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价值迷失: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观的"走火入魔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福森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4,共6页
现代发展观就是工业文明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的最大危机就是价值观的危机。它只关心"如何发展",而对于"为了什么发展"这一具有价值含义的问题却漠不关心。它所追求的是对自然界的无限度地掠夺和挥霍,在生活方式上... 现代发展观就是工业文明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的最大危机就是价值观的危机。它只关心"如何发展",而对于"为了什么发展"这一具有价值含义的问题却漠不关心。它所追求的是对自然界的无限度地掠夺和挥霍,在生活方式上越来越"远离自然"、"背离自然"。并把这叫做"进步"和"文明"。其后果不仅会加剧人同外部自然的冲突,而且也会造成和加剧人同自身的自然的冲突,使人类在地球上无法持续地生存下去。可持续发展观是建立在生存论基础上的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迷失 环境价值 消费主义价值观
下载PDF
论环境刑法的环境观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星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63,共6页
在中国的司法资源还非常有限的现实背景下,环境刑法采取何种环境观,直接关涉到环境犯罪防控工作的效率和成败。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已经走到了历史舞台的边缘,尤其在理论界已经基本没有了市场。生态中心主义在总体上对人本身提出了相当高... 在中国的司法资源还非常有限的现实背景下,环境刑法采取何种环境观,直接关涉到环境犯罪防控工作的效率和成败。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已经走到了历史舞台的边缘,尤其在理论界已经基本没有了市场。生态中心主义在总体上对人本身提出了相当高的道德要求,它对人的要求与标准有些过分超前,还不可能是一个社会大众能够普遍完全接受的伦理观。在刑事法中应当提倡共进的生态人类中心主义。这种环境观认可人类价值和环境价值的双重优先性,主张通过合规律的实践活动,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共同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刑法 环境观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共进的生态人类中心主义
原文传递
地域文脉传承视角下历史街区建筑风貌更新的类型化策略浅析——以浚县历史文化名城南北大街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丁少平 孙明胜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7-54,共8页
探讨了基于地域主义、文脉主义视角下的“环境观”的概念与内涵,以及“地域文脉”理念在历史街区风貌更新、秩序重构过程中的实践逻辑。以河南省浚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北大街的更新设计为例,从“街区整体风貌的控制性策略”“建筑细节... 探讨了基于地域主义、文脉主义视角下的“环境观”的概念与内涵,以及“地域文脉”理念在历史街区风貌更新、秩序重构过程中的实践逻辑。以河南省浚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北大街的更新设计为例,从“街区整体风貌的控制性策略”“建筑细节更新的类型化策略”两个层面,归纳了“地域文脉”之“环境观”在街区更新建设中的实施策略,为国内相关更新改造项目提供策略性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环境观 地域文脉 类型化策略 场域文化
原文传递
企业非伦理行为的形成机制研究:一个整合的理论模型 被引量:7
4
作者 袁靖波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8,共14页
本文对国外较有影响力的企业非伦理行为形成观进行了回顾和评述,通过对不同模型的纵向演进剖析和横向比较,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优点和缺点,并在批判继承现有各种形成机制核心要素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界最新研究成果和企业实践... 本文对国外较有影响力的企业非伦理行为形成观进行了回顾和评述,通过对不同模型的纵向演进剖析和横向比较,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优点和缺点,并在批判继承现有各种形成机制核心要素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界最新研究成果和企业实践,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整合模型。文章对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观 环境观 社会互动观 社会网络 企业非伦理行为
原文传递
生态旅游与道教“天人合一”的环境观 被引量:3
5
作者 查芳 《安康师专学报》 2004年第3期37-39,共3页
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生态旅游兴起、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可以明确的看出,生态旅游强调人对自然的保护,注重可持续发展。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教义中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即"天人合一... 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生态旅游兴起、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可以明确的看出,生态旅游强调人对自然的保护,注重可持续发展。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教义中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即"天人合一"。道教的洞天福地客观上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生态旅游资源,从生态自然保护的角度来看,道教的洞天福地就是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因此,道教的"天人合一"环境观对当今世界如何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及生态旅游的如何开展,无疑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道教“天人合一” 环境观
