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检测阴沟肠杆菌AmpC酶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33
1
作者 周志慧 李兰娟 +2 位作者 俞云松 裘云庆 马亦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简便易行的AmpC酶的表型筛选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表型筛选和三维试验 ,对 1 4 4株阴沟肠杆菌进行AmpC酶检测 ,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并检测部分菌株的等电点和ampD基因。结果  1 4 4株阴沟肠杆菌表型筛选...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简便易行的AmpC酶的表型筛选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表型筛选和三维试验 ,对 1 4 4株阴沟肠杆菌进行AmpC酶检测 ,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并检测部分菌株的等电点和ampD基因。结果  1 4 4株阴沟肠杆菌表型筛选结果显示高产AmpC酶的菌株共有35株 ,占 2 4 .31 % (35/1 4 4 )。表型筛选与三维试验相比总符合率为 89.58% (1 2 9/1 4 4 )。 2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反的有 5株菌 ,其中 4株菌的等电点条带均不能被氯唑西林抑制 ,另 1株菌株等电点检测有 5条带 (其中 2条被氯唑西林抑制 )。 3株ampD基因阳性菌株测序结果显示均存在 71 ,72 ,75位氨基酸发生改变 ,其中有 2株还存在 1 0 1位氨基酸改变。结论 表型筛选法检测AmpC酶结果可靠、方法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酶类 表型 三维试验 AMPC酶 Β内酰胺酶
原文传递
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在阴沟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对其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86
2
作者 佘丹阳 刘又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9期1355-1358,共4页
目的 研究AmpC酶和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在阴沟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及对其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 (MIC) ,三维试验、等电聚焦电泳、接合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耐药菌的产酶情况。结果  10 6株阴沟肠杆... 目的 研究AmpC酶和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在阴沟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及对其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 (MIC) ,三维试验、等电聚焦电泳、接合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耐药菌的产酶情况。结果  10 6株阴沟肠杆菌中 ,单纯高产AmpC酶者、单纯产ESBL者、高产AmpC酶并产ESBL者分别占 16 0 %、10 4 %、13 2 %。CTX M型和SHV型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 17 0 % (18/ 10 6 )和 6 6 % (7/ 10 6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阴沟肠杆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MIC90≤ 2 μg/ml)。单纯高产AmpC酶菌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超过 70 % ;单纯产ESBL菌对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哌酮 /舒巴坦、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超过 6 0 % ;高产AmpC酶并产ESBL菌对除碳青霉烯类外的其他抗生素的敏感率均低于 2 5 %。结论 CTX M型ESBL已经在阴沟肠杆菌中流行。产ESBL和高产AmpC酶同样是导致阴沟肠杆菌对第 3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重要原因。ESBL在高产AmpC酶菌株中的流行增强了此类菌株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C酶 阴沟肠杆菌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类 院内感染 抗生素
原文传递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突变的选择作用 被引量:67
3
作者 佘丹阳 刘又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 比较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哌酮 /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对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突变的选择能力。方法 以 10株单纯诱导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和 5株诱导产AmpC酶并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 (ESBLs)的阴... 目的 比较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哌酮 /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对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突变的选择能力。方法 以 10株单纯诱导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和 5株诱导产AmpC酶并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 (ESBLs)的阴沟肠杆菌为对象 ,采用肉汤稀释渐进突变选择法筛选突变株 ,三维试验监测受试菌的AmpC酶产生情况 ,琼脂稀释法测定突变株的抗生素敏感性。结果 在单纯诱导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中 ,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对高产AmpC酶突变的选择能力最强。在诱导产AmpC酶并产ESBLs的阴沟肠杆菌中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对高产AmpC酶突变的选择能力最强。头孢吡肟对高产AmpC酶突变的选择作用较弱 ,但可逐渐增强部分受试菌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亚胺培南对高产AmpC酶突变没有选择作用 ,也没有导致受试菌耐药性增强。结论 各种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突变的选择能力是不一致的 ,在治疗由阴沟肠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时 ,应选择具有高抗菌活性、低选择能力的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抗药性 微生物 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 哌拉西林 头孢哌酮 舒巴坦 头孢他啶 头孢噻肟 AmpC酶突变
