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治疗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梁宏艳 赵文博 +3 位作者 马红蕊 惠文 李明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7-62,97,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大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院内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收治,经临床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大动脉闭塞且无脑出血症状患者182例,患者全...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大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院内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收治,经临床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大动脉闭塞且无脑出血症状患者182例,患者全部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包括桥接治疗或直接取栓治疗)。根据患者到达医院至股动脉置鞘成功时间(DTP),分为延误组(DTP>90 min)和非延误组(DTP≤90 min)。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血管危险因素、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卒中史、手术史等)及临床资料[如发病时间、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溶栓、多模影像检查等]以及急诊取栓流程时间(如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CT检查时间、入院至获得影像结果时间、获得影像结果至获取知情同意时间、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时间、获得知情同意至入导管室时间、入院至股动脉置鞘成功时间等)并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机械取栓院内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182例患者中,延误组患者133例,非延误组患者49例。(1)延误组多模影像检查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延误组[82.7%(110/133)比53.1%(2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3,P<0.01)。(2)延误组入院至获得检查报告时间[43(25,62)min比27(20,39)min,Z=-3.914,P<0.01]、获得检查结果至获取知情同意时间[25(13,45)min比10(5,24)min,Z=-5.204,P<0.01]、获取知情同意至入导管室时间[32(20,50)min比24(17,30)min,Z=-3.453,P=0.001]、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治疗时间[(24±7)min比(19±9)min,t=2.251,P=0.029]、入院至股动脉置鞘成功时间[(140±60)min比(75±12)min,t=11.728,P<0.01]均多于非延误组。(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至获得检查报告时间(OR=1.280,95%CI:1.135~1.442,P<0.01)、获得检查结果至获取知情同意时间(OR=1.310,95%CI:1.159~1.480,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 取栓治疗 院内延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郑斯莉 缪朝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95-606,共12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其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快速、有效地实现血管再通,从而拯救缺血但尚未梗死的脑组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在血液纤溶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纤溶酶原激活作用,其重组蛋白阿替普酶是美国FDA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其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快速、有效地实现血管再通,从而拯救缺血但尚未梗死的脑组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在血液纤溶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纤溶酶原激活作用,其重组蛋白阿替普酶是美国FDA唯一批准用于治疗AIS的溶栓药物。本文介绍内源性tPA分子的来源和功能,从其蛋白结构、变构活化、溶栓性质、半衰期和生理抑制剂等方面详细阐述tPA溶栓的分子机制。同时介绍重组人tPA及其代表性变异体,重点讨论tPA治疗AIS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包括tPA的有效性、安全性、时间窗、患者纳入标准、给药途径和剂量以及tPA治疗AIS的不良反应等。此外,本文还着重介绍tPA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取栓新方法治疗AIS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血管再通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 血管内取栓
下载PDF
血管内取栓治疗超时间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覃惠洵 高文 +3 位作者 张皆德 王芳 黄光坚 陈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33-538,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血管内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182例,术前经CT血管成像或MR血管成像证实存...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血管内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182例,术前经CT血管成像或MR血管成像证实存在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根据症状开始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将182例患者分为时间窗内(≤6h)组(156例)和超时间窗(>6h)组(26例)。收集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急诊血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卒中病因分型、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美国介入治疗神经放射学协会/介入放射学协会(ASITN/SIR)分级、闭塞部位、静脉溶栓比例、影像学资料、手术时间节点、取栓次数、补救治疗、血管再通情况的差异,并评估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临床预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或3级为成功再通,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6分为死亡。结果(1)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糖尿病、脑梗死病史、吸烟史、基线NIHSS评分、ASPECT评分、血糖水平、闭塞部位、ASITN/SIR0~1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时间窗内组患者静脉溶栓比例高于超时间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5%(60/156)比11.5%(3/26),χ^2=7.137,P=0.008]。(2)两组患者病因分型、股动脉穿刺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mTICI2b^3级、补救治疗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时间窗内组患者症状开始至影像学检查时间[146(110,229)min比307(234,349)min,Z=-5.182]、症状开始至股动脉穿刺时间[240(190,298)min比395(379,533)min,Z=-8.015]、症状开始至再通时间[329(281,388)min比492(442,567)min,Z=-6.648]均短于超时间窗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两组患者术后24h症状性颅内出血和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内取栓治疗 超时间窗
