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壳与稻秆灼烧灰颗粒的微观形态特征及其能谱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姚锡文 许开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08-215,共8页
应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能谱(energy disperse X-ray microanalysis,EDX)结合联用技术对稻壳和稻秆在600和815℃下灼烧产生的灰渣的微观形态特征及其元素组成进行了全面地研究,并考察了不同灰化温度对生物质... 应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能谱(energy disperse X-ray microanalysis,EDX)结合联用技术对稻壳和稻秆在600和815℃下灼烧产生的灰渣的微观形态特征及其元素组成进行了全面地研究,并考察了不同灰化温度对生物质灰的粒度分布、微观形态、颗粒表面、内部结构及元素组成等方面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化温度升高,灰粒的粒度减小,且分布较均匀,稻壳灰中多为团状颗粒,而稻秆灰以棒状颗粒居多;对于600℃稻壳灰,部分灰粒仍保留着稻壳的原始纤维结构,且灰中存在许多松散状的密实小颗粒,但并未出现粘结团聚,而600℃稻秆灰表面存在大量粘连着小颗粒的絮状物,表明此时灰中已经出现低熔点成分熔融而产生的弱粘结;815℃时2种生物质灰粒表面都出现熔融态的碱金属物质和以玻璃体突起形式存在的石英结构,而且都存在明显的团聚结渣现象;稻壳灰与稻秆灰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O、Si、K和Ca,较少的Mg、Al、Fe、P等也被检出,而S只在稻秆灰中检出,稻壳灰中未检出S元素;灰化温度升高,稻壳灰的K含量明显下降,而稻秆灰中K、Na、Ca的含量变化较小,但是Cl、Fe、Al的含量均明显下降;稻秆灰的K、Na、Ca和Cl含量都远高于稻壳灰,稻秆灰比稻壳灰更易造成设备腐蚀、结渣等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碱金属 扫描电子显微镜 生物质灰 能谱分析 稻壳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ilicon on microdistribution of mineral ions in roots of salt-stressed barley as associated with salt tolerance in plants 被引量:5
2
作者 丁瑞兴 梁永超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2年第3期298-308,共11页
Two contrasting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cultivars: Kepin No.7 (salt sensitive), and Jian 4 (salt tolerant) were grown hydroponically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distribution of mineral ions in roots as affected by sil... Two contrasting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cultivars: Kepin No.7 (salt sensitive), and Jian 4 (salt tolerant) were grown hydroponically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distribution of mineral ions in roots as affected by silicon (Si) with respect to salt tolerance. The experiment was undertaken consisting of two treatments with 3 replicates: (i) 120 mmol·L-1 NaCI alone (referred to as Si-NaCI+), (ii) 120 mmol·L-1 NaCI + 1.0 mmol·L-1 Si (as potassium silicate) (referred to as Si+NaCI+). Plant root tips were harvested for microanalysis using an energy dispersive X-ray microanalyzer (EDX) 30 d after transplanting. Higher Cl and Na X-ray peaks were recorded in the root epidermal, cortical and stelar cells of roots for the treatment Si-NaCI+ with the majorities of Na and Cl being accumulated in epidermal and cortical cells, while relatively low K peaks were observed regardless of the barley cultivars used. By contrast, considerably higher K peaks were detected in the epidermal, cortical and stelar cells of the roots for the treatment Si+NaCI+, but lower Cl and Na peaks were also observed for this treatment with both Na and Cl ions being evenly distributed in the epidermal, cortical and stelar cells. These findings directly support our previous finding, which showed that Si depressed the uptake of sodium but enhanced the uptake of potassium by salt-stressed barley. We believe that one of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Si-enhancement of salt tolerance in barley is attributed to the Si-induced changes in the uptake and microdistribution of mineral ions in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le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microanalysis ion uptake and microdistribution salt stress silicon.
