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5篇文章
< 1 2 1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雨特性对土质边坡失稳的影响 被引量:223
1
作者 林鸿州 于玉贞 +1 位作者 李广信 彭建兵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8-204,共7页
通过降雨诱发土质边坡失稳的模型试验及已有研究成果来探讨降雨特性对边坡失稳的影响,并以此来选取出合适的雨量预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降雨较易使边坡产生流滑破坏且冲蚀现象较为明显;而低雨强长历时的降雨较易使边坡深层土体... 通过降雨诱发土质边坡失稳的模型试验及已有研究成果来探讨降雨特性对边坡失稳的影响,并以此来选取出合适的雨量预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降雨较易使边坡产生流滑破坏且冲蚀现象较为明显;而低雨强长历时的降雨较易使边坡深层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增加,因此较易产生滑动型破坏且滑坡体的规模也较大;此外,降雨型滑坡存在"门槛累积雨量"。该研究成果揭示了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并以此建议采用降雨强度与累积雨量作为雨量预警基准所需的参数,其中降雨强度参数可用时雨量表示,时雨量可用以衡量流滑型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而累积雨量则有助于评估滑动型滑坡的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滑坡 泥石流 入渗 降雨特性 雨量预警基准
下载PDF
边坡动力特性与动力响应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91
2
作者 徐光兴 姚令侃 +1 位作者 高召宁 李朝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24-632,共9页
设计并完成了1∶10比尺的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模型尺寸为2.15 m×3.5 m×1.5 m(高×长×厚),坡角约为38°,采用土体材料制备。通过输入不同类型、幅值、频率的地震波和白噪声激励,探讨地震作用下模型边坡... 设计并完成了1∶10比尺的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模型尺寸为2.15 m×3.5 m×1.5 m(高×长×厚),坡角约为38°,采用土体材料制备。通过输入不同类型、幅值、频率的地震波和白噪声激励,探讨地震作用下模型边坡的动力特性与动力响应规律,以及地震动参数对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模型边坡自振频率逐渐降低,阻尼比逐渐增大。自振频率降低的幅度随振幅的增大而加大。边坡土体对输入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沿坡面向上,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呈现递增趋势,在坡肩附近急剧增大。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坡面加速度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当输入地震动卓越频率与模型边坡自振频率接近时,坡面加速度峰值放大效应显著增强。随着输入地震动幅值的增加,坡面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边坡土体对输入波的低频部分存在放大作用,对高频部分存在滤波作用。随着输入地震动幅值的加大,土体表现出更强的滤波作用。试验结果有助于揭示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失稳机制,为边坡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动力特性 动力响应 地震动参数 振动台模型试验
下载PDF
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分类、地质判识、孕灾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 被引量:175
3
作者 李术才 许振浩 +7 位作者 黄鑫 林鹏 赵晓成 张庆松 杨磊 张霄 孙怀凤 潘东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1-1069,共29页
致灾构造是突水突泥灾害发生的内在条件和控制因素,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兼具蓄积地下水的自然属性与突水突泥致灾性的社会属性,是地质条件与地下工程活动相互作用的综合体。通过221例突水突泥灾害案例统计分析,将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划分为3... 致灾构造是突水突泥灾害发生的内在条件和控制因素,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兼具蓄积地下水的自然属性与突水突泥致灾性的社会属性,是地质条件与地下工程活动相互作用的综合体。通过221例突水突泥灾害案例统计分析,将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划分为3类11型,即岩溶类(溶蚀裂隙型、溶洞溶腔型、管道及地下暗河型),断层类(富水断层型、导水断层型、阻水断层型),其他成因类(侵入接触型、层间裂隙型、不整合接触型、差异风化型、特殊条件型),研究不同类型致灾构造的结构特征、赋存规律和地质判识方法,并开展典型案例分析。统计分析表明,岩溶类致灾构造突水突泥数量居首(约占48%,105例),断层类次之(约占29%,65例),最后为其他成因类(约占23%,51例)。提出4种典型的隧道突水突泥孕灾模式,即直接揭露型、渐进破坏型、渗透失稳型和间歇破坏型。研究成果为突水突泥灾害的致灾机制与灾害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对隧道安全施工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突水突泥 致灾构造 结构特征 地质识别 孕灾模式
原文传递
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创新 被引量:150
4
作者 赵继 谢寅波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7,41,共6页
