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试验阶段的抗人免疫缺陷病毒化学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宏梁 肖宏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8-392,共5页
综述和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正在进行的抗HIV化学药物临床试验的进展情况,这些药物包括进入抑制剂、逆转录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成熟抑制剂、锌指抑制剂等。
关键词 HIV 抗HIV药 逆转录酶抑制剂 整合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药 进入抑制利
下载PDF
靶向流感病毒进入(细胞)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曼 李海伟 +3 位作者 梁烁斌 田振宇 周德敏 肖苏龙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47-1364,共18页
目前临床上抗流感病毒感染的药物主要有M2离子通道抑制剂及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两大类.随着流行性感冒、季节性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爆发以及耐药流感病毒株的出现,使得对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抗流感药物的需求更加紧迫.近年来,随着流感病毒... 目前临床上抗流感病毒感染的药物主要有M2离子通道抑制剂及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两大类.随着流行性感冒、季节性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爆发以及耐药流感病毒株的出现,使得对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抗流感药物的需求更加紧迫.近年来,随着流感病毒进入细胞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为以"病毒进入细胞为靶"的抗流感抑制剂的研究带来了契机.本文在介绍流感病毒进入细胞分子机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靶向流感病毒进入的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进入抑制剂 血凝素 膜融合
原文传递
一种吡唑并吡啶酮类衍生物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抑制作用研究
3
作者 李银燕 姜琳瑞 +3 位作者 陈至烜 梁锦龙 何晓雪 杨洁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7期914-921,共8页
目的探究3-(4-氯苯基)-1,4-二苯基-1,4,5,7-四氢-6H-吡唑并[3,4-b]吡啶-6-酮(以下简称为J1)体外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J1对Vero-E6、ACE2/293T和HRT18细胞的毒性。利用感染性SARS-... 目的探究3-(4-氯苯基)-1,4-二苯基-1,4,5,7-四氢-6H-吡唑并[3,4-b]吡啶-6-酮(以下简称为J1)体外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J1对Vero-E6、ACE2/293T和HRT18细胞的毒性。利用感染性SARS-CoV-2和人冠状病毒OC43(HCoV-OC43)检测化合物J1的抗冠状病毒活性。采用SARS-CoV-2假病毒体外细胞感染模型和时间点加药实验检测J1抑制SARS-CoV-2病毒感染靶细胞的作用阶段。通过S蛋白介导的细胞融合抑制实验检测J1是否通过阻止病毒膜融合而抑制SARS-CoV-2的进入。采用SPR实验和分子对接技术阐明J1与SARS-CoV-2 S蛋白的作用。结果J1对Vero-E6、ACE2/293T和HRT18细胞的毒性较小,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50均大于100μmol·L^(-1)。J1能显著抑制SARS-CoV-2原始株和Delta变异株的活性,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607μmol·L^(-1)和221μmol·L^(-1)。此外,J1可抑制HCoV-OC43病毒的感染,显著减少NP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子对接结果显示,J1通过氢键作用和疏水作用力与SARS-CoV-2 S蛋白活性位点稳定结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J1可抑制SARS-CoV-2病毒进入靶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57μmol·L^(-1)。J1浓度依赖性抑制SARS-CoV-2 S蛋白介导的细胞-细胞膜融合,SPR实验证实J1与S蛋白具有较强结合能力。结论吡唑并吡啶酮类衍生物J1通过靶向S蛋白抑制SARS-CoV-2进入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S 蛋白 抗冠状病毒药物 小分子化合物 进入抑制剂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进入细胞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龙昕雁 罗荣华 郑永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37-1041,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的病原体。当前对SARS-CoV-2的生命周期尚不完全清楚,至今只有瑞德西韦一种抗病毒药物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COVID-19的临床治疗。虽然已有多种新冠疫苗上市,但不断出现...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的病原体。当前对SARS-CoV-2的生命周期尚不完全清楚,至今只有瑞德西韦一种抗病毒药物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COVID-19的临床治疗。虽然已有多种新冠疫苗上市,但不断出现的病毒突变株影响了疫苗的有效性,导致疫苗的持久性及安全性需进一步评估。因此,药物治疗及预防仍是应对新冠疫情的有效方式。通过综合现有文献对SARS-CoV-2进入细胞的分子机制进行简要总结,确定这一病毒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入细胞:病毒与细胞膜发生膜融合后进入细胞或与内体发生膜融合后进入细胞。此外,通过对已报道的SARS-CoV-2进入细胞抑制剂进行总结,并根据抑制剂起效的靶点对抑制剂进行分类,期望为抗SARS-CoV-2药物的后续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进入抑制剂 刺突蛋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 组织蛋白酶
