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行床入口段流体力学及混合行为 被引量:13
1
作者 魏飞 刘金忠 金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8-38,共11页
针对工业快速反应对气固进料混合过程的特殊需求,在内径140mm,高4.7m的并流下行循环流化床中,采用双光路光纤密度测量技术及磷光颗粒示踪技术,对两种不同的气固并流下行床分布器结构的流动及颗粒混合行为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人... 针对工业快速反应对气固进料混合过程的特殊需求,在内径140mm,高4.7m的并流下行循环流化床中,采用双光路光纤密度测量技术及磷光颗粒示踪技术,对两种不同的气固并流下行床分布器结构的流动及颗粒混合行为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人口段颗粒浓度径向分布沿轴向的变化规律及颗粒轴径向混合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下行床入口段颗粒浓度随轴向位置的变化可划分为分布器影响区及湍流控制区.分布器结构对入口段颗粒密度分布有较大影响,利用侧向喷嘴并降低入口处颗粒的射流可以获得较好的径向均布效果.侧向喷嘴的分布器结构更有利于颗粒的径向混合.还考察了入口结构对颗粒混合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对Pe_a及Pe_r的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床 入口段 浓度分布 混合 流化床 流体力学
下载PDF
固定床层中四种不同粒径柱状活性炭流动阻力特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建伟 曹子栋 +1 位作者 何少平 李江荣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7,共4页
采用活性炭脱硫制酸 ,床层阻力是活性炭床层在工程技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数据 ,通过测量 4种不同粒径活性炭的阻力特性 ,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实验表明 :在层流区时 ,平均阻力系数随Re数的增大而减小 ,层流向紊流过渡区时 ,平均阻... 采用活性炭脱硫制酸 ,床层阻力是活性炭床层在工程技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数据 ,通过测量 4种不同粒径活性炭的阻力特性 ,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实验表明 :在层流区时 ,平均阻力系数随Re数的增大而减小 ,层流向紊流过渡区时 ,平均阻力系数随Re数的增大而增大。入口效应仅在低Re数、床层总阻力较小时对床层平均阻力系数影响较大。在层流区时小颗粒直径的活性炭 ( 1mm)床层平均阻力系数随床层高度增大而增大 ,大颗粒直径活性炭 ( 3mm ,6mm ,1 0mm)床层平均阻力系数随床层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阻力特性 入口效应 固定床层 流动特性 烟气脱硫 环境污染
下载PDF
水/乙醇混合工质在硅基微通道中的流动与换热 被引量:7
3
作者 魏珍 吴慧英 吴信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706-2712,共7页
以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溶液为工质,在5种不同几何尺寸的梯形硅基微通道中进行了层流流动与换热的实验研究。基于实验结果,分别得出了摩擦常数和平均Nusselt数的实验关联式。实验发现微通道的几何尺寸对微流体的流动与换热特性有着非常显著... 以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溶液为工质,在5种不同几何尺寸的梯形硅基微通道中进行了层流流动与换热的实验研究。基于实验结果,分别得出了摩擦常数和平均Nusselt数的实验关联式。实验发现微通道的几何尺寸对微流体的流动与换热特性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各通道中的换热随乙醇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特性,而流动特性则不随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还发现在本实验参数范围内,入口段效应对流动与换热的影响都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微通道 混合工质 流动特性 对流换热 入口效应
下载PDF
颗粒无序堆积床内颗粒-流体对流传热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晶钰 刘衍 +2 位作者 杨剑 丁旭刚 王秋旺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02-2205,共4页
本文采用萘升华热质比拟实验方法测量了颗粒无序堆积床中颗粒流体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文章首先针对堆积床中的"入口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入口处传热系数低于内部传热系数,其影响存在于几个颗粒直径范围内,并在6~8倍颗粒直径后达到... 本文采用萘升华热质比拟实验方法测量了颗粒无序堆积床中颗粒流体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文章首先针对堆积床中的"入口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入口处传热系数低于内部传热系数,其影响存在于几个颗粒直径范围内,并在6~8倍颗粒直径后达到传热充分发展区。其次对比了充分发展区的传热系数和Wakao公式的预测值,其平均偏差为11.83%。最后从孔隙率对传热的影响出发,对Wakao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床 对流传热系数 入口效应 孔隙率