随着"新工科"建设计划的启动,国内关于新工科的研究与讨论空前活跃,实践探索已经在路上。本文试图从内外两个视角、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以及大学自身创新发展的需要等出发,分析建设和发展新工科的必要性,从当前工程教育实践出... 随着"新工科"建设计划的启动,国内关于新工科的研究与讨论空前活跃,实践探索已经在路上。本文试图从内外两个视角、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以及大学自身创新发展的需要等出发,分析建设和发展新工科的必要性,从当前工程教育实践出发,提出新工科的内在特质并对推进工程教育创新需要解决的当前和长远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教育 内在特质 创新
原文传递
结构动力优化设计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80
5
作者 陈建军 车建文 +2 位作者 崔明涛 戴君 马洪波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1-192,共12页
结构动力优化设计是当前工程结构设计研究领域中的前沿性课题.文中着重从结构动力特性优化、结构动力响应优化、结构动力灵敏度分析和基于可靠性的结构动力优化设计等四个专题方面对结构动力优化设计研究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述评,并粗... 结构动力优化设计是当前工程结构设计研究领域中的前沿性课题.文中着重从结构动力特性优化、结构动力响应优化、结构动力灵敏度分析和基于可靠性的结构动力优化设计等四个专题方面对结构动力优化设计研究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述评,并粗略地展望了结构动力优化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结构 动力特性 动力响应 动力灵敏度 优化设计 可靠性设计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液化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29
6
作者 袁晓铭 曹振中 +8 位作者 孙锐 陈龙伟 孟上九 董林 王维铭 孟凡超 陈红娟 张建毅 蔡晓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88-1296,共9页
针对目前对汶川8.0级地震液化认识尚少的现状,通过较详尽的现场调查以及相关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和现场勘察,讨论本次地震的液化分布及特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地震液化范围广,涉及长约500 km、宽约200 km的区域,但分布很不均匀。液... 针对目前对汶川8.0级地震液化认识尚少的现状,通过较详尽的现场调查以及相关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和现场勘察,讨论本次地震的液化分布及特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地震液化范围广,涉及长约500 km、宽约200 km的区域,但分布很不均匀。液化集中在长约160 km、宽约60 km的长方形区域并呈6个条带分布,在VIII度区内最为集中,与各地区的区域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呈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本次地震液化具有与以往不同的3个突出特征:(1)VI度区内出现显著液化及其震害现象,实地发现10处液化点,分布在5个不同地区,其中有2处液化直接导致了房屋的破坏;(2)深层土液化,4个不同地区的村庄均出现了液化喷水高度达10 m以上,专门的勘察确认了此次地震20 m处液化的真实性;(3)砂砾层液化,专门的勘察验证这一现象,并且通过液化喷砂量和喷水时间以及工程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推断此次地震中砂砾层液化应占很大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 汶川8.0级地震 液化 分布 特征
下载PDF
护坡植物根系与岩体相互作用的力学特性 被引量:99
7
作者 李绍才 孙海龙 +2 位作者 杨志荣 何磊 崔保山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51-2057,共7页
通过野外原位拉拔试验,选取灌木铁仔、黄荆、羊蹄甲和禾本科金发草等4种植物,按着生点基岩风化程度不同,测定植株的抗拔力、单根的力学特性和生物指标,研究护坡植物根系与岩体相互作用的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受根系构型、受力单根的... 通过野外原位拉拔试验,选取灌木铁仔、黄荆、羊蹄甲和禾本科金发草等4种植物,按着生点基岩风化程度不同,测定植株的抗拔力、单根的力学特性和生物指标,研究护坡植物根系与岩体相互作用的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受根系构型、受力单根的极限抗拉力及作用根系数量的影响,其单根极限抗拉力随根径的增加而增大,之间有很好的幂函数关系;随植物类型不同,单根的拉力–伸长率关系不同,且极限伸长率随着根径的不同而变化,羊蹄甲与黄荆的拉力–伸长率为线性关系,遵从胡克定律,而灌木铁仔的拉力–伸长率为对数函数关系,羊蹄甲与黄荆根系的极限伸长率表现为随根径增大而降低,铁仔根系的极限伸长率与根径的关系表现出单峰形曲线;在地茎或株高相近的情况下,灌木的抗拔力随基岩风化程度的加剧而增大,在基岩风化程度相近的情况下,抗拔力随地茎、株高及地下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大,之间具有很好的指数关系;草本植物金发草生物指标与抗拔力之间无明显的数学关系,与基岩间的力学作用不明显。探明根系力学作用特性随植被与基岩类型改变而改变的特征,可为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构造设计及植被类型选择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抗拔力 植被护坡工程 生物指标 力学特性 拉力-伸长率 风化程度
下载PDF
两种含瓦斯煤样变形特性与抗压强度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93
8
作者 尹光志 王登科 +1 位作者 张东明 王维忠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0-417,共8页
介绍型煤煤样和原煤煤样的制作过程,设计含瓦斯煤样的三轴实验方法和步骤。利用自行研制的三轴蠕变瓦斯渗流装置和材料实验机组成含瓦斯煤样三轴压缩实验装置,对型煤煤样和原煤煤样进行含瓦斯三轴实验,获得大量不同围压和不同瓦斯压力... 介绍型煤煤样和原煤煤样的制作过程,设计含瓦斯煤样的三轴实验方法和步骤。利用自行研制的三轴蠕变瓦斯渗流装置和材料实验机组成含瓦斯煤样三轴压缩实验装置,对型煤煤样和原煤煤样进行含瓦斯三轴实验,获得大量不同围压和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结果系统地研究含瓦斯煤样两种煤样在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变形特性和抗压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围压和瓦斯压力对含瓦斯煤样的变形特性和抗压强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型煤煤样和原煤煤样的变形特性和抗压强度具有规律上的共性,但是其力学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在含瓦斯煤样的变形过程中不是定值,而是动态变化的,且2种煤样的弹性模量差别很大,泊松比也不相等;相同载荷条件下型煤煤样的变形比原煤煤样的要大得多,其形状改变也比原煤煤样的大。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识含瓦斯煤样的力学性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含瓦斯煤样 三轴实验 变形特性 抗压强度 瓦斯压力
