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ol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ossification 被引量:16
1
作者 Yan-Qi Yang Ying-Ying Tan +3 位作者 Ricky Wong Alex Wenden Lin-Kun Zhang A bakr M Rabi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64-68,共5页
Osteogenesis and angiogenesis are two closely correlated processes during bone growth, development, remodelling and repai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s an essential mediator during the process of an... Osteogenesis and angiogenesis are two closely correlated processes during bone growth, development, remodelling and repai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s an essential mediator during the process of angiogenesis. Based on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search, which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PubMed database and the keywords of osteogenesis, VEGF, endochondral ossification and intramembranous ossification, this manuscript reviews the role of VEGF in ossification, with emphasis on its effect in endochondral and intramembranous ossification. Osteogenesis and angiogenesis are closely correlated processes. VEGF acts as an essential mediator durin~ these processes. It not only functions in bone an^io^enesis but also in various aspects of bone develoo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chondral ossification intramembranous ossification OSTEOGENESI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下载PDF
TGF-β超家族在软骨发生、发育和维持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冠 杨晓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53-959,共7页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超家族包括TGF-β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两个亚家族。TGF-β超家族信号通路的配体、配体拮抗分子、受体、信号转导分子均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发挥各自...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超家族包括TGF-β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两个亚家族。TGF-β超家族信号通路的配体、配体拮抗分子、受体、信号转导分子均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参与调控软骨细胞的谱系分化、增殖、成熟、凋亡和矿化。BMP信号能起始间充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并维持软骨细胞的特性,在软骨发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生长板发育的过程中,BMP信号促进软骨细胞的成熟,促进成骨,而TGF-β信号抑制软骨细胞的肥大分化,维持生长板中适量的软骨细胞;TGF-β信号和BMP信号对于关节软骨的维持和修复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TGF-β超家族的重要作用贯穿骨骼发育过程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骨形态发生蛋白 软骨 软骨内成骨 骨骼发育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志平 张忠民 金大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4-576,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骨不连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2010年34例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6例骨延迟愈合及3例骨不连者采取骨折端动力化,对1例骨不连...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骨不连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2010年34例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6例骨延迟愈合及3例骨不连者采取骨折端动力化,对1例骨不连者行取钉、更换内固定并植骨。结果骨延迟愈合6例骨延迟愈合及4例骨不连者,经过上述治疗,随访10个月以上,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静力交锁髓内钉固定的股骨骨折愈合主要通过膜内骨化,术中应避免损伤骨膜,适时采取骨折端动力化,促进软骨内骨化,减少术后骨不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不连 膜内骨化 软骨内骨化 交锁髓内针
下载PDF
骨关节炎软骨内骨化病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肖志锋 林定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56-1561,共6页
