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美拉唑肠溶微丸胶囊的制备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欣 张晶 +2 位作者 王娟 于西全 宋洪涛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制备奥美拉唑肠溶微丸胶囊。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在空白丸芯上依次包以主药层、隔离层和肠溶层,制备成奥美拉唑肠溶微丸,并对其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将肠溶微丸装入普通胶囊制成奥美拉唑肠溶微丸胶囊。结果将奥美拉唑、羟丙基甲... 目的制备奥美拉唑肠溶微丸胶囊。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在空白丸芯上依次包以主药层、隔离层和肠溶层,制备成奥美拉唑肠溶微丸,并对其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将肠溶微丸装入普通胶囊制成奥美拉唑肠溶微丸胶囊。结果将奥美拉唑、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 mPa.s)、无水碳酸钠、聚山梨酯-80、二甲基硅油和水混合制成主药层包衣溶液,以无水碳酸钠作为隔离层的碱性调节剂,EUDRAGITL30D-55作为肠溶包衣材料,自制的3批奥美拉唑肠溶微丸胶囊在人工肠液中45 min的释放度分别为(98.0±1.2)%、(95.3±4.0)%和(94.3±1.8)%。结论以肠溶微丸技术制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工艺可行,重复性良好,质量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肠溶微丸 肠溶胶囊 流化床包衣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的制备及其工艺评价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玉娜 郑春丽 +1 位作者 朱家壁 刘建平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2年第1期40-42,70,共4页
目的:制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并对其工艺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按《中国药典》方法对肠溶微丸进行耐酸力和溶出度测定,验证制备工艺的合理性。结果:制备的肠溶微丸在人工胃液中耐酸力良好,人工肠... 目的:制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并对其工艺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按《中国药典》方法对肠溶微丸进行耐酸力和溶出度测定,验证制备工艺的合理性。结果:制备的肠溶微丸在人工胃液中耐酸力良好,人工肠液中溶出迅速而且完全,工艺稳定。结论:该工艺有效地解决了埃索美拉唑镁的稳定性问题且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重现性好,有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镁 肠溶微丸 流化包衣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的制备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文静 李明丽 +3 位作者 樊永庆 薛晓霞 阚淑玲 刘建平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4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采用流化床上药包衣技术制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方法:选择含药层药物浓度、隔离层增重、肠衣层增重为影响因素,以肠溶微丸耐酸力和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肠溶微丸处方,并对最优处方进行验证。结果:最... 目的:采用流化床上药包衣技术制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方法:选择含药层药物浓度、隔离层增重、肠衣层增重为影响因素,以肠溶微丸耐酸力和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肠溶微丸处方,并对最优处方进行验证。结果:最优处方为上药浓度19.16%,隔离层增重17.15%,肠衣层增重66.15%,优化处方实测值与预测值相近。结论:该处方工艺可行,重复性良好,质量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镁 肠溶微丸 Box-Behnken 效应面法 处方优化
下载PDF
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 被引量:7
4
