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多酚酸盐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贺志飚 金丽艳 +1 位作者 柴湘平 张东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DsM)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0PD)患者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中重度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DSM组,每组20例;并选择同期2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DsM)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0PD)患者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中重度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DSM组,每组20例;并选择同期2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常规治疗相同;DSM组每日加用DSM0.2g静脉滴注,连用2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膜糖蛋白140(GMP140)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MF),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P一选择素/血小板质膜蛋白(cD62P/cD61)表达双阳性血小板百分率。结果两个治疗组治疗前GMPl40[常规治疗组(17.51士2.75)pg/L,DSM组(16.94±2.57)μg/L3、vMF水平[常规治疗组(13.64±2.37)μg/L,DSM组(14.14±2.17)μg/L3及CD62P/CD61双阳性血小板百分率[常规治疗组(20.24±2.64)%,DsM组(19.54±2.69)%]较健康对照组[(9.25±1.80)μg/L、(6.13±1.17)μg/L、(11.21±1.11)%]均显著上升(均P〈0.01);治疗后两组GMP140、vMF水平及CD62P/CD61双阳性血小板百分率显著降低,且DSM组的下降幅度[GMP140(3.91±0.57)μg/L,vWF(3.86土0.71)μg/L,CD62P/CD61(3.69±0.62)%]较常规治疗组[GMPl40(2.30±0.33)μg/L,vWF(2.72±0.45)μg/L,CD62P/CD61(2.24±0.45)%]更为显著(均P〈0.01),但是均高于正常水平。结论DSM有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活化的作用,可预防血栓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肺疾病 阻塞性 慢性 急性加重期 血小板 血浆膜糖蛋白140 CD62P CD61 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养阴方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万海同 白海波 +6 位作者 杨洁红 余道军 别晓东 蔡宇 严伟民 杨进 郑筱祥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 :研究养阴方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抗凝和纤溶等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养阴方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抗凝、纤溶及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 ,并与丹参作比较。结果 :养阴方具有显著增高 6酮前列腺素 F1α(6 keto P... 目的 :研究养阴方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抗凝和纤溶等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养阴方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抗凝、纤溶及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 ,并与丹参作比较。结果 :养阴方具有显著增高 6酮前列腺素 F1α(6 keto PGF1α)含量 ;提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的活性 ,抑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AI)活性 ;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及降低丙二醛 (MDA)含量的作用。养阴方抗凝、纤溶及抗自由基损伤作用显著优于丹参。结论 :养阴生津方药抗栓溶栓的作用机制与活血化瘀类药不完全相同 ,其主要是通过提高细胞抗氧化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来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通过调节抗凝、纤溶作用达到化瘀功效。养阴生津方药治疗血瘀证主要是通过增水行血、濡润脉道、消散瘀凝、滋养脏腑以调节血行等多种作用机制达到消除瘀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阴方 内皮细胞 抗凝功能 纤溶功能 血瘀证 中药药理
下载PDF
血液相容性及表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魏文 程为庄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9-43,共5页
血液相容性是生物材料的必要条件 ,本文结合血栓形成的机理 。
关键词 血液相容性 生物材料 表面改性 接枝 内皮细胞 白蛋白 磷脂聚合物 血栓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谢诗情 程文静 +1 位作者 祝骥 卢德赵 《世界复合医学》 2016年第3期85-90,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和病理基础,表现为大动脉及中动脉的血管内壁出现脂质沉积,形成分散或成片的粥样斑块,造成动脉管腔狭窄,随后斑块破裂出血,可在狭窄的动脉内形成血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心肌...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和病理基础,表现为大动脉及中动脉的血管内壁出现脂质沉积,形成分散或成片的粥样斑块,造成动脉管腔狭窄,随后斑块破裂出血,可在狭窄的动脉内形成血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生。每年约有一千多万人死于AS所引起的心血管病和脑中风,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并且具有年轻化的趋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与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和一系列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有关,其机制非常复杂,涉及脂质代谢紊乱、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栓形成、血管壁慢性炎症、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免疫功能障碍等,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病 内皮细胞 炎症
下载PDF
