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 被引量:604
1
作者 王峰娟 《交通标准化》 2014年第8期39-41,共3页
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是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要工作。结合公路沥青路面建设的实际情况,主要探讨分析了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包括施工准备、混合料配合比及质量控制、路面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检测与... 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是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要工作。结合公路沥青路面建设的实际情况,主要探讨分析了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包括施工准备、混合料配合比及质量控制、路面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检测与评定等几个方面,可为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沥青路面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中国汽车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7 被引量:383
2
作者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7,共197页
为了促进中国汽车工程学科的发展,从汽车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控制、汽车电动化与低碳化、汽车电子化、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以及汽车碰撞安全技术5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汽车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 为了促进中国汽车工程学科的发展,从汽车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控制、汽车电动化与低碳化、汽车电子化、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以及汽车碰撞安全技术5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汽车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汽车NVH控制方面综述了从静音到声品质、新能源汽车NVH控制技术、车身与底盘总成NVH控制技术、主动振动控制技术等;汽车电动化与低碳化方面综述了传统汽车动力总成节能技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等;汽车电子化方面综述了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转向电控技术、汽车制动电控技术、汽车悬架电控技术等;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方面综述了中美智能网联汽车研究概要、复杂交通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及车辆导航定位、汽车自主决策与轨迹规划、车辆横向控制及纵向动力学控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并给出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车联网和人机共驾等典型应用实例解析;汽车碰撞安全技术方面综述了整车碰撞、乘员保护、行人保护、儿童碰撞安全与保护、新能源汽车碰撞安全等。该综述可为汽车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汽车工程 NVH控制 电动化 低碳化 电子化 智能网联汽车 碰撞安全
原文传递
我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发展70年及展望 被引量:366
3
作者 康红普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0,共30页
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涉及巷道围岩地质力学特性,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与机制,围岩控制理论及技术。介绍煤系沉积岩地层强度、煤岩体结构特征及煤矿井下地应力分布规律,采煤引起的采动应力... 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涉及巷道围岩地质力学特性,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与机制,围岩控制理论及技术。介绍煤系沉积岩地层强度、煤岩体结构特征及煤矿井下地应力分布规律,采煤引起的采动应力场分布特征及对采动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指出煤矿巷道围岩变形具有分阶段性、流变性和冲击性,巷道围岩破坏有煤岩破坏、结构面破坏及围岩结构失稳破坏3种模式,软岩、强采动、大变形是我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的主要特点。论述5类巷道围岩控制方法与原理:控制围岩松动载荷、控制围岩变形、在围岩中形成承载结构、围岩改性及围岩卸压。阐述巷道围岩在掘进全过程的控制原理,重点介绍预应力锚杆支护理论及支护应力场的概念。将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分为5类:表面支护、锚固、改性、卸压及联合控制技术,介绍金属支架、锚杆与锚索、注浆加固、水力压裂卸压及联合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情况。最后,分析煤矿巷道围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煤矿巷道 围岩控制 采动 支护 改性 卸压
原文传递
岩石高边坡发育的动力过程及其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294
4
作者 黄润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25-1544,共20页