下载PDF
腔内血栓清除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强 程英升 王永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97-800,共4页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临床常见疾病,常导致肺栓塞及血栓后综合征,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快速有效地清除血栓是目前主流治疗方法。腔内血栓清除术主要包括导管接触溶栓(CDT)、超声加速溶栓(UAT)、药物机械联合清除血栓(PMT)、机械...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临床常见疾病,常导致肺栓塞及血栓后综合征,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快速有效地清除血栓是目前主流治疗方法。腔内血栓清除术主要包括导管接触溶栓(CDT)、超声加速溶栓(UAT)、药物机械联合清除血栓(PMT)、机械清除血栓(MT)等。本文就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LEDVT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血栓清除 导管接触溶栓 超声加速溶栓 药物机械联合清除血栓 机械清除血栓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桥接治疗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4
5
作者 陆小小 许磊 +3 位作者 苏浩波 赵伯翔 顾建平 缪正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5-59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IVT)后血管内取栓术(EVT)治疗(桥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桥接治疗组...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IVT)后血管内取栓术(EVT)治疗(桥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桥接治疗组(n=64)和单纯EVT治疗组(n=71)。根据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桥接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桥接治疗组与单纯EVT治疗组相比,侧支循环更丰富[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ASITN)分级3.13±0.54对2.27±1.22,t=4.463,P=0.035];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率(mTICI血流分级2b~3级)稍高(67.2%对52.1%)、出血转化比例稍高(42.2%对40.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治疗组出院mRS评分0~2分比例(54.69%对36.62%,χ^(2)=4.436,P=0.039)、3个月mRS评分0~2分比例(64.06%对43.66%,χ2=5.628,P=0.025)显著高于单纯EVT治疗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DWI梗死体积(OR=0.723,95%CI=0.254~1.698,P=0.032)、侧支循环(OR=6.062,95%CI=1.563~26.971,P=0.012)、血管再通程度(OR=0.091,95%CI=0.024~0.489,P=0.035)和EVT术前IVT(OR=9.514,95%CI=1.832~35.245,P=0.008)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EVT术前IVT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综合评估入院DWI梗死体积、侧支循环、血管再通程度及是否行IVT有助于预测EVT治疗预后,指导临床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取栓术 静脉溶栓 预后
下载PDF
县级综合卒中中心应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邱玉发 王驰 +5 位作者 舒张 吕楠 于瀛 杨鹏飞 翟万庆 王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37-641,共5页
目的探讨县级综合卒中中心使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3—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17例,均接受了Solitaire支... 目的探讨县级综合卒中中心使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3—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17例,均接受了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7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8~22分,平均(14±4)分;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闭塞1例,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4例;醒后卒中4例,院内卒中1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入院至穿刺时间(DPT)、穿刺至再通时间(PRT),对比术前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的改变,评价血管再通情况[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3级为成功再通]、并发症发生比例和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比例。结果17例患者中,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5例,单纯动脉取栓12例;ODT为1.0~5.5 h,中位时间3.0(2.0,4.7)h;DNT为26~35 min,平均(30±4)min;DPT为79~276 min,平均(152±53)min;PRT为27~134 min,平均(57±33)min;支架取栓次数为1~3次,中位次数1(1,2)次。取栓后即刻行DSA检查,17例患者中,TICI 2a级2例,TICI 2b级5例,TICI 3级10例,血管再通占比为15/17,一次取栓成功占比为11/17。17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远端栓塞,经再次取栓后血管再通;未发生颅内出血。患者取栓后NIHSS评分2~20分,平均(9±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9,P<0.05)。术后90 d mRS评分≤2分者12例,预后良好占比为12/17。结论县级综合卒中中心使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取栓 抽吸技术 县级综合卒中中心
下载PDF
动静脉联合血管再通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方洁 唐学梅 +11 位作者 王硕 郑博 李正熙 孙旭红 吴菁 方晶 陆勤 董幼镕 翟宇 张鑫 潘辉 刘建仁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年第5期481-487,共7页
