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5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储能系统实现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灵活安全运行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64
1
作者 刘畅 卓建坤 +4 位作者 赵东明 李水清 陈景硕 王金星 姚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共18页
储能技术是保证微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手段,也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微电网技术广泛应用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文从可再生能源微电网技术特点出发,对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的作用、分类、设计优化方法和应用情况进行综述。研究表明,通过储能系... 储能技术是保证微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手段,也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微电网技术广泛应用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文从可再生能源微电网技术特点出发,对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的作用、分类、设计优化方法和应用情况进行综述。研究表明,通过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和需求响应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可有效提高微电网的经济性、可靠性以及能源的综合利用率。综合评估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响应时间以及额定功率,可获取不同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适用性。储能技术在微电网的灵活调峰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安全稳定运行 储能 需求响应 优化配置
下载PDF
虚拟同步机与自主电力系统 被引量:235
2
作者 钟庆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6-348,共13页
现在,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需要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接入电网,同时,大部分的负荷也需要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接入电网。该文概要地介绍如何把这些电源侧和负荷侧的电力电子变换器控制成为虚拟同步机,以及以此为基础实... 现在,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需要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接入电网,同时,大部分的负荷也需要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接入电网。该文概要地介绍如何把这些电源侧和负荷侧的电力电子变换器控制成为虚拟同步机,以及以此为基础实现的由同步机同步机制统一的自主电力系统,从而为智能电网接入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机制,使得新能源和负荷能象常规电源一样参与电网调节。虚拟同步机有不同的实现方式,该文着重介绍按电压源运行的具有常规同步机内部机理和外部特性的同步变流器技术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智能电网 可再生能源 自主电力系统 同步变流器 需求响应 柔性负荷
下载PDF
能源互联网中能量枢纽的优化规划与运行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200
3
作者 王毅 张宁 康重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5669-5681,共13页
构建由电、热、气等不同形式能源在生产、传输、消费等多个环节进行协同优化以实现优势互补的多能源系统是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助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供应成本。能量枢纽(energy hub,EH)是分析多能源系统的重要模型,自... 构建由电、热、气等不同形式能源在生产、传输、消费等多个环节进行协同优化以实现优势互补的多能源系统是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助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供应成本。能量枢纽(energy hub,EH)是分析多能源系统的重要模型,自提出起就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首先介绍能量枢纽的基本概念及其建模方法,给出典型的多能源系统能量枢纽建模示例,综述能量枢纽的运行和规划优化模型及求解方法的研究现状,最后总结能量枢纽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对能量枢纽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枢纽 多能源系统 能源互联网 需求响应 热电联产 优化运行 优化规划
下载PDF
新能源为主体电力系统的需求侧资源利用关键技术及展望 被引量:152
4
作者 王彩霞 时智勇 +4 位作者 梁志峰 李钦淼 洪博文 黄碧斌 蒋莉萍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37-48,共12页
能源转型背景下的电力清洁低碳化将推动传统电力系统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电力供应保障和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将受到高比例新能源的极大挑战,传统电力系统运行模式下单靠电源侧资源已无法满足安全稳定且... 能源转型背景下的电力清洁低碳化将推动传统电力系统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电力供应保障和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将受到高比例新能源的极大挑战,传统电力系统运行模式下单靠电源侧资源已无法满足安全稳定且经济高效的电力供应要求,必须充分挖掘需求侧资源的潜力,由"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文中首先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电力安全可靠经济供应新形势,其次研究分析了国内外需求侧资源利用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侧资源利用关键技术,并从资源开发重点、运行管理、市场机制、政策措施、商业模式5个方面对中国新型电力系统需求侧资源利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新型电力系统 需求侧资源 需求响应 电力供应
下载PDF
考虑需求侧响应的光储并网型微电网优化配置 被引量:152
5
