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374
1
作者 朱勤 彭希哲 +1 位作者 陆志明 吴开亚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72-2079,共8页
本文综合考量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能源效率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应用该模型对中国1980年~2007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进... 本文综合考量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能源效率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应用该模型对中国1980年~2007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分解分析,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量化其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效应对我国该阶段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达到152.73%,其他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绝对值大小依次是:能源强度效应为-79.93%,人口规模效应为20.20%,产业结构效应为7.78%,能源结构效应为-0.77%。研究认为,产业结构整体变化对该阶段碳排放增长未能表现出负效应,其主要原因是产业规模占GDP近半的第二产业的碳排放呈现长期增长态势,其贡献率抵消了第一、三产业对碳排放增长的负效应。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及提高能源效率。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因素分解 Kaya恒等式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原文传递
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的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许士春 龙如银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78,共5页
采用DEA方法测度中国1995~2011年间能源和碳排放效率,并拓展STIRPAT模型,通过Tobit回归分析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整体上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效率呈下降趋势,东部能源和碳排放效率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经济增长... 采用DEA方法测度中国1995~2011年间能源和碳排放效率,并拓展STIRPAT模型,通过Tobit回归分析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整体上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效率呈下降趋势,东部能源和碳排放效率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经济增长和节能技术是影响能源和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因素,其中经济增长会降低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效率。工业化水平对能源和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不过统计上不显著。人口规模与能源和碳排放效率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效率 碳排放效率 影响因素 STIRPAT模型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碳排放驱动因素及其空间特征——基于LMDI模型 被引量:26
3
作者 黄勤 何晴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92,共13页
本文运用LMDI模型将1995—2014年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CO2排放增量的驱动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四大效应"。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变化对CO2排放表现为正效应,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对CO2排放... 本文运用LMDI模型将1995—2014年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CO2排放增量的驱动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四大效应"。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变化对CO2排放表现为正效应,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对CO2排放则表现为负效应,各效应对CO2排放的累积贡献率绝对值由大到小依次是:经济规模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地区的碳排放因素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下游经济规模扩张对CO2排放的增长影响最为明显,产业结构变化对中上游CO2排放的正效应较为明显,能源强度对减少CO2排放的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中游、下游、上游。据此,本文从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可再生能源及提高能源管理效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CO2排放 因素分解 LMDI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汝醒君 汪臻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6,共4页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SSM)定量分析1995-2014年中国农村人口、居民收入、生活消费支出结构、能源消费结构4个变量对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人口数量对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的变弹性系数为负值,随着...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SSM)定量分析1995-2014年中国农村人口、居民收入、生活消费支出结构、能源消费结构4个变量对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人口数量对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的变弹性系数为负值,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碳排放增速显著,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并未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而降低;居民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结构对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均存在正向效应;以电力消费占总能源消费比重为表征的能源消费结构对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存在负向效应,虽然电力消费比重增加降低了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直接碳排放量,但是居民生活用电的间接碳排放量增加了。人口数量和生活消费支出结构对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的影响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生活用能 碳排放 影响因素 状态空间模型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碳减排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卫华 初金凤 +2 位作者 吴哲 孟海燕 李小立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8-152,共5页
从全球范围看,城市交通运输已经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低碳交通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的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我国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以气电混合动力汽... 从全球范围看,城市交通运输已经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低碳交通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的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我国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以气电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以华北地区某公共交通建设项目为例,运用CDM方法学对气电混合动力汽车的碳减排进行了计算,并探索了气电混合动力汽车碳减排的影响因素;最后分别从优化发电能源结构、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蓄电池研发和改善我国交通情况四个方面提出了实现低碳交通的措施,以期为今后低碳交通项目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交通 新能源汽车 碳减排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1999—2009年新疆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顾成军 龚新蜀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0-144,共5页