目的观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动静脉联合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分]8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62... 目的观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动静脉联合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分]8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62例患者归为溶栓组;将静脉溶栓后无好转再行动脉内支架取栓治疗的21例患者归为取栓组。对两组进行疗效和安全性比较:1治疗7 d时比较两组NIHSS及改良Rankin(m RS)评分;2比较治疗后24 h的出血转化率和治疗后7 d的病死率。结果溶栓组和取栓组基线特征除高血压病史外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7 d,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比较,治疗后24 h头颅CT显示出血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 d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取栓治疗的安全性与静脉溶栓治疗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且疗效未见比静脉溶栓治疗更好,可能与取栓治疗时间存在延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血管内取栓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成功再通后恶性脑水肿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章礼勇 袁良津 +2 位作者 施雪英 王雷 王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5-333,共9页
目的分析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AIS-LVO)血管成功再通后恶性脑水肿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国家脑卒中高级中心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经血管内治疗并实现早期血管内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 目的分析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AIS-LVO)血管成功再通后恶性脑水肿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国家脑卒中高级中心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经血管内治疗并实现早期血管内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级]的前循环AIS-LVO患者114例,依据术后72 h内是否发生恶性脑水肿,将所患者分为恶性脑水肿组(40例)和无恶性脑水肿组(7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房颤动、卒中病史)、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NIHSS评分、桥接治疗、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闭塞血管、侧支循环、首过效应以及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独立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效果,通过随机森林图评估各影响因素对恶性脑水肿发生的重要性。结果与无恶性脑水肿组比较,恶性脑水肿组患者在心房颤动、入院NIHSS评分、术前NIHSS评分、外周血NLR、TOAST分型、闭塞血管、侧支循环不良、首过效应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术前高NIHSS评分(OR=1.124,95%CI:1.011~1.249,P=0.030)、高外周血NLR(OR=1.124,95%CI:1.031~1.225,P=0.008)、侧支循环不良(OR=4.408,95%CI:1.595~12.184,P=0.004)、非首过效应(OR=3.847,95%CI:1.444~10.251,P=0.007)是血管内治疗后恶性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95%CI:0.770~0.921,P<0.01),敏感度82.5%,特异度79.7%,Hosmer-Lemeshow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大血管闭塞 恶性脑水肿 机械取栓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无效再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刘颖 丁晶 汪昕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0期1067-1074,共8页
血管内治疗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重要治疗手段。有研究表明,超过40%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虽然术后血管造影显示闭塞的颅内动脉已实现再通,但不能获得90 d功能独立,即无效再通。无效再通严重影响血管内治疗的疗效,近年来逐渐引起临... 血管内治疗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重要治疗手段。有研究表明,超过40%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虽然术后血管造影显示闭塞的颅内动脉已实现再通,但不能获得90 d功能独立,即无效再通。无效再通严重影响血管内治疗的疗效,近年来逐渐引起临床重视。目前多项研究对无效再通的相关机制及影响因素展开了探索,旨在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无效再通的发生,为改善血管内治疗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无效再通 再灌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低灌注强度比值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取栓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凌峰 张保朝 +5 位作者 高军 梁震 温昌明 汪宁 刘义锋 李祥欣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5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LVOS)患者血管内取栓治疗(EVT)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EVT且影像学检查显示血管再通的急性前循环LVOS患者106例为研究... 目的探讨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LVOS)患者血管内取栓治疗(EVT)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EVT且影像学检查显示血管再通的急性前循环LVOS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非增强CT、CT血管造影术、CT灌注成像检查,计算核心梗死区体积(V_(IC))、低灌注区体积(V_(Tmax>6 s))、严重低灌注区体积(V_(Tmax>10 s))、缺血半暗带区体积(V_(Mismatch))、HIR。术后随访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前循环LVOS患者EVT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穿刺时间、HIR及其联合对急性前循环LVOS患者EVT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结果显示,患者预后良好63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43例(预后不良组)。两组年龄、有冠心病病史者占比、入院时NIHSS评分、CT平扫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V_(IC)、V_(Tmax>10 s)、H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6,95%CI(1.006,1.108)〕、入院时NIHSS评分〔OR=1.101,95%CI(1.013,1.197)〕、发病至穿刺时间〔OR=1.003,95%CI(1.001,1.006)〕、HIR〔OR=492.435,95%CI(29.371,8256.315)〕是急性前循环LVOS患者EVT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HIR及三者联合预测急性前循环LVOS患者EVT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612〔95%CI(0.504,0.721)〕、0.703〔95%CI(0.601,0.805)〕、0.754〔95%CI(0.655,0.853)〕、0.803〔95%CI(0.719,0.886)〕。