目的综述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内骨化的病理表现和机制研究进展。方法查阅有关OA软骨内骨化、骨-软骨重塑及关节发育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软骨细胞的肥大、凋亡,血管的侵入,潮线的复制,软骨钙化层不断增厚和软骨... 目的综述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内骨化的病理表现和机制研究进展。方法查阅有关OA软骨内骨化、骨-软骨重塑及关节发育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软骨细胞的肥大、凋亡,血管的侵入,潮线的复制,软骨钙化层不断增厚和软骨表层的相对变薄是OA软骨退变的重要特征。关节软骨与生长板在结构上类似,OA的软骨退变是一种类似于生长板的软骨内骨化过程。结论关节软骨失去稳定表征,从静息代谢平衡状态转为临时软骨的高转换状态,继而发生软骨不断钙化和钙化软骨不断骨化重塑,可能是导致OA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内骨化 生长板 软骨细胞肥大 骨一软骨重塑
原文传递
益气化瘀方对膝骨关节炎小鼠模型异位软骨内成骨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薛纯纯 王利波 +6 位作者 李晓锋 陈林 赵永见 Di chen 王拥军 施杞 舒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42-1946,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方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小鼠异位软骨内成骨的影响。方法:12周龄C57BL/6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益气化瘀方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益气化瘀方组小鼠通过左膝关节行内侧半月板及前交叉韧带离断术诱导膝...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方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小鼠异位软骨内成骨的影响。方法:12周龄C57BL/6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益气化瘀方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益气化瘀方组小鼠通过左膝关节行内侧半月板及前交叉韧带离断术诱导膝骨关节炎,并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和益气化瘀方(0.1m L/10g)灌胃。8周后收集小鼠血清和左侧膝关节。组织学染色观察左侧膝关节异位软骨内成骨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olⅡ、Col X、RUNX2、IL-1β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化瘀方组膝关节半月板钙化和骨赘形成明显减轻,半月板中ColⅡ表达增加,Col X、RUNX2表达降低,小鼠血清中和异位骨化处IL-1β表达均下调。结论:益气化瘀方可以抑制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小鼠异位软骨内成骨,可能与抑制IL-1β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化瘀方 膝骨关节炎 软骨内成骨 半月板
原文传递
生长期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对髁突软骨内Ihh和PTHr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宋浩 蔡协艺 +1 位作者 张晓虎 杨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7,共6页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对生长期兔髁突软骨印度豪猪蛋白(Ihh)和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P)表达的影响,探讨关节盘前移位与下颌骨髁突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取3个月龄日本大耳白兔21只,建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分别于建...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对生长期兔髁突软骨印度豪猪蛋白(Ihh)和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P)表达的影响,探讨关节盘前移位与下颌骨髁突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取3个月龄日本大耳白兔21只,建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分别于建模后4、8、12周处死取材,观察髁突软骨组织学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hh、PTHrP在髁突软骨中的表达与定位。结果:关节盘移位后4周,髁突软骨结构轻度紊乱;8周时,髁突前部软骨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12周时,软骨正常结构丧失进一步加剧。关节盘移位后4周,可见Ihh、PTHrP在增殖带深层细胞内明显表达,8周、12周时在髁突深层软骨细胞内表达。结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导致髁突软骨结构进行性病理性损害,Ihh和PTHrP在盘移位后髁突软骨病理性改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关节盘前移位可能通过Ihh-PTHrP负反馈信号通路对生长期髁突软骨内成骨过程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髁突 软骨 关节盘前移位 软骨内成骨 印度豪猪蛋白 甲状旁腺相关蛋白
下载PDF
