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极端干旱对温带草地生态系统CO_2、CH_4、N_2O通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23
1
作者
李明峰
董云社
+1 位作者
齐玉春
耿元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9-95,共7页
2001年6月~9月,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的草甸草原(包括农田和休耕地)、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等典型温带草地生态系统的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的通量进行了实地观测。但恰逢内蒙古地区的大旱之年,年降水量仅相当于历史正...
2001年6月~9月,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的草甸草原(包括农田和休耕地)、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等典型温带草地生态系统的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的通量进行了实地观测。但恰逢内蒙古地区的大旱之年,年降水量仅相当于历史正常年份的约1 6,致使干旱对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CO2、CH4、N2O通量变化影响显著。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从草原群落整个活跃生长期来看,CO2排放通量由于干旱明显减少,大约相当于1998年同期排放通量的1 5,且表现出递减趋势;温带草原对大气CH4表现为弱汇,但干旱使吸收趋于减弱,特别是草原被开垦为耕地后,干旱对其影响更明显;干旱使得大部分温带草原群落在夏季作为大气N2O源表现不明显,只有在水分状况较好的草甸草原及其被开垦的耕地和休耕地N2O排放较明显,甚至极端干旱使得温带草地生态系统对大气N2O表现出吸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循环
温室气体
温带草原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干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胶州湾沉积物氮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
21
2
作者
戴纪翠
宋金明
+3 位作者
郑国侠
李学刚
袁华茂
李宁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24-1928,共5页
利用氮的分级浸取技术,研究了胶州湾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的赋存形态.研究表明,胶州湾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可分为离子交换态、弱酸浸取态、强碱浸取态和强氧化剂浸取态.不同粒级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占可转化态氮的比例各不相同.在细、中和粗...
利用氮的分级浸取技术,研究了胶州湾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的赋存形态.研究表明,胶州湾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可分为离子交换态、弱酸浸取态、强碱浸取态和强氧化剂浸取态.不同粒级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占可转化态氮的比例各不相同.在细、中和粗粒级沉积物中,强氧化剂浸取态氮是可交换态氮的优势形态,分别占可转化氮的35.38%、44.38%和58.69%.在中、粗粒级沉积物中,强碱浸取态氮是无机氮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别占可转化态氮的26.31%和25.85%.在细粒级沉积物中,离子交换态氮是优势态的无机氮,占可转化态氮的27.67%.相关分析表明,对于胶州湾来说,沉积物的粒度越细,氮的含量就越高,各形态氮大致与细、中粒级沉积物含量呈正相关,而与粗粒级沉积物含量呈负相关.研究还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与浮游植物数量、叶绿素a以及上覆水体中硝酸盐的含量大致都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这一方面说明了沉积物对上覆水体元素的含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沉积物中的氮对海水的富营养化水平有着较好的指示和十分重要的环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沉积物
氮
地球化学特征
粒度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树林湿地环境污染地球化学的研究评述
被引量:
17
3
作者
戴纪翠
倪晋仁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9-784,共6页
概要地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红树林湿地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各种污染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以后的研究方向。通过综合当前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进展资料,认为对红树林湿地环境污染地球化学的研究应加强...
概要地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红树林湿地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各种污染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以后的研究方向。通过综合当前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进展资料,认为对红树林湿地环境污染地球化学的研究应加强复合污染的研究,并重视人类活动对红树林湿地污染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污染物研究方面更应重视各种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迁移转化机理等的研究。在研究手段上,应注重运用同位素示踪和定年技术来研究污染物的来源和污染历史,应用高分辨率沉积物岩芯研究环境的变迁。研究还认为,应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以便为探讨红树林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污染红树林的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沉积物
环境污染地球化学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被引量:
3
4
作者
周启星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6年第2期158-163,共6页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机制,尝试性地提出了该学科的定义和科学使命。着重强调,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应该服务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此可以预料,生物—非生物复合系统中原生/次生化学污染...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机制,尝试性地提出了该学科的定义和科学使命。着重强调,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应该服务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此可以预料,生物—非生物复合系统中原生/次生化学污染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将为有利于全球污染控制和原生与次生化学污染引起的生态恶化和地方病防治的环境战略制定和目的于节省地球自然资源的生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生物-非生物复合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极地冰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5
作者
马红梅
孙波
+3 位作者
姜苏
安春雷
史贵涛
李院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3,共7页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极地冰下存在生命活动的证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其独特的视角,从生物学和地球化学学科交叉的角度,对于诠释冰下环境微生物生存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目前对于冰下生命的研究多集中在温型冰川和...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极地冰下存在生命活动的证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其独特的视角,从生物学和地球化学学科交叉的角度,对于诠释冰下环境微生物生存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目前对于冰下生命的研究多集中在温型冰川和多温型冰川,关于冷型冰川冰下环境的生物起源、生存条件、能源转化方式和生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种属关系等研究均还处在起步阶段。在简要阐述冰下化学风化机理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近年应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极地冰下环境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此外,针对该领域目前研究上的空白和热点,分别对利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冰下环境微生物生存和繁衍,冰下温室气体释放,重大古气候事件探索及星际生命探索等科学命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冰下环境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全球气候
原文传递
题名
极端干旱对温带草地生态系统CO_2、CH_4、N_2O通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23
1
作者
李明峰
董云社
齐玉春
耿元波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出处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9-95,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编号:KZCX1-SW-01-0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2CB412503)
+2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项目(编号:CXIOG-E01-03-01
编号CXIOG-A0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9971005)。