三者联合与HIR预测急性前循环LVOS患者EVT预后不良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增长、入院时NIHSS评分升高、发病至穿刺时间延长、HIR升高是急性前循环LVOS患者EVT预后不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血管内取栓治疗 低灌注强度比值 预后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即刻及24 h双能CT检查对脑出血转化评估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伟莉 王天宇 +2 位作者 陈青 Sandra Fan 丁忠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3-229,共7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内介入治疗(EVT)术后不同时间段双能量CT(DECT)在鉴别脑出血转化及对比剂外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不同时间段经DECT诊断的单纯对比剂外渗后续发生迟发性出血的比例。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内介入治疗(EVT)术后不同时间段双能量CT(DECT)在鉴别脑出血转化及对比剂外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不同时间段经DECT诊断的单纯对比剂外渗后续发生迟发性出血的比例。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因AIS进行EVT,并于术后即刻(术后0~3 h)和术后24 h[术后(24±6) h]均进行DECT扫描的患者200例,获得混合能量图[MIX相,模拟单能CT(SECT)]、虚拟平扫图像(VNC)和碘叠加图像(IOM),并将其诊断结果(出血转化、单纯对比剂外渗)与术后2~7 d头部SECT的最终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EVT术后即刻和24 h两个时间段DECT检查分别改变了20.5%(41/200)和9.5%(19/200)模拟SECT对于出血转化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P=0.002)。术后即刻DECT预测最终出血转化的敏感度为34.0%(33/97),特异度为100.0%(103/103),阳性预测值为100.0%(33/33),阴性预测值为61.0%(103/167),约登指数为0.34。术后24 h DECT预测最终出血转化的敏感度为82.5%(80/97),特异度为100.0%(103/103),阳性预测值为100.0%(80/80),阴性预测值为86.0%(103/120),约登指数为0.82。术后24 h DECT预测最终出血转化的敏感度、约登指数、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术后即刻DE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82、46.82、20.11,均P<0.01);其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术后即刻DECT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均为0,均P=1.000)。131例术后即刻经DECT诊断为单纯对比剂外渗的患者中有63例(48.1%)在术后2~7 d出现迟发性出血,40例术后24 h经DECT诊断为单纯对比剂外渗患者中,有16例(40.0%)在术后2~7 d出现迟发性出血。结论 AIS患者EVT术后即刻和24 h两个时间段DECT检查均改变了部分MIX相(模拟SECT)对于出血转化的诊断,其中术后即刻DECT检查改变的比例更大;术后24 h相比术后即刻DECT对于最终诊断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双能CT 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介入治疗 出血转化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开通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闫梦侠(综述) 苏敬敬(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84-88,共5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严重威胁我国中老年人群生命健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AIS目前仍然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人类获得性残疾的第一大原因[1]。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无效开通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良好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甘淑娟 易婷玉 +1 位作者 白雪松 陈文伙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86-395,共10页
目的 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术后90 d良好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基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神经内科前瞻性登记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数据库,回顾性纳入2015年2月至2021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 目的 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术后90 d良好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基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神经内科前瞻性登记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数据库,回顾性纳入2015年2月至2021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且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起病形式、术前是否接受静脉溶栓、是否为醒后卒中、急性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以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c-ASPECTS)]、侧支循环[采用基底动脉CT血管成像(BATMAN)评分、后循环侧支评分(PC-CS)、基预底动脉闭塞血管造影侧支分级系统(ACGS-BAO)评估]及手术相关资料,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系统评估闭塞血管再通程度,闭塞血管完全再通定义为术后即刻mTICI分级2b~3级,部分再通定义为mTICI分级1~2a级。采用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mRS评分≤2分定义为良好预后,mRS评分>2分定义为不良预后,并依据预后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基线资料、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结局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良好预后的相关因素,并绘制森林图。结果 共入组246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90例,预后不良组156例,良好预后率为36.6%(90/246);术后即刻闭塞血管完全再通率为91.9%(226/246),部分再通率为2.8%(7/246),术后36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8.5%(21/246);术后随访3个月,病死率为30.9%(76/2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血管完全再通是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OR=13.990,95%CI:1.677~116.720),ACGS-BAO分级及pc-ASPECTS与预后呈正相关[OR(95%CI)分别为1.759(1.232~2.512)、1.438(1.138~1.818)],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基底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预后 后循环
