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MESim的馈能式半主动悬架仿真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寇发荣 孙秦豫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3,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EHA的车辆馈能式半主动悬架结构,并针对车辆在振动较小的状态下电能无法得到有效回收的问题,引入了Boost升波斩压电路对馈能电压进行泵升。在AMESim软件中建立了1/4车辆EHA半主动悬架模型。同时,在MATLAB/Simulink中设计... 提出了一种基于EHA的车辆馈能式半主动悬架结构,并针对车辆在振动较小的状态下电能无法得到有效回收的问题,引入了Boost升波斩压电路对馈能电压进行泵升。在AMESim软件中建立了1/4车辆EHA半主动悬架模型。同时,在MATLAB/Simulink中设计了半主动悬架LQG最优线性二次控制器以及Boost电路仿真模型。利用AMESim与MATLAB/Simulink软件,对EHA半主动悬架能量回馈特性以及车辆行驶平顺性进行了联合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LQG控制下EHA半主动悬架有效地降低了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轮胎动载荷,从而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与行驶安全性;同时在Boost电路泵升作用下,馈能电压得到了有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静液压 半主动悬架 能量回馈 LQG控制 升压波斩电路 联合仿真
下载PDF
能量回馈式主动悬挂系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梁经芝 邵春鸣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10年第1期55-58,共4页
提出了一类新的主动悬挂系统——能量回馈式主动悬挂系统,其特点是在对车辆进行减振的同时,将车辆的振动能量吸收,转化为电能贮存起来,并可将存贮的能量用于执行器产生主动控制作用力,克服了主动悬挂耗能大的缺点.以四分之一车模型为例... 提出了一类新的主动悬挂系统——能量回馈式主动悬挂系统,其特点是在对车辆进行减振的同时,将车辆的振动能量吸收,转化为电能贮存起来,并可将存贮的能量用于执行器产生主动控制作用力,克服了主动悬挂耗能大的缺点.以四分之一车模型为例,首先阐述了能量回馈式主动悬挂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然后用自校正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在实现主动减振的同时还能反馈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挂 能量回馈 自校正控制
下载PDF
液压互联式馈能悬架多模式切换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俞峰 汪若尘 +1 位作者 季云华 叶青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17,共7页
液压互联悬架可有效提升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多用于越野车辆或重型车辆,此时悬架耗散掉的能量过大,引入馈能单元的液电馈能悬架可以对振动能量回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但会降低整车动力学性能。为协调整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 液压互联悬架可有效提升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多用于越野车辆或重型车辆,此时悬架耗散掉的能量过大,引入馈能单元的液电馈能悬架可以对振动能量回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但会降低整车动力学性能。为协调整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馈能特性,搭建了整车7自由度液压互联馈能悬架系统模型,设计了舒适性模式、安全性模式和馈能性模式3种工作模式,提出了多模式自动切换的方法对悬架进行实时控制,设计模糊控制器对切换过程进行控制,并进行了整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模式切换模型提升了悬架性能。为验证仿真的有效性,研制了液压互联馈能悬架原理样机并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兼顾了悬架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和馈能特性,实现了悬架全局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互联悬架 馈能 多模式切换
下载PDF
馈能式电磁作动器设计及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彭虎 张进秋 +2 位作者 张建 韩朝帅 王辉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7-131,136,共6页
以某型轮式车辆为对象,为实现减振及馈能的双重目的,设计了齿轮齿条式电磁作动器(Electromagnetic actuator,EA),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对其惯性力的影响及阻尼特性进行了分析。加工了原理样机,并对其机械摩擦特性、电磁阻尼特性、主... 以某型轮式车辆为对象,为实现减振及馈能的双重目的,设计了齿轮齿条式电磁作动器(Electromagnetic actuator,EA),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对其惯性力的影响及阻尼特性进行了分析。加工了原理样机,并对其机械摩擦特性、电磁阻尼特性、主动出力特性及反馈电压特性进行试验测试,验证EA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结果表明,最大机械摩擦力285 N,满足设计限制需求;额定电流约束下,最大电磁阻尼力约1100 N,具备较好的阻尼调节能力;最大主动出力近1 000 N,略小于理论值;最大反馈电压近80 V,悬挂相对速度0. 1~0. 3 m/s,在最优馈能区间内,整车馈能功率近百瓦,具备良好的馈能能力。该EA满足设计需求,结构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馈能 特性试验 电磁阻尼 电磁作动器
