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7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力系统信息物理融合建模与综合安全评估:驱动力与研究构想 被引量:167
1
作者 郭庆来 辛蜀骏 +1 位作者 孙宏斌 王剑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81-1489,共9页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都是典型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信息环节的可靠性问题可能导致物理系统的运行风险。为了对其系统及信息故障进行分析评估,文中在分析了对电力系统进行信息物理融合建模与评估的必要性去...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都是典型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信息环节的可靠性问题可能导致物理系统的运行风险。为了对其系统及信息故障进行分析评估,文中在分析了对电力系统进行信息物理融合建模与评估的必要性去驱动力后,提出了一种CPS融合建模构想。该方法将CPS系统抽象为一个有向拓扑图,模型将物理系统和信息系统中的状态量统一抽象为"数据节点",将信息处理、信息传输等环节抽象为"信息支路"。在此基础上,系统的信息-能量流可通过矩阵运算的方式快速简单地进行量化计算,与一般的迭代计算和仿真方法相比,该方法可有效提升计算速率。最后,对信息物理系统的综合安全评估技术体系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智能电网 能源互联网 建模 安全评估
下载PDF
智能电网中储能技术应用规划及其效益评估方法综述 被引量:157
2
作者 王承民 孙伟卿 +2 位作者 衣涛 颜志敏 张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3-41,21,共9页
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发展的终极目标,而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总结现有的储能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储能技术在电网侧、用户侧和新能源发电中等3个不同的主要应用场合,对其应用规划和效益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和... 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发展的终极目标,而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总结现有的储能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储能技术在电网侧、用户侧和新能源发电中等3个不同的主要应用场合,对其应用规划和效益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和归纳,分析相关研究的模型中目标函数的差异,以及约束条件的不同,指出目前研究的优点和不足。此外,对储能应用规划中的算法进行分析,说明传统的数学方法是其主要方法。最后,阐述储能规划中有待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和未来应用推广过程中应予以关注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储能 规划 效益评估 新能源
下载PDF
能源转型下弹性电力系统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45
3
作者 别朝红 林超凡 +1 位作者 李更丰 邱爱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735-2744,共10页
我国正处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电力系统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意义重大。然而能源转型下的电力系统呈现不确定性、开放性、复杂性等特点,使得现代电力系统在极端自然灾害和人为攻击下变得更加脆弱,其运行风险急剧增... 我国正处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电力系统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意义重大。然而能源转型下的电力系统呈现不确定性、开放性、复杂性等特点,使得现代电力系统在极端自然灾害和人为攻击下变得更加脆弱,其运行风险急剧增大。该文以能源转型下的弹性电力系统发展展开讨论,首先从内在要求和外在驱动两方面阐述了发展弹性电力系统的必要性。而后重点介绍了弹性电力系统的概念,包括详细的定义、特点及研究方向。继而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从电力一次系统和网络安全两个层面论述归纳了弹性电力系统研究的关键技术,并最终对我国能源转型下的弹性电力系统发展作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弹性电力系统 智能电网 风险评估 分布式电源 微电网 综合能源系统 电力市场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新兴信息通信技术 控制保护设备
下载PDF
风能资源评估技术方法研究 被引量:124
4
作者 李泽椿 朱蓉 +1 位作者 何晓凤 张德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8-717,共10页
全球性的能源危急和气候变化,驱动了风力发电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搞清风能资源是大规模发展风电的关键步骤。文中首先回顾了近10年来开展风能资源评估的技术方法发展历程,阐述了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对风能资源评估技术方法的发展所起... 全球性的能源危急和气候变化,驱动了风力发电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搞清风能资源是大规模发展风电的关键步骤。文中首先回顾了近10年来开展风能资源评估的技术方法发展历程,阐述了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对风能资源评估技术方法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风能资源的数值模拟可以给出风能利用高度上的风能资源分布;可以模拟出基于气象站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无法找到的风能资源;可以弥补海上测风资料不足的缺陷,进行海上风能资源的评估。文中运用中国气象局的风能资源数值模式系统地对江苏省和青海省的风能资源分布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并采用气象站观测资料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可以较准确地模拟区域风能资源的分布趋势,但在风速值大小会有系统性偏差,需要有测风塔观测资料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订正,说明了数值模拟技术与风能资源测量相结合是风能资源评估的有效技术手段。最后对中国风能资源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表明了中国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自主发展小尺度数值模式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 数值模拟 资源评估