下载PDF
政府治理的环境约束及合作导向——兼论复杂性视阈下政府治理面临的基本矛盾 被引量:7
6
作者 郑家昊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6-143,共8页
20世纪中后期以来,政府规模的膨胀与治理的低效成为人们诟病政府治理的核心方面。在过去很长的时期,人们曾经围绕着政府履职的范围及其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因为这些研究脱离了政府治理情境、未充分考量政府的即时胜任力,所以没有给... 20世纪中后期以来,政府规模的膨胀与治理的低效成为人们诟病政府治理的核心方面。在过去很长的时期,人们曾经围绕着政府履职的范围及其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因为这些研究脱离了政府治理情境、未充分考量政府的即时胜任力,所以没有给出切实可行的解释和解决方案。对此,在总体性视阈下来审视政府治理所处的环境及其复杂性,通过对政府主体性的反思性阐释来探析政府治理的行动原理及其改进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治理所处的环境是一种由自然的、社会的和虚拟的环境共同构成的总体性存在,而且环境的无限复杂化与政府规模扩张有限性构成了政府治理面临的基本矛盾,为了化解这一矛盾,政府必须推进改革创新,逐步确立起全新的环境观、营造良好的合作条件以及不断推动旨在激活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 复杂性 环境观 引导型职能 合作治理
下载PDF
毛泽东系统思想初探(二) 被引量:4
7
作者 罗绪春 贺超海 +1 位作者 雷丽芳 吴俊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47,共4页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中独立自主地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思想,本文拟从整体观、环境观、过程观和全球观这四个具体的方面,浅谈一下学习毛泽东系统思想的体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系统 整体观 环境观 过程观 全球观
原文传递
毛泽东系统思想初探(一) 被引量:1
8
作者 罗绪春 贺超海 +1 位作者 雷丽芳 吴俊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39,共4页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中独立自主地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思想,本文拟从整体观、环境观、过程观和全球观这四个具体的方面,浅谈一下学习毛泽东系统思想的体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系统 整体观 环境观 过程观 全球观
原文传递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理论依据探析——对两种教育理论环境观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童欢 《教育文化论坛》 2015年第5期119-122,共4页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注重环境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是20世纪以来中外许多卓越教育家的共识。其中尤以蒙台梭利和瑞吉欧教育理论中的环境观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环境创设的改革和发展。分别对这两种教育理论中的教育观进行描述以及从这...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注重环境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是20世纪以来中外许多卓越教育家的共识。其中尤以蒙台梭利和瑞吉欧教育理论中的环境观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环境创设的改革和发展。分别对这两种教育理论中的教育观进行描述以及从这两种教育理论环境创设的理论背景、理念及原则来比较环境观的异同,整理出我国幼儿园在立足于本园特色创设环境时可融入他们的环境观,做到创设内容具有教育性,形式体现多样性,来源富有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种教育理论 环境观 幼儿园环境创设 比较
下载PDF
国内住宅小区建筑发展趋势
10
作者 马大钢 《中国住宅设施》 2005年第3期20-23,共4页
本文从城市化与郊区化,环境景观化和生态化、居住健康化,建筑风格多元化、人性化和地方化,技术集成化、智能化,精装修化等几个方面较详细阐述了目前我国住宅小区的建筑发展趋势。
关键词 建筑发展 住宅小区 环境景观 建筑风格 精装修 郊区化 居住 趋势 国内 技术集成
下载PDF
巴蜀山地传统建筑营建中的环境观及其创新应用
11
作者 张兴国 袁晓菊 《新建筑》 2023年第4期107-112,共6页
地理环境与移民环境的相互交融,构筑起巴蜀地域多元融合、包容开放的文化地理环境,促成传统建筑艺术和技术的交流融会。首先,针对复杂山地条件,总结巴蜀山地传统建筑营建中以经济实用的技术策略向自然争取空间,打破常规以营造富有创新... 地理环境与移民环境的相互交融,构筑起巴蜀地域多元融合、包容开放的文化地理环境,促成传统建筑艺术和技术的交流融会。首先,针对复杂山地条件,总结巴蜀山地传统建筑营建中以经济实用的技术策略向自然争取空间,打破常规以营造富有创新变化空间的营造手段;其次,归纳巧妙利用山地地形,将场地改造融入建筑空间艺术,为建筑和环境增添气势的巴蜀山地传统建筑空间组合方式;最后,在分析巴蜀山地传统建筑与环境相适应的营建理念和方法基础上,通过实践项目探索该环境观影响下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山地建筑设计创作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地区 传统建筑营建 环境观 地域设计创作 山地建筑
下载PDF
儒家环境观对当代我国环境法的影响
12
作者 孔卫红 王天铖 《邯郸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17-120,共4页