下载PDF
汽车自激馈能式减振器的仿真研究
5
作者 宁国琛 宁晓斌 王来钱 《机电工程》 CAS 2011年第7期793-797,共5页
为确定能够自动调平汽车的自激馈能式减振器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基于减振器内部结构及阀系特性,应用MSC.EASY5建立了自激馈能式减振器的仿真模型,应用ADAMS/CAR建立了某SUV的仿真模型,并通过ADAMS/CAR与MSC.EASY5之间协同仿真的形式实现... 为确定能够自动调平汽车的自激馈能式减振器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基于减振器内部结构及阀系特性,应用MSC.EASY5建立了自激馈能式减振器的仿真模型,应用ADAMS/CAR建立了某SUV的仿真模型,并通过ADAMS/CAR与MSC.EASY5之间协同仿真的形式实现了自激馈能式减振器与整车模型的集成;基于国标B级路面对所集成的整车模型进行了路试仿真试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激馈能式减振器能够回收车身振动能量,调节由于载荷变化引起的车身高度变化,对提高汽车性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器 能量回收 协同仿真
下载PDF
馈能式磁流变减振器自供电特性研究
6
作者 王戡 《汽车科技》 2014年第6期14-20,共7页
本文设计了集馈能与减振功能于一体的磁流变减振器,从能量传递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馈能式磁流变悬架系统能量流动路径,提出了馈能式磁流变减振器自供电准则。通过建立1/4馈能式悬架系统模型和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减振器控制器进行仿真... 本文设计了集馈能与减振功能于一体的磁流变减振器,从能量传递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馈能式磁流变悬架系统能量流动路径,提出了馈能式磁流变减振器自供电准则。通过建立1/4馈能式悬架系统模型和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减振器控制器进行仿真分析,以确定所设计的磁流变减振器在不同路面激励下的自供电工作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减振器 馈能式 自供电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下载PDF
电动式主动馈能悬架综合性能的协调性优化 被引量:30
7
作者 黄昆 张勇超 +1 位作者 喻凡 顾永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6-230,共5页
针对永磁直流无刷电动机结合滚珠丝杠结构的电动式主动馈能悬架,建立了车辆悬架和控制电路模型,基于电动馈能悬架可回收路面振动能量的特性,进行了馈能悬架动力学性能和馈能效果的协调性分析.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分析电机常数... 针对永磁直流无刷电动机结合滚珠丝杠结构的电动式主动馈能悬架,建立了车辆悬架和控制电路模型,基于电动馈能悬架可回收路面振动能量的特性,进行了馈能悬架动力学性能和馈能效果的协调性分析.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分析电机常数k值对悬架动力学性能和馈能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功能系数法对k值进行优化,在保证电动悬架馈能效果的同时,显著改善其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电机常数 馈能效果 协调性优化
下载PDF
直线电机馈能悬架控制系统设计与馈能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陈星 罗虹 邓兆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4-129,共6页
为了实现悬架的主动减振及能量回收,将直线电机作为汽车主动悬架的作动器。设计了基于整车的主动悬架控制系统,控制直线电机根据路面激励输出相应主动力,同时根据直线电机的不同模式对其能量进行管理控制。采用七自由度整车模型进行仿真... 为了实现悬架的主动减振及能量回收,将直线电机作为汽车主动悬架的作动器。设计了基于整车的主动悬架控制系统,控制直线电机根据路面激励输出相应主动力,同时根据直线电机的不同模式对其能量进行管理控制。采用七自由度整车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能有效的改善车辆的舒适性,并且当阻尼系数选择恰当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能量回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电机 最优控制 直接推力控制 馈能悬架
下载PDF
馈能式悬架能量回收潜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晗 过学迅 +2 位作者 方志刚 徐琳 张杰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5-230,395,共6页
被动悬架通过减振器将车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散发到空气中以达到车辆减振的目的,而馈能式悬架正是要将这一部分能量回收利用,因此减振器耗散能量的估算对预测馈能式悬架的能量回收潜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二自由度悬架模型对悬架动... 被动悬架通过减振器将车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散发到空气中以达到车辆减振的目的,而馈能式悬架正是要将这一部分能量回收利用,因此减振器耗散能量的估算对预测馈能式悬架的能量回收潜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二自由度悬架模型对悬架动位移、动速度以及可回收能量进行了仿真计算,并通过实车道路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对影响可回收能量大小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轮胎刚度、路面等级、车速是影响可回收能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可回收能量数值的分析得出,馈能式悬架更适合应用在重载车辆之上,并且可回收能量数量十分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悬架 馈能式悬架 能量回收