下载PDF
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流行状况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2
4
作者 顾怡明 张杰 +2 位作者 俞云松 周志慧 杜小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321-1324,共4页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机制。方法58株临床分离的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表型筛选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结果58株阴沟肠杆菌表型筛选结果显示,高产AmpC酶株、单产ESBLs株...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机制。方法58株临床分离的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表型筛选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结果58株阴沟肠杆菌表型筛选结果显示,高产AmpC酶株、单产ESBLs株和同时产AmpC酶和ESBLs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5.52%、13.79%和20.69%;58株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高产AmpC酶菌株、单产ESBLs菌株和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55.3%、87.5%和16.7%;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28.9%、50%和8.3%;对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分别为97.4%、37.5%和16.7%;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58株临床分离株ESBLs编码基因的测序结果显示,分别为SHV2、SHV2a、SHV12、CTXM14和CTXM3型ESBLs;58株临床分离株的ampD基因PCR扩增显示49株阳性,占84.48%,对其中8株进行克隆测序,均存在可疑的羧基端突变位点。结论产生AmpC酶和ESBLs是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菌素耐药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AMPC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基因分析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黄支密 单浩 +4 位作者 糜祖煌 杨海燕 仵蕾 储秋菊 秦玲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40株阴沟肠杆菌中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在2003年9月至2004年11月从解放军第98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40株阴沟肠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5种16Sr...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40株阴沟肠杆菌中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在2003年9月至2004年11月从解放军第98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40株阴沟肠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5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和rmtD)和9种AMEs基因[aac(3)-Ⅰ、aac(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b、aac(6′)-Ⅱ、ant(3″)-Ⅰ、ant(2″)-Ⅰ和aph(3′)-Ⅵ]。结果40株阴沟肠杆菌中,6种基因rmtB、aac(3)-Ⅱ、aac(6′)-Ⅰb、ant(3″)-Ⅰ、ant(2″)-Ⅰ和aph(3″)-Ⅵ的阳性株数分别为5株(12.5%)、11株(27.5%)、29株(72.5%)、13株(32.5%)、2株(5.0%)和2株(5.0%);其余8种基因均阴性;AMEs基因总阳性率为85.0%(34/40)。对29株aac(6′)-Ⅰb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证实有7株(24.1%)单独携带aac(6′)-Ⅰb-cr双功能酶基因(GenBank:EF375620、EU159121),18株(62.1%)单独携带aac(6′)-Ⅰb-Suzhou(苏州型,EU085533),3株(10.3%)同时携带aac(6′)-Ⅰb-Suzhou及aac(6′)-Ⅰb-cr2种亚型,仅1株(3.4%)为aac(6′)-Ⅰb经典型。结论临床分离的40株阴沟肠杆菌中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率较低而AMEs基因阳性率很高,至少存在5种AMEs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16S rRNA甲基化酶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基因
原文传递
阴沟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4
6
作者 杜廷义 周兵 +3 位作者 马东亮 刘海云 董云华 曾光雄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监测阴沟肠杆菌医院感染菌株 ESBL s的产生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 5种底物的“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 ESBL s;体外药敏试验采用 K- B法 ;实验数据处理使用 WHONET- 5软件。结果 在本组样本的 47株阴沟肠杆菌临... 目的 监测阴沟肠杆菌医院感染菌株 ESBL s的产生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 5种底物的“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 ESBL s;体外药敏试验采用 K- B法 ;实验数据处理使用 WHONET- 5软件。结果 在本组样本的 47株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中 ,ESBL s的检出率为 38.3% ;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株 ,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依次为 17.0 %、2 9.8% ;产 ESBL s和不产 ESBL s菌株间的耐药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ESBL s是造成本地区阴沟肠杆菌严重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治疗应首选亚胺培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抗菌药物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43