原文传递
微/小通道冷却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任川 《电子机械工程》 2014年第5期1-6,共6页
微/小通道冷却是工程领域应对电子设备"热障"的最重要的强化传热技术之一。文中阐述了微/小通道冷却技术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微尺度流动、对流传热的微尺度效应和入口段效应,并详细讨论了开展微/小通道冷却技术工程化研究的若干... 微/小通道冷却是工程领域应对电子设备"热障"的最重要的强化传热技术之一。文中阐述了微/小通道冷却技术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微尺度流动、对流传热的微尺度效应和入口段效应,并详细讨论了开展微/小通道冷却技术工程化研究的若干关键问题,从而澄清了微/小通道冷却技术在目前阶段工程化应用方面的思路,为开展微/小通道换热器的工程研究和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通道 流动 对流传热 微尺度效应 入口段效应 工程化应用
下载PDF
微小通道内流动及气溶胶沉积特性实验研究
6
作者 胡培政 王善普 +1 位作者 佟立丽 曹学武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94-2100,共7页
事故后气溶胶通过安全壳微小通道穿透会发生滞留现象,在不同载气流动状态下,主导沉积机制不同,会影响气溶胶的穿透率,因此需要研究微小通道内气溶胶的载气流动特性及气溶胶沉积特性。本文建立了微小通道气溶胶穿透与滞留实验装置,开展... 事故后气溶胶通过安全壳微小通道穿透会发生滞留现象,在不同载气流动状态下,主导沉积机制不同,会影响气溶胶的穿透率,因此需要研究微小通道内气溶胶的载气流动特性及气溶胶沉积特性。本文建立了微小通道气溶胶穿透与滞留实验装置,开展了雷诺数为40~3600的载气流动与气溶胶沉积实验研究。在雷诺数约为700时,微小通道内会发生层流转捩。层流流动下,在大突缩比的矩形微通道中,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入口碰撞效应减弱,穿透率增大;小突缩比薄壁毛细管微通道入口效应弱,随着雷诺数的增大,气溶胶几乎完全穿透。在雷诺数为800~3600的湍流流动下,气溶胶沉积主要处于涡流扩散-碰撞区及惯性主导区,受到湍流涡的影响气溶胶穿透率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通道 穿透率 流动转捩 入口效应 湍流沉积
下载PDF
微通道内油液低雷诺数运动流动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4
7
作者 向硕 任国全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66,共4页
基于连续性方程和N-S方程,建立了油液在102μm量级通道中流动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法求得了速度的数值解,并利用CFD软件Fluent分别数值模拟了进口段效应、几何结构参数和重力效应对光滑矩形截面微通道中油液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于连续性方程和N-S方程,建立了油液在102μm量级通道中流动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法求得了速度的数值解,并利用CFD软件Fluent分别数值模拟了进口段效应、几何结构参数和重力效应对光滑矩形截面微通道中油液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液在微通道横截面上的速度分布近似呈抛物线型分布,最大流速在微通道的中心轴线处;进口段效应对油液微流动的影响在通道长度较大时可以忽略;微通道内油液低雷诺数流动的阻力系数随长径比增大而减小,长径比大于75时趋于稳定,而摩擦阻力常数则随高宽比的增大而呈指数级增大;重力效应对油液的微流动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动 进口段效应 FLUENT 流场分布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锅炉烟管管端裂纹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于太安 张东辉 刘春东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7-38,共2页
通过分析DEL系列锅炉烟管管端裂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几点能减少烟管管端裂纹出现机会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烟管 裂纹 锅炉 入口效应
下载PDF
基于熔合蒸发反应的超重新元素Z=119,120的产生截面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子涵 陈鹏辉 +1 位作者 曾祥华 冯兆庆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1-433,共13页