作者 廖恒锋 张翰铭 +5 位作者 李梦楚 张恒 李思霖 史硕 李靖 吴琼珠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目的: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以微丸休止角、收率及释放度为指标,以微晶纤维素、甘露醇、乳糖加入量和聚乙二醇6000(PEG6000)水溶液的浓度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微丸丸... 目的: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以微丸休止角、收率及释放度为指标,以微晶纤维素、甘露醇、乳糖加入量和聚乙二醇6000(PEG6000)水溶液的浓度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微丸丸芯的最优处方。以含量和释放度为指标,筛选隔离层包衣增质量;以耐酸力和释放度为指标,筛选肠溶层包衣增质量。对最优处方工艺进行验证,比较其与市售肠溶片和胶囊的耐酸力和释放度。结果:丸芯最优处方为微晶纤维素30%、甘露醇20%、乳糖15%、PEG6000水溶液的浓度15%,雷内拉唑钠10%,隔离层包衣增质量为10%,肠溶层包衣增质量为10%;所制3批样品的丸芯休止角为16.93-17.17°、收率为65.24%-67.36%、样品含量为96.7%-99.9%,耐酸力为99.66%-99.85%、30 min释放度为90.13%-93.62%;与市售肠溶片和肠溶胶囊的耐酸力相当,释放度介于二者间。结论:成功制得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且质量稳定、可控,制备工艺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钠 肠溶微丸 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采用国产聚丙烯酸树脂Ⅱ制备奥美拉唑肠溶微丸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羽 刘燕 +1 位作者 孙备 王贺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7期738-740,共3页
目的考察采用国产的聚丙烯酸树脂Ⅱ作为肠溶包衣材料制备奥美拉唑肠溶丸的可行性。方法分别的采用国产聚丙烯酸树脂Ⅱ与Eudragit L30D作为肠溶包衣材料制备奥美拉唑肠溶丸。并对包衣质量加以比较。结果未碱化聚丙烯酸树脂Ⅱ60%与95%的... 目的考察采用国产的聚丙烯酸树脂Ⅱ作为肠溶包衣材料制备奥美拉唑肠溶丸的可行性。方法分别的采用国产聚丙烯酸树脂Ⅱ与Eudragit L30D作为肠溶包衣材料制备奥美拉唑肠溶丸。并对包衣质量加以比较。结果未碱化聚丙烯酸树脂Ⅱ60%与95%的乙醇溶液均可包出合格的奥美拉唑小丸,质量与用L30D所制小丸相近。结论采用国产聚丙烯酸树脂Ⅱ可以用于制备奥美拉唑肠溶微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肠溶微丸 聚丙烯酸树脂Ⅱ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闪闪 吴燕 徐荣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241-2244,2265,共5页
目的:制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片,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然后压制成微丸片,采用HPLC法对肠溶微丸及微丸片进行含量、有关物质、耐酸力及溶出度的测定。结果:自制3批埃索美拉唑镁肠溶... 目的:制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片,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然后压制成微丸片,采用HPLC法对肠溶微丸及微丸片进行含量、有关物质、耐酸力及溶出度的测定。结果:自制3批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及微丸片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00.88%和100.69%,在p H 1.2盐酸中2 h累积释放率均<10%,在p 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45 min累积释放率均>75%,主峰和杂质峰分离良好,杂质含量分别为0.22%和0.25%。结论:制备的肠溶微丸及微丸片在人工胃液中耐酸力良好,在人工肠液中溶出迅速且完全,主药和杂质含量符合要求,该处方工艺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镁 肠溶微丸 微丸压片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氧化苦参碱肠溶包衣微丸的制备 被引量:6
7
作者 陈阳 王宝华 +1 位作者 伍丹 张晓茹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870-1872,共3页
目的:制备氧化苦参碱肠溶包衣微丸。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包衣锅转速、包衣锅温度和喷枪压力对包衣条件的影响,并比较各种树脂包衣液的性质,选出适宜的包衣材料;采用包衣锅法制备微丸;以体外释放度评价包衣效果。结果:包衣条件为包... 目的:制备氧化苦参碱肠溶包衣微丸。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包衣锅转速、包衣锅温度和喷枪压力对包衣条件的影响,并比较各种树脂包衣液的性质,选出适宜的包衣材料;采用包衣锅法制备微丸;以体外释放度评价包衣效果。结果:包衣条件为包衣锅转速50r.min-1、包衣温度30℃、喷枪压力0.10MPa;包衣材料为湖州Ⅲ号聚丙烯酸树脂;制备的微丸体外释放度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要求。结论:所选方法可制备出体外释放良好的氧化苦参碱肠溶包衣微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肠溶微丸 制备 包衣 聚丙烯酸树脂
原文传递
