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6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a来江河源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153
1
作者 王根绪 李琪 +1 位作者 程国栋 沈永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6-352,共7页
通过江河源区分布的 5个气象台站有关气温与降水的多年数据 ,分析了近 40a来江河源区的气候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近 40a来江河源区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气温升高 ,降水量增加 ,但降水量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春季降水和近 15a来冬季降水的明显... 通过江河源区分布的 5个气象台站有关气温与降水的多年数据 ,分析了近 40a来江河源区的气候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近 40a来江河源区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气温升高 ,降水量增加 ,但降水量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春季降水和近 15a来冬季降水的明显增加上 ,对植被生长起重要作用的夏季降水量却呈明显减少趋势 ;江河源区 2 0世纪 80年代 10a平均气温比 5 0年代高 0 .12~ 0 .9℃ ,大部分地区高于0 .3℃ ,属于青藏高原高温区或升温幅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平均升温 0 .44℃ ,明显比全国平均升温 0 .2℃要高出一倍 .在这种背景下 ,与植被生长关系密切的 4、5月和 9月气温呈现持续下降态势 .江河源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体系对气候的这种变化响应强烈 ,冰川退缩、多年冻土消融加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气温 降水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被引量:136
2
作者 董雪玲 《资源.产业》 2004年第5期50-53,共4页
简要介绍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 (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 10 (μm )的基本特性及污染现状。从能见度、温度、酸雨等方面 ,阐述了可吸入颗粒物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 ;依据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 ,概述了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呼吸系... 简要介绍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 (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 10 (μm )的基本特性及污染现状。从能见度、温度、酸雨等方面 ,阐述了可吸入颗粒物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 ;依据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 ,概述了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的较为广泛的损害。同时 ,也指出了我国进行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环境 人体健康 危害
下载PDF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89
3
作者 秦大河 丁一汇 +8 位作者 王绍武 王苏民 董光荣 林而达 刘春蓁 佘之祥 孙惠南 王守荣 伍光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21-328,共8页
文章综述了气候与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特别分析了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条件下的演变特征。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研究方法 ,采用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 ,预测了 2 0 10年、2 0 30年... 文章综述了气候与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特别分析了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条件下的演变特征。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研究方法 ,采用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 ,预测了 2 0 10年、2 0 30年和 2 0 5 0年中国西部地区未来气候生态环境的可能变化趋势即情景。对西部地区生态与经济的脆弱性问题也作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双赢战略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环境预测 人类活动 海气相互作用 中国西部
下载PDF
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初步探讨 被引量:64
4
作者 吕宪国 王起超 刘吉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3-85,共3页
探讨了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框架 ,指出由于湿地生态环境的特殊性 ,应将非污染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放到重要位置。应重视工程项目对湿地水文条件、植物区系、动物种群改变以及移民和诱导开发的影响分析。从湿地分类开始 ,以湿地功... 探讨了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框架 ,指出由于湿地生态环境的特殊性 ,应将非污染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放到重要位置。应重视工程项目对湿地水文条件、植物区系、动物种群改变以及移民和诱导开发的影响分析。从湿地分类开始 ,以湿地功能为核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把湿地潜在的生态环境效益和工程项目可能产生影响有机结合在一起 ,评价建设项目的急性和慢性影响 ,提出减缓影响的措施和替代方案。着眼于维持现存的生态过程和自然系统 ,保护湿地的生态效益和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环境 影响评价
下载PDF
太湖流域近20年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影响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1
5
作者 靳晓莉 高俊峰 赵广举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8-302,共5页