基于双核系统模型,系统计算了熔合蒸发反应^(48)Ca+^(22)Es,^(48)Ca+^(257)Fm,^(49)Sc+^(252)Es,^(49)Sc+^(251)Cf,^(50)Ti+^(247)Bk,^(50)Ti+^(251)Cf,^(51)V+^(247)Cm,^(51)V+^(247)Cf,^(54)Cr+^(243)Am,^(54)Cr+^(247)Cm,^(56)Mn+^(2... 基于双核系统模型,系统计算了熔合蒸发反应^(48)Ca+^(22)Es,^(48)Ca+^(257)Fm,^(49)Sc+^(252)Es,^(49)Sc+^(251)Cf,^(50)Ti+^(247)Bk,^(50)Ti+^(251)Cf,^(51)V+^(247)Cm,^(51)V+^(247)Cf,^(54)Cr+^(243)Am,^(54)Cr+^(247)Cm,^(56)Mn+^(244)Pu,^(56)Mn+^(243)Am,^(60)Fe+^(237)Np,^(60)Fe+^(244)Pu,^(61)Co+^(238)U,^(61)Co+^(237)Np,^(64)Ni+^(231)Pa,^(64)Ni+^(238)U,^(65)Cu+^(232)Th,^(65)Cu+^(231)Pa,^(68)Zn+^(232)Th中的超重新核素Z=119,120产生截面。从驱动势中提取内部熔合位垒,结合势能面可以用于粗略地预测熔合几率相对值。还系统研究了碰撞系统不对称度对超重新元素合成的影响,发现超重核合成截面随着反应系统的质量不对称度增加而增大。^(46-50)Ti诱发的熔合蒸发反应有利于合成新超重元素Z=119~120。还讨论了弹核同位旋对超重新元素合成截面的影响。计算表明,合成超重新元素^(28-295)119的最佳弹靶组合为^(44,46,48.50)T1+^(247)Bk,合成截面约为一皮靶,反应道为(2~4)n,激发能为20~40 MeV。在激发能26 MeV的^(46)Ti(^(251)Cf,2n)^(295)120反应中,合成新元素^(295)120的最大截面约为一皮靶。基于本工作的计算,提出了合成超重新元素Z=119~120最佳的弹靶组合和反应能量,为未来的相关实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新元素 合成截面 入射道效应 双核模型
原文传递
微尺度气体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田田 贾力 李成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4-856,共3页
现有关于微尺度下气体流动特性的文献结果差异很大,甚至互相矛盾。文中提出入口效应以及充分发展段的流动特性与常规尺度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微尺度下气体流动特性的关键因素。搭建了单相气体流动特性实验研究系统,针对这一影响因素对气体... 现有关于微尺度下气体流动特性的文献结果差异很大,甚至互相矛盾。文中提出入口效应以及充分发展段的流动特性与常规尺度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微尺度下气体流动特性的关键因素。搭建了单相气体流动特性实验研究系统,针对这一影响因素对气体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证实了上述结论,发现微尺度下充分发展段流体的摩擦阻力明显小于常规理论预测值。针对微尺度下气体流动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流动特性 入口效应 可压缩性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温升模拟中入口异常高温度梯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申双林 张小坤 +3 位作者 万兴文 郑克晴 凌意瀚 王绍荣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24-232,共9页
针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循环失效问题,建立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气体预热动态模型,研究了电池内最大温度梯度分布规律和入口异常高温度梯度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在热气体参数和预热方式变化时,电池内最大温度梯度始终处于电池入口... 针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循环失效问题,建立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气体预热动态模型,研究了电池内最大温度梯度分布规律和入口异常高温度梯度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在热气体参数和预热方式变化时,电池内最大温度梯度始终处于电池入口边缘处的电极表面;电池入口处存在异常高的温度梯度,且在入口一小段区域内,温度梯度沿流动方向迅速下降;其原因是模型中入口采用均一的平均速度和温度,“入口效应”强化气体与电池换热;采用入口段延长的方式可使入口速度充分发展,降低电池内最大温度梯度,但由于均一温度入口并未优化,入口处仍然存在很大的温度梯度和温度梯度变化;因此采用数值模拟研究电池预热升温安全性时,仅采用最大温度梯度作为安全性判据会高估电池内热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温度梯度 数值模拟 入口效应
下载PDF
幂律流体圆管层流进口段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致清 丁忠满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A12期577-585,共9页