柠檬酸三乙酯在奥美拉唑肠溶微丸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文婕 杨廷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10期1176-1177,共2页
目的研究柠檬酸三乙酯(triethyl c itrate,TEC)在奥美拉唑肠溶微丸中的应用。方法分别比较包衣中含TEC和不含TEC对Eudragit L30D-55膜(尤特奇肠溶包衣材料)性质的影响和对奥美拉唑肠溶微丸释药及其表面衣膜质量的影响。结果含10%TEC的Eu... 目的研究柠檬酸三乙酯(triethyl c itrate,TEC)在奥美拉唑肠溶微丸中的应用。方法分别比较包衣中含TEC和不含TEC对Eudragit L30D-55膜(尤特奇肠溶包衣材料)性质的影响和对奥美拉唑肠溶微丸释药及其表面衣膜质量的影响。结果含10%TEC的Eudragit L30D-55膜较不含TEC的Eudragit L30D-55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值降低19.75℃;含10%TEC和含5%TEC的肠溶微丸释放度分别为98.7%和82.6%,远远高于不含TEC的微丸。结论TEC能显著改善树脂类包衣材料的Tg,提高膜的柔韧性和完整性,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药物释放,可广泛应用于制剂包衣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三乙酯 奥美拉唑 肠溶微丸 释放度
下载PDF
盐酸青藤碱缓释组合微丸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邓艳平 肖衍宇 +2 位作者 平其能 顾晓震 包全英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建立线性叠加组合微丸释药模型,以盐酸青藤碱为模型药,进行模型验证和预测。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速释丸,流化床底喷包衣制备肠溶和缓释微丸。根据各种微丸的释药机制选择适宜的释放模型,利用Matlab的曲线拟合工具箱进行拟合... 目的:建立线性叠加组合微丸释药模型,以盐酸青藤碱为模型药,进行模型验证和预测。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速释丸,流化床底喷包衣制备肠溶和缓释微丸。根据各种微丸的释药机制选择适宜的释放模型,利用Matlab的曲线拟合工具箱进行拟合,根据相关统计参数选择最佳拟合方程,将各种微丸释药方程进行线性叠加,得到组合微丸理论释药方程。根据预期的24h释放要求,利用Matlab解析线性不等式或线性方程组,预测各种微丸所需用量并实际组合,将释放试验结果与预测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对组合系统释药行为的数学解析结果显示,预测值(组合微丸理论释药方程)与实测值较接近,说明组合系统的释药行为是可控的,能较好地预测组合各种微丸所需的用量以满足不同释放行为的需要。结论:有预见性地组合不同的微丸或为不同组合比例提供了一种设计缓释系统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青藤碱 速释丸 肠溶微丸 缓释微丸 组合释药 MATLAB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肠溶微丸的含量测定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文丽 刘华钢 +3 位作者 罗轶 赖玲 陆仕华 秦艳娥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6期44-48,共5页
目的:建立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和人参皂苷Rb_(1)在三七总皂苷(PNS)肠溶微丸中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XB-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 目的:建立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和人参皂苷Rb_(1)在三七总皂苷(PNS)肠溶微丸中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XB-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03 nm,加样量为20μL。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通则0931溶出度和释放度测定法,测定PNS在酸中和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释放度。结果:供试品中3种皂苷分离良好,线性关系良好;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和人参皂苷Rb_(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477~111.250、4.517~114.985、4.783~152.100μg·mL^(-1);检测限分别为0.584、0.631、0.565μg·mL^(-1),3批制剂中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和人参皂苷Rb_(1)含量分别为10.40%、53.01%、32.49%,与PNS原料中的含量无明显差异,说明PNS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在制备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和人参皂苷Rb_(1)在酸中释放量<10%,在pH值=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45 