三七皂苷单体不同配伍对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何翠瑶 李晓辉 何雪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4-356,361,共4页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不同单体及单体间两两配伍对人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三七皂苷单体及不同单体配伍处理内皮细胞后,加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以孟加拉玫瑰红活细胞染色法测定人单核细胞系THP-1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不同单体及单体间两两配伍对人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三七皂苷单体及不同单体配伍处理内皮细胞后,加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以孟加拉玫瑰红活细胞染色法测定人单核细胞系THP-1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黏附,并用ELISA法测定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在HUVECs的表达水平。结果ox-LDL显著增强THP-1与HUVECs的黏附,内皮细胞经单体Rg1、Rb1处理后,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及ICAM-1在HUVECs的表达(P<0.05),Rg1:Rb1、Rg1:R1、Rb1:R1配伍组对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并能显著下调ICAM-1的表达(P<0.01)。结论(1)三七皂苷单体Rg1、Rb1为抑制黏附的有效单体,单体Rg1、Rb1、R1之间存在某种协同作用,对ox-LDL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发挥更显著抑制作用。(2)单体Rg1、Rb1及有效单体配伍组合可能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抑制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从而发挥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血管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 黏附反应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内NF-κB、NOS与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奇 陈姝君 +3 位作者 刘凤华 王晓菁 史振伟 陈海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23期1925-1929,共5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肾小球内核因子-κB(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正...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肾小球内核因子-κB(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及雷公藤甲素治疗组各16只,各组分别于4周、8周处死半数大鼠,测定血糖、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UAE);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变化;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中NF-κB、i NOS、e NOS和VEGF,并用Image-pro plus 6.0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肾组织i NOS、e NOS和VEGF的mRNA表达。结果 1糖尿病组SCr、BUN、UAE较正常组升高,8周时更为明显;与糖尿病组比较,4周时雷公藤甲素治疗组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8周时有明显下降;2糖尿病组肾小球NF-κB、i NOS、e NOS、VEGF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增加,8周时明显;4周、8周时雷公藤甲素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糖尿病组明显下降;38周时肾小球内NF-κB与i NOS、VEGF与e NOS、NF-κB与VEGF的表达呈正性相关;4透射电镜观察下,三组肾小球内皮细胞结构无明显差异。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球组织内NF-κB、i NOS、e NOS及VEGF的表达,发挥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的间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糖尿病 雷公藤甲素 肾小球 内皮细胞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被引量:8
7
作者 刘锦源 张石江 +3 位作者 金宇 王媚 解卫平 王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5-448,共4页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1(AQP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取肺腺癌组织30例及正常肺组织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QP1蛋白在肺腺癌和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并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其与临床病理...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1(AQP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取肺腺癌组织30例及正常肺组织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QP1蛋白在肺腺癌和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并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关系。结果:AQP1散在表达于正常肺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在肺腺癌组织中AQP1大量表达于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肿瘤细胞膜、细胞浆;肺腺癌中AQP1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多,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QP1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肺腺癌的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QP1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在正常组织中较低。提示AQP1可能与肺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腺癌 内皮细胞
下载PDF
脓毒症与炎性细胞 被引量:10
8
作者 廖秀玉 林建东 《医学综述》 2008年第2期277-279,共3页
脓毒症是指各种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是世界范围内重症病患的首位死亡原因,是ICU所面临的医学难题之一。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全身性炎性反应,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既可由感染因素引起,亦可由非感染因素所引起,往往... 脓毒症是指各种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是世界范围内重症病患的首位死亡原因,是ICU所面临的医学难题之一。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全身性炎性反应,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既可由感染因素引起,亦可由非感染因素所引起,往往不是由单一的因素所造成,可能同时存在促炎性反应及抗炎性反应,免疫麻痹、凝血机制的异常亦可能参与了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单核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和多种免疫细胞受炎性介质的作用,在脓毒症的炎性反应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炎性细胞 多形核白细胞 淋巴细胞 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
