % (2 0 /2 0 )、85 % (17/2 0 )及 92 5 % (37/4 0 ) ,而应用该方法所研制的诊断试剂盒阴、阳性符合率及总符合率为 10 0 %。该试剂已通过国家卫生部质检。与雅培公司HIV诊断试剂比较检测 90份献血员血清和 88份HIV 1/2型感染者血清 ,符合率为 1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原夹心法 HIV 合成肽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试剂盒
原文传递
玛咖不同提取物和单体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诱生IL-2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明利 边宝林 +4 位作者 王宏洁 司南 魏晓露 赵海誉 周严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97-103,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玛咖不同提取物和单体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其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诱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用反相硅胶柱(ODS柱)将玛咖甲醇提取物进行分段富集,获得Fr_(1),Fr_(2),Fr_(3),Fr_(... 目的通过观察玛咖不同提取物和单体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其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诱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用反相硅胶柱(ODS柱)将玛咖甲醇提取物进行分段富集,获得Fr_(1),Fr_(2),Fr_(3),Fr_(4),Fr_(5)和Fr_(6)6个部位及3个单体。设置玛咖不同提取物和单体的不同给药剂量组,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法(CCK-8)检测其对无丝裂原组、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组、脂多糖(LPS)诱导组模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法(ELISA)测定IL-2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玛咖提取物Fr_(3),Fr_(6),单体N-苄基十六碳酰胺和1,2-二氢-4-甲醛-3-苯甲基-N-羟基吡啶对Con A诱导的T淋巴细胞和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存在一定促进增殖作用(P<0.01),增殖作用较弱,玛咖提取物和单体能显著诱导脾淋巴细胞分泌IL-2和TNF-α(P<0.01)。结论玛咖提取物及单体能够通过增强IL-2和TNF-α的分泌发挥免疫增强作用,同时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药效物质基础推测可能是玛咖酰胺和吡啶类生物碱,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咖 脾淋巴细胞 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法(CCK-8)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白细胞介素-2(IL-2)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原文传递
人精子蛋白17抗原肽的合成及其在抗精子抗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谢琦 周先丽 +6 位作者 白玲 佘尚扬 曾尚娟 叶元 杨冰 夏红卫 刘永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合成人精子蛋白17的线性B细胞表位肽(118-127aa),并以此为抗原建立抗精子抗体(AsAb)检测的ELISA方法。方法:用PS3全自动多肽合成仪合成人精子蛋白17抗原肽,并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和质谱鉴定。该合成肽作为ELISA法的包被抗原来... 目的:合成人精子蛋白17的线性B细胞表位肽(118-127aa),并以此为抗原建立抗精子抗体(AsAb)检测的ELISA方法。方法:用PS3全自动多肽合成仪合成人精子蛋白17抗原肽,并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和质谱鉴定。该合成肽作为ELISA法的包被抗原来检测血清中的AsAb(IgG)。结果:合成了实验所需要的抗原性肽段,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果显示其纯度为95.5%。以该合成肽为抗原建立的检测AsAb(IgG)的间接ELISA方法,与商品化试剂盒相比符合率为93.3%。结论:所合成的人SP17抗原肽具有较好的抗原活性,可作为间接ELISA法的包被抗原用于抗精子抗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多肽合成 精子蛋白17 抗原肽 抗精子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尿中HBsAg检测对乙肝相关性肾炎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晓琴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0年第2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尿中HBsAg的检测对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诊断意义。方法对85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分别进行肾组织活检检测肾组织HBsAg沉积和应用Elisa法检测尿中HBsAg。结果尿HBsAg检测与肾组织HBsAg沉积检测有一致性。结论尿HBsAg检测可为乙肝相关性... 目的探讨尿中HBsAg的检测对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诊断意义。方法对85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分别进行肾组织活检检测肾组织HBsAg沉积和应用Elisa法检测尿中HBsAg。结果尿HBsAg检测与肾组织HBsAg沉积检测有一致性。结论尿HBsAg检测可为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 肾组织活检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下载PDF
VEGF在EAE大鼠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慧敏 蹇顺海 +1 位作者 黄一凡 李祖茂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42-445,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血清中的表达及探讨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血清中的表达及探讨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0只及对照组10只,由豚鼠脊髓匀浆及百日咳菌液作为抗原免疫模型组大鼠制作EAE模型,于发病高峰时取得大鼠血清及脑脊髓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血清VEGF、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及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组织学切片观察脑及脊髓病理变化。结果:(1)模型组大鼠全部发病,可见明显炎细胞浸润及髓鞘脱失改变;(2)VEGF在模型组大鼠血清中表达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P<0.05),且VEGF水平的升高与动物模型发病临床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IFN-γ、MBP水平升高及IL-4水平降低亦相一致。结论:EAE血清VEGF水平与临床症状加重、促炎因子增高、抑炎因子降低及髓鞘破坏程度一致,提示VEGF可能通过与炎症因子协同作用参与了EAE的病变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与大肠癌患者的早期诊断