原文传递
发网菌目黏菌子实体微量元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双林 钟成刚 +1 位作者 吴鸣谦 李玉 《菌物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220-225,共6页
运用能散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研究了发网菌目黏菌代表种的子实体的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分属于7属的7种供试发网黏菌子实体囊被上的微量元素组成存在差异。尽管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可见的如绒泡菌目黏菌子实体中存在的石灰质颗粒,但其... 运用能散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研究了发网菌目黏菌代表种的子实体的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分属于7属的7种供试发网黏菌子实体囊被上的微量元素组成存在差异。尽管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可见的如绒泡菌目黏菌子实体中存在的石灰质颗粒,但其中的钙元素所占比例均仍较高。同时,元素组成上的差异与子实体的颜色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菌 发网菌目 能散x-射线微区分析 微量无素
下载PDF
细胞壁矿质元素含量在细胞生长中的动态变化(英文)
4
作者 梁峰 王忠 +2 位作者 郭建林 沈丽珍 杨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在组织水平上已经描述了许多植物通气组织的形成过程,但对其发育过程的调控仍然知道得很少.利用CSEM-EDX微量分析技术,定点测量慈姑叶柄通气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壁矿质元素的组成.这些元素除了C,O以外,还包括Mg,Ca,Cu,Zn,P等必需的... 在组织水平上已经描述了许多植物通气组织的形成过程,但对其发育过程的调控仍然知道得很少.利用CSEM-EDX微量分析技术,定点测量慈姑叶柄通气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壁矿质元素的组成.这些元素除了C,O以外,还包括Mg,Ca,Cu,Zn,P等必需的矿质元素.结果发现,在叶柄发育的早期,通气组织细胞壁的K和Cl含量很高,分别高达36%和4.3%细胞壁干重.Mg的含量在第二阶段最高,达到细胞壁干重的0.86%.只有在第三和第四阶段监测到Cu和Zn元素,最高含量分别为2.5%和1.5%细胞干重.仅在第四和第五阶段才能检测到Ca,其最高含量为1.3%细胞壁干重.通气组织横膈膜细胞和圆柱体腔壁细胞的元素构成变化有相似的趋势,说明这种变化与组织的发育阶段关系密切.细胞壁的一些元素间呈现较高的相关性,其中K和Cl及Cu和Zn之间成较高的正相关.在不同发育阶段,细胞壁的元素含量呈现动态变化,说明细胞壁(质外体物质)的元素构成有很大的变动范围.早期的通气组织细胞壁大量积累K和Cl,暗示早期的气体空间充满液体(组织液);Mg可能参与细胞伸展的调控;伸展中细胞的细胞壁积累高浓度的Cu和Zn,并不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而Ca的出现使细胞比硬度增加,将终止细胞伸展.Cu和Zn在细胞壁中的积累呈高度的直线关系,回归分析显示,二者呈现定量关系,推测它们可能有共同的或者类似的转运和吸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组织 细胞伸展 矿质元素 冰冻扫描电镜 x-射线能谱
下载PDF
外源硅缓解库拉索芦荟盐胁迫伤害效应的细胞生理学分析(英文)
5
作者 徐呈祥 马艳萍 刘友良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9-67,71,共10页
为探索硅(Si)增强微咸水长期灌溉下库拉索芦荟(Aloe veraL.)耐盐性的机制,研究了盐(NaCl 100mmol.L-1)胁迫下加Si(2.0 mmol.L-1)处理30 d对库拉索芦荟叶同化组织细胞中矿质离子分布、叶绿体超微结构和腺苷三磷酸(ATP)酶活性的影响。X-... 为探索硅(Si)增强微咸水长期灌溉下库拉索芦荟(Aloe veraL.)耐盐性的机制,研究了盐(NaCl 100mmol.L-1)胁迫下加Si(2.0 mmol.L-1)处理30 d对库拉索芦荟叶同化组织细胞中矿质离子分布、叶绿体超微结构和腺苷三磷酸(ATP)酶活性的影响。X-射线能谱微域分析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加Si,芦荟叶同化组织细胞中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相对含量显著下降,伴随着钾离子(K+)相对含量显著升高、钾钠比(K+/Na+)显著增大。同时,加Si利于保持芦荟叶绿体正常形态,保护光合层片精细结构,显著缓解盐胁迫对其光合细胞器的伤害。利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首次表明,提高浇灌溶液中可溶性Si含量水平,明显增强盐胁迫下芦荟叶同化组织细胞中胞间连丝、质膜和液泡膜ATP酶活性。外源Si增强盐胁迫下芦荟叶同化组织细胞中ATP酶活性是其改善叶同化组织细胞中的离子分布、缓解芦荟盐胁迫伤害效应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盐胁迫 x-射线能谱 叶绿体 ATP酶