下载PDF
AQP1、AQP2及AQP3在人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7
9
作者 魏巍 张刚 +2 位作者 谷欣权 孔祥波 赵丽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8-320,共3页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1、2、3在人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情况。方法:取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手术切取的腺性膀胱炎组织及周围正常膀胱组织各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QP1、AQP2及AQP3的分布及表达,并通过...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1、2、3在人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情况。方法:取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手术切取的腺性膀胱炎组织及周围正常膀胱组织各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QP1、AQP2及AQP3的分布及表达,并通过计算机对染色结果进行灰度值测定。结果:在腺性膀胱炎组织中AQP1主要表达在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阳性指数35.947;AQP2主要表达在炎性膀胱黏膜上皮细胞的胞膜及胞质内,免疫组化阳性指数34.644;AQP3则呈阴性表达。AQP1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膀胱黏膜下微血管和小动脉的内皮细胞,AQP2和AQP3表达于膀胱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及胞质中。AQP1、AQP2及AQP3在正常膀胱组织的免疫组化阳性指数分别为57.038、61.425及60.468,与在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腺性膀胱炎时AQPs的表达量明显减低,炎症病变影响AQPs在膀胱组织中的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炎 上皮细胞 内皮细胞 微血管 水通道蛋白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内皮功能和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楼黎明 林咸明 +2 位作者 刘生祥 董浙清 胡丹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46-1448,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以及银杏叶提取物(GBE)干预治疗的影响。方法:60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GBE治疗组(GBE组),每组各30例;并选择同期30名...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以及银杏叶提取物(GBE)干预治疗的影响。方法:60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GBE治疗组(GBE组),每组各30例;并选择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两组常规治疗相同,GBE组每日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静滴,连用14d。分别检测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浆凝血4项、D-二聚体(D-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GBE组和常规组TM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vWF、FBG、D-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4d后,GBE组TM升高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而vWF和D-D降低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GBE组FBG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GBE组和常规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ECOPD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失调和凝血纤溶系统失衡状态,GBE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高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内皮细胞 凝血
原文传递
丹参麦冬水溶性部位对过氧化氢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宏宇 郑璐玉 +1 位作者 张旭 詹臻 《现代中医药》 CAS 2010年第3期73-76,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与麦冬的水溶性部位6部位(MD-6)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以H2O2行内皮细胞凋亡造模后,再加入不同浓度的MD-6作用24 h。用MTT法检测细胞... 目的研究丹参与麦冬的水溶性部位6部位(MD-6)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以H2O2行内皮细胞凋亡造模后,再加入不同浓度的MD-6作用24 h。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力,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ERK蛋白含量变化。结果H2O2造模后,细胞增殖明显受抑,Hoechst染色见大量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检测出明显凋亡峰,ERK的表达量有明显的下降,而加药组的ERK表达量一定程度回升与正常组相比P<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与麦冬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MD-6保护内皮细胞,抗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WESTERN BLOT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内皮细胞基因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卢次勇 凌文华 +2 位作者 马静 唐志红 吴聪娥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86-787,共2页
目的 通过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 ,Ox -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 ,为阐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含有 4 0 0 0条... 目的 通过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 ,Ox -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 ,为阐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含有 4 0 0 0条全长已知人类基因cDNA ,以及 96条参照基因cDNA克隆制作的基因表达谱芯片 ,筛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10 0mg/L)作用 6h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改变的影响。结果 Ox -LDL可诱导 3条基因表达下调 ,5条基因表达上调。结论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早期作用即可诱导内皮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 ;首次发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内皮细胞H731蛋白 ,ST2蛋白 ,CyclinB1(细胞周期蛋白B1)和KDRF(KM- 10 2 -derivedreductase-likefactor,KM - 10 2源性还原酶样因子 )等基因表达的改变 ,为揭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内皮细胞 基因表达芯片