髓内针固定小鼠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志平 白晓春 +1 位作者 张忠民 金大地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目的建立髓内针固定小鼠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方法解剖20例C57BL/6小鼠股骨,了解小鼠股骨形态结构特点。12~16周龄的C57BL/6小鼠50只,采用髓内针手术技术,在股骨髓腔内插入直径0.2mm导针后,通过制作的骨折造模架,造成闭合性股骨中段骨... 目的建立髓内针固定小鼠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方法解剖20例C57BL/6小鼠股骨,了解小鼠股骨形态结构特点。12~16周龄的C57BL/6小鼠50只,采用髓内针手术技术,在股骨髓腔内插入直径0.2mm导针后,通过制作的骨折造模架,造成闭合性股骨中段骨折,经导针插入26G(直径0.45mm)不锈钢针,通过X线及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骨折愈合过程。结果术后通过X线证实横行骨折32例,短斜行骨折16例,粉碎性骨折2例,X线及组织学检查表明,其骨折愈合过程为典型的软骨内骨化,建模成功率为96%,可重复性高。结论髓内针手术技术建立的小鼠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方法安全、快捷、简单;其骨折愈合为典型的软骨内骨化,可重复性高,能较好地用于骨折愈合和骨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折愈合 软骨内骨化 髓内针 番红O-固绿染色 小鼠
下载PDF
鼠骨折愈合过程中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的细胞组织学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长有 梁德勇 宋今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观察骨折不同的愈合修复阶段中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等细胞组织学变化.方法:利用鼠股骨闭合性骨折模型,取骨折后3~17 d骨痂标本,染色观察新生小梁骨、软骨、软骨内骨化和骨重建等细胞事件变化.结果:骨折后3 d出现膜内化骨,7 d出... 目的:观察骨折不同的愈合修复阶段中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等细胞组织学变化.方法:利用鼠股骨闭合性骨折模型,取骨折后3~17 d骨痂标本,染色观察新生小梁骨、软骨、软骨内骨化和骨重建等细胞事件变化.结果:骨折后3 d出现膜内化骨,7 d出现成熟小梁骨,3~5 d出现软骨形成,7~9 d出现软骨内化骨,7~9 d出现骨小梁重建.结论:骨折愈合过程中存在高度有序的细胞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骨痂内的膜内化骨,软骨形成,软骨内化骨和骨重建等过程可同时或连续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内化骨 软骨内化骨 骨折 骨痂
下载PDF
不同下颌前伸力对髁突Runx2和X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刘莹 汤欢 +2 位作者 刘艳艳 杨午 刘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作用方式的下颌前伸力对髁突软骨内成骨的影响。方法:将28只5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配到周期性、静止性、功能性下颌前伸组及阴性对照组(n=7)。各组按照设定的相关参数接受下颌前伸力刺激。实验结束时取标本,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不同作用方式的下颌前伸力对髁突软骨内成骨的影响。方法:将28只5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配到周期性、静止性、功能性下颌前伸组及阴性对照组(n=7)。各组按照设定的相关参数接受下颌前伸力刺激。实验结束时取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Runx2、X型胶原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Runx2和X型胶原表达动态组最高(与对照组比P<0.01),静态组和功能组较低(与对照组比P<0.01)。静态组X型胶原表达高于功能组(P<0.01),Runx2表达静态组与功能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作用方式及作用时间的下颌前伸力差异性调节髁突软骨细胞Runx2及X型胶原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力 RUNX2 X型胶原 软骨内成骨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势大鼠骨折原始骨痂发生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史晓林 梁博程 +6 位作者 吴鹏 王博 施振宇 孔令成 姚建亮 黄俊俊 李春雯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8期743-750,共8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骨痂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6~8周龄,体重209~246 g的雌性SD大鼠,采用钢锯截断加克氏针髓内固定法,建立去势大鼠股骨中段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淫羊藿总...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骨痂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6~8周龄,体重209~246 g的雌性SD大鼠,采用钢锯截断加克氏针髓内固定法,建立去势大鼠股骨中段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淫羊藿总黄酮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淫羊藿总黄酮组给予淫羊藿总黄酮150 mg·kg^(-1)·d^(-1),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口服。在干预6周后,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股骨BMD,使用Micro-CT系统测量骨痂的骨体积、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及骨小梁分离度等参数。采用HE染色技术观察两组骨痂愈合进程中的骨痂组织形态学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骨痂处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casein kinase 2-interacting protein 1,CKIP-1)的表达量。