7
作者 张永龙 李家泰 赵鸣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28-435,共8页
本文对阴沟肠杆菌 Amp C酶进行了以下 5个方面研究 ,其内容和结果分别为 :(1)联合药敏实验 :用平皿二倍稀释法研究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呋辛与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联合对 34株头孢他啶... 本文对阴沟肠杆菌 Amp C酶进行了以下 5个方面研究 ,其内容和结果分别为 :(1)联合药敏实验 :用平皿二倍稀释法研究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呋辛与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联合对 34株头孢他啶耐药菌 ,6株头孢他啶中敏菌及 15株头孢他啶敏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舒巴坦使头孢他啶对 32 .7% (18/ 5 5 )的阴沟肠杆菌的抗菌作用有明显抗菌增效作用。 96 .4%(5 3/ 5 5 )的阴沟肠杆菌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敏感。 (2 )酶稳定性实验 :紫外测定法测定 4株标准菌和 6株临床分离菌产生的 Amp C酶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率 ,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产生的 β-内酰胺酶对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头孢氨苄 ,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克洛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及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水解率高。对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 ,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以及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单环类 β-内酰胺抗生素氨曲南的水解率较低。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对 4株标准产酶菌及 6株临床分离菌产生的 β-内酰胺酶均无抑制作用 ,而三唑巴坦则对上述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 Amp C酶分子量测定 :用 SDS- PAGE测定酶的分子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AMPC酶 抗生素 头孢菌素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ampD基因突变与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 被引量:37
8
作者 吴伟元 陈民钧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ampD基因突变与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的关系。 方法 :分别检测 4株临床分离的头孢曲松耐药菌和 2株头孢曲松敏感菌 ,头孢西丁诱导前和诱导后 β内酰胺酶的表达水平 ;使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扩增 6株...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ampD基因突变与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的关系。 方法 :分别检测 4株临床分离的头孢曲松耐药菌和 2株头孢曲松敏感菌 ,头孢西丁诱导前和诱导后 β内酰胺酶的表达水平 ;使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扩增 6株阴沟肠杆菌ampD基因 ,测定并分析它们的核苷酸序列。 结果 :诱导前 ,4株耐药株β内酰胺酶表达水平是敏感株的 39~ 82 9倍。诱导后 ,2株敏感菌 β内酰胺酶水解活性分别为诱导前的 18倍和 2 2倍 ;4株耐药菌则无明显增加。ampD6基因在 316~ 32 0位缺失 5个核苷酸 ,出现移码突变 ,34 0位突变为终止码 ;AmpD1、AmpD8和AmpD2 5的C’末端分别有 6个、3个、3个可疑的氨基酸替代。结论 :阴沟肠杆菌AmpD蛋白C’端缺失或氨基酸的替代可能导致了AmpC酶的去阻遏表达 ,导致细菌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ampD基因 基因突变 AMPC酶 头孢曲松耐药菌 去阻遏表达
下载PDF
2012年中国CHINET肠杆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38
9
作者 陈中举 孙自镛 +27 位作者 胡志东 李金 魏莲花 吴玲 徐英春 张小江 徐元宏 沈继录 王传清 王爱敏 倪语星 孙景勇 张朝霞 季萍 汪复 朱德妹 胡付品 褚云卓 卓超 苏丹虹 俞云松 林洁 张泓 孔菁 胡云建 艾效曼 单斌 杜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7-391,共5页
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不同地区15所医院临床分离肠杆菌属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现状。方法全国15所教学医院2012年1—12月临床分离的3 031株肠杆菌属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以CLSI2012年版标准判断。结... 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不同地区15所医院临床分离肠杆菌属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现状。方法全国15所教学医院2012年1—12月临床分离的3 031株肠杆菌属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以CLSI2012年版标准判断。结果 3 031株肠杆菌属细菌中阴沟肠杆菌占73.0%(2 212/3 031),产气肠杆菌占23.9%(725/3 031),其余肠杆菌属细菌占3.1%(94/3 031)。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占53.2%(1 612/3 031)。肠杆菌属对头孢唑林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高(〉89.0%),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54.4%、47.5%和34.3%,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较低(6.6%-26.3%),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3.7%和10.3%。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中至少一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占8.9%(269/3 031)。共检出4株对所监测的抗菌药物均呈耐药的广泛耐药肠杆菌属细菌。