下载PDF
基于混合控制策略的馈能悬架半主动控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龙 施德华 +1 位作者 汪若尘 周华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2-257,共6页
为使馈能悬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半主动控制,基于混合控制策略,确定了电机电磁阻尼力的控制算法.探讨了电机不同电磁阻尼力对悬架性能的影响及馈能悬架实现半主动控制的条件.在此基础上,以整车舒适性为目标,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确定了电机... 为使馈能悬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半主动控制,基于混合控制策略,确定了电机电磁阻尼力的控制算法.探讨了电机不同电磁阻尼力对悬架性能的影响及馈能悬架实现半主动控制的条件.在此基础上,以整车舒适性为目标,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确定了电机阻尼力控制参数,并设计了直接电流控制器,使直线电机产生所需的电磁阻尼力.最后,对采用基于混合控制策略的馈能悬架进行了随机路面激励下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的电机阻尼力控制参数能使馈能悬架实现半主动控制,显著改善馈能悬架的舒适性和平顺性,并能回收悬架部分振动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电机 馈能悬架 混合控制 粒子群 直接电流控制
下载PDF
馈能悬架变论域模糊控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柳江 林晨 +1 位作者 叶明 黎晓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39-1143,1151,共6页
根据汽车系统动力学和电机学理论,建立了车辆悬架模型和控制电路模型,将变论域模糊控制应用到电磁馈能式主动悬架,对电路进行PD控制以确保实际控制力与理想控制力的一致性,提出自供能效率作为馈能型主动悬架的评价指标,并进行分析计算.... 根据汽车系统动力学和电机学理论,建立了车辆悬架模型和控制电路模型,将变论域模糊控制应用到电磁馈能式主动悬架,对电路进行PD控制以确保实际控制力与理想控制力的一致性,提出自供能效率作为馈能型主动悬架的评价指标,并进行分析计算.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以滤波高斯白噪声为路面输入,结果显示,采用PD控制后的电路,输出的实际主动控制力和理想主动控制力基本一致;采用变论域模糊控制的馈能悬架车辆乘坐舒适性得以提高;且能获得超过11%的自供能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馈能悬架 变论域模糊控制 自供能效率
下载PDF
基于路面激励自适应的液电馈能悬架动力学性能协调控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汪若尘 丁彦姝 +2 位作者 孙东 丁仁凯 孟祥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64,共10页
针对液电式馈能悬架在被动模式下无法实现车辆全局工况最优,该文以路面激励频率作为切换阈值,设计了一种具有舒适、运动和综合3种模式的液电式馈能悬架,在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的同时回馈振动能量。提出了将DC-DC变换器引入... 针对液电式馈能悬架在被动模式下无法实现车辆全局工况最优,该文以路面激励频率作为切换阈值,设计了一种具有舒适、运动和综合3种模式的液电式馈能悬架,在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的同时回馈振动能量。提出了将DC-DC变换器引入悬架馈能电路中,通过实时调节DC-DC变换器中MOS管开关信号占空比以改变液电式馈能减振器阻尼力,并制定了天棚-地棚控制结合模糊PID控制的双环半主动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引入路面频率自适应的液电式馈能悬架相比单一天棚-地棚控制悬架在车身共振区的车身加速度幅值减小22.92%,在车轮共振区的轮胎动载荷幅值减小24.27%,并回收66.70 W振动能量,实现了悬架动力学性能和馈能特性的协调控制。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各时段内车身加速度试验与仿真结果峰峰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36%、15.72%、4.86%和13.6%,轮胎动载荷的相对误差分别为9.34%、13.62%、7.82%和15.47%;各频段内车身加速度试验与仿真结果峰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7.55%、10.18%、10.56%、和6.35%,轮胎动载荷的相对误差分别为9.64%、11.72%、10.39%和11.27%。时域和频域的相对误差均在16%之内,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液电式馈能悬架的产品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悬架 控制 液电式馈能 双环方案 多模式切换 路面频率自适应
下载PDF
直线电机馈能悬架半主动控制特性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汪若尘 钱金刚 +1 位作者 施德华 郗欢欢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2-1108,共7页