从影响因素角度用LMDI分解方法对新疆1999—2009年的碳排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对新疆人均碳排放增长起抑制效应,且能源强度的抑制效应大于能源结构的抑制效应;产业规模和人口规模对新疆人均碳排放增长起拉动效应,且... 从影响因素角度用LMDI分解方法对新疆1999—2009年的碳排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对新疆人均碳排放增长起抑制效应,且能源强度的抑制效应大于能源结构的抑制效应;产业规模和人口规模对新疆人均碳排放增长起拉动效应,且产业规模的拉动效应大于人口规模的拉动效应。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的抑制效应难以抵消由产业规模和人口规模拉动的新疆人均碳排放的增长。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因素分解 新疆
下载PDF
山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清单和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江燕 朱宇恩 +1 位作者 马建超 葛晓华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9-996,共8页
能源消费燃烧产生的碳排放是山西省主要碳排放源,研究山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山西省科学合理制定能源消费碳减排政策,早日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西省能源领域为研究对象,以山西省省级能源... 能源消费燃烧产生的碳排放是山西省主要碳排放源,研究山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山西省科学合理制定能源消费碳减排政策,早日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西省能源领域为研究对象,以山西省省级能源平衡表为基础,采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核算方法,计算分析了2005-2019年山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及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Kaya恒等和LMDI因素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人口、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碳排放的贡献情况。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9年山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累计增长68.81%,年均增长3.81%;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远小于GDP增速,能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人口效应和经济效应对碳排放呈正效应,特别是经济效应是导致山西省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说明山西以重型化为主的经济结构未得到根本改善;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结构主要呈抑制效应,是碳减排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能源强度贡献较大,能源消耗结构贡献较小,说明未来还有较大的减排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碳排放清单 影响因素 山西
下载PDF
基于LMDI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变化因素分解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秋菊 王平 朱帮助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75-86,共12页
利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推荐的参考方法和参数,评估和计算中国1997年-2007年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并应用LMDI方法对碳排放强度进行因素分解.研究结果表明,能源强度因素对我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贡献率最大,达到139.66%... 利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推荐的参考方法和参数,评估和计算中国1997年-2007年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并应用LMDI方法对碳排放强度进行因素分解.研究结果表明,能源强度因素对我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贡献率最大,达到139.66%;产业结构效应次之,为-28.23%;能源结构效应最小,为-11.43%.针对实证结果,提出现阶段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于提高能源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及优化能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强度 因素分解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原文传递
能源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被引量:7
9
作者 范凤岩 雷涯邻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3,共8页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各种能源被大量使用,由此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能源碳排放与各种因素的关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文章在...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各种能源被大量使用,由此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能源碳排放与各种因素的关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文章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方法和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就能源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评述,为进一步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碳排放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海能源消耗与PM_(2.5)排放量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明 马宪国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15年第1期1-3,共3页
近年来,上海高能源消耗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逐渐得到关注,PM2.5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通过分析上海各能源种类的消耗,结合不同能源消耗过程中PM2.5的排放因子,定量估算了上海2010年和2011年煤、成品油、天然气等10种主要能源的PM2.5排... 近年来,上海高能源消耗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逐渐得到关注,PM2.5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通过分析上海各能源种类的消耗,结合不同能源消耗过程中PM2.5的排放因子,定量估算了上海2010年和2011年煤、成品油、天然气等10种主要能源的PM2.5排放量.分析结果显示,煤、成品油消耗量和其PM2.5排放量的比率均过大,两者大约都是天然气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耗 排放因子 PM2.5 排放量
下载PDF
集成清单算法和STIRPAT模型的能源系统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乔楚 张鹏 陈军华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3期70-78,共9页