环境问题与其说是生态问题更不如说是道德问题。现在来看,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自然环境正在遭受严重威胁,同时,人类对环境品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并在21世纪提出进一步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这应该是当代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研... 环境问题与其说是生态问题更不如说是道德问题。现在来看,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自然环境正在遭受严重威胁,同时,人类对环境品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并在21世纪提出进一步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这应该是当代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研究其他科学不得不考虑的时代背景。我们显然可以称之为"环境的时代"。而统治中国古代长达一千多年的儒家思想也确实依然在影响当今国民的环境观,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在研究伦理、道德。正是从伦理道德为出发点,探求古代环境观在中国当代环境法上的渗透与深化,以期通过正确的儒家观念来为中国环境法未来发展予以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环境法 环境观 伦理
下载PDF
从环境隐喻的角度看外感病的因机证治
13
作者 戴明 贾春华 +3 位作者 刘庆华 陈俊玲 乔治园 刘小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418,共5页
外感病是感受六淫、疫毒等外界因素引起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致病因素为细菌或病毒。在以肉身体验为主要认知手段的古代,中医学家不可能发现细菌或病毒的存在,因而中医学家往往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来把握认知外感病。由于外感病的... 外感病是感受六淫、疫毒等外界因素引起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致病因素为细菌或病毒。在以肉身体验为主要认知手段的古代,中医学家不可能发现细菌或病毒的存在,因而中医学家往往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来把握认知外感病。由于外感病的发病与传播受到外界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尤与人体的内环境密切相关。有鉴于此,本文从“环境隐喻”的立场出发,对外感病发病的因机证治进行分析。外界的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容易被人们感受,而对于古代无法观察人体的内环境,作者借助《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祸起萧墙”的故事,对人体内环境为何与外感病的发病关系密切作以阐释,并通过人参败毒散、达原饮等方证的案例式说明,揭示清理人体内外环境而达治疗外感病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外感病 认知科学 环境观 因机证治 人参败毒散 达原饮
下载PDF
基于行业协会的区域性陶瓷动态联盟企业模型的研究
14
作者 肖任贤 司林栋 +2 位作者 冯浩 韩文 吴南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8,14,共3页
针对具有区域积聚特征的陶瓷中小型企业的协同,提出基于行业协会的区域动态联盟模式。在动态联盟的信用、协调决策和交易机制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效用,以提高动态联盟的敏捷性,保障它的健康运转。模型中,行业协会作为环境因素被放在... 针对具有区域积聚特征的陶瓷中小型企业的协同,提出基于行业协会的区域动态联盟模式。在动态联盟的信用、协调决策和交易机制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效用,以提高动态联盟的敏捷性,保障它的健康运转。模型中,行业协会作为环境因素被放在环境视图中,构成新的五视图动态联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联盟 行业协会 环境视图
下载PDF
论先秦时期的人居涉水实践智慧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奕成 成玉宁 +1 位作者 刘梦兰 刘翔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9-144,共6页
先秦时期的人居实践饱含原创定向智慧。水作为重要的人居要素是早期人居发展的依凭,亦是实践之对象,从整体环境观角度对其进行关联而系统的考察,有助于揭示早期多层面人居实践与自然环境间关联调适智慧。综合文献与考古材料二重证据并... 先秦时期的人居实践饱含原创定向智慧。水作为重要的人居要素是早期人居发展的依凭,亦是实践之对象,从整体环境观角度对其进行关联而系统的考察,有助于揭示早期多层面人居实践与自然环境间关联调适智慧。综合文献与考古材料二重证据并结合地景格局,从区域、流域与城邑3个层面提炼涉水实践智慧:区域层面主要体现在治水实践顺应于自然规律的疏导与调蓄策略,是基于人居开发与环境资源利用间协同智慧的体现;流域层面反映在城邑群化分布与异态营建的综合适水上,互通交融的网络化水系搭织是人居展拓需求下的智慧营建;城邑层面则表现在择址、营城的因任思维和识时务的迁城避患方略。区域、流域与城邑不同人居层面的涉水实践内容相互嵌套,隐含完整的逻辑链,为后世人居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先秦时期的人居涉水实践智慧反映出先民尊敬自然、顺应山水规律的实践思维,而“循自然之理,助自然生长”觅因得境的实践观,与绝对自然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先秦时期 涉水实践 传统人居智慧 整体环境观
下载PDF
幼儿园“会说话的墙”创设路径--基于瑞吉欧环境观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彩贞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74-181,共8页