针对被动悬架无法兼顾不同路面乘坐舒适性与行驶安全性,而主动悬架能耗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半主动馈能悬架。首先通过分析馈能回路工作特性,确定了半主动馈能悬架系统中直线电机电磁阻尼力的工作区域;随后采用线性最优控制(LQG)策略,探... 针对被动悬架无法兼顾不同路面乘坐舒适性与行驶安全性,而主动悬架能耗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半主动馈能悬架。首先通过分析馈能回路工作特性,确定了半主动馈能悬架系统中直线电机电磁阻尼力的工作区域;随后采用线性最优控制(LQG)策略,探究了直线电机的最优工作点,分析了半主动控制特性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半主动馈能悬架的控制特性,设计了半主动控制策略,控制效果接近LQG主动控制。同时还分析了不同型号直线电机式半主动馈能悬架的馈能特性,当选定蓄电池端电压为36 V时,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较传统被动悬架降低了12.3%,即半主动馈能悬架的乘坐舒适性优于传统被动悬架;而蓄电池的充电功率为20.48 W,馈能效率为44.75%,回馈的能量可用于车辆其他电气设备,从而降低整车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电机 馈能悬架 半主动控制 最优控制
下载PDF
车辆馈能悬挂系统滑模控制及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大山 张进秋 +1 位作者 刘义乐 张建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85-2195,共11页
针对车辆传统主动悬挂系统高能耗的问题,以半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4自由度馈能式悬挂系统;为解决馈能式减振器主动控制与能量回收不能并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馈能式减振器,采用其力发生器进行主动控制,同时可用其馈能器回收能量... 针对车辆传统主动悬挂系统高能耗的问题,以半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4自由度馈能式悬挂系统;为解决馈能式减振器主动控制与能量回收不能并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馈能式减振器,采用其力发生器进行主动控制,同时可用其馈能器回收能量。依据车辆典型行驶条件给出了基于控制执行率的车辆悬挂系统能量管理策略,以综合考虑馈能式悬挂系统的振动控制与能量回收。仿真分析与实车试验分析表明:与被动悬挂系统相比,所建立的基于滑模控制的馈能式悬挂系统的综合性能改善了22.7%,说明了该馈能式悬挂系统振动控制的有效性;依据行驶路面及行驶速度划分3种典型车辆行驶条件可以用来作为控制执行率实施大小的判别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馈能悬挂 馈能式减振器 滑模控制 能量回收特性 能量管理策略
下载PDF
基于路面识别的主动馈能悬架多目标控制与优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以农 朱哲葳 +1 位作者 郑玲 胡一明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9-137,共9页
针对主动悬架减振性能和馈能特性在不同等级路面适应性较差的问题,建立了非线性电磁主动悬架模型;考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悬架簧上质量存在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主动悬架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基于不同路面下悬架动力学响应数据,采用自适应模... 针对主动悬架减振性能和馈能特性在不同等级路面适应性较差的问题,建立了非线性电磁主动悬架模型;考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悬架簧上质量存在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主动悬架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基于不同路面下悬架动力学响应数据,采用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算法识别路面等级,确定控制器目标系数,实现了主动悬架安全性和舒适性之间的协调;研究了电磁主动悬架馈能特性及其切换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考虑电磁主动悬架安全性、舒适性和节能性的矛盾关系,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OPSO),以悬架动力学性能和馈能特性为设计目标综合优化控制器和悬架结构参数,并通过模糊集理论对多目标优化后的Pareto解集进行最优解选取。研究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对不同等级路面下非线性电磁主动悬架的最大识别误差能够控制在10%以内,满足识别准确性要求;在C级路面条件下,优化后的主动悬架与传统被动悬架相比,簧上质量振动加速度减小了35.3%,轮胎动行程增大了7.7%,但可以控制在10%的安全范围内;与原主动悬架相比,优化后悬架簧上质量振动加速度减小了10.5%,馈能效率增大了1.7%,优化后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能够更好地协调悬架馈能特性和减振特性;建立的非线性电磁主动悬架模型可实现不同路面等级下悬架系统安全性、舒适性和节能性的综合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电磁主动悬架 非线性控制模型 自适应滑模控制 馈能悬架 路面识别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
原文传递
馈能型悬架潜力研究及其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方志刚 过学迅 +1 位作者 左磊 张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3-377,共5页
从路面不平度统计特性的理论出发,结合悬架运动传递方程,推导了悬架的能量耗散功率,得出路面等级、车辆行驶速度与悬架能量耗散呈线性关系,并通过数值分析,得出一定条件下车辆悬架能量耗散功率与路面等级的数值关系.提出了仅与悬架运动... 从路面不平度统计特性的理论出发,结合悬架运动传递方程,推导了悬架的能量耗散功率,得出路面等级、车辆行驶速度与悬架能量耗散呈线性关系,并通过数值分析,得出一定条件下车辆悬架能量耗散功率与路面等级的数值关系.提出了仅与悬架运动参数相关的悬架能量耗散因子,并对悬架能量耗散因子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出在选定的参数范围内,车轮刚度与悬架能量耗散因子成线性关系且近似相等,非簧载质量对悬架能量耗散因子的影响非常小可忽略,而簧载质量、阻尼系数与悬架刚度对悬架能量耗散因子没有影响,最后总结出悬架能量耗散功率的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馈能型悬架 能量耗散功率 路面不平度 能量耗散因子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高效馈能半主动悬架设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和利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5-860,共6页