下载PDF
发病4.5至9.0小时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桥接治疗与直接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赛俊杰 张环 +3 位作者 韩红星 王浩 崔言森 车峰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49-658,共10页
目的比较发病4.5~9.0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发病4.5~9.0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 目的比较发病4.5~9.0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发病4.5~9.0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卒中)、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入院血压、就诊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卒中病因分型、病变血管部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核心梗死及低灌注体积、术前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时间指标(包括发病至就诊时间、门诊至静脉溶栓给药时间、给药至动脉穿刺时间、门诊至动脉穿刺时间、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方法、取栓次数等,临床资料包括术后90 d 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术中末次造影血管mTICI分级(mTICI分级≥2b级定义为良好再通)、术后72 h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24 h内穿刺点并发症。根据机械取栓前是否行静脉溶栓将所有患者分为桥接治疗组和直接取栓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主要观察指标(术后90 d良好预后率)、次要观察指标(术中末次造影血管良好再通比例、术后90 d mRS评分分布)、安全性指标(术后90 d全因死亡率、术后72 h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术后24 h内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对年龄(<70岁、≥70岁)、性别(男性、女性)、心房颤动(是、否)、入院时收缩压(<160 mmHg、≥160 mmHg)、就诊时NIHSS评分(>5分且<18分、≥18分)、ASPECTS(<7分、≥7分)、血管闭塞部位(大脑中动脉M1、M2段及颈内动脉颅内段)、卒中病因分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心源性栓塞、颅外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前循环 机械取栓 桥接治疗 大血管闭塞
下载PDF
双支架联合中间导管抽吸技术补救性治疗急性心源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李元辉 严澎 +3 位作者 庞红立 何玉清 李文波 魏立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 探讨双支架联合中间导管抽吸技术在急性心源性颅内大血管闭塞补救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科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采用双支架技术进行补救性治疗的心源性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 目的 探讨双支架联合中间导管抽吸技术在急性心源性颅内大血管闭塞补救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科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采用双支架技术进行补救性治疗的心源性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0例.均为应用常规取栓及补救措施失败3次以上的患者.术后即刻评估闭塞血管的开通情况,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2b级为再通良好;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20例患者中,17例血管再通良好,1例血管部分再通(mTICI 2a级),2例血管开通失败.发生血栓逃逸1例,血管痉挛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症状性脑出血3例.术后90 d随访,6例预后良好;14例预后不良,其中mRS3~5分者10例,mRS6分(死亡)者4例.结论 双支架联合中间导管抽吸技术作为急性心源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补救性治疗措施可使大部分血管再通,手术相关并发症经治疗多可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急性病 血管内取栓 补救措施 双支架
原文传递
侧支循环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诊疗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被引量:6
16
作者 金巍 尹豆 +2 位作者 李彬寅 胡震 刘军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185-190,共6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给我国医疗卫生及国民健康造成了严重负担。时间窗或组织窗内进行血管开通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首选,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在血管开通治疗后预后欠佳,其可能与患者侧支循环条件不良有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给我国医疗卫生及国民健康造成了严重负担。时间窗或组织窗内进行血管开通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首选,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在血管开通治疗后预后欠佳,其可能与患者侧支循环条件不良有关。侧支循环评估手段众多,其中数字剪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CT血管造影是最常采用的手段。多项研究证实侧支循环条件与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的预后有关,可以作为判断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指标。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侧支循环的重要性逐渐被认知,鉴于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等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关系密切,可作为潜在的干预靶点辅助治疗,相关领域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循环 缺血性脑卒中 影像评估 静脉溶栓 血管内取栓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梗死体积对醒后卒中前循环取栓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梁炳松 李育英 +1 位作者 张岐平 陈英道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140-143,161,共5页
