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转移模型裸鼠血管因子变化及健脾消癌方干预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勇敏 谭小宁 +3 位作者 徐琳本 吕元 奚剑敏 蒋益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裸鼠转移模型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S),血管生成素(ANG),血管抑素(A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变化及健脾消癌方干预的机制。方法:在BALB/C-nu裸鼠盲肠...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裸鼠转移模型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S),血管生成素(ANG),血管抑素(A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变化及健脾消癌方干预的机制。方法:在BALB/C-nu裸鼠盲肠内注射HCT116细胞50μL,造裸鼠结直肠癌转移模型。将模型裸鼠分为模型组、健脾消癌方组(40 g·kg-1),另设空白组。所有动物灌胃给予相应药物4周后,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裸鼠结肠、肝、肺及盲肠肿瘤组织中相关血管因子蛋白表达。结果:HCT116结直肠癌模型裸鼠的结肠、肝、肺与肿瘤组织的VEGF,MMP-9,TIMP明显升高(P〈0.05,P〈0.01);ANG在结肠、肝与肿瘤组织也明显升高(P〈0.05,P〈0.01);ES在结肠、肺与肿瘤组织显著降低,AS在肝、肺及肿瘤组织显著降低(P〈0.05)。健脾消癌方组的结肠MMP-9,肿瘤TIMP,肝组织ANG,MMP-9及肺组织VEGF明显降低,肺组织AS明显升高(P〈0.05)。结论:HCT116结直肠癌模型裸鼠VEGF,ANG,MMP-9在结肠、肝、肺及肿瘤组织中蛋白表达升高,ES,AS降低,TIMP升高;健脾消癌方能比较全面地改善机体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消癌方 结直肠癌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内皮抑素(es) 血管生成素(ANG) 血管抑素(AS)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
原文传递
血清ES、VEGF水平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胰岛素及卵巢间质血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莉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内皮抑素(endostatin,E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血清胰岛素及卵巢间质血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内皮抑素(endostatin,E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血清胰岛素及卵巢间质血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滕州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85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5例患者设为PCOS组,选择同期在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胰岛素水平、性激素水平、ES以及VEGF水平,并采用经阴道多普勒超声监测受试者卵巢间质血流,记录受试者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以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分析ES以及VEGF水平与各指标相关性。结果 PCOS组患者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以及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患者PI、R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OS组患者胰岛素(insulin,Ins)、VEGF以及E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PI、R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n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ES水平与PI、R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n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VEGF以及ES水平显著升高,二者表达与卵巢间质血流增加以及胰岛素水平增加密切相关,可能影响PCOS疾病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内皮抑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 卵巢间质血流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海娟 顾磊 张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明确氯吡格雷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并从微血管形成的角度探讨其延缓胃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以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为基础,将22只大鼠分为模型组(n=6)、氯吡格雷组(n=8)和生理盐水组(n=8),观察氯吡格雷对胃溃疡愈合的影响... 目的明确氯吡格雷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并从微血管形成的角度探讨其延缓胃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以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为基础,将22只大鼠分为模型组(n=6)、氯吡格雷组(n=8)和生理盐水组(n=8),观察氯吡格雷对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对溃疡底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胃黏膜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165,VEGF-A165)表达的影响。结果制模术后第10天,氯吡格雷组和生理盐水组溃疡面积分别为(11±3.07)mm2、(7±1.8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 0)。氯吡格雷组溃疡底部MVD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1 4)。氯吡格雷组胃黏膜VEGF-A165含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ES含量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溃疡底部MVD与胃黏膜VEGF-A165含量正相关(r=0.688 8、P=0.003 2),与胃黏膜ES含量负相关(r=-0.767 1、P=0.000 5)。结论氯吡格雷可显著延缓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愈合,推测可能是通过调节胃黏膜VEGF-A165及ES的表达以抑制溃疡底部的微血管形成,从而使损伤黏膜修复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胃溃疡 微血管密度(MVD) 内皮抑素(es)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165(VEGF-A165) 大鼠
下载PDF
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清VEGF、ES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3
4
作者 邢怀广 王鲁卿 +1 位作者 李娟 周振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9期1542-1544,157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在甲状腺癌术后转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12例,其中,甲状腺癌术后未复发组40例,局部复发组40例,肺转移组32例。健康...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在甲状腺癌术后转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12例,其中,甲状腺癌术后未复发组40例,局部复发组40例,肺转移组32例。健康对照组43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VEGF、ES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Tg水平。结果甲状腺癌肺转移组VEGF、ES均明显高于局部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组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与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血清VEGF、E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患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与血清VEGF水平成直线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VEGF、ES水平在甲状腺癌术后转移/复发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可做为监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抑素 甲状腺球蛋白