下载PDF
纳米碳纤维化学镀镍-铁-钴-磷合金镀层 被引量:3
6
作者 宋瑞霞 谢广文 柳木桐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铁片试样上研究了化学镀Ni-Fe-Co-P合金镀层的工艺,利用此工艺在经过敏化、活化处理后的纳米碳纤维表面沉积出Ni-Fe-Co-P合金镀层。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分析得出镀层成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镀层形貌。结果表明,镀层的... 在铁片试样上研究了化学镀Ni-Fe-Co-P合金镀层的工艺,利用此工艺在经过敏化、活化处理后的纳米碳纤维表面沉积出Ni-Fe-Co-P合金镀层。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分析得出镀层成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镀层形貌。结果表明,镀层的沉积速率随镀液中氯化镍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硫酸钴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通过控制镀液中c(Co2+)/c(Ni2+)的比值,可控制沉积速率及镀层中镍、钴元素的相对含量;镀后的纳米碳纤维分散性好,获得了连续、均匀的Ni-Fe-Co-P合金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纤维 化学镀 Ni-Fe-Co-P合金 能量色散x射线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 镀层形貌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与Pb、Zn协同作用对蚕豆叶细胞的损伤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红玉 曾光明 +2 位作者 鲁双庆 刘臻 卢国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6,共5页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能量发散X-射线微量分析技术,研究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E)与矿山尾砂中高浓度Pb、Zn协同作用对蚕豆叶细胞的损伤.结果表明,高浓度Pb、Zn使蚕豆叶绿体中类囊体解体,嗜锇颗粒的数量和体积显著增加...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能量发散X-射线微量分析技术,研究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E)与矿山尾砂中高浓度Pb、Zn协同作用对蚕豆叶细胞的损伤.结果表明,高浓度Pb、Zn使蚕豆叶绿体中类囊体解体,嗜锇颗粒的数量和体积显著增加.细胞外间隙和液泡中出现大量的不溶性毛发状晶体.AE与Pb、Zn复合污染时,细胞内膜结构的透性增加,细胞内毛发状晶体扩散到叶绿体、细胞核中.因此,AE可加重Pb、Zn对蚕豆叶细胞的损伤作用,毛发状晶体的形成可能与细胞脱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超微结构 能量发散x-射线微量分析
下载PDF
应用细胞化学法与X-射线能谱仪对深低温停循环后脑神经细胞中Ca^(++)浓度的定量研究
8
作者 李莉 邵新立 +5 位作者 方萍 陈保平 梁惠 汪艳 雷森林 陈云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用草酸-焦锑酸钾细胞化学法显示深低温(18℃)停循环(DHCA)120min后脑神经细胞内Ca++的分布及超微结构改变,同时利用X-射线能谱仪测量细胞内Ca++浓度以及停循环时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保护液后... 用草酸-焦锑酸钾细胞化学法显示深低温(18℃)停循环(DHCA)120min后脑神经细胞内Ca++的分布及超微结构改变,同时利用X-射线能谱仪测量细胞内Ca++浓度以及停循环时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保护液后细胞内Ca++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DHCA)120min后脑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破坏严重,细胞内Ca++浓度明显增加。但在(DHCA)期间应用(FDP)脑保护液后可以明显减轻术后神经细胞内Ca++聚积与脑损伤,是(DHCA)下脑保护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化学法 x射线能谱分析 DHCA 后脑神经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