受青藏高原挽近期以来持续隆升的影响,中国西南、西北地区,尤其是环青藏高原的东侧地带,河流深切,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以及人工开挖高边坡稳定性问题极为突出,构成中国最具特色的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问题之一。结合青藏高原隆升这一重... 受青藏高原挽近期以来持续隆升的影响,中国西南、西北地区,尤其是环青藏高原的东侧地带,河流深切,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以及人工开挖高边坡稳定性问题极为突出,构成中国最具特色的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问题之一。结合青藏高原隆升这一重大地学事件,较全面地分析总结了环青藏高原周边地带岩石高边坡发育的典型特征,指出边坡高陡、形成历史短、地应力高及变形破坏过程复杂是这一地区岩石高边坡发育的主要特征;不论天然或是人工高边坡,均可视为高地应力环境下快速卸荷过程的产物。以此为基础,在总结西南地区大量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卸荷条件下岩石高边坡发育的动力过程及三阶段演化模式,提出了其时间和空间演化的基本序列,以及不同演化阶段岩石边坡变形破坏的发育特征及稳定性意义。最后,从岩石高边坡发育演化的过程特性出发,提出岩石高边坡稳定性不仅是一个强度稳定性问题,更是一个变形稳定性问题;同时建立岩石高边坡变形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理论框架和技术途径,并从灾害控制的角度提出岩石高边坡变形控制的工程原理,探讨变形控制的时机及控制标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高边坡 高地应力 地球动力过程 稳定性控制
下载PDF
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的研究现状:机制、预警与控制 被引量:294
5
作者 姜耀东 赵毅鑫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88-2204,共17页
从机制研究、预警技术和防治方法 3个方面出发,概述我国冲击地压研究现状。从地质赋存条件与冲击地压相互作用机制、采动应力和能量场时空演化规律与致灾机制、覆岩空间结构与冲击突出触发机制等方面阐述近年来我国冲击地压机制研究的... 从机制研究、预警技术和防治方法 3个方面出发,概述我国冲击地压研究现状。从地质赋存条件与冲击地压相互作用机制、采动应力和能量场时空演化规律与致灾机制、覆岩空间结构与冲击突出触发机制等方面阐述近年来我国冲击地压机制研究的热点问题及相关成果;介绍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系统的主要技术体系,包括"震动场–应力动态"一体化监测预警系统、冲击危险预测与监测预警体系、ZOS矿用分布式微震监测系统、无线冲击地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和冲击地压电荷监测技术;探讨快速让位吸能防冲支护技术、新型恒阻大变形锚杆(索)支护技术、基于应力控制的冲击地压区域防范技术体系对冲击地压的防治作用及其在大同、义马等矿区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冲击地压 机制 监测预警 防治
原文传递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 被引量:261
6
作者 王铁梦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9,共5页
由于变形作用 (水化热、收缩、气温差 )引起工程结构的裂缝是很复杂并很重要的问题。作者在大量的施工和处理裂缝的经验以及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包括结构力学近似计算法、结构与基础的共同作用、施工技... 由于变形作用 (水化热、收缩、气温差 )引起工程结构的裂缝是很复杂并很重要的问题。作者在大量的施工和处理裂缝的经验以及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包括结构力学近似计算法、结构与基础的共同作用、施工技术、材料优选、以及环境条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结构 裂缝 控制 施工方法 建筑物 混凝土
下载PDF
用生态工程技术控制农村非点源水污染 被引量:146
7
作者 尹澄清 毛战坡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29-232,共4页
非点源污染的本质是农村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调 ,生态工程技术是进行流域生态修复、强化物质循环的有效方法 .非点源污染的治理策略有控制径流污染和控制源头污染两个方面 .本文介绍了多水塘系统、植被缓冲带、湿地系统、生态农业、坡面生... 非点源污染的本质是农村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调 ,生态工程技术是进行流域生态修复、强化物质循环的有效方法 .非点源污染的治理策略有控制径流污染和控制源头污染两个方面 .本文介绍了多水塘系统、植被缓冲带、湿地系统、生态农业、坡面生态工程和污染物生态处理 6种生态治理技术 .它们的有机结合可形成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流域生态工程 .执行时 ,应该因地制宜 ,还要加强资金、管理和教育的投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生态工程 控制技术 农村 水污染
下载PDF
滑坡防治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处理方法 被引量:158
8
作者 王恭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3818-3827,共10页
滑坡灾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滑坡灾害更为严重,中断交通,堵塞河道,摧毁厂矿,掩埋村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以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的有机结合,对滑坡... 滑坡灾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滑坡灾害更为严重,中断交通,堵塞河道,摧毁厂矿,掩埋村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以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的有机结合,对滑坡防治中的几个关键技术介绍其处理方法,希望对从事滑坡灾害防治的人员有所帮助。主要内容包括:(1)目前滑坡防治中存在的问题;(2)滑坡防治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处理方法:①大型复杂滑坡的条块、级、层划分;②坡体结构与滑坡的破坏模式;③滑坡的勘察与监测技术;④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的试验和选择;⑤滑坡预防;⑥滑坡防治的基本原则和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也坡工程 滑坡防治 关键技术 处理方法