7
作者 张显岚 黄宏伟 +4 位作者 田小林 石青峰 徐静 梅铭惠 卢崇亮 《华夏医学》 1999年第6期661-662,共2页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含量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60 例大肠癌、21例胃癌、17 例乳腺癌、9 例正常人血清中sICAM-1 的含量...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含量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60 例大肠癌、21例胃癌、17 例乳腺癌、9 例正常人血清中sICAM-1 的含量。结果:大肠癌和胃癌血清中sICAM-1 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 0.01),乳腺癌血清中sICAM-1 较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P> 0.05),大肠癌血清中sICAM-1 阳性率较胃癌高(P< 0.05),大肠癌血清中sICAM-1 的含量与其病程及病理有明显关系。结论:测定血清中sICAM-1的含量可作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细胞粘附分子-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郑州地区支气管哮喘病人血清IgE水平检测
8
作者 腊胜明 赵陇 +1 位作者 赵振环 李玉珍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89年第3期249-252,共4页
本文除介绍一种新的灵敏的血清IgE测定方法—酶标免疫法外,还报告了郑州地区各类型哮喘患者血清IgE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外源性哮喘病人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内源性哮喘病人和正常人,且发作期血清IgE含量大大高于缓解期,但并非所有外源... 本文除介绍一种新的灵敏的血清IgE测定方法—酶标免疫法外,还报告了郑州地区各类型哮喘患者血清IgE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外源性哮喘病人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内源性哮喘病人和正常人,且发作期血清IgE含量大大高于缓解期,但并非所有外源性哮喘患者血清IgE水平都升高,部分患者血清IgE水平与皮试结果不一致,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IGE 酶标记免疫法
下载PDF
登革病毒2型型特异性抗原片段的鉴定及其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9
作者 李硕 李以圣 +6 位作者 任瑞文 官文升 陈迪佳 李春缘 杨柳 陈月 李鹏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563-567,573,共6页
目的筛选、鉴定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2型(DV2)型特异性抗原片段;建立优化检测DV2抗体的ELISA方法,并进行临床应用验证。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1~4型(DV1~DV4)及其相近虫媒病毒基因组序列,选择预测得分较高且在不同DV2流行... 目的筛选、鉴定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2型(DV2)型特异性抗原片段;建立优化检测DV2抗体的ELISA方法,并进行临床应用验证。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1~4型(DV1~DV4)及其相近虫媒病毒基因组序列,选择预测得分较高且在不同DV2流行株中高度保守的表位;利用pMal-c2x表达系统制备其原核表达抗原,Western blot法分析其免疫原性;建立优化检测DV2抗体的ELISA方法,并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性;应用优化的方法检测33份各型登革热(Dengue fever,DF)确诊患者及30份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样本。结果经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获得DV2特异性抗原表位12段,预测得分值较高的8段(E123~128、E131~135、E143~149、E223~229、E286~294、E340~347、E383~387及E391~398)重组表达载体经双向测序证实读码框架准确,经Western blot分析,包含抗原位点E143~149区域的融合表达片段D2Ag3仅与DV2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反应。ELISA优化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2μg/mL,4℃包被24 h,37℃封闭2 h;经该方法分析,D2Ag3原核表达抗原与DV2多克隆抗体反应的A450≥1.37,与其他20种多克隆抗体反应的A450均≤0.04,DV2多克隆抗体在40~20480倍稀释范围内,均可获得阳性检测结果。63份临床阳性样本A450>0.32,阴性样本A450<0.12,检测样本/阴性对照比值(sample/negative,S/N)>2.1。结论成功筛选鉴定了DV2型特异性抗原片段,初步建立了DV2 IgG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灵敏性,为DF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2型 型特异性抗原 原核表达 生物信息学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文传递
单克隆抗体酶免疫法测定脑囊虫病循环抗原及其评价
10
作者 郝建华 徐霞 +2 位作者 吴俊英 田维铨 李志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12-14,共3页
本文用抗猪囊虫尾蚴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b)酶免疫法检测脑囊虫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的循环抗原(cAg).110例血和80例CSF中cAg的阳性率分别为72.7%(80/110)和87.5%(70/80),与... 本文用抗猪囊虫尾蚴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b)酶免疫法检测脑囊虫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的循环抗原(cAg).110例血和80例CSF中cAg的阳性率分别为72.7%(80/110)和87.5%(70/80),与45例其它寄生虫病和脑部疾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均无交叉反应.30例健康人血清全部阴性.80例脑囊虫患者同时测定血和CSF中cAg单项或两项阳性的总阳性率为95.0%.因此认为测定cAg可作为现症患者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循环抗病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IHA法)现场筛查效果的评估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成松 汪峰峰 +7 位作者 王玥 周莉 尹晓梅 汪奇志 章乐生 王恩木 张世清 汪天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82-985,共4页