min累积释放量>70%,说明3批制剂的体外释放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结论: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的实现PNS肠溶微丸中多种皂苷类成分的定量测定,可用于PNS肠溶微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肠溶微丸 含量测定 释放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地红霉素肠溶微丸的处方与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文奇 王东凯 +4 位作者 贺小玲 肖玉婷 高飞 贾军 殷栋二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64-1167,1174,共5页
目的:优化地红霉素肠溶微丸的处方与制备工艺。方法:以挤出滚圆法制备载药素丸,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参数;用流化床对载药素丸进行包衣,并以体外溶出释放度和杂质限量为控制指标,对包衣液处方进行优化。结果:优化的处方和... 目的:优化地红霉素肠溶微丸的处方与制备工艺。方法:以挤出滚圆法制备载药素丸,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参数;用流化床对载药素丸进行包衣,并以体外溶出释放度和杂质限量为控制指标,对包衣液处方进行优化。结果:优化的处方和挤出滚圆法工艺为:辅料与主药的比例为1∶1,挤出速度300 r.min-1,滚圆转速200 r.min-1,滚圆时间4 min。当隔离衣层增重为8%、肠溶衣层增重达到30%时,制剂长期试验12个月后各项指标均符合药典标准。结论:优化后的工艺简单且重现性好,适于地红霉素的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红霉素 肠溶微丸 正交设计 挤出滚圆 流化床
原文传递
替米考星肠溶颗粒对猪的安全性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烨 吕英军 +8 位作者 张晓辉 苏亚楠 唐姝 孙嘉瑞 赵其岭 栗建盛 刘爱玲 孟小宾 鲍恩东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31,共10页
为了客观评价替米考星肠溶颗粒临床应用于猪的安全性,选取40头25日龄健康三元杂交猪,随机将其分成4组,每组10头,分别以1倍、3倍、5倍推荐剂量的替米考星肠溶颗粒拌料给药45 d,试验期内对受试猪进行血常规、血凝、血生化、尿常规、增重... 为了客观评价替米考星肠溶颗粒临床应用于猪的安全性,选取40头25日龄健康三元杂交猪,随机将其分成4组,每组10头,分别以1倍、3倍、5倍推荐剂量的替米考星肠溶颗粒拌料给药45 d,试验期内对受试猪进行血常规、血凝、血生化、尿常规、增重、料重比、脏器系数等指标的测定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替米考星肠溶颗粒对受试猪的血液学指标、尿液指标、主要生产性能等方面未造成明显影响,说明替米考星肠溶颗粒以5倍推荐剂量(2000 g/1000 kg)临床应用于猪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考星 肠溶颗粒 安全性试验
下载PDF
右旋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吉顺莉 徐安保 吴伟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4期797-800,共4页
目的:制备右旋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流化床底喷包衣技术制备右旋雷贝拉唑钠上药微丸,再用HPMC E5包隔离衣,最后使用丙烯酸树脂L30D-55包肠溶衣,制成右旋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并比较自研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 目的:制备右旋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流化床底喷包衣技术制备右旋雷贝拉唑钠上药微丸,再用HPMC E5包隔离衣,最后使用丙烯酸树脂L30D-55包肠溶衣,制成右旋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并比较自研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释放度的相似性。结果:右旋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包衣处方为:HPMC E5隔离衣层增重为12.0%,丙烯酸树脂L30D-55肠溶衣层增重为45.0%,增塑剂用量为聚合物重量的8.0%。体外释放度结果显示,自研制剂和参比制剂f_2相似因子大于50,说明两种制剂体外释放行为相似。结论:制备的右旋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的释药行为较好,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雷贝拉唑钠 肠溶微丸 体外释放
下载PDF
兰索拉唑肠溶微丸的制备及质量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爱晨 于双雨 +1 位作者 刘璐 刘艳华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807-2814,共8页