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骨痂样本中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表达量,采用3点弯曲力学方法测量骨痂处最大载荷值。结果 :干预6周后,淫羊藿总黄酮组骨密度为(129.4±3.1)mg/cm^2,与对照组的(117.3±3.3)mg/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8 8,P<0.001);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淫羊藿总黄酮组和对照组在骨痂骨小梁数量、骨痂体积、骨痂体积/总体积、骨小梁分离度和骨小梁厚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倍和400倍光镜下骨痂HE染色切片,见骨小梁微结构参数与骨痂Micro-CT扫描结果趋势一致,同时发现淫羊藿总黄酮组软骨细胞骨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骨痂中Runx2因子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两组的Runx2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00倍镜下观察骨痂中CKIP-1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淫羊藿总黄酮组和对照组CKIP-1蛋白阳性表达数分别为9.30±1.16,40.50±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6,P<0.001)。骨痂生物力学结果显示,淫羊藿总黄酮组和对照组最大载荷分别为(98.37±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总黄酮 原始骨痂 骨形成 软骨内成骨 大鼠
下载PDF
鹿茸的软骨内骨化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丽红 岳占碰 +1 位作者 张学明 邓旭明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238-241,247,共5页
对鹿茸软骨内骨化过程的组织学基础及调控机理进行了综述。鹿茸的骨化是在睾酮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软骨内骨化过程。这种骨化方式由膜内骨化转变而来,标志是角柄顶端软骨膜下出现连续的骨小梁。在整个生茸期内,软骨膜持续存在,... 对鹿茸软骨内骨化过程的组织学基础及调控机理进行了综述。鹿茸的骨化是在睾酮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软骨内骨化过程。这种骨化方式由膜内骨化转变而来,标志是角柄顶端软骨膜下出现连续的骨小梁。在整个生茸期内,软骨膜持续存在,通过附加增生来实现鹿茸的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的肥大软骨细胞向细胞间质中分泌X型胶原纤维等,引起间质的钙化,进而骨组织替换软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软骨内骨化 调控机理
下载PDF
大鼠胫骨近端骨骺损伤后骨桥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颉强 胡蕴玉 +6 位作者 杨柳 雷伟 朱庆生 李明全 赵黎 吕荣 王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39-1045,共7页
利用胫骨近端干骺端骨骺损伤的大鼠动物模型,研究骨桥形成的分子病理机制.通过Alcian blue染色观察损伤模型的建立、损伤愈合过程以及骨桥形成情况.采用Tunel试剂盒原位细胞凋亡检测,了解损伤区及周围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 利用胫骨近端干骺端骨骺损伤的大鼠动物模型,研究骨桥形成的分子病理机制.通过Alcian blue染色观察损伤模型的建立、损伤愈合过程以及骨桥形成情况.采用Tunel试剂盒原位细胞凋亡检测,了解损伤区及周围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实验,观察损伤区周围软骨细胞改变,检测损伤区是否有软骨细胞生成,检测Ihh以及Ptch1表达阳性细胞.发现骨骺损伤骨桥形成过程中,完全损伤区中心没有软骨细胞特异的因子Col2a1和ColⅩ以及Ihh和Ptch1的表达,但是完全损伤区和周围正常软骨交界间存在次损伤软骨区,存在软骨细胞凋亡,有ColⅩ的表达,Vimentin检测发现,在此区和周围正常软骨间有正常肥大区软骨细胞异常分化而来的成纤维样细胞并形成软骨外膜样结构,次损伤区和软骨外膜结构逐渐被骨桥替代,在此过程中软骨外膜样结构存在Col1a1、Ptch1和Ihh的表达,提示Ihh可能参与骨桥形成过程.提出骨桥形成过程中损伤中心区域存在膜内化骨,边缘区域存在软骨化骨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骺 软骨细胞 膜内化骨 软骨化骨
下载PDF
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提取及异位诱导成骨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启新 朱通伯 +1 位作者 杜靖远 洪光祥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9-102,共4页
本研究从1kg牛长骨中提取出部分纯化的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160mg.电泳显示其主要区带分子量在33.7~13.4ku(34.0~13.5kd)之间,包括bBMP的生物活性成份18.1ku(18.2kd)蛋白质。将bBMP植入NIH小鼠肌肉内,5天诱导出软骨细胞,10天形成骨... 本研究从1kg牛长骨中提取出部分纯化的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160mg.电泳显示其主要区带分子量在33.7~13.4ku(34.0~13.5kd)之间,包括bBMP的生物活性成份18.1ku(18.2kd)蛋白质。将bBMP植入NIH小鼠肌肉内,5天诱导出软骨细胞,10天形成骨组织,14天出现骨髓。软骨或骨的诱发率87.5%。作者观察到bBMP诱导成骨的方式是软骨内成骨,其过程可分为间质细胞增生期、软骨细胞演变期和骨形成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骨 形态发生蛋白 异位诱导成骨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兔桡骨骨折愈合及小窝蛋白-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蕴 刘邦忠 +5 位作者 刘光华 顾文钦 肖峰 吴一鸣 高正东 钟宗烨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6-213,共8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长管状骨骨折愈合的作用,测定LIPUS作用下兔桡骨骨折部位小窝蛋白-1(caveolin-1)局部表达情况。