本文首先采用方法推导了幂律流体在圆管进口段内流动的边界层动量积分方程式和能量积分方程式,并通过解能量积分方程式,求得了进口段效应诸系数及其与流动指数n之间的变化关系。以边界层内幂律流体层流速度分布假设f(η)=(1一η)^((n+1)... 本文首先采用方法推导了幂律流体在圆管进口段内流动的边界层动量积分方程式和能量积分方程式,并通过解能量积分方程式,求得了进口段效应诸系数及其与流动指数n之间的变化关系。以边界层内幂律流体层流速度分布假设f(η)=(1一η)^((n+1)/n)为特例,所求出的结果与文献[4]中的理论值和实验值比较表明,本文的计算是既简便又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流动 进口效应 边界层
下载PDF
19.6μm微管内部阻力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志刚 张荣光 +1 位作者 梁世强 贺建坤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9-203,共5页
分别以蒸馏水、四氯化碳为工质,流过内径19.6!m光滑石英管,分别采用"单管法"和"双管法"测量微管进出口压力、温度和流量,实验得到了雷诺数(Re数)在9.6~530之间的微管内部流动阻力,并与经典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实验... 分别以蒸馏水、四氯化碳为工质,流过内径19.6!m光滑石英管,分别采用"单管法"和"双管法"测量微管进出口压力、温度和流量,实验得到了雷诺数(Re数)在9.6~530之间的微管内部流动阻力,并与经典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粘性耗散效应降低了摩擦系数,降低了约13.7%;进出口压力降、入口效应与双电层效应(electrical double layer,EDL效应)则增加微管内部摩擦系数,在Re数相同时,其中,进出口压力降与入口效应大约增加了16.12%摩擦系数,EDL效应增加了约6.84%摩擦系数。忽略3种微尺度效应,19.6!m管流动摩擦系数与Hagen Poiseuille理论值几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石英管 摩擦系数 粘性耗散 入口效应 双电层效应
下载PDF
两性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AHAPAM)溶液孔隙介质流动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鑫 路遥 +1 位作者 程伟 黄晓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36,共5页
研究了AHAPAM溶液孔隙介质内流动过程的宏观与微观运移,及其在该过程中的聚集态变化和孔隙内溶液分布及变化特征;对流动过程中影响溶液黏弹性的因素进行分类和讨论。压力变化趋势表明,AHAPAM溶液孔隙介质传播分阶段进行,有效黏度前锋流... 研究了AHAPAM溶液孔隙介质内流动过程的宏观与微观运移,及其在该过程中的聚集态变化和孔隙内溶液分布及变化特征;对流动过程中影响溶液黏弹性的因素进行分类和讨论。压力变化趋势表明,AHAPAM溶液孔隙介质传播分阶段进行,有效黏度前锋流速远低于体积流速;孔隙内溶液的波及效率和深度大于传统PAM溶液,且在剪切变稀区仍可提高波及效率。孔隙流动前后的溶液性质研究表明,入口效应、吸附和剪切作用是溶液黏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其中吸附逐渐达到饱和,剪切和入口效应稳定存在。孔隙内聚合物分布研究表明,溶液在孔隙介质中的微观运移不受压力影响,虽然速度缓慢,但可进一步提高波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 孔隙介质 入口效应 孔隙吸附 微观运移
下载PDF
CC板通道入口效应对传热特性和阻力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魏晓阳 王利民 +1 位作者 邓磊 车得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061-4068,共8页
选取低Reynolds数k-ε湍流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不同Reynolds数下入口效应和CC板通道单元体传热特性、阻力特性的关系。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入口效应的存在使得CC板通道前3个单元体的湍流强度显著变大,在第4个单元体之后入口... 选取低Reynolds数k-ε湍流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不同Reynolds数下入口效应和CC板通道单元体传热特性、阻力特性的关系。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入口效应的存在使得CC板通道前3个单元体的湍流强度显著变大,在第4个单元体之后入口效应对传热特性的影响可以忽略;随着Reynolds数的增加,由于CC板通道入口处湍流强度增加的程度逐渐变小,入口效应对传热效果的强化能力下降;随着Reynolds数的增加,入口段和充分发展段的摩擦阻力系数均有所下降;此外,由于入口效应的存在,CC板通道入口段的摩擦阻力系数比充分发展段高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板通道 入口效应 传热 数值模拟 湍流强度 摩擦阻力系数
下载PDF
热边界层发展对微通道中纳米流体传热的影响
16
作者 王淑香 童军杰 徐立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21-626,共6页