立足燃料燃烧和区域电力交易两大单元构建能源系统碳排放核算方法,基于四川省2000—2021年的实际数据,结合拓展后的STIRPAT模型实证分析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差异化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化... 立足燃料燃烧和区域电力交易两大单元构建能源系统碳排放核算方法,基于四川省2000—2021年的实际数据,结合拓展后的STIRPAT模型实证分析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差异化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化石燃料燃烧是能源系统关键碳排放源,其中工业终端能源消费占据主导地位,交通运输业和居民生活碳足迹也不容忽略;区域电力交易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间接推动中国低碳发展进程。②人口规模通过人群和文明效应驱动碳排放,未来影响程度取决于多孩生育政策对人口负增长趋势的扭转成效;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有待脱钩,考虑到经济上升期现状和“污染避难所”现象,其仍为碳排放关键驱动因素;经费投入增加推动节能降碳领域科研成果产出及应用,并通过技术驱动和创新补偿降低碳排放水平;能源结构高碳特征对温室效应贡献显著,立足资源禀赋的消费结构转型有助于降低排放强度;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带动能源系统碳排放显著增加,近年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占比提升有效控制了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系统 碳排放 清单算法 STIRPAT模型 影响因素 四川省
下载PDF
基于终端消费的云南省碳排放总量测算及驱动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秀群 童祥轩 梁超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5期144-151,共8页
在终端能源消费CO_2排放总量测算中,二次能源(电力、热力)通常不被列入计算,这种测算结果无法准确测算出CO_2排放总量,更会影响减排相应措施的制定。根据生产和生活部门终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消费量,构建了17种(含电力、热力)能源的碳... 在终端能源消费CO_2排放总量测算中,二次能源(电力、热力)通常不被列入计算,这种测算结果无法准确测算出CO_2排放总量,更会影响减排相应措施的制定。根据生产和生活部门终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消费量,构建了17种(含电力、热力)能源的碳排放总量测算模型,全面测算云南省2000—2014年CO_2排放量。选取LMDI 1分解法,将CO_2排放量分解为生产部门5类因素、生活部门6类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云南省终端能源消费CO_2排放总量从5744.15万吨增长到18952.46万吨;其中,生产部门CO_2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91.2%,为碳排放主要来源。(2)能源强度是生产与生活部门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其累计贡献度为–92.64%和–94.78%,其次为生产部门的产业结构效应以及生产与生活部门的能源结构效应,累计贡献度分别为–33.55%、–17.65%和–17.18%。(3)GDP和人均收入分别以累计贡献度245.28%和194.54%成为生产与生活部门最大的碳排放增长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端能源 二次能源 碳排放 LMDI1分解法 驱动因素
下载PDF
新型绿色数智客站运行原理及均衡优化算法
13
作者 史天运 沈海燕 +6 位作者 鲁玉龙 杨国元 李君 李超 杨玲玲 端嘉盈 姚剑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92,共6页
研究目的:铁路客站是高密集大型公共场所及能源消耗大户,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以客站为着力点是铁路绿色转型重要突破口。目前客站重“节能”,轻“洁能”,弱“赋能”,“数智化、绿色化、低碳化”三化发展各自为营,制约了客站绿色转... 研究目的:铁路客站是高密集大型公共场所及能源消耗大户,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以客站为着力点是铁路绿色转型重要突破口。目前客站重“节能”,轻“洁能”,弱“赋能”,“数智化、绿色化、低碳化”三化发展各自为营,制约了客站绿色转型步伐。本文研究提出“新型绿色数智客站”新理论、新方法,填补行业空白,为突破“三化、三能”从“泾渭分明”向“融合共生”演进,推动客站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借鉴及示范作用。研究结论:(1)“三化、三能”协同的特征模型及转型路径,为强化数智赋能技术供给提供了新思路;(2)“三化协同、数智赋能、绿色牵引、低碳驱动”运行原理及“三要素”协同理论,为绿色客站转型提供了新方法;(3)首次提出的BMCEO综合均衡优化控制算法,经验证,其比传统单要素优化效能提升20%~40%,为解决多目标约束及动态不确定复杂影响要素下客站均衡高效运行难题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绿色智能客站 均衡优化算法 能源结构 绿色转型 节能减排 提质增效 数字客站 复杂影响要素
下载PDF
湖南省1995-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秋红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4期36-40,97,共6页
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应用LMDI分解方法,文章定量分析了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5个因素对湖南省1995-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 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应用LMDI分解方法,文章定量分析了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5个因素对湖南省1995-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正向影响因素,其对湖南省16年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41.15%、37.84%、12.86%和9.46%;能源结构效应是负向影响因素,其贡献率仅为-1.3%。湖南省减少碳排放的重点是加快推广碳减排相关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端能源消费 碳排放 因素分解 LMDI 湖南省
下载PDF
Studies of Gas Emissions and Performance of Stoves Using Biomass
15
作者 Tessembou Biaye Philippe Bernard Himbane Lat Grand Ndiaye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A版)》 2024年第2期35-48,共14页
In this article,we evaluated the energy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gas emissions to identify which of the stoves studied performs best,and the biomass char briquettes with less emission.Biomass char briquettes from pe... In this article,we evaluated the energy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gas emissions to identify which of the stoves studied performs best,and the biomass char briquettes with less emission.Biomass char briquettes from peanut shells,cashew nut shells,and corn cobs were produced using wheat flour as a binder.The binder rate was set at 9%and 10%.Based on the energy performance parameters,it was highlighted that the char briquette from corn cob with 9%binder(Char_CC_9%)has the best energy performance,followed by the char briquette from peanut shells with 9%binder(Char_PNS_9%),and lastly,the char briquette from cashew nut shells with 10%binder(Char_CNS_10%).The averag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jambar”stove was 15.68%,while that of the“Malgache”stove was 12.41%.The averag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 of the“jambar”stove was 0.12 kg of fuel per kilogram of water while that of the“Malgache”stove was 0.15 kg of fuel per kilogram of water.In terms of gaseous emissions,CO(carbon monoxide)concentrations were very high for char briquettes from corn cobs,with a CO emission factor of 0.40 g/min and NOx emission factor of 9.79 mg/min.For char briquettes from cashew nut shells,CO and NOx emission factors were respectively 0.30 g/min and 5.32 mg/min.The lowest average concentrations were obtained with char briquettes from peanut shells with a CO emission factor of 0.25 g/min and NO_(x) 3.98 mg/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char briquette stoves energy performance emission factors.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社区家庭直接碳排放影响研究