下载PDF
基于IAMC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目标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65
5
作者 柴麒敏 徐华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46,共10页
中国当前面临突出的社会、环境等多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新的思路和视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以激进式还是渐进式的改革来推动需要得到合适的研究和试验。中国近期宣布了计划在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本文将就此展... 中国当前面临突出的社会、环境等多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新的思路和视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以激进式还是渐进式的改革来推动需要得到合适的研究和试验。中国近期宣布了计划在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本文将就此展开重点探讨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发展路径和排放控制目标,特别是围绕中国的排放峰值能否尽早出现和以何种水平出现等问题展开讨论,并从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轨迹和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两方面来分析中国实现排放总量控制和峰值的可行区间和战略定位,基于IAMC模型对中国实现排放总量控制和峰值的四种路径和情景进行深入分析,并对相关条件进行审慎的检验,以提出现阶段合理的目标建议。情景结果表明,"十五五"期间是实现碳排放峰值在120亿吨和8.5吨/人左右水平的较好机会窗口,在该条件下2030年经济总量相对于常规路径累计偏移约3%,每年平均增速下降约0.2%,石油和天然气进口依存度有可能分别超过70%和45%,非化石能源和电力的比重分别要突破20%和45%。同时,终端消费的电气化程度大幅提升,电能比接近50%,劳动和资本生产率要实现翻番,二氧化碳强度相比于2005年降低至65%以上,未来15年累计减排超过200亿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峰值 能源总量 综合评估
下载PDF
配电网中蓄电池储能系统的价值评估模型 被引量:49
6
作者 颜志敏 王承民 +3 位作者 郑健 张宇 时志雄 张征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61,共5页
根据典型日负荷曲线综合分析了配电网中蓄电池储能系统(BESS)在减少电网的扩建容量、削峰填谷节省总网损成本、低储高发套利、提高电网可靠性效益和减少新能源并网所需备用容量5个方面的经济价值。考虑了蓄电池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和运... 根据典型日负荷曲线综合分析了配电网中蓄电池储能系统(BESS)在减少电网的扩建容量、削峰填谷节省总网损成本、低储高发套利、提高电网可靠性效益和减少新能源并网所需备用容量5个方面的经济价值。考虑了蓄电池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建立以年净收益为目标函数的蓄电池储能系统的最优化价值评估模型,并采用结合混合罚函数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对蓄电池储能系统的价值进行评估。算例分析表明,目前蓄电池单位造价偏高,其经济性尚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 峰谷电价 蓄电池 储能 价值评估 成本 可再生能源
下载PDF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近直立特厚煤层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48
7
作者 张宏伟 荣海 +4 位作者 陈建强 韩军 孙秉成 霍丙杰 漆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55-2762,共8页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乌东煤矿冲击地压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对乌东井田发生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环境进行了评价。乌东矿区位于博格达断裂带体系中,断裂带北缘处于强烈的压缩状态中,井田受构造活动的影响强烈。地质动力...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乌东煤矿冲击地压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对乌东井田发生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环境进行了评价。乌东矿区位于博格达断裂带体系中,断裂带北缘处于强烈的压缩状态中,井田受构造活动的影响强烈。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断裂活动特征与井田构造形式,在分析了近直立特厚煤层原始应力的基础上,建立了近直立特厚煤层冲击地压的危险性评价方法,确定了乌东煤矿南采区冲击地压点主要发生在高应力区和应力梯度区。应用FLAC3D数值计算方法,确定了开采活动对乌东煤矿冲击地压的影响,并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进行了划分与预测。研究表明,在构造应力的影响下,乌东井田围岩能够产生较大的压缩应变,积聚较高的弹性潜能,为冲击地压的发生提供了能量条件,开采活动使工作面所在煤体的弹性能更加接近由稳态向非稳态转变的临界,增大了冲击地压发生的危险性。在南采区的高应力区和应力梯度区应加强冲击地压监测和采取解危措施,避免冲击地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直立特厚煤层 冲击地压 活动断裂 地质动力区划 岩体应力计算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甘肃省太阳能资源评估 被引量:43
8
作者 朱飙 李春华 方锋 《干旱气象》 2010年第2期217-221,共5页