文摘
2001年6月~9月,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的草甸草原(包括农田和休耕地)、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等典型温带草地生态系统的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的通量进行了实地观测。但恰逢内蒙古地区的大旱之年,年降水量仅相当于历史正常年份的约1 6,致使干旱对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CO2、CH4、N2O通量变化影响显著。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从草原群落整个活跃生长期来看,CO2排放通量由于干旱明显减少,大约相当于1998年同期排放通量的1 5,且表现出递减趋势;温带草原对大气CH4表现为弱汇,但干旱使吸收趋于减弱,特别是草原被开垦为耕地后,干旱对其影响更明显;干旱使得大部分温带草原群落在夏季作为大气N2O源表现不明显,只有在水分状况较好的草甸草原及其被开垦的耕地和休耕地N2O排放较明显,甚至极端干旱使得温带草地生态系统对大气N2O表现出吸收特性。
关键词
碳氮循环
温室气体
温带草原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干旱
Keywords
Circulation
of
C
&
N
Greenhouse
gases
Temperate
grassland
environmental
biogeochemistry
Drought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胶州湾沉积物氮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
21
2
作者
戴纪翠
宋金明
郑国侠
李学刚
袁华茂
李宁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24-1928,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7CB407305)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2003-202)
+2 种基金
青岛市科技将才专项计划项目(04-3-JJ-03
05-2-JC-90)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3-SW-214)
文摘
利用氮的分级浸取技术,研究了胶州湾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的赋存形态.研究表明,胶州湾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可分为离子交换态、弱酸浸取态、强碱浸取态和强氧化剂浸取态.不同粒级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占可转化态氮的比例各不相同.在细、中和粗粒级沉积物中,强氧化剂浸取态氮是可交换态氮的优势形态,分别占可转化氮的35.38%、44.38%和58.69%.在中、粗粒级沉积物中,强碱浸取态氮是无机氮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别占可转化态氮的26.31%和25.85%.在细粒级沉积物中,离子交换态氮是优势态的无机氮,占可转化态氮的27.67%.相关分析表明,对于胶州湾来说,沉积物的粒度越细,氮的含量就越高,各形态氮大致与细、中粒级沉积物含量呈正相关,而与粗粒级沉积物含量呈负相关.研究还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与浮游植物数量、叶绿素a以及上覆水体中硝酸盐的含量大致都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这一方面说明了沉积物对上覆水体元素的含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沉积物中的氮对海水的富营养化水平有着较好的指示和十分重要的环境意义.
关键词
胶州湾沉积物
氮
地球化学特征
粒度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Keywords
Jiaozhou
Bay
sediments
nitroge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grain
size
environmental
biogeochemistry
分类号
X14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树林湿地环境污染地球化学的研究评述
被引量:
17
3
作者
戴纪翠
倪晋仁
机构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9-784,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407202)
文摘
概要地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红树林湿地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各种污染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以后的研究方向。通过综合当前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进展资料,认为对红树林湿地环境污染地球化学的研究应加强复合污染的研究,并重视人类活动对红树林湿地污染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污染物研究方面更应重视各种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迁移转化机理等的研究。在研究手段上,应注重运用同位素示踪和定年技术来研究污染物的来源和污染历史,应用高分辨率沉积物岩芯研究环境的变迁。研究还认为,应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以便为探讨红树林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污染红树林的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沉积物
环境污染地球化学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Keywords
mangrove
wetland
environmental
biogeochemistry
heavy
metal
sediment
organic
pollutant
分类号
X14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被引量:
3
4
作者
周启星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环境保护系
出处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6年第2期158-163,共6页
文摘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机制,尝试性地提出了该学科的定义和科学使命。着重强调,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应该服务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此可以预料,生物—非生物复合系统中原生/次生化学污染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将为有利于全球污染控制和原生与次生化学污染引起的生态恶化和地方病防治的环境战略制定和目的于节省地球自然资源的生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生物-非生物复合系统
Keywords
environmental
biogeochemistry
,
biotic-abiotic
compound
system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极地冰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5
作者
马红梅
孙波
姜苏
安春雷
史贵涛
李院生
机构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出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3,共7页
基金
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项目“Dome A冰芯中氧的非质量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编号:20115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南极冰芯中硫同位素组成及其非质量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编号:40806074)
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专项项目“冰盖断面及格罗夫山综合考察与冰穹A深冰芯钻探”(编号:CHINARE2012-02-02)资助
文摘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极地冰下存在生命活动的证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其独特的视角,从生物学和地球化学学科交叉的角度,对于诠释冰下环境微生物生存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目前对于冰下生命的研究多集中在温型冰川和多温型冰川,关于冷型冰川冰下环境的生物起源、生存条件、能源转化方式和生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种属关系等研究均还处在起步阶段。在简要阐述冰下化学风化机理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近年应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极地冰下环境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此外,针对该领域目前研究上的空白和热点,分别对利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冰下环境微生物生存和繁衍,冰下温室气体释放,重大古气候事件探索及星际生命探索等科学命题进行展望。
关键词
极地冰下环境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全球气候
Keywords
Polar
subglacial
environment
;
biogeochemistry
process;
Global
climate;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极端干旱对温带草地生态系统CO_2、CH_4、N_2O通量特征的影响
李明峰
董云社
齐玉春
耿元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胶州湾沉积物氮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戴纪翠
宋金明
郑国侠
李学刚
袁华茂
李宁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红树林湿地环境污染地球化学的研究评述
戴纪翠
倪晋仁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试论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周启星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极地冰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
马红梅
孙波
姜苏
安春雷
史贵涛
李院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