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内镜下颅底占位性病变的微创手术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雷 王刚 王荣光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在颅底占位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6年9月42例颅底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中颅底恶性肿瘤13例,脊索瘤8例,侵袭性垂体瘤向蝶窦、蝶鞍颅底破坏者5例,蝶骨骨纤维异样增殖症4例,翼...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在颅底占位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6年9月42例颅底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中颅底恶性肿瘤13例,脊索瘤8例,侵袭性垂体瘤向蝶窦、蝶鞍颅底破坏者5例,蝶骨骨纤维异样增殖症4例,翼腭窝、颞下窝神经纤维瘤3例,纤维血管瘤3例,前、中颅底骨化纤维瘤3例,其他病变3例。结果 42例患者中,肿瘤完全切除36例,病变次全切除6例,2例因出血过多分两次完成手术,其余病变均1次完全切除。术后l例患者右眼失明,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耳漏,保守治疗1周后痊愈。42例均进行随访,随访6~81个月,其中5例失访,8例复发,6例死亡,其余患者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颅底占位性病变外科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微创,但需根据一定的技术、设备条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内窥镜检查 耳鼻喉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内镜手术对比开放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翼 薄占东 +1 位作者 赵劲民 苏伟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3251-3254,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内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CE CENTRAL、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这些数据库1989年至2012年8月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 目的系统评价内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CE CENTRAL、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这些数据库1989年至2012年8月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偏倚风险评估、质量评价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21篇,包括手术1 863例,内镜组982例,开放手术组881例,内镜组和开放手术组在术后握力值、两点辨别觉、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术后症状缓解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镜组返回工作时间、捏力值、术后疼痛率均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内镜组在返回工作时间、捏力值、术后疼痛率方面要优于开放手术组,其他相关指标两种手术方法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内窥镜检查 开放手术
下载PDF
与鼻内镜手术相关的鼻泪管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晓恒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25-526,529,共3页
目的 对鼻泪管及其周围结构进行测量,为临床鼻内镜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20具40侧国人成人无异常病损尸头的膜性鼻泪管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 女性鼻泪管长度、上口径、中段径、下口径、口棘距、口甲距、窦口距和鼻泪管仰角分别为(1... 目的 对鼻泪管及其周围结构进行测量,为临床鼻内镜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20具40侧国人成人无异常病损尸头的膜性鼻泪管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 女性鼻泪管长度、上口径、中段径、下口径、口棘距、口甲距、窦口距和鼻泪管仰角分别为(14.16±2.32)、(2.67±0.48)、(3.81±0.53)、(4.27±0.85)、(21.03±2.78)、(10.60±1.67)、(4.02±1.05)mm和64.31°±6.29°;男性的相应各项指标分别为(16.73±2.22)、(3.09±0.61)、(4.36±0.80)、(4.27±1.79)、(22.34±0.61)、(10.52±2.26)、(3.73±0.79)mm和66.20°±7.46°.其中,男性鼻泪管长度、上口径、中段径与女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479~3.866,P〈0.05),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男女性膜性鼻泪管差异较大,与周围结构关系密切,是鼻内镜手术易损伤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内窥镜检查 鼻泪管 解剖学 比较 数据收集
下载PDF
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蒲伟民 《中外医疗》 2018年第17期41-42,45,共3页
目的分析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应用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40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两组。采用常规治疗的20例患者为参照组,采用鼻内窥镜... 目的分析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应用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40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两组。采用常规治疗的20例患者为参照组,采用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比对治疗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90%)高于参照组(55%),数据结果经证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4 2,P<0.05)。比对两组患者的粘连发生率,研究组(5%)低于参照组的(40%),数据结果经证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5 1,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应用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不仅可以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还可以促使患者鼻腔功能快速康复,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窥镜 同期手术 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内镜在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许春芳 朱兰香 +3 位作者 徐小明 陈卫昌 赵晔 吴德沛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年第5期297-300,共4页