太湖流域历来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之一。分析了流域近20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水环境变化,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在社会经济预测基础上对水环境未来演变做了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太湖流域GDP年均增长率为11.6%,城市化率提... 太湖流域历来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之一。分析了流域近20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水环境变化,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在社会经济预测基础上对水环境未来演变做了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太湖流域GDP年均增长率为11.6%,城市化率提高31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3倍,作物播种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逐年减少;与此同时,超标河长的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上升了23个百分点,太湖水质20年来下降了两个级别;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流域用水总量逐年上升,特别是生活用水量;工业废水排放量随着工业产值增加有下降趋势,而生活污水排放量却大幅上升,农业化肥使用、畜禽和水产养殖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未来太湖流域的经济还将保持10%左右的发展速度,用水量将持续上升,水环境污染在短期内还有加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发展 水环境 影响 太湖流域
下载PDF
空间碎片与空间环境 被引量:49
6
作者 李春来 欧阳自远 都亨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0-551,共12页
空间碎片起源于人类的航天活动 ,目前空间碎片的空间密度已经对航天器的安全造成威胁 ,且其数量仍在高速增长 ,已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环境问题 ,航天器受空间碎片撞击的事件时有发生。大空间碎片的撞击会使航天器姿态和轨道发生改变 ,更... 空间碎片起源于人类的航天活动 ,目前空间碎片的空间密度已经对航天器的安全造成威胁 ,且其数量仍在高速增长 ,已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环境问题 ,航天器受空间碎片撞击的事件时有发生。大空间碎片的撞击会使航天器姿态和轨道发生改变 ,更严重的是会导致航天器破损甚至完全解体 ;小空间碎片的撞击会使航天器表面性能改变 ,部分器件损伤或失效 ,使航天器丧失功能。目前地基设备只能对厘米级及更大的碎片进行观测、跟踪和编目 ,航天器可以根据空间碎片的轨道参数进行规避和机动飞行 ,以避免撞毁 ;小空间碎片 (<1cm)数量众多 ,但无法进行轨道测量 ,只能通过天基直接探测和样品回收获得数据 ,数值建模和超高速撞击模拟实验是进行小空间碎片风险评估和撞击效应研究的有效方法。对小空间碎片只能采取被动防护的方法 ,在航天器总体设计、防护结构和材料方面着手 ,降低空间碎片的威胁。改善空间环境 ,减少空间碎片的最根本方法是对航天器采取钝化措施 ,减少空间碎片的产生 ,理论上还可以采取措施 ,清扫、清除或回收空间碎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 宇宙尘 空间环境 撞击 航天器 航天活动
下载PDF
黄河源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53
7
作者 潘竟虎 刘菊玲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74,共6页
基于TM/ETM卫星遥感数据,运用ArcInfo软件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黄河源区1986~200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源区林地、湿地、草地和冰川面积减少,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显著增加,土地综合利用... 基于TM/ETM卫星遥感数据,运用ArcInfo软件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黄河源区1986~200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源区林地、湿地、草地和冰川面积减少,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显著增加,土地综合利用程度下降。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分维数和多样性指数增加,优势度提高,景观异质性增强。黄河源区脆弱的生态体系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强烈,造成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程度加剧,导致大范围高寒草甸、草原植被退化,湿地萎缩。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引起的冻土环境退化,以及所叠加的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和较为严重的鼠虫害是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生态环境效应 格局变化 卫星遥感数据 时空变化特征 土地利用变化 区域气候变化 人类经济活动 生态学方法 2000年 景观破碎化 多样性指数 景观异质性 景观结构 冰川面积 建设用地 土地面积 利用程度 生态体系
下载PDF
泉州湾围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9
8
作者 陈彬 王金坑 +4 位作者 张玉生 唐森铭 林景宏 郑凤武 张继伟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2-198,共7页
采用现场调查资料与历史资料对比的方法,从海岸和海底地貌、水环境质量、海洋生物种类和群落结构等几方面分析了近几十年来福建泉州湾围海工程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围海工程促进了海滩的淤浅,减小了内湾的纳潮量和环境容量,使得泉州湾... 采用现场调查资料与历史资料对比的方法,从海岸和海底地貌、水环境质量、海洋生物种类和群落结构等几方面分析了近几十年来福建泉州湾围海工程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围海工程促进了海滩的淤浅,减小了内湾的纳潮量和环境容量,使得泉州湾内湾水质恶化;其最终后果为围海工程附近海区生物种类多样性普遍降低,优势种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围海工程效应 海底地貌 环境质量 泉州湾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及其格局变化的环境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9
作者 罗为检 王克林 刘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0-152,共3页
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在时空的积累不断塑造与改变地表不同尺度的格局形态,土地利用及其格局变化深刻影响环境各要素,阐述了人类土地利用及其格局变化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土地覆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生态环境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2
10
作者 陈佐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6-132,共7页