目的制备兰索拉唑肠溶微丸,以提高难溶性药物兰索拉唑的耐酸力、释放度及稳定性。方法采用粉末层积微丸制备方法,结合离心造粒及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兰索拉唑肠溶微丸。以兰索拉唑肠溶胶囊TAKEPRON为参比制剂,考察自制制剂和参比制剂的... 目的制备兰索拉唑肠溶微丸,以提高难溶性药物兰索拉唑的耐酸力、释放度及稳定性。方法采用粉末层积微丸制备方法,结合离心造粒及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兰索拉唑肠溶微丸。以兰索拉唑肠溶胶囊TAKEPRON为参比制剂,考察自制制剂和参比制剂的微丸性能、释放度及影响因素稳定性,并采用相似因子比较法,评价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体外释放一致性。结果制备的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呈白色球形且粒径分布均匀,圆整度好,耐磨损能力强,与参比制剂在不同pH介质中的释放度相似因子均>50。在影响因素条件下,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的含量变化趋势相同,但自制制剂的有关物质变化程度低于参比制剂。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可以有效提高兰索拉唑的耐酸力,改善兰索拉唑在不同pH介质中的释放度,达到与参比制剂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一致性。相较于参比制剂,自制兰索拉唑肠溶微丸的稳定性相较于参比制剂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肠溶微丸 耐酸力 释放度 质量研究
原文传递
三七总皂苷肠溶微丸的包衣液处方优选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伟 廖婉 +3 位作者 傅超美 高飞 林大胜 罗妮妮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16-18,89,共4页
目的:优选三七总皂苷肠溶微丸的包衣液处方。方法: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不同包衣材料比例、溶剂系统、包衣材料浓度、着色剂和增塑剂等对肠溶微丸外观、收得率、释放度等的影响,优化包衣液处方。结果:三七总皂苷肠溶微丸包衣液处方为尤特奇... 目的:优选三七总皂苷肠溶微丸的包衣液处方。方法: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不同包衣材料比例、溶剂系统、包衣材料浓度、着色剂和增塑剂等对肠溶微丸外观、收得率、释放度等的影响,优化包衣液处方。结果:三七总皂苷肠溶微丸包衣液处方为尤特奇(EUDRAGIT)L100∶S100:1∶4,溶于75%乙醇后总浓度为6%,柠檬酸三乙酯相对尤特奇树脂用量为20%,柠檬黄用量为0.03%。结论:按优选出的包衣液处方制备的肠溶微丸表面光滑,圆整度好,色泽光鲜,收得率高,释放度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肠溶微丸 包衣液处方
下载PDF
湿法研磨结合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盐酸度洛西汀肠溶微丸 被引量:2
16
作者 芦威 唐星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15年第4期144-152,共9页
目的采用湿法研磨技术及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盐酸度洛西汀肠溶微丸,并依据体外释放试验对处方进行筛选。方法采用湿法研磨技术将难溶性盐酸度洛西汀与亲水性载体羟丙甲纤维素(HPMC-E5)进行前处理,作为药物混悬包衣液,以羟丙甲纤维素溶液作... 目的采用湿法研磨技术及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盐酸度洛西汀肠溶微丸,并依据体外释放试验对处方进行筛选。方法采用湿法研磨技术将难溶性盐酸度洛西汀与亲水性载体羟丙甲纤维素(HPMC-E5)进行前处理,作为药物混悬包衣液,以羟丙甲纤维素溶液作为隔离层材料,Eudragit L30D-55水分散体作为肠溶层材料,底喷流化床包衣法制成盐酸度洛西汀肠溶微丸。通过考察体外释放度筛选盐酸度洛西汀肠溶微丸工艺处方。结果药物经过湿法研磨后,粒径由2.99×104 nm降低到595 nm。由体外释放试验可知,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释放曲线基本一致,在p H值1.0盐酸溶液中120 min时释放度小于10%,而在p H值6.8磷酸盐缓冲液中60 min时释放度大于75%,符合标准。扫描电镜可见微丸表面光滑、圆整。结论湿法研磨技术可显著降低药物粒径,提高包衣效率及药物体外释放度。盐酸度洛西汀肠溶微丸体外释放符合要求,性状稳定,制备工艺简单易行,有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肠溶微丸 湿法研磨 盐酸度洛西汀 体外释放
下载PDF
兰索拉唑双相释药微丸胶囊的制备
17
作者 于淑香 张金玲 +4 位作者 张传力 李东洋 董玉萍 欧仁珊 张兰平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9-1134,共6页