目的 探讨内镜在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发生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5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怀疑存在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时给予胃镜和(或)肠镜检查,同时,在胃窦、直乙状结肠及... 目的 探讨内镜在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发生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5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怀疑存在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时给予胃镜和(或)肠镜检查,同时,在胃窦、直乙状结肠及病灶明显处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厌食、恶心、呕吐、水泻、腹痛等,少数患者可有消化道出血。内镜下胃黏膜呈水肿、充血、红斑及糜烂坏死。肠镜下结肠黏膜表现为弥漫性、连续性的水肿、充血和糜烂,可有浅表溃疡形成。组织学检查可见特征性的隐窝上皮细胞凋亡、缺失和淋巴细胞浸润。其病理变化可呈弥漫性或局灶性。结论 内镜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诊断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的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抗宿主病 胃肠道 诊断 内镜 异基因骨髓移植 患者 糜烂 连续性
原文传递
经鼻内窥镜鼻腔上颌窦恶性肿瘤19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文 王力红 安惠民 《华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报道2001-2004年奉科治疗的19例鼻腔上颌窦恶性肿瘤病例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复发间期、生存期。结果:内窥镜鼻窦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生存时间、生存率明显低于...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报道2001-2004年奉科治疗的19例鼻腔上颌窦恶性肿瘤病例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复发间期、生存期。结果:内窥镜鼻窦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生存时间、生存率明显低于文献中因上颌窦癌行常规上颌骨切除的患者。结论:鼻窦内窥镜除可以暂时满足患者对于生存质量的要求外,肿瘤的根治效果明显低于常规手术切除方法,在目前放化疗效果仍不能根治的情况下,不足取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 内窥镜 恶性肿瘤 治疗 生存质量
下载PDF
17例鼻咽黏膜下型癌经鼻内镜下临床诊断结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邢海杰 陈向东 王明婧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鼻咽黏膜下型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7例临床初诊鼻咽癌患者行表面麻醉鼻内镜下鼻咽部活检。结果 17例患者中,1次活检成功16例,成功率94.1%,2次1例。共获取组织标本73块,每例获取标本数3~6块,平均4.3块。病理检查见...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鼻咽黏膜下型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7例临床初诊鼻咽癌患者行表面麻醉鼻内镜下鼻咽部活检。结果 17例患者中,1次活检成功16例,成功率94.1%,2次1例。共获取组织标本73块,每例获取标本数3~6块,平均4.3块。病理检查见癌细胞或癌组织的组织块61块,占总活检组织数的83.6%。结论对疑诊鼻咽黏膜下型癌患者行鼻内镜下活检,有利于提高活检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检查 鼻咽肿瘤 诊断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眶鼻联合手术治疗眶底壁击出性骨折
8
作者 张雪彤 孙常领 李佳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32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眶鼻联合手术治疗眶底壁击出性骨折的疗效。方法:12例单纯眶底壁击出性骨折的患者,年龄12~49岁,男8例,女4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复视和眼球内陷,经眶鼻联合手术进行眶底壁击出性骨折修复。结果:12例患者中,眼球... 目的:探讨眶鼻联合手术治疗眶底壁击出性骨折的疗效。方法:12例单纯眶底壁击出性骨折的患者,年龄12~49岁,男8例,女4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复视和眼球内陷,经眶鼻联合手术进行眶底壁击出性骨折修复。结果:12例患者中,眼球内陷完全矫正5例,眼球内陷小于2mm4例,眼球内陷仍大于2mm3例。术后复视消失2例,术后半年至一年复视消失3例;术后一年有Ⅰ-Ⅱ级复视6例,仍有Ⅲ级复视1例。无严重眼部并发症。结论:在鼻内镜辅助下行眶底壁骨折整复,可以清楚地观察眶底壁骨折以及疝入到上颌窦内的眶内软组织的情况,可以使手术操作更加精细从而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壁骨折 眶鼻内镜联合 手术
下载PDF
经尿道姑息性手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42例报告 被引量:25
9
作者 陈明 周志耀 +3 位作者 郑世广 陈承志 孙则禹 顾晓箭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67-669,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的治疗方法。 方法 应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对有后尿道梗阻的42 例晚期前列腺癌进行治疗,其中14 例行经尿道Nd:YAG 激光( 接触式) 前列腺切除术(TULP) ,10 例行经尿道汽化前列...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的治疗方法。 方法 应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对有后尿道梗阻的42 例晚期前列腺癌进行治疗,其中14 例行经尿道Nd:YAG 激光( 接触式) 前列腺切除术(TULP) ,10 例行经尿道汽化前列腺切除术(TVP) ,18 例行经尿道汽化切割前列腺切除术(TUEVP),同时联合内分泌治疗。 结果 42 例患者主、客观症状,最大尿流率( MFR)、剩余尿(R)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SA 由术前平均48 .8ng/ml 下降至术后3 个月的平均3 .2ng/ml 。12 例有明显骨痛患者,术后亦明显减轻或消失。 结论 对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TULP、TVP 或TUEVP都是安全可靠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在有效减少尿路梗阻所致的并发症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切除术 内窥镜术
原文传递
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9
10
作者 熊宇 胡灵芝 +3 位作者 刘媛 徐玉兰 谢进芝 胡德英 《护理管理杂志》 2017年第9期647-650,共4页
目的构建具有专科特异性的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规范化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建立评价指标框架,应用Delphi法对17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 目的构建具有专科特异性的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规范化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建立评价指标框架,应用Delphi法对17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并对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1、0.862,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9.47%、100.00%,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312、0.506(P<0.01),专家对所有指标的意见集中程度高,最终确立了由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36项三级指标构成的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基于Delphi法构建的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专家一致性程度高,结果可信度强,可促进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微创治疗 护理质量 质量评价