下载PDF
丹酚酸B及其镁盐通过阻止病毒融合抑制SARS-CoV-2感染靶细胞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婵 程晨 +6 位作者 王进绅 陈珂 詹剑 潘晓彦 许鑫锋 徐伟 刘叔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482,共8页
目的探究中药单体丹酚酸B(Sal-B)及其镁盐体外抑制SARS-CoV-2感染靶细胞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感染性SARS-CoV-2及SARS-CoV-2假病毒体外细胞感染模型,检测Sal-B及其镁盐制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ZDDY)的抗SARSCoV-2活性;利用分子对... 目的探究中药单体丹酚酸B(Sal-B)及其镁盐体外抑制SARS-CoV-2感染靶细胞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感染性SARS-CoV-2及SARS-CoV-2假病毒体外细胞感染模型,检测Sal-B及其镁盐制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ZDDY)的抗SARSCoV-2活性;利用分子对接技术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寻找Sal-B的抗病毒作用靶点;利用圆二色谱技术,检测六螺旋束(6-HB)的α-螺旋构象;利用SARS-CoV-2 S蛋白介导的细胞-细胞融合体系,检测Sal-B是否作用于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的膜融合过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al-B是否作用于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区RBD蛋白。结果Sal-B与ZDDY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感染模型上抑制SARS-CoV-2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为55.47μmol/L,36.07μg/mL;Sal-B与ZDDY抑制SARS-CoV-2的进入阶段,抑制SARS-CoV-2假病毒活性的IC_(50)分别为1.69μmol/L,24.81μg/mL;Sal-B可与SARS-CoV-2 S2亚基的8个氨基酸位点结合,亲和力为-8.2 kcal/moL,Sal-B在分子对接预测位点与SARS-CoV-2 S2亚基稳定结合;Sal-B干扰SARS-CoV-2 HR1与HR2形成6-HB,显著降低6-HB的α-螺旋百分比(P<0.05);Sal-B浓度依赖性抑制SARS-CoV-2 S蛋白介导的细胞-细胞膜融合,IC_(50)为3.33μmol/L;Sal-B不影响SARS-CoV-2 RBD蛋白与受体ACE2结合。结论Sal-B及其镁盐制剂ZDDY体外可有效抑制SARS-CoV-2感染靶细胞,Sal-B通过抑制病毒膜融合过程发挥抗SARS-CoV-2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棘突蛋白 抗病毒药物 进入抑制剂 中药
下载PDF
HIV-1进入细胞机制及进入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吴钦梅 吴昊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229-231,共3页
关于HIV-1进入抑制剂的研究是HIV研究领域近年来的一个新进展,为人类深入了解HIV发病机理,开发新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并最终战胜HIV带来了新的曙光。处于临床应用和试验阶段的HIV-1进入抑制剂包括:阻断gp120与CD4连接的抑制剂;作用于gp120... 关于HIV-1进入抑制剂的研究是HIV研究领域近年来的一个新进展,为人类深入了解HIV发病机理,开发新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并最终战胜HIV带来了新的曙光。处于临床应用和试验阶段的HIV-1进入抑制剂包括:阻断gp120与CD4连接的抑制剂;作用于gp120-CCR5或gp120-CXCR4的抑制剂;直接作用于gp41介导的膜融合抑制剂。最近发现一种细胞表面蛋白即细胞表面蛋白即二硫化异构酶(PDI)在HIV-1进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DI参与病毒进入的3个步骤:1)表面PDI活化;2)PDI与CD4连接;3)CD4-PDI进入gp120二硫键。新型PDI抑制剂主要针对这3个步骤,也是这类药物与以往药物作用位点不同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进入抑制剂 综述
下载PDF
抗艾滋病药物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向敏 黄金龙 丁龙其 《抗感染药学》 2008年第4期193-196,共4页