下载PDF
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86
9
作者 孙跃东 曹海艳 袁馨怡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77-88,112,共13页
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对未来卓越工程师的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起到重要作用,而教师教学评价是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中构成闭环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理工科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薄弱环节。采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和专家... 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对未来卓越工程师的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起到重要作用,而教师教学评价是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中构成闭环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理工科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薄弱环节。采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和专家咨询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同行专家和教师在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身份特征,可以分别设计三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包含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并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法为各评价项目分别赋值权重,共同构成了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期通过多元评价主体从不同视角给予教师教学评价反馈,促进理工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为其他学科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 课程思政 教学评价 评价体系 身份特征 网络层次分析
下载PDF
基于特征源与环境特征的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研究 被引量:61
10
作者 陈红 祁慧 谭慧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9期33-38,共6页
通过对中国煤矿1980—2000年20年间发生的重大事故的分析显示,在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因事故(含故意违章、管理失误、设计缺陷)所占比率高达97.67%以上,从而使人们对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致因有了新的认识。笔者从重大事故发... 通过对中国煤矿1980—2000年20年间发生的重大事故的分析显示,在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因事故(含故意违章、管理失误、设计缺陷)所占比率高达97.67%以上,从而使人们对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致因有了新的认识。笔者从重大事故发生的特征源与环境特征角度,对中国煤矿重大事故及事故中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研究,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对遏止煤矿重大事故都极具价值,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事故 特征源 环境特征 人因
下载PDF
高地应力条件下层状地层隧道围岩挤压变形与支护受力特征 被引量:72
11
作者 沙鹏 伍法权 +2 位作者 李响 梁宁 常金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07-1414,共8页
西部地区普遍出露层片状岩体。由于强度低、自稳能力差、结构强度呈现各向异性等特点,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常引起围岩大变形,导致初期支护结构强烈变形失稳而不得不频繁进行拆换。部分洞段二次衬砌混凝土甚至发生劈裂、掉块的破坏现象,严... 西部地区普遍出露层片状岩体。由于强度低、自稳能力差、结构强度呈现各向异性等特点,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常引起围岩大变形,导致初期支护结构强烈变形失稳而不得不频繁进行拆换。部分洞段二次衬砌混凝土甚至发生劈裂、掉块的破坏现象,严重影响隧道施工的进度与安全。以兰渝铁路两水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时监测、数值模拟等手段,获取大断面隧道围岩与支护系统之间的接触压力,揭示开挖断面不同位置接触压力随时间发展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受围岩结构强度的各向异性控制,隧道开挖后支护受力极不均匀。空间上与围岩变形集中部位一致,时间上变化历时长,且由于开挖方式的影响不易稳定。初期支护钢拱架局部荷载过大而发生侧向扭曲失稳,且监测的失稳发生时间与收敛形变稳定时间相比而明显滞后。根据层状围岩的支护受力特征,提出针对此类岩体更为合理的隧道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现场监测 支护体系 受力特征 数值分析