目的 研究兰索拉唑双相释药微丸胶囊剂的制备方法。方法 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兰索拉唑含药微丸,用流化床包衣法分别制备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和肠溶脉冲微丸,然后将两种微丸按固定比例填充至空心胶囊内。用体外释放度法观察肠溶微丸累计释放... 目的 研究兰索拉唑双相释药微丸胶囊剂的制备方法。方法 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兰索拉唑含药微丸,用流化床包衣法分别制备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和肠溶脉冲微丸,然后将两种微丸按固定比例填充至空心胶囊内。用体外释放度法观察肠溶微丸累计释放量。结果 优化处方:载药丸心中碳酸镁用量15%,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HPC)用量20%;肠溶微丸中隔离衣层增重9%~10%,肠溶衣层增重〉41%;肠溶脉冲微丸溶胀层包衣增重50%~60%,控释层包衣增重50%,肠溶衣层增重〉41%,后干燥时间为4 h。结论 以肠溶微丸技术制备兰索拉唑双相释药微丸胶囊,工艺可行,重复性良好,质量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离心造粒 肠溶微丸 肠溶脉冲微丸 双相释药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炎琥宁肠溶微丸的释放度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孝林 高燕 吴学新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炎琥宁肠溶微丸释放度的测定方法。方法:选用0.1 mol/L的盐酸溶液和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炎琥宁测定波长,制备标准曲线,考察吸收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通过精密度与回收率实验考察是否符合测... 目的:探讨炎琥宁肠溶微丸释放度的测定方法。方法:选用0.1 mol/L的盐酸溶液和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炎琥宁测定波长,制备标准曲线,考察吸收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通过精密度与回收率实验考察是否符合测定要求。结果:选择251 nm为炎琥宁的测定波长,炎琥宁在0.1 mol/L的盐酸溶液中10~40μg/mL、在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20~50μg/mL浓度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和回收率高。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炎琥宁肠溶微丸的释放度,方法简便、灵敏,符合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炎琥宁 肠溶微丸 释放度
下载PDF
粉末层积法和液相层积法制备多西环素肠溶微丸的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春亚 李泽平 +3 位作者 刘志强 王淑艳 艾笑羽 杨诚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9-655,667,共8页
目的对比粉末层积法和液相层积法制备盐酸多西环素肠溶微丸。方法分别采用粉末层积法和液相层积法制备盐酸多西环素载药丸芯,以圆整度、脆碎度、收率等为指标,筛选最优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流化床液相层积法对载药丸芯进行隔离层和肠溶... 目的对比粉末层积法和液相层积法制备盐酸多西环素肠溶微丸。方法分别采用粉末层积法和液相层积法制备盐酸多西环素载药丸芯,以圆整度、脆碎度、收率等为指标,筛选最优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流化床液相层积法对载药丸芯进行隔离层和肠溶层包衣。将两种方法制备的肠溶微丸在制备方法、微丸外观及体外药物释放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均制得圆整度较好、脆碎度较低的载药丸芯,包衣后制得的肠溶微丸符合药物释放要求,其中粉末层积法制备的载药丸芯表面较粗糙,但收率更高,液相层积法制备的肠溶微丸释药速度更快。结论粉末层积法和液相层积法均可制备质量可控的肠溶微丸,两种制备方法各有利弊,可为相关药物肠溶微丸的制备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多西环素 肠溶微丸 粉末层积 液相层积 药物释放
下载PDF
地红霉素肠溶微丸的制备及处方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殷栋二 王东凯 +3 位作者 崔文奇 张春叶 姚建美 高飞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94-596,共3页
目的:制备地红霉素肠溶微丸。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地红霉素微丸,流化床进行肠溶包衣。结果:制备的地红霉素肠溶微丸在pH 1.2盐酸溶液中2 h的释放度<10%,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45 min的释放度>80%。结论:本方法制备地红霉素... 目的:制备地红霉素肠溶微丸。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地红霉素微丸,流化床进行肠溶包衣。结果:制备的地红霉素肠溶微丸在pH 1.2盐酸溶液中2 h的释放度<10%,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45 min的释放度>80%。结论:本方法制备地红霉素肠溶微丸工艺可行,质量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红霉素 肠溶微丸 离心造粒 流化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