作者 赵波 包侃侃 +1 位作者 徐志成 张有兵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5465-5474,共10页
针对我国分布式光伏的快速发展,一些地区已经形成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并网的示范区域。由于配电网消纳能力有限,较高的光伏渗透率已不利于配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增加储能系统成为有效改善措施之一。该文研究对象为增加储能装置与... 针对我国分布式光伏的快速发展,一些地区已经形成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并网的示范区域。由于配电网消纳能力有限,较高的光伏渗透率已不利于配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增加储能系统成为有效改善措施之一。该文研究对象为增加储能装置与已有分布式光伏组成并网型光储微电网,引入需求侧响应模型,对微电网储能进行优化配置,并以组合规划结合粒子群算法求解需求侧响应过程,分析需求侧响应对微电网经济效益和储能配置的影响。算例表明并网型光储微电网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有效改善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并网对系统的影响和弃光限电现象;需求侧响应能够减少储能容量的配置,进一步提高光储微电网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储能 并网型光储微电网 需求侧响应 组合规划
下载PDF
能源互联网规划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141
6
作者 别朝红 王旭 胡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6445-6462,共18页
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其深度的融合催生出了新的能源利用体系——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对多种能源系统进行协调优化,接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规划是能源互联网从理论到工程实践的第一步,只有在... 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其深度的融合催生出了新的能源利用体系——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对多种能源系统进行协调优化,接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规划是能源互联网从理论到工程实践的第一步,只有在先进、合理的能源互联网规划的理论支持下,能源互联网的工程实践才能有效实施。该文首先基于已有的能源互联网的相关研究,按照"源–网–荷"的结构对能源互联网进行划分,其次介绍了规划建模所需的多种能源的负荷预测、描述多能源转化的数学模型和多能流潮流模型。基于此,从基本的规划模型、能源生产环节的规划、源–网环节的协同规划、能源消费环节的规划、规划模型的求解方法这几个方面对能源互联网的规划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对能源互联网的规划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耦合多能源系统 能量枢纽 热电联产 优化规划 需求响应
下载PDF
能源桩换热过程中结构响应原位试验研究 被引量:118
7
作者 桂树强 程晓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7-1094,共8页
目前关于在桩基中埋设换热管作为地源热泵换热器(即所谓"能源桩"技术)在制冷或供暖过程中对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的影响的信息十分有限。在河南省信阳市一项地源热工程中开展了保持桩顶加载条件下施加温度荷载并进行桩身结构响应... 目前关于在桩基中埋设换热管作为地源热泵换热器(即所谓"能源桩"技术)在制冷或供暖过程中对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的影响的信息十分有限。在河南省信阳市一项地源热工程中开展了保持桩顶加载条件下施加温度荷载并进行桩身结构响应量测的试验。试验持续了4周的时间,在常规静载试验的基础上叠加了温度循环,以模拟能源桩在实际运行时的工况。沿桩身深度方向布设了振弦式应变计和其它量测仪器,获取了桩身的应变和温度曲线剖面。同时获得了桩顶加载量、桩顶位移、桩身中换热管的进出口水温以及环境温度等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又推导出桩身的附加温度荷载。在此试验的基础上,又探讨了能源桩结构响应的简化规律。对桩体进行加热或制冷后,桩体中相对于结构加载产生了附加温度荷载(拉力或压力),且受制于桩端和桩周约束,结构荷载和温度改变引起的附加荷载的合力可能会超出桩基设计规范的限值,在能源桩设计中应给予充分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能源桩 换热 结构响应 现场测试
下载PDF
计及需求侧资源的大规模风电消纳随机机组组合模型 被引量:91
8
作者 刘小聪 王蓓蓓 +1 位作者 李扬 王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3714-3723,共10页
日益增长的风电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新的挑战。该文基于两阶段随机规划的特点,综合考虑基于激励和基于电价两类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DR)在响应特性上的互补关系,探索建立灵活配置日前电价型和日内激励型需求响应资源参与电力平衡的... 日益增长的风电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新的挑战。该文基于两阶段随机规划的特点,综合考虑基于激励和基于电价两类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DR)在响应特性上的互补关系,探索建立灵活配置日前电价型和日内激励型需求响应资源参与电力平衡的两阶段随机规划风电消纳机组组合模型。由日前分时电价参与风电消纳一阶段决策,引导用户响应风电出力变化,消纳预测概率较大的风电出力;日内基于激励的需求响应参与二阶段决策,用以满足不同风电场景的差别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价型DR不确定性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模型的有效性,即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需求响应资源的灵活性效用,提升系统风电消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需求响应 随机规划 风电消纳 机组组合
下载PDF
电动汽车对电网影响的评估和解决方案 被引量:71
9
作者 田立亭 张明霞 汪奂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43-49,217,共7页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具备可控负荷和储能单元的双重属性,利用电动汽车的该种特性减少其对电网的不利影响并实现电网运行特性的优化,需要对电动汽车与电网的互动解决方案进行设计。按照考察范围、层次、指标的不同对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具备可控负荷和储能单元的双重属性,利用电动汽车的该种特性减少其对电网的不利影响并实现电网运行特性的优化,需要对电动汽车与电网的互动解决方案进行设计。按照考察范围、层次、指标的不同对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进行了分类,给出了电动汽车对电网影响的评估步骤和方法,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不确定性及影响因素。根据现有研究和相关标准化工作,从电动汽车与电网的互动架构、通讯、管理机制和控制方法等方面对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指出电网需要具备足够的监测及管理能力以支持大规模电动汽车的接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网影响 充电负荷 储能 需求响应