下载PDF
AQP_1、AQP_2及AQP_3在人睾丸肿瘤组织中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崔成国 赫惠新 +1 位作者 潘绍惠 金星和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5期36-37,共2页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1、2、3在人睾丸肿瘤组织的分布及表达情况。方法选取经手术切取的睾丸肿瘤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QP1、AQP2、AQP3的分布及表达。结果在睾丸肿瘤组织中AQP1主要表达在微血管内皮细胞;A...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1、2、3在人睾丸肿瘤组织的分布及表达情况。方法选取经手术切取的睾丸肿瘤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QP1、AQP2、AQP3的分布及表达。结果在睾丸肿瘤组织中AQP1主要表达在微血管内皮细胞;AQP2及AQP3主要表达在睾丸肿瘤细胞的胞膜及胞质内。结论AQP1、AQP2及AQP3表达于睾丸肿瘤组织,说明睾丸肿瘤组织水通道蛋白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微血管 水通道蛋白
下载PDF
龙寿丹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洪增 薛彦忠 +2 位作者 聂成福 赵安成 沈召红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 :观察龙寿丹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6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龙寿丹0 .4g ,tid ,连用 2 1d ,并于治疗... 目的 :观察龙寿丹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6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龙寿丹0 .4g ,tid ,连用 2 1d ,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评估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测定。结果 :龙寿丹治疗后在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的同时 ,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亦得以改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龙寿丹 血小板 内皮细胞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萍 杨庭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1期966-967,共2页
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个多效的间充质因子,可以调节细胞的生长、运动和形态,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保护血管内皮、心肌细胞和抑制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等多重作用。本文就其与各种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心肌细胞 内皮细胞 缺血性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心脏移植 心功能不全 综述
下载PDF
养阴方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T和NO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海同 白海波 +2 位作者 杨洁红 万晨旭 杨进 《中国中医急症》 2002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研究养阴方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养阴方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T和NO含量的变化。结果养阴方能显著降低ET含量,提高NO含量;丹参对ET含量也有显著降低作用,并对N... 目的研究养阴方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养阴方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T和NO含量的变化。结果养阴方能显著降低ET含量,提高NO含量;丹参对ET含量也有显著降低作用,并对NO含量有一定提高作用,但与养阴方作用相比差异仍有显著性。结论结合以往临床与实验研究,提示养阴方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抗血栓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内皮素 养阴方 血清药理学 脐静脉
下载PDF
Protective Effect of Propyl Gallate Against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Induced Injury of Endothelial Cells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路 朱晓法 +3 位作者 吴育云 陈可冀 史大卓 殷惠军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99-306,共8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propyl gallate (PG), an alkyl ester of gallic acid which is an active ingredient of Radix Paeoniae, against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induced apopto...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propyl gallate (PG), an alkyl ester of gallic acid which is an active ingredient of Radix Paeoniae, against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induced apoptosis and death in endothelial cells (ECs) and to find out its preliminary mechanism. Methods: The cultured endothelial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model (ox-LDL), control (fetal bovine serum), PG high dose (20 p,g/mL), PG middle dose (10 μg/mL), and PG low dose (5 μg/mL) groups, each derived from three different pools of umbilical cords. The model of injured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was induced by ox-LDL. The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 (MTT) assay, Hoechst 33258 staining, flow cy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nitrogen monoxidum (NO) releas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PG against ox-LDL-induced apoptosis and death in HUVECs. To find