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形态学Top-Hat算子的小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73
1
作者 叶斌 彭嘉雄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38-642,共5页
针对红外序列图象中运动弱小目标的检测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累积与Top Hat算子的小目标检测方法 .该方法是首先设置一定大小的滑动窗口 ,并通过对窗口内的图象序列进行能量累积来去除图象中的随机噪声 ,以提高目标的信噪比 ;然后... 针对红外序列图象中运动弱小目标的检测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累积与Top Hat算子的小目标检测方法 .该方法是首先设置一定大小的滑动窗口 ,并通过对窗口内的图象序列进行能量累积来去除图象中的随机噪声 ,以提高目标的信噪比 ;然后对能量累积后的图象采用形态学中的Top Hat算子完成候选小目标的检测工作 ;最后利用序列图象中目标运动的连续性和轨迹的一致性来筛选出真正的目标 .同时进行了该方法与传统高通滤波检测方法 ,在抗噪声性能、背景抑制性能以及抑制虚警目标性能等方面差异的比较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基于能量累积与Top Hat算子的小目标检测方法在这 3个方面都优于高通滤波法 ,它能够快速、可靠检测出低信噪比的运动小目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小目标检测 能量累积 图象处理 TOP-HAT算子 滤波 图象流 红外序列图象
下载PDF
相变储能混凝土制备方法及其储能行为研究 被引量:56
2
作者 张东 周剑敏 +1 位作者 吴科如 李宗津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74-380,共7页
用"两步法",即首先制作相变储能骨料,再采用相变储能骨料,用普通混凝土的制备技术配制了相变储能混凝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在混凝土中储存足够的液体相变材料,配制的相变储能混凝土的储能功能与商业相变材料相当,... 用"两步法",即首先制作相变储能骨料,再采用相变储能骨料,用普通混凝土的制备技术配制了相变储能混凝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在混凝土中储存足够的液体相变材料,配制的相变储能混凝土的储能功能与商业相变材料相当,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多孔材料孔结构的几何特征对液体相变材料在多孔材料中的吸收和储存有较明显的影响,具有较高孔隙率、孔结构内部连通性较好和在边界区域具有输运通道的多孔材料能够吸收和储存较多的液体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在多孔材料中的体积分数对其相变行为也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相变 储能 孔结构 图像分析 热分析
下载PDF
基于能量累积与顺序形态滤波的红外小目标检测 被引量:24
3
作者 叶斌 彭嘉雄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1-255,共5页
针对红外序列图象中弱小目标的检测问题 ,提出了基于能量累积与顺序形态滤波的小目标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设置一定大小的滑动窗口 ,对窗口内的图象序列进行能量累积 ,以达到去除图象中的随机噪声和提高目标的信噪比的目的 .其目标检测... 针对红外序列图象中弱小目标的检测问题 ,提出了基于能量累积与顺序形态滤波的小目标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设置一定大小的滑动窗口 ,对窗口内的图象序列进行能量累积 ,以达到去除图象中的随机噪声和提高目标的信噪比的目的 .其目标检测采用由粗到精 3个步骤 ,即首先利用顺序形态滤波抑制背景 ,并通过提取目标广义边缘来实现目标的粗定位 ;然后对可能存在目标的区域进行分割 ,通过提取目标几何特征来完成精确定位 ;最后利用序列图象中目标运动的连续性和轨迹的一致性来筛选出真正的目标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有效地抑制背景和能提取目标广义边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目标检测 能量累积 顺序形态滤波 边缘检测 图象分割 红外图象 计算机仿真
下载PDF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使用Matlab制作图像和动画的几个实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星辉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9-62,共4页
从一些典型实例出发,介绍Matlab在大学物理中的具体应用.指出在大学物理课程中适当地加入Matlab图像和动画,可进一步推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进程,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而同时兼具科学性.