结论 2012年肠杆菌属细菌耐药性与2011年相比有所下降,但耐药情况仍很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耐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属 阴沟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碳青霉烯类 耐药性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质粒型AmpC酶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蔡培泉 王春新 +3 位作者 过毅 糜祖煌 秦玲 黄支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调查阴沟肠杆菌质粒型AmpC酶基因的流行状况及基因型。方法采用ATB药敏试验板微量肉汤法,对44株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CR方法检测DHA和ACT型AmpC酶基因。结果44株阴沟肠杆菌呈多重耐药;36株质粒AmpC酶基因阳性... 目的调查阴沟肠杆菌质粒型AmpC酶基因的流行状况及基因型。方法采用ATB药敏试验板微量肉汤法,对44株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CR方法检测DHA和ACT型AmpC酶基因。结果44株阴沟肠杆菌呈多重耐药;36株质粒AmpC酶基因阳性(81.8%),DHA和ACT-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1.4%、79.5%,而且3株阴沟肠杆菌同时携带DHA和ACT-1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质粒AmpC酶基因携带率高;阴沟肠杆菌中检出ACT-1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 AMPC Β-内酰胺酶 阴沟肠杆菌
下载PDF
临床阴沟肠杆菌感染的分布与耐药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周光 沈定霞 +1 位作者 罗燕萍 管希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 调查我院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分布以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方法 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采用WHONET5.3软件分析。结果 2000-2004年间,我院共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阴沟肠杆菌416株;标本主要分布于呼... 目的 调查我院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分布以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方法 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采用WHONET5.3软件分析。结果 2000-2004年间,我院共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阴沟肠杆菌416株;标本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外科监护病区、神经内科等科室,分别占25.2%、9.6%、8.6%;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耐药性5年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对摘床分离阴沟肠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亚胺培南仍保持了较高的敏感率。结论 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高耐药率且多重耐药较为普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性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抗菌药物 耐药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林伯熹 李彬 +2 位作者 刘秀琴 徐小红 曹颖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4-199,共6页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筛查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利用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KPC...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筛查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利用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KPC、IMP、VIM、NDM)及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SHV、TEM、CTX-M-1组、CTX-M-2组、CTX-M-9组);利用肠杆菌基因重复一致序列分析(ERIC-PCR)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通过接合试验验证碳青霉烯酶基因是否能水平转移。结果共收集29株阴沟肠杆菌,药敏结果显示对检测抗菌药物耐药率>90%的有3种,分别为头孢他啶(93.1%)、头孢西丁(100%)和氨曲南(93.1%);多黏菌素B耐药率最低为3.4%。改良Hodge试验阳性率为79.3%(23/29)。29株实验菌共检出23株含有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IMP基因阳性17株、KPC基因阳性1株。29株阴沟肠杆菌可分为23个不同的型别,其中1株未能分型。接合试验成功率48.3%(14/29)。结论该院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以IMP基因较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碳青霉烯酶 金属酶IMP 耐药机制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3
作者 刘军 李国明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9年第2期49-53,75,共6页
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生β-内酰胺酶、qnr基因介导耐药、整合子、主动外排泵系统作用、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外膜通透性改变等。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对于控制耐药菌的播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耐药机制 Β-内酰胺酶 整合子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裴保香 吴启北 郭秀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47-1149,共3页