out the mechanism of this protective effect, the expression of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 mRNA, eNOS protein expression, immunofluorescence of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activities of malondialdehyde (MDA), superoxidedismutase (SOD)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 were observed. Results: PG significantly reduced ox-LDL-induced apoptosis and cell death. The percentage of cells death and apoptos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x-LDL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ells death and apoptosis of PG group was no different (P〉0.05). As compared with the ox-LDL group, results of the PG high dose group showed that cell vi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the level of NO release, expression of eNOS mRNA, densitometric value of eNOS protein expression, as well as the activities of SOD and GPx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all P〈0.05). Conclusion: PG could potentially serve as a novel endothelial protective 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pyl gallat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endotheliocyt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adix Paeoniae Chinese medicine
原文传递
绿茶多酚对牛内皮细胞窖蛋白-1表达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彦荣 应晨江 +4 位作者 易海维 衣卫杰 孟依 刘烈刚 孙秀发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98-800,共3页
目的探讨绿茶多酚(GTPs)对牛内皮细胞窖蛋白-1(Cav-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原代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s)为研究对象;以4μg/ml的绿茶多酚分别作用于牛内皮细胞0,4,8,12,16和24 h,免疫印迹方法观察Cav-1的蛋白水平变化;RT-PCR检... 目的探讨绿茶多酚(GTPs)对牛内皮细胞窖蛋白-1(Cav-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原代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s)为研究对象;以4μg/ml的绿茶多酚分别作用于牛内皮细胞0,4,8,12,16和24 h,免疫印迹方法观察Cav-1的蛋白水平变化;RT-PCR检测窖蛋白-1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Cav-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在4μg/ml GTPs作用4 h开始下降,可以维持到8 h,在12 h后Cav-1蛋白和mRNA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绿茶多酚可降低内皮细胞窖蛋白-1的蛋白和mRNA表达,并且有时效性,可能是茶及其多酚改善内皮功能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内皮细胞 窖蛋白
下载PDF
高度近视的角膜厚度、曲率半径及内皮 被引量:3
19
作者 邵妙容 龚向明 +2 位作者 王云亮 林宁 谢全锦 《眼科研究》 CSCD 1991年第1期15-18,共4页
报道对无明显眼病,屈光度在-6.00D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155例(287眼),分别行角膜厚度、角膜前面曲率半径测量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认为高度近视不同性别、年龄、屈光度及高度近视与正视眼的角膜平均厚度均无显著差异;角膜曲率半径的水平... 报道对无明显眼病,屈光度在-6.00D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155例(287眼),分别行角膜厚度、角膜前面曲率半径测量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认为高度近视不同性别、年龄、屈光度及高度近视与正视眼的角膜平均厚度均无显著差异;角膜曲率半径的水平经线大于垂直经线,两个主要经线上的曲率半径男性大于女性,不同年龄相同性别、屈光度或不同屈光度相同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正常人相似,随年龄的增长密度显著降低,但与屈光度改变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厚度 曲率半径 内皮细胞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与视网膜血管形态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金芳 刘兆凤 +1 位作者 刘静 申秀萍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I)技术和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技术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监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过程,研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与视网膜血管形态学的关系。方法给大鼠ip链脲佐菌素诱导成糖尿病模型,分别在造模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I)技术和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技术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监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过程,研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与视网膜血管形态学的关系。方法给大鼠ip链脲佐菌素诱导成糖尿病模型,分别在造模2、4、6个月时,采用CDI检查测定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应用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计算内皮细胞/周细胞比值,同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糖尿病病程2个月时,糖尿病大鼠CRA血流流速显著下降,而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未见异常,在病程4个月和6个月时,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出现内皮细胞增生,周细胞减少,镜下视网膜内新生血管形成、出血或渗出等病理改变,而此时血流流速减慢严重。结论糖尿病早期,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已经出现异常改变,并进行性加重,提示视网膜血流减少、血液灌注不良是DR的重要发病原因。在糖尿病早期、DR发病之前即进行相应的治疗以改善视网膜的血供,可能延缓或逆转DR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血流动力学 内皮细胞 周细胞 彩色多普勒超声(CD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