城市交通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该环境物质、能量、信息的转运传输功能 ,维系着城市生产与消费的平稳运行。然而 ,城市交通的发展在促进并改善城市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同时 ,也给城市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城市交通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该环境物质、能量、信息的转运传输功能 ,维系着城市生产与消费的平稳运行。然而 ,城市交通的发展在促进并改善城市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同时 ,也给城市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城市机动车和交通量的迅猛增加占用并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 ,比如土地和能源。同时 ,也对城市区域的大气环境、声环境、城市气候及温室气体产生明显的影响。为避免城市发展引起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 ,研究设计科学合理的城市绿色交通网已成为当今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研究分析证明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明显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大大缓解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高效率、低消耗、低污染以及舒适、安全、快捷的特性逐渐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公交骨干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森林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4
11
作者 胡建伟 朱成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5-67,共3页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抚育间伐对森林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提高,林内光照强度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在寒冷多湿地区,土壤肥力增加;而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土壤肥力则降低。
关键词 抚育间伐 影响 森林环境
下载PDF
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32
12
作者 张志勇 《现代隧道技术》 EI 2002年第2期7-11,共5页
文章回顾了过去30多年来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纵横向沉降槽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桩基、邻近已建隧道等地下构筑物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主要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盾构施工 地表沉降 环境影响 隧道工程
下载PDF
围海造地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42
13
作者 于格 张军岩 +2 位作者 鲁春霞 谢高地 于潇萌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5-270,共6页
为最大限度避免或减轻围海造地所导致的不良影响,需要对其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评价,综合判断,以便为寻找合理解决途径打下理论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国家围海造地经验教训,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对围海造地带来的... 为最大限度避免或减轻围海造地所导致的不良影响,需要对其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评价,综合判断,以便为寻找合理解决途径打下理论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国家围海造地经验教训,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对围海造地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总结,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围海造地对生态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选取9个指标,初步建立围海造地生态环境影响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胶州湾为案例,初步估算围海造地对胶州湾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海造地 生态环境 影响效应 胶州湾
原文传递
核电厂环境影响审查中的温排水问题 被引量:37
14
作者 陈晓秋 商照荣 《核安全》 2007年第2期46-50,共5页
介绍了温排水环境影响审查的现状,讨论了温排水限值与监管混合区,对制定温排放审管标准和改进温排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温排水 监管混合区 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广西畜禽粪便产生量估算及对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37
15
作者 廖青 黄东亮 +3 位作者 江泽普 韦广泼 梁潘霞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7-631,共5页
【目的】通过对广西主要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污染物含量进行估算,了解畜禽粪便污染现状,为广西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广西畜禽养殖量数据,利用各类畜禽粪便排泄系数,估算广西主要畜禽粪便及其污染物产生量,在... 【目的】通过对广西主要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污染物含量进行估算,了解畜禽粪便污染现状,为广西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广西畜禽养殖量数据,利用各类畜禽粪便排泄系数,估算广西主要畜禽粪便及其污染物产生量,在此基础上计算畜禽粪便耕地负荷量和畜禽粪便污染物流失量,评估广西畜禽养殖污染对环境造成的生态压力。【结果】2010年广西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养分量分别为:畜禽粪便9141.30万t、总氮(TN)42.07万t、总磷(TP)13.62万t,畜禽粪便及其中的N、P纯养分耕地年负荷值分别为21t/ha、98kg/ha、32kg/ha;畜禽粪便污染物BOD5、CODCr和NH3-N产生量分别为:383.43、435.42和42.08万t,按30%流失率计,CODCr和NH3-N流失量均超出工业及生活废水排放量之和。【结论】广西畜禽养殖业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但对水体环境已构成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污染 环境影响 评价 广西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栽培土壤养分累积及其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5
16
