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环境抗争的扩散效应:以邻避运动为例 |
曾繁旭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61
|
|
2
|
媒介使用与中国公众的亲环境行为:环境知识与环境风险感知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
周全
汤书昆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1
|
|
3
|
怎样会让我们感觉更危险--风险沟通渠道分析 |
谢晓非
李洁
于清源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42
|
|
4
|
环境议题的传播现状与优化路径——基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比较分析 |
黄河
刘琳琳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2
|
|
5
|
地方官员特征、官员交流与环境治理——基于2003-2013年中国25个省级单位的经验证据 |
臧传琴
初帅
|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1
|
|
6
|
中国绿色话语特色探究——以环境NGO为例 |
刘景芳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9
|
|
7
|
环境传播视域下绿色广告与“漂绿”修辞及其意识形态批评 |
郭小平
李晓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9
|
|
8
|
媒介化视域下环境维权事件的传播机理研究——基于2007年-2016年的环境维权事件的定性比较分析(QCA) |
樊攀
郎劲松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7
|
|
9
|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
陈邦玲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5
|
|
10
|
及物分析、作格分析及其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
刘明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6
|
|
11
|
论环境权是一种物权 |
吴亚平
|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12
|
“绿色话语”生产与“绿色公共领域”建构:另类媒体的环境传播实践——基于“垃圾议题”微信公众号L的个案研究 |
谭爽
任彤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4
|
|
13
|
从荒野保护到全球绿色文化:环境传播的四大运动思潮 |
刘景芳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3
|
|
14
|
环境传播理论、实践与反思--全球视角下的环境正义、公众参与和生态文明理念 |
范松楠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2
|
|
15
|
城市垃圾分类与居民地方认同研究 |
李異平
曾曼薇
|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
2019 |
13
|
|
16
|
论我国邻避风险规制的模式及制度框架 |
杜健勋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3
|
|
17
|
情感叙事:环境传播的公共修辞实践 |
刘涛
刘倩欣
|
《新闻界》
北大核心
|
2023 |
9
|
|
18
|
数字科技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
陈健
张雪青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2
|
|
19
|
基于STM32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
肖鑫海
王庭有
|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
2023 |
8
|
|
20
|
以中国为方法的环境传播话语建构 |
李玉洁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