方法在24只新西兰白兔双侧桡骨中下1/3处制作宽为3 mm的骨缺损模型,按...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长管状骨骨折愈合的作用,测定LIPUS作用下兔桡骨骨折部位小窝蛋白-1(caveolin-1)局部表达情况。方法在24只新西兰白兔双侧桡骨中下1/3处制作宽为3 mm的骨缺损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4组(n=6)。右侧桡骨骨折处给予强度为30 mW/cm^2的LIPUS刺激,每天1次,每次20 min,左侧桡骨骨折处给予切断电源的假刺激。各组实验动物分别于术后第7、14、21、28天,采用X线片、HE染色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窝蛋白-1水平与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窝蛋白-1、软骨和骨特异基因Col2a1、Col10a1及骨钙蛋白(osteocalcin)的mRNA水平。结果自第14天起,实验侧X线评分和矿化骨痂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侧,二者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HE染色提示实验侧软骨细胞分化、凋亡,形成原始骨小梁和骨小梁的融合等过程均早于对照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术后第7、14天,随着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小窝蛋白-1水平逐渐增加,实验侧显著大于对照侧;第21、28天,迁移至软骨基质表面的间充质细胞开始向成骨细胞分化,小窝蛋白-1水平降低,实验侧显著低于对照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实验侧小窝蛋白-1mRNA水平在第7天显著高于对照侧,在第21天却显著低于对照侧;实验侧Col2a1,Col10a1及骨钙蛋白mRNA水平在第7、14天显著高于对照侧,在第21天却显著低于对照侧,在第28天实验侧Col2a1和骨钙蛋白mR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侧。结论 LIPUS可通过促进软骨内成骨加速长管状骨骨折愈合,推测可能与先上调软骨细胞,随后下调间充质细胞小窝蛋白-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低强度脉冲超声 软骨内成骨 小窝蛋白-1
下载PDF
Fgf9在小鼠下颌骨发育软骨成骨及膜内成骨过程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若梅 翁梦佳 +1 位作者 孙一丹 陈振琦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09-314,共6页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Fgf9)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中下颌骨发育的骨质变化,探讨Fgf9参与下颌骨发育中的软骨成骨和膜内成骨的过程。方法:建立Fgf9基因敲除小鼠模型(Fgf9^(^(-/-)))。利用显微CT技术检测F...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Fgf9)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中下颌骨发育的骨质变化,探讨Fgf9参与下颌骨发育中的软骨成骨和膜内成骨的过程。方法:建立Fgf9基因敲除小鼠模型(Fgf9^(^(-/-)))。利用显微CT技术检测Fgf9^(-/-)的下颌骨形态及骨参数,利用原位杂交对Fgf9在下颌骨的表达进行定位,应用H-E染色和番红固绿染色对胚胎的髁突、麦克尔软骨、膜内成骨区进行组织学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微CT显示,Fgf9^(-/-)髁突、喙突、下颌角区形态不佳,Tb.N降低、Tb.Sp增高、BMD下降。原位杂交显示,Fgf9广泛表达于软骨膜、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软骨及骨的周围间充质细胞。H-E染色与番红固绿染色显示,Fgf9^(-/-)髁突软骨形态畸形、软骨基质分泌不足、肥大软骨细胞比例下降、周围骨小梁纤细且分散。Fgf9^(-/-)麦克尔软骨前段软骨成骨及下颌骨体部的膜内成骨形成的骨小梁纤细、分散且矿化不良。结论:Fgf9在髁突软骨成骨过程中,促进软骨细胞分化成熟、分泌软骨基质,同时可能促进成骨细胞分泌骨基质,从而形成粗壮且健康的骨小梁。Fgf9参与膜内成骨,通过调控成骨细胞,促进骨小梁形成和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 下颌骨发育 软骨成骨 膜内成骨
下载PDF
甲状旁腺激素对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玉山 张世浩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4期501-506,共6页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激素(PTH)在持续性或间歇性作用下对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分离后的雌性大鼠髁突软骨细胞根据PTH作用方式分为PTH持续应用组、PTH间歇应用组和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不同PTH刺激方式对髁突软骨细胞...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激素(PTH)在持续性或间歇性作用下对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分离后的雌性大鼠髁突软骨细胞根据PTH作用方式分为PTH持续应用组、PTH间歇应用组和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不同PTH刺激方式对髁突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茜素红染色检测培养后第6、14天各组细胞矿化结节形成情况。