下载PDF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65
12
作者 刘大朋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478-478,482,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在电气工程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对促进电气工程的发展,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在电气工程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对促进电气工程的发展,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应用于我国经济生产的各个行业。如今,小到电力开关的设计,大到航天工程的研究,都已离不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某种层面上来说,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情况,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 电气工程 应用 技术特点
原文传递
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受力特性的现场监测研究 被引量:63
13
作者 李鹏飞 田四明 +2 位作者 赵勇 朱永全 王树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509-3519,共11页
由于作用在初期支护上的围岩压力大,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开挖后经常出现围岩大变形、喷混凝土开裂、钢架扭曲等破坏现象,影响隧道的施工和长期运营安全。依托宜万铁路堡镇隧道,通过对围岩压力、初期支护喷混凝土应力、钢架应力、锚杆... 由于作用在初期支护上的围岩压力大,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开挖后经常出现围岩大变形、喷混凝土开裂、钢架扭曲等破坏现象,影响隧道的施工和长期运营安全。依托宜万铁路堡镇隧道,通过对围岩压力、初期支护喷混凝土应力、钢架应力、锚杆轴力和围岩深部位移等的现场监测,得到围岩压力与初期支护体系各子构件的力学特性,讨论其随时间的演化特性和沿隧道横断面的空间分布规律,指出围岩压力、钢架应力、喷混凝土应力随开挖进程存在急剧变化阶段,受施工扰动的影响显著,敏感性依次降低,沿洞周分布总体表现出"上部大,下部小"等特征。研究方法和结论为建立科学合理的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支护结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软弱围岩 现场监测 力学特征 高地应力
下载PDF
隧道-滑坡体系类型和隧道变形模式研究 被引量:62
14
作者 吴红刚 吴道勇 +1 位作者 马惠民 张红利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3632-3642,共11页
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隧道时,常遇到隧道从滑坡体内及周边穿越的现象,这些隧道会因滑坡滑动而产生变形、开裂等病害。一直以来,由于将隧道开挖与滑坡蠕动分开考虑,未能很好地解释二者的相互作用。隧道与滑坡的空间位置关系控制病害的性... 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隧道时,常遇到隧道从滑坡体内及周边穿越的现象,这些隧道会因滑坡滑动而产生变形、开裂等病害。一直以来,由于将隧道开挖与滑坡蠕动分开考虑,未能很好地解释二者的相互作用。隧道与滑坡的空间位置关系控制病害的性质和规模,是决定隧道–滑坡体系相互作用模式的主要因素。它确定隧道在滑坡体中的受力模式,而隧道受力是导致隧道变形的根本原因,因此隧道与滑动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决定隧道受力机制和变形特征。根据隧道与滑动面的空间位置关系,将隧道–滑坡体系划分为平行、正交和斜交三大体系类型,结合典型工程实例对不同的体系进行更细的划分,分析各类型的受力模式和变形特征,得到隧道–滑坡体系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表明,不同体系其受力与变形有很大差别,总体上隧道–滑坡体系的相互作用随两者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隧道-滑坡体系 空间位置 受力机制 变形特征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车辆研究综述 被引量:62
15
作者 马卫华 罗世辉 +1 位作者 张敏 盛卓航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9-216,共18页
基于电磁悬浮型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阐述了中低速磁浮各核心子系统(悬浮导向系统、牵引电机、走行机构、制动系统、轨道-桥梁结构等)的技术特征,综合分析了各子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梳理了日本Linimo列车、韩国EcoBee列... 基于电磁悬浮型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阐述了中低速磁浮各核心子系统(悬浮导向系统、牵引电机、走行机构、制动系统、轨道-桥梁结构等)的技术特征,综合分析了各子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梳理了日本Linimo列车、韩国EcoBee列车、长沙磁浮快线、北京磁浮S1线和西南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悬挂)中置式磁浮列车的发展历程及技术特点,总结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的技术重点和难点。研究结果表明:车-轨耦合振动应综合考虑悬浮控制、车辆结构参数、桥梁结构参数、空气动力效应、直线电机等因素的影响,建立完备的车-轨耦合振动研究模型;悬浮冗余匮乏可综合利用机械冗余和电气冗余的技术特点,对中低速磁浮的冗余设计方案进行改进;磁浮靴轨受流应与地铁靴轨受流区分,充分考虑磁浮列车的耦合作用特性,探索无缝供电轨技术在中低速磁浮中的工程实用性;悬浮控制由于控制器主频较低,程序运行周期过长,应提高控制算法和悬浮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车辆轻量化设计应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车体、走行机构等多因素的结构特点,以提高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载能力;应综合不同磁浮线路要求,建立统一的线路标准,提高中低速磁浮工程化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中低速磁浮 现状综述 技术特征 应用现状 前沿与挑战
