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发展模式与环境绩效之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贺春 郑永忠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5-11,共7页
工业发展经历了3种不同的模式,即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环境工程或末端治理模式、清洁生产模式。在不同的工业发展模式下,对环境的影响是存在本质区别的。通过对线性经济模式对环境的破坏以及末端治理模式的环境绩效和局限性的分析研究,... 工业发展经历了3种不同的模式,即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环境工程或末端治理模式、清洁生产模式。在不同的工业发展模式下,对环境的影响是存在本质区别的。通过对线性经济模式对环境的破坏以及末端治理模式的环境绩效和局限性的分析研究,说明清洁生产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发展模式 环境绩效 环境影响 线性经济模式 环境工程 清洁生产模式
下载PDF
绿色供应链研究述评 被引量:7
2
作者 申亮 王玉燕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2-134,共3页
绿色供应链是改变传统环境治理与企业发展关系的一种方法,它的发展对于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绿色供应链的研究从其概念的提出到现在仅仅只有10多年,还有很多领域等待开发。不仅需要新的理论研究来支... 绿色供应链是改变传统环境治理与企业发展关系的一种方法,它的发展对于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绿色供应链的研究从其概念的提出到现在仅仅只有10多年,还有很多领域等待开发。不仅需要新的理论研究来支撑,还需要研究者多进行实证定量研究,来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 环境绩效 政府激励
下载PDF
生态效率指标:环境业绩指标和财务业绩指标结合方法探讨 被引量:20
3
作者 周一虹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4,27,共5页
企业的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通过生态效率指标评价企业的发展战略结果。生态效率指标既可在同一行业内的企业之间作比较,也可考核某一企业的业绩变化。企业通过在提高企业附加值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负影响来提高生态效率。现有考核指... 企业的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通过生态效率指标评价企业的发展战略结果。生态效率指标既可在同一行业内的企业之间作比较,也可考核某一企业的业绩变化。企业通过在提高企业附加值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负影响来提高生态效率。现有考核指标有环境指标和经济指标两大类,在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的形势下,它们均已暴露出不足和缺陷。因此,有必要选择适当的环境业绩指标和财务业绩指标,把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以充分反映和恰当评价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率指标是财务业绩指标和环境业绩指标实现结合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环境业绩 财务业绩 环境会计
下载PDF
企业环境成本与收益的确认及其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纪红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72,90,共3页
本文介绍了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阐述了其确认和会计处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环境成本及收益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关键词 环境成本 环境收益 经营成果 环境业绩
下载PDF
企业生态效率指标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肖序 王军莉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8-32,共5页
环境会计管理的目的是使环境成本投入所达到的环保效果与环保经济效益最大化,以实现可持续经营。选择适当的环境业绩指标和财务业绩指标,并把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充分反映和恰当评价企业的财务和环境效益,有利于使企业业绩评价更加... 环境会计管理的目的是使环境成本投入所达到的环保效果与环保经济效益最大化,以实现可持续经营。选择适当的环境业绩指标和财务业绩指标,并把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充分反映和恰当评价企业的财务和环境效益,有利于使企业业绩评价更加全面、合理。本文根据国内外生态效率指标的研究状况,结合环境业绩指标和财务指标,探讨生态效率指标的重要作用,并试图构建出更为合理和有效的生态效率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业绩 财务业绩 生态效率指标
下载PDF
地球评分:一种环保绩效考核的量化可持续性指标体系
6
作者 诸葛仁 《旅游科学》 CSSCI 2006年第4期70-74,共5页
我国当前正在蓬勃开展生态省、生态城市、……直至生态村、绿色居住小区和绿色学校、环境友好企业等等创建活动。澳大利亚可持续旅游合作研究中心(STCRC)自主开发的、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地球评分”指标体系则可以帮助上述各类绿色创... 我国当前正在蓬勃开展生态省、生态城市、……直至生态村、绿色居住小区和绿色学校、环境友好企业等等创建活动。澳大利亚可持续旅游合作研究中心(STCRC)自主开发的、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地球评分”指标体系则可以帮助上述各类绿色创建活动达到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目的,使之更具有公信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可以采用“地球评分”的量化指标体系,每年对辖区和下属机构及企事业单位进行一次“环保绩效”考核,由专业的审计单位实施,并最终得出量化的、可采信的各级干部“环保政绩”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评分 可持续性 达标评估 环保政绩