下载PDF
海岛电网发展现状与研究动态 被引量:70
10
作者 杨欢 赵荣祥 +2 位作者 辛焕海 汪震 甘德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5-105,共11页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以及舟山群岛新区的建立,针对海岛电网的研究成为了迫切需求。通过比较世界范围内的典型海岛电网示范工程,概括了海岛电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总结了海岛电网的若干特性与关键问题。在简要介绍摘箬山岛...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以及舟山群岛新区的建立,针对海岛电网的研究成为了迫切需求。通过比较世界范围内的典型海岛电网示范工程,概括了海岛电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总结了海岛电网的若干特性与关键问题。在简要介绍摘箬山岛海岛电网的进展情况与技术特点后,从海岛电网运行控制与能量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其中若干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风机/光伏灵活并网、混合储能协调控制以及温控负荷需求响应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微型电网 智能电网 可再生能源 储能 需求响应
下载PDF
考虑需求响应的含光热电站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多源优化调度 被引量:63
11
作者 崔杨 张汇泉 +3 位作者 仲悟之 赵钰婷 张节潭 王茂春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99-1507,共9页
在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中,如何考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并实现多源协调优化调度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问题。为此,构建了基于光热电站出力灵活调度的多源电力系统随机机组组合优化调度模型,并将需求响应机制引入该模型,以应... 在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中,如何考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并实现多源协调优化调度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问题。为此,构建了基于光热电站出力灵活调度的多源电力系统随机机组组合优化调度模型,并将需求响应机制引入该模型,以应对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中光伏、风电的预测误差以及波动性导致的不确定性问题。该模型以多个场景集下的综合成本最优为目标,在兼顾场景多样性的同时,综合考虑系统的综合成本。最后,以改进的IEEE-30节点系统为例,通过多种调度方式的对比,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与经济性。算例结果表明,所提调度方式总成本较传统方式降低了4.41%,切负荷量减少了93.74%,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提高了1.93%。通过源荷两侧的协调调度,该模型能够在降低系统调度成本的同时保证高渗透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 可再生能源 高渗透率 光热电站 需求响应 随机机组组合
下载PDF
建筑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中的能量表达及应用 被引量:29
12
作者 叶献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5期9-16,共8页
介绍了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中的能量反应方程的定义,阐述了在结构抗震工程中运用能量概念的意义,结合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建立了多自由度体系能量项的实用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结构分析实例,说明了能量分析方法在地震反应与破损评估研... 介绍了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中的能量反应方程的定义,阐述了在结构抗震工程中运用能量概念的意义,结合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建立了多自由度体系能量项的实用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结构分析实例,说明了能量分析方法在地震反应与破损评估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应 建筑结构 能量分析 弹塑性地震反应
下载PDF
Multi-objective energy management in microgrids with hybrid energy sources and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被引量:46
13
作者 V.V.S.N.Murty Ashwani Kumar 《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2020年第1期1-20,共20页
Microgrid with hybri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s a promising solution where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expansion is unfeasible or not economical.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provides energy security,substant... Microgrid with hybri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s a promising solution where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expansion is unfeasible or not economical.