按照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利用甘肃省6个辐射站的资料,采用气候学方法计算分析了甘肃省的太阳总辐射,同时利用实测日照时数资料,分析评估了甘肃省太阳能资源的其它参数,并给出了甘肃省太阳能参数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甘肃省西部、中... 按照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利用甘肃省6个辐射站的资料,采用气候学方法计算分析了甘肃省的太阳总辐射,同时利用实测日照时数资料,分析评估了甘肃省太阳能资源的其它参数,并给出了甘肃省太阳能参数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甘肃省西部、中部地区属于太阳能丰富、较丰富区,南部属于太阳能可利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太阳能 评估
下载PDF
能源互联网风险评估研究综述(一):物理层面 被引量:41
9
作者 丁一 江艺宝 +3 位作者 宋永华 郭创新 金文德 张利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806-3816,共11页
化石燃料的逐渐枯竭和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推动着新型能源利用体系——能源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能源互联网以先进能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实现了对传统能源产业的全面革新,并对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业、社会... 化石燃料的逐渐枯竭和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推动着新型能源利用体系——能源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能源互联网以先进能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实现了对传统能源产业的全面革新,并对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业、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该文总结回顾了近些年国内外有关能源互联网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能源互联网风险评估现有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存在的不足,提出物理层面能源互联网风险评估存在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及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能源互联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风险评估 物理抽象模型 可靠性分析 复杂网络 多能源系统耦合
下载PDF
储能支撑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的价值评估 被引量:38
10
作者 黄碧斌 李琼慧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93,共6页
提出了一种评估储能支撑分布式光伏接入价值的方法,分别针对有储能和无储能接入2种情况,以适应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总成本最优为目标,利用年度8760 h潮流计算和智能优化方法,优化确定2种情况下的最优技术措施组合及其... 提出了一种评估储能支撑分布式光伏接入价值的方法,分别针对有储能和无储能接入2种情况,以适应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总成本最优为目标,利用年度8760 h潮流计算和智能优化方法,优化确定2种情况下的最优技术措施组合及其相应的成本,从而通过对比2种情况下的技术措施成本构成进而进行储能价值评估。案例分析显示,储能可以减少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带来的电网改造成本和限电损失,但实际应用中需加以优化;现有投资成本条件下,仅考虑电量价值,储能自身尚不具备经济性;推动储能快速起步需要计及其带来的电力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分布式光伏 技术措施 价值评估 成本 电网改造 限电损失
下载PDF
计及动能注入介数的线路暂态脆弱性快速评估 被引量:32
11
作者 刘友波 刘俊勇 +1 位作者 王民昆 杨嘉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40-47,共8页
提出基于故障切除后极短时间的转子动能与支路势能2类信息的输电线路暂态脆弱性评估方法。通过带阻抗权重介数启发式地提取动能拓扑分布,将支路势能和动能介数归一化后的和定义为暂态脆弱度量,衍生出相对指标和综合指标,分别定量反映单... 提出基于故障切除后极短时间的转子动能与支路势能2类信息的输电线路暂态脆弱性评估方法。通过带阻抗权重介数启发式地提取动能拓扑分布,将支路势能和动能介数归一化后的和定义为暂态脆弱度量,衍生出相对指标和综合指标,分别定量反映单一故障和故障集下线路暂态受扰程度,并进一步提出局部网络脆弱指标。通过复杂网络理论计算暂态动能注入效应,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对增广网络支路势能极值拐点的求取,节省了时域仿真时间。结合势能界面法预警扫描,建立完整的电网暂态脆弱性快速评估流程,所提算法适用于调度监测、割集分析、解列模式预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暂态脆弱性 权重介数 暂态能量 快速评估
下载PDF
基于多范式建模的能源互联网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32
12
作者 姜江枫 丁涛 +3 位作者 寇宇 胡源 魏飞 林刚 《陕西电力》 2015年第12期6-9,26,共5页
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问题,能源互联网的建立迫在眉睫,导致能源供给的可靠性水平备受关注。能源互联网涵盖多种信息和能源的交互,传统可靠性评估方法难以实现对其评估。介绍了4种基础模型,并以此建立基于多范式理论的评估模... 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问题,能源互联网的建立迫在眉睫,导致能源供给的可靠性水平备受关注。能源互联网涵盖多种信息和能源的交互,传统可靠性评估方法难以实现对其评估。介绍了4种基础模型,并以此建立基于多范式理论的评估模型,同时给出评估算法,在AnyLogic平台搭建出能源互联网模型。最后对RTS-bus2算例及修改后的测试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可靠性评估 多范式建模
下载PDF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 被引量:23
13
作者 连捷 《电力勘测设计》 2007年第2期71-73,共3页
风电场区域范围内的风能资源藴藏状况,是开发风力发电项目最基础的组成因素,能否客观的掌握其风能资源状况是项目成功和避免投资风险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风能 资源评估 湍流强度 粘性涡漩 尾流模型
下载PDF
双层充气塑膜温室经济技术评价 被引量:19
14
作者 周长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9-163,共5页