下载PDF
用于农田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及其效果 被引量:156
9
作者 杨林章 周小平 +3 位作者 王建国 王德建 施卫明 史龙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71-1374,共4页
针对太湖流域农田非点源污染严重的现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工程学解决方法———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它主要由工程部分和植物部分组成,能减缓水速,促进流水携带颗粒物质的沉淀,有利于构建植物对沟壁、水体和沟底中逸... 针对太湖流域农田非点源污染严重的现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工程学解决方法———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它主要由工程部分和植物部分组成,能减缓水速,促进流水携带颗粒物质的沉淀,有利于构建植物对沟壁、水体和沟底中逸出养分的立体式吸收和拦截,从而实现对农田排出养分的控制。试验区沟渠植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且景观效果良好。沟渠系统对农田径流中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48.36%和40.53%。此外,该生态工程的另一个显著优点就是不另外占用土地,符合平原水网地区农田沟渠的实际,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拦截型沟渠 农田非点源污染 生态工程 控制
下载PDF
坚硬顶板控制放顶方式及合理悬顶长度的研究 被引量:139
10
作者 王开 康天合 +1 位作者 李海涛 韩文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20-2327,共8页
基于坚硬顶板长壁工作面初次跨落步距大、周期断裂悬顶长,对采场安全危害严重的特点,系统研究工作面顶板初次断裂的3种控制放顶方式和周期断裂的合理悬顶长度。通过建立两端固支岩梁力学模型,分析并比较采用循环浅孔拉槽、中部拉槽和端... 基于坚硬顶板长壁工作面初次跨落步距大、周期断裂悬顶长,对采场安全危害严重的特点,系统研究工作面顶板初次断裂的3种控制放顶方式和周期断裂的合理悬顶长度。通过建立两端固支岩梁力学模型,分析并比较采用循环浅孔拉槽、中部拉槽和端部拉槽等3种爆破控制放顶方式缩短坚硬顶板工作面初次断裂步距的拉槽深度与爆破工程量。结果表明,就爆破工程量而言,端部拉槽最小,中部拉槽次之,循环浅孔拉槽最大。通过顶板周期断裂悬臂岩梁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分析,基于工作面支架的设计工作阻力,推导顶板周期断裂的合理悬顶长度与工作面支架设计支护阻力,以及上覆岩层荷载和工作面控顶距之间的关系式。研究结果在晋城七岭煤矿15102工作面成功应用,可以为相应条件下坚硬顶板控制放顶提供理论依据与应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坚硬顶板 控制放顶 岩梁 悬臂 支架阻力
下载PDF
桥梁顶推法施工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37
11
作者 赵人达 张双洋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43,共12页
为了促进桥梁顶推法施工技术的发展,对目前桥梁建设中广泛应用的顶推法施工技术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和总结了顶推施工中导梁参数的确定方法、梁体施工精度对顶推过程产生的影响、梁体顶推过程受力分析、顶推过程中局部受力分析及改善措... 为了促进桥梁顶推法施工技术的发展,对目前桥梁建设中广泛应用的顶推法施工技术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和总结了顶推施工中导梁参数的确定方法、梁体施工精度对顶推过程产生的影响、梁体顶推过程受力分析、顶推过程中局部受力分析及改善措施、顶推法施工控制等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多点顶推过程中的局部受力状态、施工误差对梁体局部受力的影响以及下部结构采用拉索加固法时的索力优化问题仍较为突出;研究指出了近几年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步履式顶推施工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今后顶推法施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顶推法施工 综述 导梁 施工控制
原文传递
滑坡防治方案的选择与优化 被引量:84
12
作者 王恭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3867-3873,共7页
在对滑坡性质的深入了解和治理方案的精心比选基础上,经过40余年预防和治理了数以百计的滑坡和高边坡变形,均取得成功。在此提出确定防治方案应考虑的4个因素和不同类型滑坡的治理方案(包括用桥梁和隧道绕避滑坡的方案及线路通过滑坡的... 在对滑坡性质的深入了解和治理方案的精心比选基础上,经过40余年预防和治理了数以百计的滑坡和高边坡变形,均取得成功。在此提出确定防治方案应考虑的4个因素和不同类型滑坡的治理方案(包括用桥梁和隧道绕避滑坡的方案及线路通过滑坡的6种方案),可为预防高边坡和路堤填方引起的“工程滑坡”的处理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滑坡 防治方案 选择和优化
下载PDF
西安地裂缝对地铁隧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87
13
作者 黄强兵 彭建兵 +2 位作者 樊红卫 杨沛敏 门玉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1-788,共8页