目的评估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IHA法)的现场筛查效果。方法选择安徽省长江流域3个血吸虫病流行区7个流行村的6~65岁居民为查病对象,在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一粪三检)合并尼龙绢集卯孵化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的同时... 目的评估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IHA法)的现场筛查效果。方法选择安徽省长江流域3个血吸虫病流行区7个流行村的6~65岁居民为查病对象,在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一粪三检)合并尼龙绢集卯孵化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的同时,采用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IHA法)进行血清特异抗体检测,评估其现场筛查效果,并与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比较。结果7个村共有3004人同时接受2种病原学检测和3种血清免疫学检测,IHA、DDIA和ELISA法的阳性率分别为40.81%、59.79%和59.25%,与病原学检测阳性率2.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以病原学检测为金标准,IHA法的特异度、约登指数、一致率和阳性预测值高于DDIA和ELISA法,分别为60.48%、52.37%、61.25%和5.55%;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9%和99.66%,均介于DDIA法和ELISA法之间。IHA法与DDIA和ELISA法的一致率分别为65.25%和69.91%,IHA检测结果与DDIA和ELI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学检测阳性者中,IHA法与DDIA和EI,ISA法的一致率均为90.54%,IHA检测结果与DDIA和ELI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IHA法)适用于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筛查,但需进一步提高该试剂盒的特异度,最大限度地排除阳性者中已经治愈的中远期感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日本 间接血凝试验(IHA)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筛查
原文传递
3种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晶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0-51,54,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3种不同的梅毒临床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集梅毒确诊病例和非梅毒病例标本,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 目的对比研究3种不同的梅毒临床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集梅毒确诊病例和非梅毒病例标本,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FQ-PCR、TP-ELISA、TPPA 3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分别是99.37%、89.31%、98.11%。特异性分别为100.00%、97.09%、98.26%。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期梅毒病例中,TP-ELISA法阳性率显著低于FQ-PCR法和TPPA法。结论 3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性和优越性,合理选用检测方法,可为梅毒的诊断、疾病的发展、疗效观察提供更快速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 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原文传递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离子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倩 项琪 黄亚东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24-1028,共5页
采用pH梯度法制备了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阳离子脂质体,建立了生物素-亲和素放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BA-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的药物浓度。结果显示,血清中的aFGF浓度在31.2~500 p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大于97%,日内、... 采用pH梯度法制备了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阳离子脂质体,建立了生物素-亲和素放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BA-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的药物浓度。结果显示,血清中的aFGF浓度在31.2~500 p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大于97%,日内、日间RSD<10%。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20、50和100μg/kg)的aFGF阳离子脂质体和aFGF溶液,用以考察制品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结果显示,低、中、高浓度的aFGF阳离子脂质体与aFGF溶液相比,阳离子脂质体组的消除半衰期(t1/2)和平均滞留时间(MRT)均显著延长(P<0.05);阳离子脂质体组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增长,并且高剂量组的AUC与高浓度aFGF溶液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aFGF阳离子脂质体延长了aFGF的体内存在时间,有效提高了aFGF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阳离子脂质体 药动学 生物素-亲和素放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BA-elis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