在介绍双层充气温室构造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和分析单层塑料温室和双层充气塑料温室的基本投资和长期运行费用,评价了双层充气温室的节能效果,提出了双层充气温室在我国的适宜发展地域。
关键词 温室 双层充气 塑料温室 节能效果 经济评价
下载PDF
Modeling an emissions peak in China around 2030: Synergies or trade-offs between economy, energy and climate security 被引量:27
15
作者 CHAI Qi-Min XU Hua-Qing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2014年第4期169-180,共12页
China has achieved a political consensus around the need to transform the path of economic growth toward one that lowers carbon intensity and ultimately leads to reductions in carbon emissions, but there remain differ... China has achieved a political consensus around the need to transform the path of economic growth toward one that lowers carbon intensity and ultimately leads to reductions in carbon emissions, but there remain different views on pathways that could achieve such a transformation. The essential question is whether radical or incremental reforms are required in the coming decades. This study explores relevant pathways in China beyond 2020, particularly modeling the major target choices of carbon emission peaking in China around 2030 as China-US Joint Announcement by an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for climate change IAMC based on carbon factor theory. Here scenarios DGS-2020, LGS2025, LBS-2030 and DBS-2040 derived from the historical pathway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developed to access the comprehensive impacts on the economy, energy and climate security for the greener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period of 2025--2030 is the window of opportunity to achieve a peak in carbon emissions at a level below 12 Gt CO2 and 8.5 t per capita by reasonable trade-offs from economy growth, annually -0.2% in average and cumulatively -3% deviation to BAU in 2030. The oil and natural gas import dependence will exceed 70% and 45% respectively while the non-fossil energy and electricity share will rise to above 20% and 45%. Meantime, the electrification level in end use sectors will increase substantially and the electricity energy ratio approaching 50%, the labor and capital productivity should be double in improvements and the carbon intensity drop by 65% by 2030 compared to the 2005 level, and the cumulative emission reductions are estimated to be more than 20 Gt CO2 in 2015-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ission peaking energy cap Integrated assessment
下载PDF
气候对能源消费影响的测度指标及计算方法 被引量:24
16
作者 袁顺全 千怀遂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5-130,共6页
气候是影响能源消费的一个重要因子,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仅局限于少数敏感问题和个别发达国家,研究结果尚欠系统性和普适性。文章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温度与能源消费关系时经常使用的度日、度时、度月、度季、采暖日... 气候是影响能源消费的一个重要因子,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仅局限于少数敏感问题和个别发达国家,研究结果尚欠系统性和普适性。文章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温度与能源消费关系时经常使用的度日、度时、度月、度季、采暖日数、采暖度日变率、采暖期长度变率和采暖指数等指标,阐述了这些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适用范围及其特点,并回顾了在研究气候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关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尚待研究的问题。在发达国家,能源消费与温度的关系非常显著,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度日是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度日计算的前提是基础温度和日平均温度的确定,其中基础温度往往是根据能源供应、人体生理需求、经济水平以及温度变化特点而人为规定的,也有一些学者尝试用数学方法求得;日平均温度的计算方法主要有4种,国外学者经常采用的是取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算术平均值的方法。此外,一些研究也提出了几种简便的度日计算方法。能源消费与温度的关系往往因研究区域的范围、人口以及能源价格而变,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了人口加权、面积加权、价格调整等度日指标的调整方法。气候对能源消费影响的评价模式主要有两种,即能量平衡模式和统计模式,其中统计模式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已由简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能源消费 评价指标 评价模式