关键词 电场线 能带 图像 动画 MATLAB
下载PDF
可变形物体的轮廓的提取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彦博 张志广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33-137,143,共6页
边缘信息一直被认为是计算机视觉的重要特征.因而,边缘的检测与轮廓的提取是图象分析的重要步骤.对于边缘的检测,近年来,人们的研究兴趣更多的转向了局部能量的方法,这是一种基于局部相位的方法,它的特点是通过局部能量的最大值... 边缘信息一直被认为是计算机视觉的重要特征.因而,边缘的检测与轮廓的提取是图象分析的重要步骤.对于边缘的检测,近年来,人们的研究兴趣更多的转向了局部能量的方法,这是一种基于局部相位的方法,它的特点是通过局部能量的最大值可以同时得到不同类型的边缘.在初步得到物体边缘后,本文应用M.Kass1987年提出的蛇行模型的方法获取物体轮廓,蛇行模型比较适合于可变形物体的轮廓的提取,如:红血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行模型 轮廓 图象分析 计算机视觉 边缘检测
下载PDF
区域进化自适应高精度区域增长图像分割算法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正平 张晔 谭营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4-857,共4页
为克服经典区域增长算法中门限选择困难、分割稳定性不高与串行处理速度慢的不足,提出基于区域进化的自适应高精度区域增长图像分割算法。在图像预处理过程中,首先通过各向异性滤波算法对切片进行滤波,达到去除图像噪声同时避免对边界... 为克服经典区域增长算法中门限选择困难、分割稳定性不高与串行处理速度慢的不足,提出基于区域进化的自适应高精度区域增长图像分割算法。在图像预处理过程中,首先通过各向异性滤波算法对切片进行滤波,达到去除图像噪声同时避免对边界区域的模糊;然后引入了新的区域能量表示模型,并给出了迭代进化形式,在区域增长过程中,逐渐增加区域增长的门限,通过对能量函数的动态优化来逼近最佳分割结果;最后利用主动轮廓模型进行精度分割,得到精确而比较光滑的分割目标轮廓。对比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增长 能量函数 区域进化 图像分割
下载PDF
基于一种快速归一化积相关算法的图像匹配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韩冰 王永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0-165,共6页
在灰度图像匹配中,归一化积相关算法具有鲁棒性强、精准度高和易于硬件实现等优点。但算法复杂、计算速度慢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原因。基于迭代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快速归一化积相关算法。该方法在计算基准子图图像能量时,只通过几个像素值... 在灰度图像匹配中,归一化积相关算法具有鲁棒性强、精准度高和易于硬件实现等优点。但算法复杂、计算速度慢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原因。基于迭代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快速归一化积相关算法。该方法在计算基准子图图像能量时,只通过几个像素值的加减运算,便可快速实现基准子图像素求和,大大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实验证明,本算法与原算法具有相同的匹配精度,但计算时间仅为原算法的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归一化积相关 图像能量 迭代法 图像匹配
下载PDF
一种自然纹理背景下的图像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晓钟 孙华燕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21-424,共4页
本文根据被测图像纹理背景和目标区域在小波变换域内图像能量的分布不同 ,以及经过多尺度分解后在各子空间信息分布的不同 ,运用与背景纹理的方向无关 ,对目标的变化具有旋转、平移以及尺度不变性的能量特征作为检测目标的依据。为了有... 本文根据被测图像纹理背景和目标区域在小波变换域内图像能量的分布不同 ,以及经过多尺度分解后在各子空间信息分布的不同 ,运用与背景纹理的方向无关 ,对目标的变化具有旋转、平移以及尺度不变性的能量特征作为检测目标的依据。为了有效地提高目标边界的定位精度 ,抑制背景噪声 ,本文提出了能量特征图和基于多尺度分析的边缘特征图相融合的特征融合方法进行目标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特征 图像自标检测 军事目标 自然纹理背景
下载PDF
能效建筑规划设计方法 被引量:15
9
作者 姚润明 Koen Steemers +1 位作者 Nick Baker 李百战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2-64,共3页
介绍一种应用灵活、使用方便的能效建筑规划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对单个建筑及群体建筑进行综合能效规划设计, 为建筑师开展建筑可持续建筑发展提供了有力工具。
关键词 建筑规划 群体建筑 可持续建筑 建筑师 规划设计 设计方法 能效 发展 工具 综合
原文传递
基于地基云图的云跟踪与太阳辐照度超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蒋俊霞 高晓清 +3 位作者 吕清泉 汪宁渤 李毅 李振朝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1-358,共8页
太阳辐照度是影响光伏发电的最直接气象因素。云量对太阳辐照度有重要影响。全天空成像仪(total sky imager,TSI)可客观、自动地对其进行观测。基于甘肃省金昌地区TSI-880地基云图进行云跟踪预报与太阳辐照度预报方法研究。首先进行云... 太阳辐照度是影响光伏发电的最直接气象因素。云量对太阳辐照度有重要影响。全天空成像仪(total sky imager,TSI)可客观、自动地对其进行观测。基于甘肃省金昌地区TSI-880地基云图进行云跟踪预报与太阳辐照度预报方法研究。首先进行云识别与云量反演;计算云运动的速度矢量、使用平流输送法预报云图。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晴空太阳辐照度数据,建立金昌地区晴空太阳辐照度模型;基于观测范围内的云透射率和云量构建线性回归关系,根据回归系数和预报云量进行辐射预报。选择晴间多云的天气进行云量反演与太阳辐照度预报,晴间多云时的云量和云透射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1(显著性水平α=0.01),可实现5 min太阳辐照度预报。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地基云图能够有效预报云移动变化造成的辐射跳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太阳能 辐照度 图像反演 全天空成像仪 云跟踪