艾滋病(AIDS)的肆意传播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开发出新的药物来遏制AIDS的泛滥。笔者全面综述了已上市的五大类抗AIDS药物,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 艾滋病(AIDS)的肆意传播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开发出新的药物来遏制AIDS的泛滥。笔者全面综述了已上市的五大类抗AIDS药物,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进入抑制剂(entry inhibitors)、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的作用机制、特点及ADR情况,并探讨了一些有可能成为新的抗AIDS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AIDS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 进入抑制剂 整合酶抑制剂
下载PDF
VIR576通过与TCR跨膜区结合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瑞涛 李晓娟 +3 位作者 李润明 胡义平 姜世勃 刘叔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60-1964,共5页
目的探讨抗HIV多肽VIR576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OVA体外刺激分离的DO11.10小鼠抗原特异性T细胞,CCK-8法检测VIR576对其活化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检测VIR576与TCR跨膜区序列(TCR-TMD... 目的探讨抗HIV多肽VIR576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OVA体外刺激分离的DO11.10小鼠抗原特异性T细胞,CCK-8法检测VIR576对其活化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检测VIR576与TCR跨膜区序列(TCR-TMD)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体外实验显示,VIR576能逆转HIVgp41融合多肽(FP)介导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并且其自身也能抑制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活化(P<0.05)。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证实,VIR576能与TCR-TMD特异性结合。结论VIR576对T细胞活化的作用是TCR依赖性的,通过与TCR-TMD结合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VIR576兼具抑制HIV进入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特性,可望作为预防HIV性传播的杀微生物剂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进入抑制剂 VIR576 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
下载PDF
一种非洲猪瘟病毒假病毒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嘉怡 蔡艳星 +2 位作者 王欣玲 姜世勃 陆路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1年第5期304-312,共9页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针对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的研究须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biosafety level 3 laboratories,BSL-3 labs)中进行,因此针对该病毒的感染过程、中和抗体逃逸机制、药物研发等研究受到了一定限制。...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针对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的研究须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biosafety level 3 laboratories,BSL-3 labs)中进行,因此针对该病毒的感染过程、中和抗体逃逸机制、药物研发等研究受到了一定限制。鉴于此,本研究选择ASFV包膜蛋白中与其进入细胞紧密相关的蛋白p12、CD2v、p30、p54和pE248R,构建表达这5种包膜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利用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假病毒包装体系,制备多种ASFV假病毒。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luciferase assay)检测假病毒感染水平;选择1个包膜蛋白为代表,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其在假病毒中的表达情况;采用芫花素检测其对所建立的ASFV假病毒(p30-pE248R-ASFV-PsV)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VSV包装体系以及p30、pE248R包膜蛋白质粒的组合制备方法所包装出的假病毒具有较优的感染活性,适合用于建立细胞感染模型。ASFV的包膜蛋白pE248R被有效整合到VSV-ΔG rLuc颗粒中,并包装出ASFV假病毒。芫花素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SFV假病毒感染Vero细胞,其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 50)为4.05±0.88μmol/L。本研究通过建立基于ASFV假病毒的细胞感染模型,筛选获得了1种可感染已报道的一些ASFV敏感细胞的假病毒。该假病毒无复制性,可在生物安全级别较低的实验室中进行操作,并且带有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有望用于ASFV入侵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及中和活性的初步评价,为研发抗ASFV药物提供了一个安全、方便的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假病毒 细胞感染模型 病毒入侵抑制剂
下载PDF