原文传递
城市软弱围岩隧道塌方特征及演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59
16
作者 张成平 韩凯航 +2 位作者 张顶立 李贺 蔡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33-2442,共10页
塌方是城市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安全风险之一,而明确塌方特征及其演化规律是防控隧道塌方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模型试验,针对均质软弱围岩深埋隧道和浅埋隧道2种情况分别研究其塌方特征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2种埋深条件下均表... 塌方是城市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安全风险之一,而明确塌方特征及其演化规律是防控隧道塌方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模型试验,针对均质软弱围岩深埋隧道和浅埋隧道2种情况分别研究其塌方特征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2种埋深条件下均表现出围岩破坏的渐进性和隧道塌方的突发性等典型特征,但也各有特点:(1)深埋隧道围岩破坏不会波及地表,塌方一般发生多次且每次均会形成短时稳定的塌落拱,并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塌落拱,且所有塌落拱形状均表现出典型的二次抛物线特征;(2)浅埋隧道围岩破坏会波及地表并最终造成地表塌陷,围岩破坏过程中也会形成短时稳定的塌落拱,其形状也可以用二次抛物线进行拟合;(3)深埋隧道围岩破裂面自洞室两侧边墙处开始并逐渐向上方发展,而浅埋隧道的地表则先于洞周围岩发生破裂,因此,深埋隧道塌方防控的重点应放在洞内,而浅埋隧道塌方防控的重点则应洞内和地表并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模型试验 塌方特征 围岩破坏规律 塌落拱形状
原文传递
花岗岩残积土的成因、分布及工程特性研究 被引量:54
17
作者 吴能森 赵尘 侯伟生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在分析花岗岩残积土成因、成分、分布及类型的基础上,从物理力学性质、不均匀性及各向异性、扰动性、软化性及崩解性等方面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其工程特性,旨在充分和客观地了解花岗岩残积土,并依此对花岗岩残积土的特殊性、分区性与...  在分析花岗岩残积土成因、成分、分布及类型的基础上,从物理力学性质、不均匀性及各向异性、扰动性、软化性及崩解性等方面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其工程特性,旨在充分和客观地了解花岗岩残积土,并依此对花岗岩残积土的特殊性、分区性与分带性以及研究动向等进行讨论,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成因与分布 工程特性 特殊土 研究动向 建议
下载PDF
浅淡地质雷达在工程勘察中的干扰因素及图像特征 被引量:51
18
作者 兰樟松 张虎生 +1 位作者 张炎孙 孙文才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87-390,共4页
介绍了地质雷达在工程勘察中的几种干扰因素 ,并对一些主要干扰因素图像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对如何抑制干扰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
关键词 地质雷达 工程勘察 图像特征 树枝 建筑物 地形
下载PDF
深埋巷道地应力测量及围岩应力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4
19
作者 罗超文 李海波 刘亚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18-1423,共6页
基于淮南矿务局潘一矿的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结果及围岩应力分布特征研究,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1)-790m高程东翼矸石胶带机大巷区地应力以构造应力场为主,其最大原岩水平主应力值大于28.33MPa,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与最大水平主应力... 基于淮南矿务局潘一矿的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结果及围岩应力分布特征研究,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1)-790m高程东翼矸石胶带机大巷区地应力以构造应力场为主,其最大原岩水平主应力值大于28.33MPa,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比值为5.82,属高应力区;(2)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巷道围岩塑性区从洞周向深部逐渐扩展,同时围岩应力也在塑性区向纵深方向逐渐增大,受围岩弱化的影响,围岩应力在约2倍洞径处应力达到最大值,然后再降低并趋于原岩应力;(3)底板轨道大巷对顶板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范围大于6倍洞径,远远超过根据传统弹性力学计算的3倍洞径影响范围。研究表明,深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特征有别于传统的浅埋巷道,可为类似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机制分析以及巷道加固支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深埋巷道 水压致裂法 地应力测量 围岩应力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37
20
作者 陈正汉 卢再华 朱元青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15,共8页
发展非饱和土的理论和技术是现代土力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本文介绍作者十几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非饱和土的仪器研制、试验研究、工程特性、力学理论分析方法和工程应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工程特性 力学理论 工程应用 现代土力学 耦合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