下载PDF
血管抑制素和内皮抑制素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毛晓燕 李仁德 梁国栋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血管抑制素和内皮抑制素是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对于它们之间协同作用的研究已经成为新的热点。本文除对两者做了结构、性质、功能等方面的一般性介绍外,重点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协... 血管抑制素和内皮抑制素是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对于它们之间协同作用的研究已经成为新的热点。本文除对两者做了结构、性质、功能等方面的一般性介绍外,重点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与血管抑制素和内皮抑制素单体的作用相比,它们之间的联合使用具有更强的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抑制素 内皮抑制素 协同作用
原文传递
内皮抑素基因对骨肉瘤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卫红 吴朝阳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在体外探讨内皮抑素(ES)基因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ES基因重组质粒在体外扩增,应用脂质体法对骨肉瘤细胞株UMR106进行转染,Zeocin抗性筛选,MTT法观察ES基因对UM10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ES分泌... 目的在体外探讨内皮抑素(ES)基因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ES基因重组质粒在体外扩增,应用脂质体法对骨肉瘤细胞株UMR106进行转染,Zeocin抗性筛选,MTT法观察ES基因对UM10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ES分泌情况,Transwell小室观察细胞的侵袭及运动能力改变情况。结果转染后的UMR106细胞增殖能力与未转染相当,可分泌ES,浓度达350ng/ml,在体外转染后的细胞侵袭及运动能力无明显改变。结论应用ES基因在体外可成功转染骨肉瘤细胞,而且其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运动及侵袭能力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基因治疗 es 抗血管治疗
下载PDF
内皮抑素治疗结肠癌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段全红 任斌 +2 位作者 徐万鹏 徐先琴 刘冲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529-531,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对小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6只结肠癌荷瘤小鼠分为实验组(ES组)与对照组(NS组)。... 目的观察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对小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6只结肠癌荷瘤小鼠分为实验组(ES组)与对照组(NS组)。实验组左侧腋部皮下注射ES 6mg/kg,对照组于左侧腋部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0.2ml,1次/d,连用14d。用药结束后测量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检测VEGF,计数微血管密度,分析NS组与ES组肿瘤体积、VEGF及微血管密度差异的显著性。结果ES组肿瘤平均体积小于NS组,ES组平均体积为(3892.74±820.14)mm^3,NS组平均体积为(2686.84±1382.24)mm^3,差异有显著性(P<0.05);ES组VECF表达低于NS组(P<0.05);ES组MVD计数低于NS组(P<0.05)。结论内皮抑素能通过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分泌VEGF来减少肿瘤血管的形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 小鼠 结肠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内皮抑素对卵黄囊瘤裸鼠模型血管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聪德 吴碎春 +2 位作者 王浩 陈肖鸣 张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4期44-47,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血管生长在卵黄囊瘤裸鼠模型中的作用,以及内皮抑素对模型血管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卵黄囊瘤裸鼠模型,分别采用1.5mg/(kg.d)及0.75mg/(kg.d)两个浓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局部注射干预,并皮下及瘤内注射生理盐水25m...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血管生长在卵黄囊瘤裸鼠模型中的作用,以及内皮抑素对模型血管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卵黄囊瘤裸鼠模型,分别采用1.5mg/(kg.d)及0.75mg/(kg.d)两个浓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局部注射干预,并皮下及瘤内注射生理盐水25ml/(kg.d)注射对照,共14天,每组10只。药物干预结束后,明胶-氧化铅悬浊液灌注法行肿瘤血管造影,观察肿瘤血管差异。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AFP、VEGF、CD34。结果 (1)小儿恶性畸胎瘤裸鼠模型复制成功,AFP在移植瘤细胞胞质中有表达,肿瘤性质稳定。(2)肿瘤体积自第6天测量治疗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12天测量结果提示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肿瘤体积出现显著差异(P<0.01)。(3)免疫组化:VEGF表达范围及强度,治疗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小于低剂量组(P<0.05),两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MVD:治疗组均小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小于低剂量组(P<0.01),两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4)肿瘤血管造影:血管分布密度内皮抑素高剂量治疗组<低剂量组<实验对照组。结论内皮抑制素通过抑制VEGF的作用,减少血管发生,从而对卵黄囊瘤裸鼠模型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囊瘤 内皮抑素 移植瘤 明胶-氧化铅造影 VEGF
下载PDF
内皮抑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鉴定
9
作者 杨敏 王敏 +5 位作者 李先平 谢益欣 李碰玲 张婷婷 宋欢 董智慧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8期805-809,共5页
目的构建内皮抑素(endostatin,ES)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利用载体PUC57-ES构建GV365-ES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Western blot法鉴定表达的目的蛋白;HIV-1 ELISA法检测病毒滴度。结果... 目的构建内皮抑素(endostatin,ES)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利用载体PUC57-ES构建GV365-ES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Western blot法鉴定表达的目的蛋白;HIV-1 ELISA法检测病毒滴度。结果经PCR及测序鉴定证明慢病毒载体GV365-ES构建正确;转染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表达的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23 000;病毒滴度为2.1×10^8 TU/ml。结论已成功构建ES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为后期该病毒载体治疗实体瘤的观察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 慢病毒 载体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ES水平及V/E比值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刘开祥 李蕾 +3 位作者 蒋静子 李浩 夏寒英 唐月娇 《华夏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内皮抑素ES(endostatin)水平,计算V/E比值,探讨3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组在不同时间点血清VEGF、ES...