五环三萜葡萄糖缀合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铭 邵亮 +2 位作者 杨帆 张继虹 俞飞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53-1462,共10页
前期研究发现齐墩果酸(OA)的C28位葡萄糖偶联物在细胞水平具有显著抗流感病毒的活性,但不同五环三萜母核偶联葡萄糖抗流感病毒活性的影响并未阐明.本研究采用不同五环三萜母核,通过Cu(I)催化的炔烃-叠氮化物环加成反应(CuAAC),与葡萄糖... 前期研究发现齐墩果酸(OA)的C28位葡萄糖偶联物在细胞水平具有显著抗流感病毒的活性,但不同五环三萜母核偶联葡萄糖抗流感病毒活性的影响并未阐明.本研究采用不同五环三萜母核,通过Cu(I)催化的炔烃-叠氮化物环加成反应(CuAAC),与葡萄糖偶联制备得到化合物物4c~8d,通过体外抗流感病毒A/WSN/33(H1N1)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4d具有显著的抗流感病毒活性(IC_(50)为9.09μmol/L),且对MDCK(Madin-Darbey Canine Kidney)细胞无明显毒性(CC_(50)>100μmol/L).构效关系研究明确了葡萄糖模块以及五环三萜母核对化合物抗流感病毒活性的提升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五环三萜及其衍生物抗流感病毒的构效关系,为这类天然产物抗病毒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环三萜 流感病毒 进入抑制剂 构效关系
原文传递
2019-nCoV入胞机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师悦嫄 汪德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45-848,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与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coronavirus,SARS-Co V)的核酸和编码的病毒蛋白高度同源,预示其生物学功能也可能非常相似。2019-nCoV利用其刺突蛋白(sp... 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与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coronavirus,SARS-Co V)的核酸和编码的病毒蛋白高度同源,预示其生物学功能也可能非常相似。2019-nCoV利用其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的S1亚基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体结合,同时利用宿主蛋白酶切割S蛋白促进发生膜融合,进而内吞入胞。阻断2019-nCoV入胞过程的抑制剂主要可分为中和抗体/受体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和内吞调节因子抑制剂。目前,对2019-nCoV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病毒的致病机制,开发出更高效的抗病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入胞机制 入胞抑制剂
下载PDF
HIV-1侵入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程程 郭艳先 董乃维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7期903-907,共5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侵入抑制剂能抑制HIV进入靶细胞,在最初环节抑制病毒的传播。具有高活性、较好药物代谢性质的肽及肽类似物不断被发现,并成为抗HIV药物研究的热点。根据HIV-1进入靶细胞的3个步骤可将侵入抑制剂分为黏附抑制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侵入抑制剂能抑制HIV进入靶细胞,在最初环节抑制病毒的传播。具有高活性、较好药物代谢性质的肽及肽类似物不断被发现,并成为抗HIV药物研究的热点。根据HIV-1进入靶细胞的3个步骤可将侵入抑制剂分为黏附抑制剂、辅助受体结合抑制剂和融合抑制剂,并对其研发策略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侵入抑制剂 融合抑制剂 活性肽 肽类似物
原文传递
五类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分析
13
作者 刘阳 刘冀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21期192-193,共2页
艾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各国均积极投入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与生产。本文详细分析了五类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进展,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ls)、进入抑制剂(entry ... 艾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各国均积极投入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与生产。本文详细分析了五类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进展,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ls)、进入抑制剂(entry inhibitors)、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的抗病机理、上市品种及副作用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艾滋病药物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 进入抑制剂 整合酶抑制剂
下载PDF
HIV包膜蛋白的结构及其相应的病毒进入抑制剂 被引量:7
14
作者 夏承来 姜世勃 刘叔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91-994,共4页