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provides energy security,substantial cost savings and reduction i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enabling nation to meet emission targets.Microgrid energy management is a challenging task for microgrid operator(MGO)for optimal energy utilization in microgrid with penet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energy storage devices and demand response.In this paper,optimal energy dispatch strategy is established for grid connected and standalone microgrids integrated with photovoltaic(PV),wind turbine(WT),fuel cell(FC),micro turbine(MT),diesel generator(DG)and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ESS).Techno-economic benefits are demonstrated for the hybrid power system.So far,microgrid energy management problem has been addressed with the aim of minimizing operating cost only.However,the issues of power losses and environment i.e.,emission-related objectives need to be addressed for effective energy management of microgrid system.In this paper,microgrid energy management(MGEM)is formulated as 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and a new multi-objective solution is proposed for MGEM along with demand response program.Demand response is included in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to demonstrate it’s impact on optimal energy dispatch and techno-commercial benefits.Fuzzy interface has been developed for optimal scheduling of ESS.Simulation results are obtained for the optimal capacity of PV,WT,DG,MT,FC,converter,BES,charging/discharging scheduling,state of charge of battery,power exchange with grid,annual net present cost,cost of energy,initial cost,operational cost,fuel cost and penalty of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CO_(2) emissions in standalone hybrid microgrid system is reduced by 51.60%compared to traditional system with grid only.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with the proposed method is compared with various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to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grid energy management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Storage system Demand response
原文传递
以智能电网解决21世纪电力供应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42
14
作者 宋永华 杨霞 《电力技术经济》 2009年第6期1-8,共8页
21世纪电力供应面临环境压力、购电能力、安全可靠和高效利用等重大挑战,欧盟、美国和中国因此提出了智能电网的解决方案,并将之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1世纪电力技术的发展要考虑供电安全性、可持续发展性和竞争性,据此研究制定发电... 21世纪电力供应面临环境压力、购电能力、安全可靠和高效利用等重大挑战,欧盟、美国和中国因此提出了智能电网的解决方案,并将之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1世纪电力技术的发展要考虑供电安全性、可持续发展性和竞争性,据此研究制定发电、输配电和终端用电等环节的技术标准、各项目标的权重及其研发优先程度。21世纪电网发展的趋势是,欧洲适宜构建分布式发电与交互式供电的分散电网;而美国则旨在建立一个集成先进的通信、计算机、电子及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自愈的、经济的以及更加清洁的电网;和欧美不同,中国则适宜建立统一或协调规划建设、统一调度和运行、统一或联合的特高压电网。最后总结提出了智能电网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对环境、经济乃至整个社会都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特高压 可再生能源 分布式电源 微电网 电动汽车 用户响应
下载PDF
多遇地震作用下消能减震结构附加阻尼比计算方法 被引量:44
15
作者 巫振弘 薛彦涛 +2 位作者 王翠坤 高杰 程小燕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25,共7页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消能减震设计计算中,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时可采用线性分析方法计算,按消能减震结构总阻尼比确定地震影响系数。其中,确定消能器的附加阻尼比是计算地震响应系数的关键。基于此,总结...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消能减震设计计算中,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时可采用线性分析方法计算,按消能减震结构总阻尼比确定地震影响系数。其中,确定消能器的附加阻尼比是计算地震响应系数的关键。基于此,总结规范方法和减震系数法两种工程中用于消能减震结构附加阻尼比计算的方法,分析两种方法存在的计算困难。由此提出适宜于计算机编程计算的自由振动衰减法,并在2个实际工程中对比这3种方法计算附加阻尼比得到地震响应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自由振动衰减法与规范方法附加阻尼比计算结果吻合,由该阻尼比按线性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的地震响应与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误差不大,且计算方法简便,适于工程设计;而减震系数法计算结果偏于保守,将减震系数法用于消能减震结构的计算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减震 附加阻尼比 减震系数 自由振动衰减 有限元分析 地震响应
原文传递
利用单渗砂层能量厚度研究有利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有利区的方法 被引量:42