16
作者 邵新刚 闫玉珍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9期119-121,共3页
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空间,也是城市能源使用的主要空间。在我国“双碳”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探索社区节能减碳策略成为城市研究的重要内容。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省会城市具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全疆的各项发展都... 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空间,也是城市能源使用的主要空间。在我国“双碳”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探索社区节能减碳策略成为城市研究的重要内容。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省会城市具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全疆的各项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首先依托270份包括五个社区的实地调研问卷获取数据,完成对家庭能耗直接碳排放特征的研究。之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构建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家庭直接碳排放的影响模型,揭示建成环境对居民直接碳排放的影响机理,探究社区建成环境与家庭直接碳排放量之间的内在机制。最后提出符合乌鲁木齐市地域特性的低碳社区建设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社区 家庭能耗 直接碳排放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核算中常用能源排放系数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昕 吴雄英 +1 位作者 巢晃 丁雪梅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8,共4页
合理的常用能源排放系数是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核算中数据一致性的基础。参照PAS 2050,应用生命周期分析法(LCA)探讨了用于产品碳足迹的能源排放系数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分析并评价了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核算中常用能源的排放系数。... 合理的常用能源排放系数是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核算中数据一致性的基础。参照PAS 2050,应用生命周期分析法(LCA)探讨了用于产品碳足迹的能源排放系数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分析并评价了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核算中常用能源的排放系数。结果表明,煤电排放系数适用于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的核算;化石能源排放系数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均占总温室气体排放的5%以上。研究结论对完善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的构建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服装 产品碳足迹 能源排放系数 PAS 2050 LCA
下载PDF
基于投人产出分析的中国能源消费分行业碳排放系数因素分解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平 张秋菊 朱帮助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1-20,共10页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结合部门能源消费数据,从最终需求的角度评估和计算了中国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碳排放量、碳排放系数、直接碳排放系数和完全碳排放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结合部门能源消费数据,从最终需求的角度评估和计算了中国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碳排放量、碳排放系数、直接碳排放系数和完全碳排放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直接碳排放系数历年均是最高的,能源强度是影响这些行业直接碳排放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完全碳排放系数历年均居前列,中间产品投入和能源强度是影响完全碳排放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针对实证结果,现阶段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方向在于调控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等高碳排放行业,并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及优化能源结构来达到降低碳排放系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系数 因素分解 投入产出分析 直接碳排放系数 完全碳排放系数
原文传递
公共机构能源消费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与核算要点 被引量:2
19
作者 邹圣锋 《中国能源》 2021年第8期10-15,共6页
公共机构是全社会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领域。完善科学统一、合理适用的公共机构碳排放核算标准,准确测算公共机构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排放)基数,是推进公共机构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贡献的关键一步。本文... 公共机构是全社会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领域。完善科学统一、合理适用的公共机构碳排放核算标准,准确测算公共机构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排放)基数,是推进公共机构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贡献的关键一步。本文基于公共机构能源消费统计现状和绿色低碳工作的要求,结合公共机构开展碳排放核算的核算原则、主体、边界与范围、碳排放因子取值及后续管理等,开展公共机构碳排放核算方法学研究,对制定和实施全国统一的公共机构碳排放核算指南所涉及的要点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机构 能源消费 碳排放核算 排放因子
下载PDF
基于CLA模型家庭能耗直接碳排放量研究——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文宇 朱隆斌 《住宅科技》 2019年第2期35-39,共5页
家庭碳排放作为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分析其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更好的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南京浦口区为例,基于CLA(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模型,探讨家庭消费活动与家庭能耗直接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家庭能耗直接... 家庭碳排放作为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分析其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更好的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南京浦口区为例,基于CLA(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模型,探讨家庭消费活动与家庭能耗直接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家庭能耗直接碳排放特征的归纳总结及对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有针对性地对低碳社区规划建设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模型 家庭能耗 直接碳排放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