墙面环境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其创设的质量关系到幼儿身心发展。瑞吉欧环境创设因注重师幼及家长地位的平等性、主题表征的丰富性、环境更新的及时性、幼儿活动记录的意义性等,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我国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创设过程... 墙面环境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其创设的质量关系到幼儿身心发展。瑞吉欧环境创设因注重师幼及家长地位的平等性、主题表征的丰富性、环境更新的及时性、幼儿活动记录的意义性等,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我国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创设过程仍存在着现实问题,而借鉴瑞吉欧环境创设理念有助于幼儿园摆脱创设主体地位不平等、主题单调且更新周期长以及幼儿创造表征遭遮蔽等困境。探寻幼儿园“会说话的墙”创设的路径,可从建立平等关系、丰富墙面主题、关注幼儿经验等方面切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说话的墙 瑞吉欧环境观 幼儿园墙面
下载PDF
20世纪70年代中国共产党环境观的形成及其宪法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大元 《荆楚法学》 2021年第1期85-93,共9页
环境保护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议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也是环境保护观念不断加强的百年史,以环境保护推动人权发展是党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的环境观念是在时代的变迁中通过对现实问题的不断总结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大体上... 环境保护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议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也是环境保护观念不断加强的百年史,以环境保护推动人权发展是党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的环境观念是在时代的变迁中通过对现实问题的不断总结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大体上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共同纲领》时期的初步产生、1954年宪法期间的进一步发展和20世纪70年代的宪法化这几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环境观形成的一个特殊的重要阶段,面对国内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和国际环境保护运动的浪潮,中国共产党开始更加理性地看待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推动了环境保护政策在1978年的首次入宪。1978年宪法为1982年宪法环境条款的完善和2018年生态文明入宪奠定了基础。为实现宪法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真正实施宪法的环境规范体系,坚持环境保护的宪法价值,推动环境立法的合宪性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环境观 环境保护 宪法化 宪法环境条款
原文传递
当代建筑市场发展对建筑教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明星 魏春雨 《中外建筑》 2003年第3期44-46,共3页
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几个趋势,并且结合作者本人的学习工作经验,阐述了新一代建筑系老师、学生在建筑功能、环境观、设计手法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时,如何看待问题并认清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建筑市场 建筑教学 建筑功能 环境观 建筑空间
下载PDF
基于UML的成人教务管理系统静态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云 郑建霞 《惠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80-83,共4页
成人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成人教务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利用UML建模语言对系统进行可视化地描述,能加强开发队伍内外的沟通,有效地降低开发风险,提高开发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本文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利用UML工具,绘制了惠州学院成人教务系统... 成人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成人教务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利用UML建模语言对系统进行可视化地描述,能加强开发队伍内外的沟通,有效地降低开发风险,提高开发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本文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利用UML工具,绘制了惠州学院成人教务系统的环境视图、顶层用例图、用例关系包图、类图等系统静态模型,对系统的成功开发起到了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建模语言 环境视图 用例
下载PDF
传统风水理论与景观建筑学、建筑生态学之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婷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07年第5X期71-73,共3页
本文概略介绍并比较分析了当代西方景观建筑学、生态建筑学和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通过它们的基本取向、具体内涵及设计运用。指出了它们在自然观、环境观和对自然环境审美意象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 景观建筑学 生态建筑学 自然观 环境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