16
作者 宋子齐 王桂成 +2 位作者 赵宏宇 于小龙 杨立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2-458,共7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识别主体骨架砂体微相带及筛选含油有利区工作,提出利用单渗砂层能量厚度控制划分最为有利的沉积微相带。利用多种测井响应提取单渗砂层沉积能量及其能量厚度信息,使其曲线幅度、厚度、形状、...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识别主体骨架砂体微相带及筛选含油有利区工作,提出利用单渗砂层能量厚度控制划分最为有利的沉积微相带。利用多种测井响应提取单渗砂层沉积能量及其能量厚度信息,使其曲线幅度、厚度、形状、接触关系、次级形态等特征和数据大小能够集中反映相对高渗的单渗砂层最大沉积能量及厚度变化,确认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其河道叠置型河口坝微相骨架砂体的发育、规模及分布范围,有效地克服了层段中几个成因相近薄砂层或砂泥互层中砂层累加厚度识别和划分主体骨架砂体微相带的失误。通过该区目的层段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密度、中子、声波、电阻率测井曲线和岩性、物性及其能量厚度统计,建立起单渗砂层能量厚度下限标准及夹层扣除标准,在该区长4+511特低渗透储层中提取单渗砂层及其沉积能量信息,控制划分出有利沉积微相带及其骨架砂体分布,预测和筛选出不同类型相对高渗高产含油有利区,它们不同程度勾画出河道主体带油藏与南西部华池油藏连片延伸趋势、形态和特征,为该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提供有利目标和重点层位及井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储层 单渗砂层 能量厚度 测井响应 骨架砂体 有利沉积微相带 含油有利区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储能配置综合评估技术 被引量:42
17
作者 修晓青 唐巍 +2 位作者 李建林 田春光 徐鸥洋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2-78,共7页
针对电池储能技术经济性逐渐提高、储能需求日益增长、部分电池储能技术应用效益性逐步凸显的现状,研究参与用户侧电能管理和需求响应的储能配置综合评估技术。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了技术经济指标下不同储能规模间的标度计算方法,建立... 针对电池储能技术经济性逐渐提高、储能需求日益增长、部分电池储能技术应用效益性逐步凸显的现状,研究参与用户侧电能管理和需求响应的储能配置综合评估技术。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了技术经济指标下不同储能规模间的标度计算方法,建立了综合评估指标的数学模型。考虑储能容量衰减,分别以投资成本、寿命、净现值、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报率等指标为上层目标函数;考虑削峰填谷、需求响应,以储能系统净年收益为下层目标函数,优化储能系统充放电曲线,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方法。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综合评估指标可针对储能投资者的关注点,整体评估储能项目的可行性,得出综合评估指标最高时对应的储能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削峰填谷 需求响应 容量配置 综合评估
下载PDF
小波分析在结构爆破振动响应能量分析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8
作者 娄建武 龙源 徐全军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1年第1期64-68,共5页
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工程爆破引起的地震动信号能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小波系数与信号能量之间的关系,并用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文章中理论推导所得的结论。作者认为,由于小波分析的时-频特性。
关键词 小波分析 爆破振动 能量分析 建筑物 工程爆破 地表振动
下载PDF
风波流对多平台阵列浮式风机Spar平台运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19
作者 丁勤卫 李春 +2 位作者 叶柯华 杨阳 叶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23-229,共7页
平台结构的稳定性是浮式风力机安全运行的最基础保障。为探究浮式风力机平台阵列的动态响应特性,该文提出一种3×3方阵排布的共用系泊系统多平台阵列方案,建立基于OC3-Hywind Spar Buoy平台的NREL 5 MW浮式风力机整机模型,通过辐射... 平台结构的稳定性是浮式风力机安全运行的最基础保障。为探究浮式风力机平台阵列的动态响应特性,该文提出一种3×3方阵排布的共用系泊系统多平台阵列方案,建立基于OC3-Hywind Spar Buoy平台的NREL 5 MW浮式风力机整机模型,通过辐射/绕射理论并结合有限元方法,分别研究并对比了单个平台和3×3方阵排布的多平台的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浮式风力机Spar平台在纵荡、垂荡和纵摇方向响应均集中于低频波浪(波浪频率低于0.5 rad/s时);3×3方阵排布位于四顶点处的平台存在一定的横荡响应,响应范围约为-0.2~0.2 m,其余平台横荡响应可忽略不计;随着环境载荷的加剧,单平台纵荡响应急剧增大,响应范围由-0.25~0.25 m增大到-1.5~1.5 m,多平台时纵荡响应变化不明显,均保持在-1.5~1.5 m,同时,多平台纵摇响应明显低于单平台,验证了该文所提方案的有效,从而为未来海上风电场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 风力机 模型 SPAR平台 阵列 动态响应
下载PDF
计及碳中和效益及清洁能源消纳的虚拟电厂双层协同优化调度 被引量:34
20
作者 刘春蕾 庞鹏飞 +3 位作者 石纹赫 沈嘉昆 孙毅 鲍荟谕 《供用电》 2021年第9期19-27,共9页
为实现碳达峰,提高电网对高渗透率清洁能源的调控能力,亟需对焦低碳视角的调峰调频资源。虚拟电厂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内部分布式能源且兼容性强,可作为低碳型调峰调频资源,建立高效的分布式能源体系并促进清洁能源的配置与消纳。虚拟电厂... 为实现碳达峰,提高电网对高渗透率清洁能源的调控能力,亟需对焦低碳视角的调峰调频资源。虚拟电厂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内部分布式能源且兼容性强,可作为低碳型调峰调频资源,建立高效的分布式能源体系并促进清洁能源的配置与消纳。虚拟电厂双层协同优化调度模型,首先考虑分布式主体运行时的碳中和成本,建立以经济性和碳中和效益为目标函数、以各种负荷供需平衡和耦合设备运行限制为约束的多时间尺度优化模型;然后依据搭建的系统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储能设备可以降低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平抑清洁能源和负荷的随机性和波动性,为面向高渗透率和碳排放约束的虚拟电厂系统优化运行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效益 虚拟电厂 协同优化 清洁能源 多时间尺度 需求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