下载PDF
鼻内镜下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2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佘国跃 唐兵华 《西部医学》 2012年第7期1318-1319,共2页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对24例患者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24例均获治愈,无并发症,随访半年以上,均未见囊肿复发和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对24例患者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24例均获治愈,无并发症,随访半年以上,均未见囊肿复发和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具有手术精确、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鼻前庭囊肿 揭盖术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渝 白岚 冉琳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3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155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82例,对照组7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泪囊吻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155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82例,对照组7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泪囊吻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泪囊造口术 慢性泪囊炎
下载PDF
胃粘膜出血时间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一娟 罗和生 于皆平 《内镜》 1994年第1期20-21,共2页
42例胃病患者胃粘膜出血时间与皮肤出血时间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且两者无相关性。而溃疡病与胃炎两组患者胃粘膜出血时间及皮肤出血时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提示胃酸对胃粘膜出血时间的影响与胃内p... 42例胃病患者胃粘膜出血时间与皮肤出血时间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且两者无相关性。而溃疡病与胃炎两组患者胃粘膜出血时间及皮肤出血时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提示胃酸对胃粘膜出血时间的影响与胃内pH值的升高并非直线相关,且皮肤出血时间测定不能代表胃粘膜出血时间测定,只能通过胃粘膜出血时间测定来了解胃粘膜自行止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出血 时间 内窥镜 活检
原文传递
双气囊内镜在全结肠镜检查未抵达回盲部和胃肠道改道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14
作者 钟捷 张晨莉 +2 位作者 程时丹 张曙 孙波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3-376,共4页
目的研究双气囊内镜在常规全结肠镜检查末抵达回盲部、胃肠道改道手术后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32例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全结肠镜检查者、3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者、9例有胃肠道改道手术史者因各种症状而行双气囊内镜检查。... 目的研究双气囊内镜在常规全结肠镜检查末抵达回盲部、胃肠道改道手术后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32例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全结肠镜检查者、3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者、9例有胃肠道改道手术史者因各种症状而行双气囊内镜检查。观察末端回肠、回盲部达到率、病变诊断率;胃大部切除术者输入襻、输出襻和胃肠道改道者的肠道检查成功率以及病变的诊断率;同时观察并记录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2例全结肠镜未抵达回盲部患者中,双气囊内镜抵达回盲部或末端回肠者为29例(90.6%),7例患者获得明确诊断,完成内镜下治疗者3例;3例毕Ⅱ式手术者中,内镜均成功到达输入襻盲端以及吻合口下方输出襻150~180cm,3例患者均明确诊断,其中1例完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9例改道手术患者中,5例行双气囊内镜检查后发现病灶;双气囊内镜能对所有患者手术区域肠道作完整全面的检查。在所有44例双气囊操作患者中,术后腹痛8例,少量黑便3例,尿淀粉酶一过性升高1例,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双气囊内镜是常规全结肠镜检查未抵达回盲部和胃肠道改道手术后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理想、安全的方法,对病变有良好的诊断能力,并可进行必要的内镜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疾病 双气囊内镜 诊断技术 消化道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管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25
15
作者 郭鑫 陈安平 +5 位作者 李波 山长星 索运生 刘安 易斌 王征夏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总结运用腹腔镜、胆管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残端扩张、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开或经胆总管前壁切口入路,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液电碎石、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 目的总结运用腹腔镜、胆管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残端扩张、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开或经胆总管前壁切口入路,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液电碎石、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T管引流或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等,有选择地对205例胆总管内径≤0.8cm的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05例中,腹腔镜联合术中胆管镜取尽结石162例,中转为术中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43例,无中转开腹。胆管镜组16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2min,术后并发症率5.5%(9/162),无残余结石;十二指肠镜组4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5min。术后并发症率9.3%(4/43),术后残余结石1例。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管镜同期联合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病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原文传递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区向新 吴国定 利庆文 《河北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用于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8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采用该法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石总排净率为96.4%(270/280),其中肾铸形结石排净率为86.6%(26/30),输尿管...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用于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8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采用该法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石总排净率为96.4%(270/280),其中肾铸形结石排净率为86.6%(26/30),输尿管结石排净率为97.6%(244/250),并发症主要为输尿管穿孔及顽固血尿,占4.2%(12/280)。结论:采用此联合方法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排净率高、损伤少、可有效地避免开放手术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术 肾铸形结石 输尿管结石 碎石术