下载PDF
基于能量耗散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地震损伤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范书立 陈明阳 +1 位作者 陈健云 柴换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1-275,共5页
采用塑性损伤力学对混凝土重力坝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通过研究塑性损伤本构中滞回曲线的特点以及地震中重力坝裂缝发展特征和结构能量耗散机理,建立了包含能量特性的大坝整体损伤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发现强震作用下坝体上部的损伤是结构... 采用塑性损伤力学对混凝土重力坝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通过研究塑性损伤本构中滞回曲线的特点以及地震中重力坝裂缝发展特征和结构能量耗散机理,建立了包含能量特性的大坝整体损伤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发现强震作用下坝体上部的损伤是结构的主要损伤,地震中的能量以结构阻尼耗散能量为主,混凝土损伤和塑性耗散的能量所占比例不大,但与裂缝的发展有直接关系。提出的大坝整体损伤指标可以综合的反应结构的整体损伤程度,以此对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地震分析 塑性损伤 能量耗散 损伤评价
下载PDF
采动诱冲动能估算及冲击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2
18
作者 谭云亮 王子辉 +1 位作者 刘学生 王存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3-131,共9页
能量积聚与释放作为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基本力学机制,成为近些年来学术界与工程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突破传统的以应力-应变曲线为基础的形变能诱灾机理现状,探讨动能驱动诱冲机理是科学解答冲击地压的瓶颈。根据回采工作面开采所引... 能量积聚与释放作为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基本力学机制,成为近些年来学术界与工程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突破传统的以应力-应变曲线为基础的形变能诱灾机理现状,探讨动能驱动诱冲机理是科学解答冲击地压的瓶颈。根据回采工作面开采所引起的支承分布压力变化,基于开采扰动原理,推导了因采动导致煤体内产生动能计算方法,得到了不同深度、不同塑性区宽度、不同推进度与所产生动能之间关系,提出了冲击危险性动能评估指标。研究表明,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集中区产生的高变形能的释放是煤体破坏的必要条件,而支承压力变化促使变形能释放转化形成的动能是驱动煤体动力破坏失稳的充分条件;通过对开采进尺小于和大于塑性区宽度时支承压力变化所引起动能计算发现,当开采进尺大于0.8倍的塑性区宽度时将开始产生动能;当开采进尺一定时,塑性区宽度越大,产生的动能就越小,因此松动爆破、大直径卸压钻孔等手段增大塑性区宽度有利于动能的降低;若开采进尺越大,则产生动能就越高,因此,降低推采速度减少进尺有利于降低产生的动能,基于获得的开采进尺与动能量级的关系,可以定量给出满足防冲要求的安全开采进尺,这为解答如何确定不同冲击地压煤层容许进尺提供了定量方法;根据单位体积煤体所承受动能与单位体积煤体所能够贮存的弹性能的比值,定义冲击危险性动能评估指标,强调动能驱动机制,这将更有利于判断冲击危险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 动能 危险性评价 冲击地压 支承压力 煤体刚度
下载PDF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技术评价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定凯 孙立 崔远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4-168,共5页
介绍了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开发的农村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对系统,特别是气化炉的技术性能进行了评价,并给出相应的结论;对进一步改进系统性能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秸秆气化 农村能源 下吸式气化炉 技术评价
下载PDF
能源互联网风险评估研究综述(二)——信息及市场层面 被引量:21
20
作者 江艺宝 宋永华 +3 位作者 丁一 郭创新 金文德 徐晨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023-4033,共11页
互联网技术和能源体制改革为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由此带来的信息及市场层面的能源互联网风险评估是未来的研究重点。该文在能源互联网风险评估研究综述(一)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现有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多能... 互联网技术和能源体制改革为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由此带来的信息及市场层面的能源互联网风险评估是未来的研究重点。该文在能源互联网风险评估研究综述(一)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现有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多能源系统与信息通信系统的联合风险评估、市场环境下的能源互联网风险评估和信息及市场耦合下的共性科学问题等3个信息及市场层面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并探讨了未来的能源互联网风险评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信息及市场层面的能源互联网风险评估有助于发掘信息的潜在抽象价值,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为能源互联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和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风险评估 信息通信系统 市场竞争 机制 多时间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