下载PDF
基于能量特征的图像目标检测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晓钟 孙华燕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2,36,共4页
根据被测图像纹理背景和目标区域在小波变换域内图像能量分布的不同 ,以及经过多尺度分解后在各子空间信息分布的不同 ,提出与背景纹理的方向无关 ,把目标的变化具有旋转、平移以及尺度不变性的能量特征作为检测的依据。
关键词 多尺度分析 能量特征 目标检测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双源CT头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萱 薛华丹 +5 位作者 刘炜 陈钰 孙昊 徐凯 李玉梅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索运用双源CT双能量技术行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双能量扫描方案(DE组)及传统单能量扫描方案(SE组)的头颈部CT血管造影病例各30例。记录扫描剂量,测量颈部及颅内动静脉(颈总动脉近分叉处、相邻颈内... 目的探索运用双源CT双能量技术行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双能量扫描方案(DE组)及传统单能量扫描方案(SE组)的头颈部CT血管造影病例各30例。记录扫描剂量,测量颈部及颅内动静脉(颈总动脉近分叉处、相邻颈内静脉、大脑中动脉M1段及乙状窦或窦汇)CT值,测量软组织(冈上肌及竖脊肌)感兴趣区的CT值及噪声。结果在颅内,两组的动脉强化与静脉污染程度相似(P=0.1427,P=0.1116)。在颈部,动脉强化程度相似(P=0.9414),DE组的静脉污染较明显(P<0.0001),但动脉平均CT值较静脉仍高127Hu。无论硬化线伪影存在与否,两组的软组织强化相似(P=0.0760,P=0.0793),DE组的噪声低于SE组(均P<0.0001)。比较骨减影动脉成像所需剂量,DE组较SE组低24%(P<0.0001)。结论 DE组与SE组的图像质量总体相仿。DE组颈部静脉污染较明显,但动脉仍可获得良好的对比显示。同样应用减影技术,DE组患者辐射剂量明显减少。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 头颈部 CT血管造影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CT技术在安检领域应用综述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郑金州 鲁绍栋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2年第1期157-165,共9页
在现有的安检技术中,X光CT技术是比较成熟、有效的手段之一。第一代X光CT安检机存在着较高的误报及漏报,CT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X光CT安检机与普通X射线安检机相比,有很多优点,技术有了本质上的提高,尤其是实现了三维成... 在现有的安检技术中,X光CT技术是比较成熟、有效的手段之一。第一代X光CT安检机存在着较高的误报及漏报,CT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X光CT安检机与普通X射线安检机相比,有很多优点,技术有了本质上的提高,尤其是实现了三维成像和能够测定物体密度及原子序数,有效解决了普通X射线安检机成像的重影问题,能够自动与危险品的物理特征进行比对,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既减轻安检人员的劳动强度,又能保证安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 图像重建 三维成像
下载PDF
电站锅炉炉膛火焰自动化监测中的图像处理技术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勇理 瞿坦 +2 位作者 周怀春 宋锋 韩曙东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23-26,共4页
文中简单介绍了火焰探测器的结构和成像特点。从比色测温导出灰度归一化实现的过程 ,给出一种CCD火焰图像逆问题的技术处理和温度场重建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火焰监测 辐射能 图像处理 电站锅炉 CCD
下载PDF
基于火焰图像的燃烧稳定性诊断和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祖春光 周怀春 +3 位作者 娄春 黄本元 刘绪洲 吕传新 《湖北电力》 2006年第2期39-41,共3页
通过采集某200 MW燃煤机组火焰图像获得炉膛中的辐射能,建立其与机组功率之间的动态和静态模型,以进行燃烧监测与控制,同时进行稳定性的分析。
关键词 辐射能 机组功率 燃烧稳定性 火焰图像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融合图像显示肝癌病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曹建新 王一民 +3 位作者 杨诚 张羽 王爱军 王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90-1694,共5页