西安地裂缝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地质灾害,其活动对地铁建设造成严重威胁,西安地铁建设的关键是如何解决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问题。以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带为研究对象,在地裂缝基本特征分析和未来活动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裂缝活动... 西安地裂缝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地质灾害,其活动对地铁建设造成严重威胁,西安地铁建设的关键是如何解决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问题。以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带为研究对象,在地裂缝基本特征分析和未来活动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裂缝活动对地铁隧道的危害模式,从结构、防水、地基基础与变形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如下防治措施:结构上应采用扩大断面、预留净空、分段设缝加柔性接头和局部衬砌加强等措施;防水方面宜采用可卸式管片拼装双层结构法和波纹板强化橡胶复合材料制成的防裂止水带处理;地基基础处理方面采用地基注浆加固法和弹性囊变形恢复法处理;建立隧道衬砌和轨道的变形监测预警方案;地铁线路走向应尽量与地裂缝正交或大角度相交,避免小角度相交;严格禁止在地铁沿线一定范围内开采地下水。研究成果可为西安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施工、结构和防水设计以及隧道病害监测与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西安地铁 地裂缝 隧道病害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温度应力分析 被引量:63
14
作者 刘来君 贺拴海 宋一凡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6,共4页
针对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中结构设计参数的变化能导致结构内力的变化和形状的改变,以及与时间有关的温度参数不易确定的问题,在分析了产生温度应力原因的基础上,根据沿梁长的温度分布是均匀的,略去断面局部变化引起的梁体温差分布的微小... 针对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中结构设计参数的变化能导致结构内力的变化和形状的改变,以及与时间有关的温度参数不易确定的问题,在分析了产生温度应力原因的基础上,根据沿梁长的温度分布是均匀的,略去断面局部变化引起的梁体温差分布的微小差别,按单向温差荷载计算应力等基本假定,在给定温度分布的前提下,提出了温度应力实用计算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温度应力对桥梁施工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温度影响的理论值与实测应力值接近,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施工控制 理论分析 温度分布 设计参数 温度应力
下载PDF
浅析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被引量:83
15
作者 张文英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81-83,共3页
本文结合市政管道的施工实践,从排水管道铺设前的准备、管道铺设及施工场地恢复三方面,对其施工全过程作了阐述,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 市政工程 排水管道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软硬不均地层复合盾构的研究及掘进技术 被引量:78
16
作者 谭忠盛 洪开荣 +1 位作者 万姜林 王梦恕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3945-3952,共8页
针对广州地铁二号线越秀公园—三元里区间的软硬不均地层的盾构施工,提出复合盾构的设计思想,并对复合盾构的功能及技术参数进行研究,分析刀盘、刀具与地质的适应性。研究复合盾构掘进模式的原理、掘进参数及模式之间的转换技术,解决了... 针对广州地铁二号线越秀公园—三元里区间的软硬不均地层的盾构施工,提出复合盾构的设计思想,并对复合盾构的功能及技术参数进行研究,分析刀盘、刀具与地质的适应性。研究复合盾构掘进模式的原理、掘进参数及模式之间的转换技术,解决了软硬不均地层的掘进难、效率低、成本高、地层变形不易控制等技术难题。为了有效地控制掘进方向和盾构姿态,分析盾构掘进方向偏差的原因,研究相应的控制方法,达到了防止管片裂损和控制错台的目的。为防止黏性地层掘进的“泥饼”现象及富水地层掘进的“喷涌”现象的发生,研究相应的渣土改良技术。通过盾尾环形间隙同步注浆技术的研究及采用可靠的技术措施,并加强施工监测,及时变更掘进参数,控制地层的变形,确保京广铁路正常运营及临近建构筑物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软硬不均地层 复合盾构 模式转换 渣土改良 同步注浆 变形控制
下载PDF
锦屏一级水电站复杂地质条件下坝肩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加固设计 被引量:79
17
作者 宋胜武 向柏宇 +1 位作者 杨静熙 冯学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2-458,共17页
锦屏一级水电站是我国在建的世界最高拱坝,坝肩工程边坡高度达500m,规模巨大。电站枢纽区地处深山峡谷地区,自然谷坡高陡,地应力水平较高,谷坡岩体卸荷强烈,并发育有断层、层间挤压带、深部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在地质条件详细调查基础... 锦屏一级水电站是我国在建的世界最高拱坝,坝肩工程边坡高度达500m,规模巨大。电站枢纽区地处深山峡谷地区,自然谷坡高陡,地应力水平较高,谷坡岩体卸荷强烈,并发育有断层、层间挤压带、深部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在地质条件详细调查基础上,分析左岸缆机平台以上的顺坡向倾倒变形体、左岸1800m高程以上的楔形双滑变形拉裂体等坡体结构及其破坏模式,并进行边坡稳定性分区和计算分析。根据坡体结构特点,确定少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分区分层支护、控制整体、以面覆点的开挖施工和加固设计原则,实施以预应力锚索和抗剪洞为主、辅以锚杆、混凝土框格梁等措施的局部和整体、浅表和深层的全方位、多层次边坡加固控制体系。精细设计并严格控制施工时序、爆破技术和工艺,保证建基面岩体质量,通过动态设计和完善的管理机制确保边坡施工安全。2006年7月~2009年9月边坡监测资料表明:边坡浅表最大横向位移79.5mm,最大垂直下沉位移52.5mm,主要受地层岩性和坡体结构控制;深层最大变形量60mm,最大速率0.1mm/d,主要受深部裂缝控制;目前位移均趋于收敛,满足安全控制标准。锦屏一级水电站坝肩高边坡工程的成功实施为我国工程建设提供新的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坡体结构 深部卸荷 稳定性分析 加固设计 开挖控制 监测反馈 锦屏一级水电站