作者 伊田 梁东丽 +2 位作者 王松山 吴雄平 陈宏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1-117,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栽培土壤养分累积及其环境的影响,为设施栽培土壤的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农田和菜地土壤为对照,测定了陕西杨凌地区5个不同种植年限(1,3,5,7,10年)的25个大棚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40cm...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栽培土壤养分累积及其环境的影响,为设施栽培土壤的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农田和菜地土壤为对照,测定了陕西杨凌地区5个不同种植年限(1,3,5,7,10年)的25个大棚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40cm)土壤的pH、电导率及养分含量,通过分层聚类分析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土壤养分指标。【结果】相对于农田和菜地土壤,种植1~5年的设施栽培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及有效态锰、铜、锌含量均随种植年限的增长而升高,种植5~10年后各养分含量则趋于稳定,其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种植1~3年时,土壤硝态氮含量及电导率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各种植年限各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与电导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设施栽培土壤的硝态氮累积形成了一定的硝酸盐淋溶和次生盐渍化的风险。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栽培土壤pH呈下降趋势,且与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硝态氮和速效磷的累积是导致土壤pH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以pH、有机质、速效磷和有效锌为典型指标,来表征土壤养分随栽培年限的变化状况。【结论】与农田和菜地土壤相比,设施栽培土壤pH下降、电导率上升且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应提倡合理施肥,以保证设施栽培的持续发展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 种植年限 土壤 养分累积 环境影响
下载PDF
内蒙古气候变化特征与草原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32
17
作者 陈素华 宫春宁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5年第4期246-249,255,共5页
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现内蒙古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是气候变暖,并由此引起无霜期延长,积雪、冰雹、雷暴、大风、沙尘暴日数减少,降水量由少转多的变化,“高纬增温多,低纬增温少”的增温特点是产... 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现内蒙古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是气候变暖,并由此引起无霜期延长,积雪、冰雹、雷暴、大风、沙尘暴日数减少,降水量由少转多的变化,“高纬增温多,低纬增温少”的增温特点是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一方面使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另外,也是近几年来蝗虫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存在的草原退化现象主要应归咎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内蒙古草原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8
作者 董常晖 徐燕 《交通环保》 2004年第1期44-47,共4页
总结了许多专家学者在公路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景观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提出了加强公路建设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和公路建设的累积效应评价研究、进一步完善公路环境影响... 总结了许多专家学者在公路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景观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提出了加强公路建设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和公路建设的累积效应评价研究、进一步完善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和建立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结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海岸带资源环境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35
19
作者 徐谅慧 李加林 +5 位作者 李伟芳 赵斯 袁麒翔 王明月 杨磊 卢雪珠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4-131,共8页
海岸带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海岸带资源环境的干预在强度、广度和速度上都已经超过了自然的演化,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从大河干流水利工程建设、围填海工程、滨海旅游、海水养殖等方... 海岸带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海岸带资源环境的干预在强度、广度和速度上都已经超过了自然的演化,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从大河干流水利工程建设、围填海工程、滨海旅游、海水养殖等方面论述了人类活动对海岸带资源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指出应从多学科的角度综合研讨人类不同活动对海岸带资源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以此寻求海岸带资源开发需求与海岸带生境保护的平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海岸带 资源环境 影响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3
20
作者 史建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7-403,共7页
本文概述了核爆炸以及发生重大核事故时进入生态环境的放射性核素,特别是具生物学意义的几种重点核素的生态环境行为,主要包括137Cs9、5Zr9、0Sr1、31I3、H和14C,为正确认识核事故情况下的污染状况,维持社会稳定,对制定应急计划,采取积... 本文概述了核爆炸以及发生重大核事故时进入生态环境的放射性核素,特别是具生物学意义的几种重点核素的生态环境行为,主要包括137Cs9、5Zr9、0Sr1、31I3、H和14C,为正确认识核事故情况下的污染状况,维持社会稳定,对制定应急计划,采取积极可行的应对措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事故 放射性核素 生态环境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