目的调查2001-2006年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与抗菌药物年使用量,探讨用药量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2001-2006年抗菌药物的年用药频度(DDDs)与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年来阴沟肠杆菌对5种... 目的调查2001-2006年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与抗菌药物年使用量,探讨用药量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2001-2006年抗菌药物的年用药频度(DDDs)与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年来阴沟肠杆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对阿米卡星下降幅度最大,2006年与2005年相比耐药率下降了28.0%;5种抗菌药物用药量呈下降趋势,头孢他啶2006年用药量只有2004年用药量的1/12,环丙沙星2006年用药量只有2001年的1/8;耐药率和用药频度相关性分析显示,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与阿米卡星的用药频度呈显著正相关(r=0.8826,P<0.05),也与环丙沙星用药频度呈显著正相关(r=0.9429,P<0.05)。结论2001-2006年阴沟肠杆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的下降不仅与其年用量下降呈显著正相关,并且与环丙沙星的年用量下降也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下载PDF
超广谱β-内酰胺酶CTX-M-3和SHV-12在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中的流行 被引量:20
15
作者 佘丹阳 刘又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产ESBLs菌株的发生率、流行特征以及ESBLs的表型和基因型。方法  1999年 2月至 2 0 0 1年 3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临床分离到 10 6株阴沟肠杆菌 ,研究对象为其中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氨曲南敏感性减低的 4...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产ESBLs菌株的发生率、流行特征以及ESBLs的表型和基因型。方法  1999年 2月至 2 0 0 1年 3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临床分离到 10 6株阴沟肠杆菌 ,研究对象为其中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氨曲南敏感性减低的 42株阴沟肠杆菌。通过等电聚焦电泳和接合试验分析ESBLs的表型特征 ;PCR扩增TEM型、SHV型和CTX M型 β 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并对其进行DNA测序 ,以确定ESBLs的基因型 ;采用ERIC PCR分型方法分析我院产ESBLs阴沟肠杆菌的流行特征。结果 在 42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氨曲南敏感性降低的阴沟肠杆菌中 ,有 2 5株产生ESBLs ,占我院同期临床分离的全部阴沟肠杆菌的 2 3 6% (2 5 /10 6)。其中 18株产CTX M 3 ,7株产SHV 12 ,分别占同期我院临床分离的全部阴沟肠杆菌的 17 0 % (18/10 6)和 6 6% (7/10 6)。这是国内首次报道CTX M 3和SHV 12在阴沟肠杆菌中广泛流行。产CTX M 3或SVH 12的阴沟肠杆菌均呈多克隆构成模式 ,仅个别病区内发生过产CTX M 3阴沟肠杆菌引起的小型克隆传播。结论 在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 ,由ESBLs介导的耐药已经成为严重问题。ESBLs的基因型主要为CTX M 3 ,而SHV 12也不少见。CTX M 3和SHV 12在我院的流行主要由其编码基因在不同克隆株之间水平传播引起 ,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抗生素
下载PDF
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桂炳东 王伶 +5 位作者 邹叶青 胡龙华 贾坤茹 章白苓 胡晓彦 谭立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32-1334,共3页
目的掌握阴沟肠杆菌的耐药谱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高产AmpC酶采用表型筛选法,耐药谱选用改良K-B法,基因分型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法。结果50株阴沟肠杆菌中表现高产AmpC酶株有16株(32%)、单产ESBLs菌株有8株(16%)、同时产AmpC... 目的掌握阴沟肠杆菌的耐药谱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高产AmpC酶采用表型筛选法,耐药谱选用改良K-B法,基因分型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法。结果50株阴沟肠杆菌中表现高产AmpC酶株有16株(32%)、单产ESBLs菌株有8株(16%)、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有8株(16%),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株,产酶和不产酶菌株间的耐药率差异存在显著性,RAPD基因分型得的遗传聚类图,可分为4类。结论阴沟肠杆菌有很高的耐药性,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治疗应首选亚胺培南,RAPD技术对阴沟肠杆菌感染同源性分析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耐药性 同源性 RAPD
下载PDF
20株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黄支密 糜祖煌 +4 位作者 秦玲 陈榆 吴晶 仵蕾 单浩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8-431,共4页
目的 明确临床分离的2 0株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采用ATB药敏试验板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分离的2 0株阴沟肠杆菌对2 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目的 明确临床分离的2 0株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采用ATB药敏试验板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分离的2 0株阴沟肠杆菌对2 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型。结果 该2 0株菌呈现多重耐药,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头孢噻吩和头孢西丁完全耐药,对头孢吡肟及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 5 .0 %、6 0 .0 %、85 .0 %、90 .0 %和90 .0 % ,其余9种的耐药率在80 .0 %~95 .0 %之间。19株(95 .0 % )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 -Ⅰ、aac(3) - Ⅱ、ant(3″) -Ⅰ、ant(2″) -Ⅰ和aph(3′) Ⅵ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80 .0 %、5 0 .0 %、4 0 .0 %、5 .0 %和5 .0 % ;而aac(3) -Ⅰ、aac(3) - Ⅲ、aac(3) -Ⅳ和aac(6′)- Ⅱ基因均阴性。