HIV-1病毒包膜蛋白gp120和gp41在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中,gp120先和CD4分子结合,发生构象改变,进而导致gp41构象的变化,使病毒包膜和细胞膜融合而感染细胞。与gp120或者gp41相结合的多肽、大分子和小分子化合... HIV-1病毒包膜蛋白gp120和gp41在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中,gp120先和CD4分子结合,发生构象改变,进而导致gp41构象的变化,使病毒包膜和细胞膜融合而感染细胞。与gp120或者gp41相结合的多肽、大分子和小分子化合物,都可能影响HIV-1病毒包膜和靶细胞膜结合的过程,从而起到抗HIV-1病毒的作用。该文对gp120和gp41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以及以HIV-1包膜糖蛋白为靶点的病毒进入抑制剂类抗艾滋病药物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包膜糖蛋白 HIV进入抑制剂 GP120 GP41 蛋白质结构
下载PDF
基于细胞-细胞融合的HIV进入抑制剂非感染性筛选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珉珉 李琳 +1 位作者 姜世勃 张嘉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6-580,共5页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细胞-细胞融合的HIV进入抑制剂非感染性筛选方法。方法:将稳定表达HIV包膜蛋白gp160的效应细胞与含有或稳定表达HIV受体和辅助受体的靶细胞混合,观察合胞体的形成。用特异性的HIV进入抑制剂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细胞-细胞融合的HIV进入抑制剂非感染性筛选方法。方法:将稳定表达HIV包膜蛋白gp160的效应细胞与含有或稳定表达HIV受体和辅助受体的靶细胞混合,观察合胞体的形成。用特异性的HIV进入抑制剂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比较了2种效应细胞与5种靶细胞的10种组合,发现将CHO-WT和MT-2细胞混合,可形成明显的合胞体。进一步发现特异性的HIV进入抑制剂能够抑制合胞体的形成,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这一方法能特异性地筛选作用在HIV进入阶段的抗HIV药物,操作简单方便,且无感染性,可望发展成为一个无感染性的多靶点高内涵药物筛选模型,用于天然和合成来源的小分子HIV进入抑制剂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进入抑制剂 细胞融合 合胞体形成 高内涵药物筛选
下载PDF
天然来源HIV进入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洁 孙魏 刘叔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37-1840,共4页
当前艾滋病的治疗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使用的药物主要为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但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HIV进入抑制剂通过阻止HIV进入靶细胞抑制病毒感染,是抗HIV新药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由于天然产物具有来源广泛、... 当前艾滋病的治疗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使用的药物主要为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但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HIV进入抑制剂通过阻止HIV进入靶细胞抑制病毒感染,是抗HIV新药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由于天然产物具有来源广泛、结构多样、有效和低毒等特点,使天然来源HIV进入抑制剂成为近年来研究和开发新型抗HIV药物的热点。对近年来天然来源HIV进入抑制剂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HIV进入抑制剂 天然产物 抗HIV药物
原文传递
日本蛇菰中咖啡酰基葡萄糖类化合物抑制HIV-1进入的机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夏承来 毛芹超 +4 位作者 李润明 陈之朋 姜世勃 姜志宏 刘叔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0-723,共4页
目的研究从日本蛇菰中分离的咖啡酰基葡萄糖类化合物抑制HIV-1进入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HIV-1假病毒体系,并结合针对gp41包膜蛋白的ELISA以及分子对接方法,对日本蛇菰分离的咖啡酰基葡萄糖类化合物抑制HIV-1进入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我们... 目的研究从日本蛇菰中分离的咖啡酰基葡萄糖类化合物抑制HIV-1进入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HIV-1假病毒体系,并结合针对gp41包膜蛋白的ELISA以及分子对接方法,对日本蛇菰分离的咖啡酰基葡萄糖类化合物抑制HIV-1进入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我们首先用HIV-1 Env假病毒来检测六个咖啡酰基葡萄糖类化合物(终浓度:25μg·ml-1)的抑制活性,发现1,2,6-三-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TCGP)和1,3-双-O-咖啡酰基-4-O-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DCGGP)具有较好的抑制病毒进入靶细胞的作用。进一步量效关系研究表明,两个化合物的病毒抑制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它们的IC50值分别是(5.5±0.2)和(5.3±0.1)μg·ml-1。这两个化合物的抑制活性与其抑制gp41六螺旋束结构形成的机制有关。分子对接表明,它们均能靶向gp41上N-螺旋三聚体的靶穴位置。