下载PDF
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吴东波 王存川 +1 位作者 胡友主 陈均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30-932,共3页
目的研究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病人作为试验组,另26例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病人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4h和术后72h采血,送检CD3、CD4+、CD4+/CD8+I、gGI、gM... 目的研究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病人作为试验组,另26例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病人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4h和术后72h采血,送检CD3、CD4+、CD4+/CD8+I、gGI、gMI、gA、C3和C4。结果在试验组中,CD3细胞和CD4+细胞的百分比、CD4+/CD8+比值和C3在术后24h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0.05),IgG在术后72h亦较术前下降(P<0.05);试验组各免疫指标手术前后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ETBAA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相比并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乳晕入路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1135例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谢允平 何建平 +4 位作者 陈才军 张智斌 阙镇如 冉骞 黄钦辉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远期疗效以及可能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35例(2107侧)慢性鼻-鼻窦炎和(或)鼻息肉患者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3年,平均1.2年。治愈8 6 2例(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远期疗效以及可能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35例(2107侧)慢性鼻-鼻窦炎和(或)鼻息肉患者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3年,平均1.2年。治愈8 6 2例(7 5.9%),好转2 1 4例(18.9%),无效59例(5.2%),总有效率94.8%。术后并发鼻腔粘连126例(11.1%)。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术中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减少出血,提供清晰术野,正确处理病变的中鼻甲,术后规范性随访,能有效的提高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治愈率,减少远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术 鼻-鼻窦炎 鼻息肉 疗效分析
下载PDF
硬式内镜器械清洗流程改进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贺吉群 李思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30-833,837,共5页
目的探索快速有效的内镜器械清洗方法,促进硬式内镜器械的规范清洗。方法采用临床实验比较硬式内镜器械规范清洗、多酶超声6min和多酶超声3min3种不同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清洗效果采用Pro-tect M培养检测、杰力试纸检测。结果规范清洗... 目的探索快速有效的内镜器械清洗方法,促进硬式内镜器械的规范清洗。方法采用临床实验比较硬式内镜器械规范清洗、多酶超声6min和多酶超声3min3种不同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清洗效果采用Pro-tect M培养检测、杰力试纸检测。结果规范清洗组阳性率为45.0%(Pro-tect M培养检测)和40.0%(杰力试纸检测),多酶超声6min组阳性率为15.0%(Pro-tect M培养检测)和18.3%(杰力试纸检测),多酶超声3min组阳性率为20.0%(Pro-tect M培养检测)和33.3%(杰力试纸检测);3种清洗方法之检测结果分别采用检验和完全随机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流程多酶超声6min组和多酶超声3min组其清洗效果均优于规范清洗组,多酶超声6min组和多酶超声3min组两组之间其清洗效果无显著差异,建议临床采用多酶超声3min的改进流程清洗手术室硬式内镜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式内镜 内镜器械 多酶清洗 超声清洗 清洗检测
下载PDF
射频消融技术在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春海 曾钢 +2 位作者 叶伟 陈晋宸 任晋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技术在椎间盘镜(MED)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自2011—12—2012—08采用MED椎间盘镜+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单节段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比较术前、术后3d、7d腰痛、腿痛VAS、JOA评分。结果本组获...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技术在椎间盘镜(MED)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自2011—12—2012—08采用MED椎间盘镜+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单节段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比较术前、术后3d、7d腰痛、腿痛VAS、JOA评分。结果本组获随访6~13个月,术前VAS腰痛、腿痛评分分别为(4.84±2.58)分、(7.59±2.17)分。术后3d(1.10±1.04)分、(2.50±2.35)分,术后7d(0.38±0.27)分、(1.66±1.20)分。术前JOA评分(9.15±2.58)分,术后3d(18.65±2.43)分,术后7d(20.70±2.34)分。术后各时间点腰痛、腿痛VAS评分,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与术前相比,腰痛、腿痛VAS评分平均改善3.74分(P〈0.05),5.09分(P〈O.05),JOh评分平均改善9.50分(P〈O.05)。术后3d与7d相比,腰痛、腿痛VAS评分平均改善O.72分、0.84分,JOA评分平均改善2.05分。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优良率为97.5%。结论在MED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中应用射频消融技术具有低温安全,可以有效清除突出髓核组织和破碎纤维环,进行纤维环固缩成形,临床疗效好。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镜 射频消融 腰椎间盘突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