目的评估双源CT双能量线性混合(LB)和非线性混合(NLB)图像显示肝癌病灶的能力。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行肝脏双能量CT扫描,并将140kV和80kV两种能量图像进行融合,生成0.3LB、0.5LB、0.7LB、NLB1(λ=80HU,ω=400HU)、NLB2(λ=150HU,ω=200HU... 目的评估双源CT双能量线性混合(LB)和非线性混合(NLB)图像显示肝癌病灶的能力。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行肝脏双能量CT扫描,并将140kV和80kV两种能量图像进行融合,生成0.3LB、0.5LB、0.7LB、NLB1(λ=80HU,ω=400HU)、NLB2(λ=150HU,ω=200HU)和NLB3(λ=80HU,ω=200HU)图像,比较肝动脉期6种混合能量图像和80kV图像的背景噪声、肝内病灶的对比度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背景噪声、病灶对比度和CNR在7种图像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0.3LB图像比较,0.5LB、0.7LB、80kV、NLB1、NLB2和NLB3图像的病灶对比度及CNR均明显增加(P均<0.05),其中NLB1图像显示病灶的CNR最大。结论 0.5LB、0.7LB及NLB技术能明显提高CT对肝癌病灶的显示效果,特别是λ为80HU、ω为400HU时,NLB技术的优势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双能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融合
下载PDF
最大类间方差法的激光图像轮廓检测 被引量:12
17
作者 丁冬艳 涂宏庆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5-98,共4页
采用主动轮廓模型轮廓提取方法检测激光图像轮廓时,针对图像目标和背景间的过渡地带的分割误差高,未能检测图像目标的细节轮廓,检测准确性大大降低。为了提高激光图像轮廓检测效果,提出基于最大类间方差法的激光图像轮廓检测方法,用二... 采用主动轮廓模型轮廓提取方法检测激光图像轮廓时,针对图像目标和背景间的过渡地带的分割误差高,未能检测图像目标的细节轮廓,检测准确性大大降低。为了提高激光图像轮廓检测效果,提出基于最大类间方差法的激光图像轮廓检测方法,用二维灰度直方图的形式描述激光图像,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分割激光图像,获取激光图像目标的最优阈值,将最优阈值作为激光图像目标的初次边缘,对该边缘能量进行最小化处理,直至获取边缘能量最小值,具有能量最小值的边缘即为激光图像目标的最终轮廓。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检测不同类型的激光图像轮廓,且真阳性率高达90. 12%,假阳性率仅有0. 22%,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类间 方差法 激光图像 轮廓检测 边缘能量 图像分割
下载PDF
活动轮廓模型综述 被引量:10
18
作者 牛君 李贻斌 宋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3期67-70,共4页
活动轮廓模型(也称为蛇模型)是一条能量递减曲线,由轮廓自身特征决定的内部能量和图像特征决定的外部能量共同支配,在能量最小的原则下移动并最终停止于所要寻找的物体边缘附近。十多年来,它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并在计算机视觉领域... 活动轮廓模型(也称为蛇模型)是一条能量递减曲线,由轮廓自身特征决定的内部能量和图像特征决定的外部能量共同支配,在能量最小的原则下移动并最终停止于所要寻找的物体边缘附近。十多年来,它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并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简要介绍了活动轮廓的原理及数学模型,并对其发展及应用进行了一定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轮廓 能量最小 图像分割
下载PDF
与象电荷有关的能量和互作用力问题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子军 李根全 王宏达 《大学物理》 1999年第9期24-27,共4页
指出与象电荷有关的系统的互能、互作用力和真实电荷系统的互能、互作用力分别相等,自能。
关键词 互能 自能 总能 互作用力 象电荷 电象法
下载PDF
基于黏聚力模型的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层间黏结性能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明昃 蔡成标 +1 位作者 朱胜阳 赵坪锐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8-94,共7页
对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层间黏结构件进行层间法向开裂和切向开裂模拟试验,依靠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获取了界面应力与分离位移的变化规律,并确定了用于层间开裂模拟的黏聚力模型关键本构参数。基于该黏聚力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构件... 对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层间黏结构件进行层间法向开裂和切向开裂模拟试验,依靠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获取了界面应力与分离位移的变化规律,并确定了用于层间开裂模拟的黏聚力模型关键本构参数。基于该黏聚力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构件层间法向和切向损伤开裂行为,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IC技术能较好地描述双块式无砟轨道黏结构件从层间损伤,到裂纹萌生、扩展,再到裂纹贯穿于整个试件的全过程;黏聚力模型关键本构参数可保守地选取其法向黏聚强度为3.26 MPa,临界断裂能为12.2J/m2,切向黏聚强度为0.82 MPa,临界断裂能为4.5J/m2。有限元软件分析得到的界面应力与分离位移的变化规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黏聚力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层间损伤开裂行为,为双块式无砟轨道层间损伤开裂机理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聚力模型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双块式无砟轨道 层间黏结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