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内皮抑素ES(endostatin)水平,计算V/E比值,探讨3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组在不同时间点血清VEGF、ES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DM+CI组)、单纯脑梗死组(CI组)、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DM组)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CI组(各梗死面积组)均高于DM组(P<0.05或P<0.01),DM+CI组与DM组VEG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ES在CI各组中发病1d并无明显升高,7d浓度显著升高,14d时降低;ES水平在DM+CI组各时间点差异不明显(P>0.05);CI组在发病1dV/E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7d、14d下降;CI组中大面积梗死组V/E值最高。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VEGF、ES水平、V/E比值在脑梗死后未出现动态变化,这也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病情重、预后差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抑素
下载PDF
改良内皮抑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肖楠 田霈 +3 位作者 罗鑫 齐东华 倪双 刘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4期2632-2637,2641,共7页
目的:探讨改良内皮抑素(RGDRGD-E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抑制作用,摸索RGDRGD-ES对HUVEC细胞抑制作用的相对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方法:通过快速定点诱变PCR方法获得含有RGDRGD膜序的改良人内皮抑素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 目的:探讨改良内皮抑素(RGDRGD-E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抑制作用,摸索RGDRGD-ES对HUVEC细胞抑制作用的相对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方法:通过快速定点诱变PCR方法获得含有RGDRGD膜序的改良人内皮抑素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改良内皮抑素(RGDRGD-ES),运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RGDRGD-E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1.诱变了ES基因,获得了改良的RGDRGD-ES基因,并成功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2.获得了RGDRGD-ES蛋白。3.改良的RGDRGD-ES能够有效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P<0.01);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10μg/ml、20μg/ml、30μg/ml)的增加和作用时间(24 h、48 h、72 h)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1);而30μg/ml与40μg/ml、50μg/ml组间、72 h与96 h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4.细胞凋亡率(作用24 h)具有药物浓度(10μg/ml、20μg/ml、30μg/ml)依赖性(P<0.01),30μg/ml与40μg/ml、50μg/ml组间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改良RGDRGD-ES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RGDRGD-ES蛋白在30μg/ml浓度作用72小时条件下能够有效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改良内皮抑素(RGDRGD-ES)对HUVEC的抑制作用较ES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内皮抑素(RGDRGD-es) 内皮抑素(es)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角膜新生血管(CNV)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多发性骨髓瘤血管新生的影响
12
作者 王信峰 朱婧 +3 位作者 黄红铭 薛英姿 丁润生 李晓红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和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KM3增殖、凋亡及共培养体系中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内皮抑素对HUVEC和KM3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检测有效浓度的内皮抑素对HUVEC和KM3...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和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KM3增殖、凋亡及共培养体系中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内皮抑素对HUVEC和KM3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检测有效浓度的内皮抑素对HUVEC和KM3细胞株的凋亡作用;建立HUVEC和KM3的隔离共培养和混合共培养体系,检测共培养体系中不同浓度的内皮抑素作用后对于HUVEC血管生成的影响;检测经内皮抑素作用后对混合共培养、隔离共培养上清中VEGF浓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内皮抑素持续作用72 h,对HUVEC具有抑制增殖作用,且在50-200 ng/ml的剂量范围内呈现浓度依赖关系,而对KM3细胞未见明显作用;有效浓度的内皮抑素(100、200 ng/ml)可诱导HUVEC凋亡,而对KM3未见明显作用;共培养体系中,内皮抑素可抑制HUVEC的管状结构形成;经不同浓度内皮抑素作用后,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分泌量减少。结论内皮抑素能抑制HU-VEC的增殖;诱导HUVEC的凋亡;通过血管内皮抑制骨髓瘤细胞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抑制VEGF的分泌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重组内皮抑素 多发性骨髓瘤 血管新生 共培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放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舒曼 张幸平 +4 位作者 甘露 李甲初 朱宇熹 赵斌 刘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4期2685-268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S)联合化放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7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病例,27例患者均接受rh-ES联合化疗±放疗...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S)联合化放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7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病例,27例患者均接受rh-ES联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rh-ES用药1周期后评价生活质量变化及不良反应,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3例可评价近期疗效的患者客观有效率30.4%,疾病控制率78.3%。18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5月,中位总生存期12.0月,1年生存率50.0%,2年生存率28.6%。全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或稳定23例(85.2%),Ⅲ~Ⅳ度不良反应8例次。结论:Rh-ES联合化放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良好,可改善或稳定患者生活质量。与其他单纯化疗研究结果比较,晚期NSCLC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抗血管生成治疗 恶性肿瘤 化疗 放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