对加热长度为4.5 mm、水力直径为130μm的微通道芯片中纳米流体的换热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比较了纯水和不同质量分数纳米流体在微通道中的换热性能,分析了热边界层发展对纳米流体换热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在热边界层发展段,纳米粒子的... 对加热长度为4.5 mm、水力直径为130μm的微通道芯片中纳米流体的换热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比较了纯水和不同质量分数纳米流体在微通道中的换热性能,分析了热边界层发展对纳米流体换热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在热边界层发展段,纳米粒子的加入可使通道的局部换热系数得到提高,且沿着工质的流动方向,换热系数提高的幅度逐渐减小。在热边界层发展阶段,工质的进口速度越大,纳米流体换热系数提高的幅度也越大。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对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合理解释,并得出热边界层越薄,纳米流体对于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越大,对于传热的强化效果也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纳米流体 入口效应 热边界层 强化传热
下载PDF
乙二醇溶液水平新型多头内螺纹管内流阻特性
17
作者 张吉礼 王永辉 +1 位作者 马志先 陈敬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62-1770,共9页
建立了水平管内绝热流动阻力特性试验系统,试验研究了乙二醇溶液在两种新型多头内螺纹管内的流动特性。试验中,乙二醇体积分数为15%,两种试验管公称内径为22 mm与16 mm、螺纹头数为60头与38头、螺旋升角为45°与60°、相对粗糙... 建立了水平管内绝热流动阻力特性试验系统,试验研究了乙二醇溶液在两种新型多头内螺纹管内的流动特性。试验中,乙二醇体积分数为15%,两种试验管公称内径为22 mm与16 mm、螺纹头数为60头与38头、螺旋升角为45°与60°、相对粗糙高为0.022与0.053,测试段长度分别为2643 mm与2945 mm,Pr范围13.9-23.2,Re范围4000-33000。结果表明:多头内螺纹管阻力系数达到极大值之前的变化趋势与均匀粗糙管显著不同,而且无法通过既有多头内螺纹管经验模型准确描述;多头内螺纹管内达到阻力系数极大值的分界点Re为内肋结构参数的函数;入口效应对内螺纹管阻力系数的影响随Re增加而增大,传统的判别入口段可忽略的判据(l/di〉60)并不适用于多头内螺纹管,尤其是在Re〉20000的工况;既有多头内螺纹管经验模型适用工况条件有待进一步拓宽,多头内螺纹结构流动阻力的作用机制、阻力系数出现极大值的分界点的变化规律有待进一步试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螺纹管 阻力系数 乙二醇 入口效应 试验 流动 模拟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大孔穴多孔介质内湍动特性研究
18
作者 陈仲山 解茂昭 +2 位作者 刘宏升 贾明 刘红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9-193,共5页
建立了用于过滤燃烧数值模拟的大孔穴多孔介质3-D均质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四组不同参数多孔介质内压力梯度与渗流速度之间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数值计算表明:相对于孔隙率,孔径亦即渗透率对压力梯度的影... 建立了用于过滤燃烧数值模拟的大孔穴多孔介质3-D均质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四组不同参数多孔介质内压力梯度与渗流速度之间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数值计算表明:相对于孔隙率,孔径亦即渗透率对压力梯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入口效应仅局限在距入口界面2~3个单元长度内,几何参数和渗流速度对其影响可以忽略;多孔介质的存在抑制了湍动能的发展,在受入口效应影响的区域,湍动能衰减得比较剧烈,之后变化趋缓,最终与耗散率形成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穴多孔介质 3-D均质网络模型 入口效应
原文传递
R134a在水平蒸发管内热进口效应及周向壁温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文铸 马虎根 徐雪琴 《华东工业大学学报》 1995年第3期95-100,共6页
在低沸点工质换热试验台上对R134a进行光管、强化管内水平流动的沸腾换热试验,分析讨论了热进口效应以及周向壁面的温度分布.
关键词 强化蒸发管 沸腾换热 温度分布 试验
下载PDF
液固二相流动的层流Navier-Stokes方程数值计算
20
作者 钟伯文 杜棣荣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14-220,共7页
本文基于有相间滑移的液固二相流动层流Navier-Stokes基本方程,采用修正的SIMPLE算法即相间滑移算法(Iute-PhaseSliPAlgorithm)计算了圆管定常轴对称一相流动层流入口问题.计算表明,本... 本文基于有相间滑移的液固二相流动层流Navier-Stokes基本方程,采用修正的SIMPLE算法即相间滑移算法(Iute-PhaseSliPAlgorithm)计算了圆管定常轴对称一相流动层流入口问题.计算表明,本文采用的二相流动模型和IPSA算法能很好地模拟悬浮粒子在国管层流流动中出现的径向迁移现象,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二相流动 入口流动 SIMPLE算法 IPSA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