下载PDF
水污染治理的微分博弈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胡震云 陈晨 +1 位作者 王慧敏 张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101,共9页
随着水污染态势的日益加剧,急需改变原有的政府考核机制,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政绩观。在生态文明考核的视角下,考虑到河流中污染量变化影响,本文构建了基于连续时间的政府与企业水污染治理微分博弈模型,并获得了一组反馈纳什均衡解,得... 随着水污染态势的日益加剧,急需改变原有的政府考核机制,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政绩观。在生态文明考核的视角下,考虑到河流中污染量变化影响,本文构建了基于连续时间的政府与企业水污染治理微分博弈模型,并获得了一组反馈纳什均衡解,得出了相对于生态文明环保政绩考核重要性的企业污染物产量下降梯度和政府治污努力上升梯度。分析表明:企业的均衡污染物产量与生态文明环保政绩考核重要性水平负相关;政府的均衡治污努力与生态文明环保政绩考核重要性水平正相关;企业的均衡污染物产量与单位排污费负相关;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减排成本,加大对不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均可提高控污效果;制定合理的地方政府生态文明环保政绩奖惩制度,可提高其治污努力程度。此外,本文还运用数值仿真,验证了生态文明环保政绩考核的重要性水平与企业的污染物产量和政府的治污努力的关系。最后提出有效解决河流污染问题的相关对策措施:从考核的分配公平维度、程序公平维度和互动公平维度来构建合理的生态文明环保政绩考核机制,并提高生态文明指标在政府政绩考核中的权重;构建合理的生态文明环保政绩奖惩机制,该机制与地方政府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挂钩,也与官员的个人利益、地方政府利益和部门利益、政府组织的整体利益挂钩;建立企业排污行为奖惩机制,包括对企业超标排放的处罚和对积极实行减排技术创新、清洁生产企业的奖励,制定合理的排污费的收取标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减排成本;提高政府环境保护工作能力,降低政府的治污工程成本和管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考核 水污染治理 环保政绩 微分博弈 反馈纳什均衡
下载PDF
土地财政依赖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效果机制分析
8
作者 李腾 张钟元 郑飞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土地财政深刻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更是关乎区域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选取2012—2021年中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探索土地财政依赖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效果和... 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土地财政深刻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更是关乎区域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选取2012—2021年中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探索土地财政依赖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土地财政依赖程度、投资偏离创新程度过高不利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而提升政府支持创新力度、优化创新成果转化环境则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除直接影响外,政府支持创新力度和投资偏离创新程度还在土地财政依赖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分别发挥了负向和正向调节效应。最后,提出加快土地财政改革,优化科技支出结构,分类调控城市土地政策,设立高水平开发区等四点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依赖 区域创新能力 偏离创新程度 成果转化环境
下载PDF
上海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新成就 被引量:1
9
作者 吕淑萍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3,共3页
从90年代以来上海改革开放的宏观视角,论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上海环境保护工作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中,所取得的8个方面新成就。1995年、1996年,在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上海分别为第10名、第7名。
关键词 上海 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
下载PDF
日本PVC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10
作者 张泗文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02年第1期4-7,共4页
介绍了日本PVC产业发展,特别是悬浮法PVC生产技术进步过程;同我国PVC行业现状进行了对比。我们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改进潜力很大。我国PVC年消费量在2005~2010年间将增长到10Mt,为满足这一巨大需求,我国应制定PVC原料来源多样... 介绍了日本PVC产业发展,特别是悬浮法PVC生产技术进步过程;同我国PVC行业现状进行了对比。我们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改进潜力很大。我国PVC年消费量在2005~2010年间将增长到10Mt,为满足这一巨大需求,我国应制定PVC原料来源多样化战略,在石油化工同氯碱产业结合时注意过剩烧碱侵蚀PVC生产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聚氯乙烯产业 VCM悬浮聚合 技术进步 成效 环境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