结论1,2,6-三-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TCGP)和1,3-双-O-咖啡酰基-4-O-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DCGGP)可以较好的抑制HIV-1 Env假病毒感染靶细胞,可作为先导化合物来研发抗HIV-1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gp41 咖啡酰基葡萄糖类化合物 假病毒 HIV-1进入抑制剂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进入抑制剂的临床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海雁 姜和 +1 位作者 蔡绍皙 谢东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77-981,共5页
耐药性是目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的主要问题。HIV进入抑制剂可以阻断HIV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具有新的作用机制,对其开发是目前解决耐药性问题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单位在进行HIV进入抑制剂研... 耐药性是目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的主要问题。HIV进入抑制剂可以阻断HIV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具有新的作用机制,对其开发是目前解决耐药性问题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单位在进行HIV进入抑制剂研究,有些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结合我们自身的研究工作,着重综述了HIV进入抑制剂在预防与治疗艾滋病中的应用研究情况,特别讨论了其临床试验的目的、设计方案,以及进入抑制剂与目前药物联合使用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药物疗法 HIV进入抑制剂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echinocystic acid derivatives as HCV entry inhibitors 被引量:3
19
作者 Fei Yu Qi wang +6 位作者 Han Wang Long-Long Si Jia-Xin Liu XU Han Su-Long Xiao Li-He Zhang De-Min Zho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711-713,共3页
A series of echinocystic acid (EA) 28-COOH derivatives was synthesized, and their anti-HCV entry activity was evaluated by HCVpp and VSVpp entry assay. It was found that some of them showed moderate anti-HCV entry a... A series of echinocystic acid (EA) 28-COOH derivatives was synthesized, and their anti-HCV entry activity was evaluated by HCVpp and VSVpp entry assay. It was found that some of them showed moderate anti-HCV entry activity, especially compound 12, and these modifications also removed the undesired hemolytic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terpene Echinocystic acid HCV entry inhibitors Hemolysis
原文传递
来源于马尾树树皮的化合物蜡果杨梅酸B抑制HIV进入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承来 毛芹超 +3 位作者 李润明 姜世勃 姜志宏 刘叔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7-452,共6页
目的利用假病毒技术,研究来源于马尾树树皮的化合物蜡果杨梅酸B抑制HIV-1进入的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HXB2和pVSV-G两个病毒包膜蛋白质粒,与pNL4-3.Luc.R-E-共转染,构建HIV-1Env假病毒和VSV-G假病毒,检测化合物抑制假病毒感染的活... 目的利用假病毒技术,研究来源于马尾树树皮的化合物蜡果杨梅酸B抑制HIV-1进入的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HXB2和pVSV-G两个病毒包膜蛋白质粒,与pNL4-3.Luc.R-E-共转染,构建HIV-1Env假病毒和VSV-G假病毒,检测化合物抑制假病毒感染的活性。采用针对包膜蛋白亚基gp41的ELISA方法,结合分子对接,研究活性化合物抗HIV-1的作用机制。结果从马尾树树皮中来源的2个三萜类单体化合物蜡果杨梅酸B(myriceric acid B)和蜡果杨梅酸C(myriceric acid C)中,仅蜡果杨梅酸B能特异性地抑制HIV-1 Env假病毒感染,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8.3±0.2)mg·L-1。此外,蜡果杨梅酸B在C-28位羧基的酯化产物蜡果杨梅酸B甲酯(myriceric acid B methyl ester)没有抑制HIV-1进入的活性。蜡果杨梅酸B的进入抑制活性与其抑制gp41六螺旋束结构形成的机制有关。分子对接表明,蜡果杨梅酸B能靶向gp41上N-螺旋三聚体的靶穴位置。结论蜡果杨梅酸B是作用于gp41的HIV-1进入抑制剂,其分子结构中C-28位的羧基及C-3位羟基与抑制活性密切相关。蜡果杨梅酸B可作为先导化合物来研发新的HIV进入抑制剂类抗艾滋病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假病毒 蜡果杨梅酸B 药物筛选 GP41 HIV进入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