为改善齿轮齿条式馈能悬架的阻尼特性和馈能特性,在普通齿轮齿条式馈能悬架的基础上,采用钕铁硼永磁发电机、变速机构、换向机构和冲击保护装置,设计了高效馈能半主动悬架,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与普通齿轮齿条式馈能悬架相比,该... 为改善齿轮齿条式馈能悬架的阻尼特性和馈能特性,在普通齿轮齿条式馈能悬架的基础上,采用钕铁硼永磁发电机、变速机构、换向机构和冲击保护装置,设计了高效馈能半主动悬架,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与普通齿轮齿条式馈能悬架相比,该高效馈能半主动悬架发电机转子的转动惯量减小71%,体积减小约40%,节省励磁功率20~30 W,死区由-0.22~0.22 m/s减小到-0.04~0.04 m/s,阻尼特性和馈能特性得到改善,能量转换效率由20%左右提高到50%以上;与被动悬架相比,该高效馈能半主动悬架使汽车的轮胎动载荷、簧载质量的垂直加速度和悬架动挠度的最大值均下降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馈能悬架 设计 性能分析
下载PDF
汽车悬架同步振动抑制与能量收集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仲生 曹军义 +2 位作者 秦朝烨 陈志文 XIONG Yeping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26,共24页
悬架是汽车中的核心关键部件,具有承载和减振的双重功能。传统的悬架系统采用黏性液体或干摩擦阻尼器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量耗散出去实现减振,造成能量浪费,这尤其对新能源汽车不利。近十年来,既能抑制振动又能收集电能的新型悬架系统受... 悬架是汽车中的核心关键部件,具有承载和减振的双重功能。传统的悬架系统采用黏性液体或干摩擦阻尼器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量耗散出去实现减振,造成能量浪费,这尤其对新能源汽车不利。近十年来,既能抑制振动又能收集电能的新型悬架系统受到了高度关注和广泛研究。为了全面掌握汽车悬架同步振动抑制与能量收集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回顾汽车悬架的发展历程,总结汽车悬架从路面激励中可收集的振动能量,重点梳理汽车能量回收悬架技术研究现状,探讨当前面临的技术挑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该研究有助于国内同行快速准确地掌握本领域的技术现状,有望为国内新型汽车悬架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悬架 同步振动抑制与能量收集 能量回收悬架 展望
原文传递
馈能悬架BP神经网络PID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鑫军 柳江 +1 位作者 刘之涵 付延轩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65,135,共7页
为使主动悬架能回收振动能量,建立了二自由度电磁式馈能悬架系统模型,设计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PID控制器,对电路执行PI控制,以调节主动控制力的实际输出,以悬架的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位移作为车辆动力学性能的评价指标,... 为使主动悬架能回收振动能量,建立了二自由度电磁式馈能悬架系统模型,设计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PID控制器,对电路执行PI控制,以调节主动控制力的实际输出,以悬架的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位移作为车辆动力学性能的评价指标,以自供能效率、馈能效率分别作为悬架能量利用与回收的评价指标,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PI控制电路输出的主动控制力的实际值与理想值基本一致;基于BP神经网络PID控制的馈能悬架在不同输入条件下均能有效改善车辆性能;并且该系统能回收部分悬架振动能量,其中自供能效率稳定在约55%,馈能效率稳定在约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馈能悬架 BP神经网络 PID控制 自供能效率
下载PDF
车辆悬挂馈能潜力及馈能结构方案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进秋 彭虎 +3 位作者 刘义乐 张建 彭志召 孙宜权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8,共11页
馈能悬挂可将悬挂振动能量加以回收,提高悬挂性能的同时降低能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围绕车辆悬挂馈能技术,从悬挂馈能潜力及其影响因素、馈能装置结构方案、复合式馈能悬挂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5个方面展开分析。悬挂馈能技术... 馈能悬挂可将悬挂振动能量加以回收,提高悬挂性能的同时降低能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围绕车辆悬挂馈能技术,从悬挂馈能潜力及其影响因素、馈能装置结构方案、复合式馈能悬挂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5个方面展开分析。悬挂馈能技术研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指出减小馈能装置体积、提高馈能效率、减振及馈能一体化设计及传感器嵌入式设计将是未来馈能技术的发展趋势,为车辆悬挂馈能技术的研究、发展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悬挂 馈能技术 电机 馈能潜力 馈能结构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