结论 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耐药性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基因分析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永利 顾怡明 +3 位作者 张杰 俞云松 周志慧 杜小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 了解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 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方法 对 12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改良三维试验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结果  12株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 目的 了解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 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方法 对 12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改良三维试验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结果  12株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改良三维试验法证实同时产生 Am p C酶和 ESBL s;其中 ,9株 ESBL s编码基因PCR结果阳性 ,分别为 SHV- 2、SHV- 12、CTX- M- 3和 CTX- M- 14型 ESBL s;对另外 3株进行粗酶等电点测定发现 ,存在 7.89和 8.0等电点条带 ,并被克拉维酸抑制 ;12株细菌 am p D和 amp C基因 PCR扩增均呈阳性 ,将 6株耐药菌进行 amp D基因的克隆测序发现均存在羧基端可疑的突变位点。结论  12株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同时产生≥ 1种的 ESBL s及高产 Am p C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AMPC酶 ESBLS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
下载PDF
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余秉翔 佘丹阳 +1 位作者 马家兰 刘又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11-513,共3页
目的 分析导致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阴沟肠杆菌所致的各种临床感染病例 ,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测定各临床病例中分离得到的阴沟肠杆菌的AmpC酶产生情况 ,回顾性比较两组病例在年龄、基础疾病伴发率、细菌学... 目的 分析导致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阴沟肠杆菌所致的各种临床感染病例 ,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测定各临床病例中分离得到的阴沟肠杆菌的AmpC酶产生情况 ,回顾性比较两组病例在年龄、基础疾病伴发率、细菌学检查前的住院时间及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时间、死亡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收集到的全部 4 0例阴沟肠杆菌感染病例中 ,由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所致者 12例 (30 % ) ,非高产 2 8例 (70 % ) ;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患者在细菌学检查前使用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时间为(9.83± 1.93)d ,而非高产AmpC酶组为 (3.10± 0 .78)d ,两者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0 2 ) ;两组患者在年龄、基础疾病伴发率及细菌学检查前的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较长时间使用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导致高产Am p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抗药性 微生物 Β-内酰胺酶类
下载PDF
Detection,isolation,and identification of cadmium-resistant bacteria based on PCR-DGGE 被引量:17
20
作者 HU Qing DOU Min-na +3 位作者 QI Hong-yan XIE Xiang-ming ZHUANG Guo-qiang YANG M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9期1114-1119,共6页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screening of cadmium-resistant bacterial strains from Pb-Zn tailing. We investigated the divers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y inhabiting Dong-san-cha Pb-Zn tailing in Beijing, China, by polymeras...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screening of cadmium-resistant bacterial strains from Pb-Zn tailing. We investigated the divers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y inhabiting Dong-san-cha Pb-Zn tailing in Beijing, China,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of 16S rRNA gene of bacterial strain, and found two dominant strains in the DGGE profile. Using special culture media, we isolated two strong cadmium-resistant bacterial strains. On the basis of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BIOLOG, and 16S rDNA sequencing, the two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as Bacillus cereus and Enterobacter cloaca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s) of heavy metals for the bacteria were determined. E. cloacae showed higher MIC values for heavy metals and a larger rang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an B. cer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cereus enterobacter cloacae PCR-DGGE cadmium resistance antibiotic resista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