下载PDF
浅埋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影响下建筑物安全性控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6
18
作者 张顶立 李鹏飞 +1 位作者 侯艳娟 骆建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102,共8页
厦门机场路一期工程在大跨、浅埋及复杂地质等工程条件下穿越地表密集的建筑物群,受隧道施工影响的建筑物多达90余栋。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既要保证新建隧道结构的安全,同时还要保证地表既有结构的安全,而后者显得更加重要。隧道施工面临... 厦门机场路一期工程在大跨、浅埋及复杂地质等工程条件下穿越地表密集的建筑物群,受隧道施工影响的建筑物多达90余栋。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既要保证新建隧道结构的安全,同时还要保证地表既有结构的安全,而后者显得更加重要。隧道施工面临着全风化花岗岩遇水软化、隧道结构整体沉降、地层大变形、建筑物差异沉降及裂缝控制等诸多难题。在对该工程特点和控制方案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为保证控制方案的可靠性,对拟拆迁的104#和105#楼房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施工过程的注浆抬升和变形监测结果,论述地层沉降、建筑物沉降及裂缝产生、发展随隧道开挖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优化洞内施工与地面注浆抬升建筑物相结合方案,控制围岩大变形和有效保护建筑物的工程措施。试验数据表明,将核心控制指标—建筑物差异沉降量控制在20 mm以内可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地表注浆与洞内注浆相结合可实现对建筑物的抬升,并有效地减小建筑物的差异沉降并控制裂缝的发展。研究结果为机场路隧道后续穿越重点建筑物的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浅埋大跨隧道 变形机制 建筑物沉降 差异沉降 工程控制
下载PDF
沿空巷道底鼓力学原理及控制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74
19
作者 王卫军 侯朝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4,共6页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沿空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和底鼓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沿空巷道靠近采空区的底板中无水平应力的影响,底板岩层在实体煤帮高应力的作用下向巷道内和采空区运动形成底鼓,而窄煤柱在底鼓过程中起到了抑制作用。同时介绍了...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沿空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和底鼓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沿空巷道靠近采空区的底板中无水平应力的影响,底板岩层在实体煤帮高应力的作用下向巷道内和采空区运动形成底鼓,而窄煤柱在底鼓过程中起到了抑制作用。同时介绍了沿空巷道的底鼓控制技术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沿空巷道 底鼓 巷道围岩
下载PDF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塌陷分析及其控制 被引量:75
20
作者 张成平 张顶立 王梦恕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3601-3608,共8页
防控地表塌陷特别是海床塌陷是浅埋暗挖海底隧道施工的关键问题之一,一旦发生海床塌陷,海水可能大量涌入隧道,将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明确地表塌陷的发生机制、诱发因素和相应的控制措施是浅埋暗挖隧道包括海底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 防控地表塌陷特别是海床塌陷是浅埋暗挖海底隧道施工的关键问题之一,一旦发生海床塌陷,海水可能大量涌入隧道,将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明确地表塌陷的发生机制、诱发因素和相应的控制措施是浅埋暗挖隧道包括海底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以深圳地铁一隧道施工引起的两次地表塌陷事故为工程背景,根据普氏平衡拱理论,对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塌陷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地表塌陷的发生机制,并结合地层条件和施工情况给出了诱发地表塌陷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控制技术,并在隧道后续施工中得到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严格按照浅埋暗挖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进行隧道施工,可以有效地避免地表塌陷事故的发生。研究成果对浅埋暗挖城市地铁隧道和海底隧道等类似工程施工预防地表塌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浅埋暗挖法 地表塌陷 压力拱 控制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