目的 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梗死体积对醒后卒中前循环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的115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以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为因变量... 目的 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梗死体积对醒后卒中前循环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的115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以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为因变量,其中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5分为预后欠佳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联合梗死体积预测卒中取栓价值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入院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死体积、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侧支循环、术前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较高术前NLR、较大梗死体积与取栓术后不良结局有关(P <0.05),ROC曲线分析示NLR、梗死体积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4、0.783,联合上述两者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测灵敏度为66.02%,特异度为87.53%。结论 联合术前NLR、核心梗死体积更能预测醒后卒中前循环取栓术后的不良结局,有助于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卒中 前循环 血管取栓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梗死体积 临床预测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开通治疗时间窗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18
作者 高宗恩 郎野 刘文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1-747,共7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紧急治疗手段是早期开通闭塞血管,包括静脉溶栓和动脉血管内治疗。但这两种方式最初的时间窗都较窄,能真正受益的患者有限。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如CT灌注成像、MRI的优化,以及高级影像分析软件的开发及其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紧急治疗手段是早期开通闭塞血管,包括静脉溶栓和动脉血管内治疗。但这两种方式最初的时间窗都较窄,能真正受益的患者有限。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如CT灌注成像、MRI的优化,以及高级影像分析软件的开发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逐步应用,使得这两种方式的时间窗都已明显延长,从而有更多患者获益。本文现围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开通治疗时间窗的演变过程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尤其是超时间窗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时间窗 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成功再通后发生恶性脑水肿的早期影像学预测因素分析及与临床结局的关系
19
作者 夏欢 李经伦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4年第1期21-27,72,共8页
目的分析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cute large vascular occlusive stroke,ALVOS)成功再通后发生恶性脑水肿(Malignant brain edema,MBE)的早期影像学预测因素及临床结局。方法纳入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成功再通患者149例,术后即刻非... 目的分析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cute large vascular occlusive stroke,ALVOS)成功再通后发生恶性脑水肿(Malignant brain edema,MBE)的早期影像学预测因素及临床结局。方法纳入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成功再通患者149例,术后即刻非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Non-contrast computed tomography,NCCT)评估介入后高密度影(Postinterventional cerebral hyperdensities,PCHDs),根据PCHDs的分布特点及范围提出一种征象即绸带征,定义为术后即刻NCCT上最大面积的高密度改变呈沿脑回的带状高密度影;根据术后72 h内是否发生恶性脑水肿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BE的预测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检验绸带征的性能。结果共纳入149例患者(男性60.40%),其中27例(18.12%)发生MBE,108例(72.50%)发生PCHDs,50例(33.60%)发生绸带征;在调整混杂因素后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OR=1.228,95%CI=1.064~1.417,P=0.005)、绸带征(OR=19.007,95%CI=4.123~87.615,P<0.001)、术后白细胞数(OR=1.444,95%CI=1.06~1.966,P=0.020)是ALVOS成功再通后发生MBE的独立危险因素;绸带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15,95%CI=0.726~0.904,P<0.001)对ALVOS成功再通后发生MBE的预测价值高于术后NIHSS评分(AUC=0.812,95%CI=0.722~0.902,P<0.001)和术后白细胞数(AUC=0.719,95%CI=0.620~0.818,P<0.001)。结论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成功再通后仍有较高的MBE发生率,并与不良的功能预后相关,绸带征作为术后影像学的标志物是血管内治疗术成功再通后发生MBE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的诊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术 成功再通 介入后高密度 恶性脑水肿
原文传递
静脉溶栓后行血管内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王婷 薛明 周琼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76-79,共4页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后行血管内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30例,静脉溶栓治疗)和观察组(30例,静脉溶栓后行血管内取栓术治疗...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后行血管内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30例,静脉溶栓治疗)和观察组(30例,静脉溶栓后行血管内取栓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及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大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后行血管内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血管内取栓术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