提取各组成骨诱导培养第6、14天后细胞总RNA或总蛋白,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检测ALP活性,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分化及骨质形成相关蛋白(BSP、BMP2、OCN)和基因(COL2a1、COL10a1、RUNX2、OSX)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第二代培养细胞爬片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均为阳性,表明培养细胞为髁突软骨细胞。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PTH持续应用组明显高于PTH间歇应用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PTH持续应用组形成矿化结节数量最少。结论持续性应用PTH能促进髁突软骨细胞增殖,抑制其成熟分化;间歇性应用PTH促进髁突软骨细胞分化及骨质形成,抑制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激素 髁突软骨细胞 骨髓基质干细胞 软骨内成骨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细胞软骨和富血小板血浆的体内成骨实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晓珂 董岩 +2 位作者 李治冶 吴炜 赵铱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物中加入脱细胞软骨碎块(DCM)后的成骨能力。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兔BMSCs;采集兔新鲜动脉血制备PRP;剪取新鲜兔耳碎化后用化学法脱细胞制备DCM,将BMSCs与PRP和DCM混合后...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物中加入脱细胞软骨碎块(DCM)后的成骨能力。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兔BMSCs;采集兔新鲜动脉血制备PRP;剪取新鲜兔耳碎化后用化学法脱细胞制备DCM,将BMSCs与PRP和DCM混合后注射到裸鼠皮下,8周后取材观察成骨情况。结果:体外实验显示本实验分离培养的BMSCs有较强的成骨、成脂分化能力,软骨碎块脱细胞效果理想,8周裸鼠体内结果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改良Massons染色显示类骨质和骨质较多,甲苯胺蓝(TB)染色显示剩余软骨成分较少。结论:BMSCs-PRP-DCM复合物诱导软骨内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富血小板血浆(PRP) 脱细胞软骨碎块(DCM) 软骨内成骨
下载PDF
小鼠胫骨骨折愈合中FGFR3基因表达的原位定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启红 陈林 朱京慈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20-1222,共3页
目的 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FGFR3 )基因在小鼠胫骨骨折愈合中的时空表达模式,分析FGFR3在骨折愈合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选用标准的小鼠胫骨骨折模型,常规石蜡切片,观察FGFR3mRNA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情况。结... 目的 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FGFR3 )基因在小鼠胫骨骨折愈合中的时空表达模式,分析FGFR3在骨折愈合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选用标准的小鼠胫骨骨折模型,常规石蜡切片,观察FGFR3mRNA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骨折后软骨痂中前软骨细胞中出现微弱的FGFR3mRNA信号。至7d ,骨痂肥大前软骨细胞和肥大软骨细胞中均可见FGFR3mRNA强阳性表达。到14d和2 8d ,骨痂软骨细胞被成骨细胞取代,FGFR3阳性表达信号消失。结论 FGFR3在小鼠胫骨骨折愈合中的肥大前软骨细胞和肥大软骨细胞中表达,提示参与调节胚胎骨骼发育中软骨细胞增殖的FGFR3基因,可能在成年骨折愈合中参与调节了软骨细胞的分化而影响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FR3 软骨内骨化 骨折 原位杂交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分别构建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骨修复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洪洋 杨柳 +2 位作者 韩跃虎 刘建 罗卓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264-2268,共5页
[目的]分别构建膜内成骨骨修复模型和软骨内成骨骨修复模型。[方法]取BALB/c小鼠64只,随机分为骨皮质钻孔模型组和骨膜划痕模型组。骨皮质钻孔模型组在小鼠右侧胫骨前内侧实施单纯性骨皮质钻孔损伤用于构建膜内成骨模型;骨膜划痕模型组... [目的]分别构建膜内成骨骨修复模型和软骨内成骨骨修复模型。[方法]取BALB/c小鼠64只,随机分为骨皮质钻孔模型组和骨膜划痕模型组。骨皮质钻孔模型组在小鼠右侧胫骨前内侧实施单纯性骨皮质钻孔损伤用于构建膜内成骨模型;骨膜划痕模型组在小鼠右侧胫骨前内侧实施骨膜划痕损伤用于构建软骨内成骨模型。术后第7、10、14和21 d,每组每个时间点处死8只小鼠,观察损伤部位的组织修复。[结果]骨皮质钻孔模型组小鼠损伤后第7 d在损伤部位出现新生小梁骨构成的骨痂组织。损伤后第10 d新生小梁骨充满损伤骨皮质及骨髓腔。损伤后第14 d新生骨痂组织进入改建过程,至第21 d,多数骨痂组织基本改建完成。在修复过程中无软骨细胞出现。骨膜划痕模型组小鼠损伤后第7 d在损伤部位出现新生软骨组织构成的软骨痂,并有部分软骨细胞已分化为成熟软骨细胞。损伤后第10 d软骨痂中心区域软骨基质溶解,第14 d后新生小梁骨出现,逐渐替代软骨组织。损伤后第21 d,软骨痂已基本被骨小梁替代。在修复过程中,首先出现软骨基质形成的骨痂组织,随后骨化中心形成,骨性骨痂组织逐渐替代软骨,完成骨修复。[结论]成功构建了以膜内成骨方式愈合的骨修复模型和以软骨内成骨方式愈合的骨修复模型,为今后深入研究骨愈合机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修复模型 膜内成骨 软骨内成骨 骨折愈合
原文传递
甲状旁腺相关蛋白在鼠胚髁突外植体软骨内成骨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来奎 江宏兵 +2 位作者 徐艳 李晓箐 易新竹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P)对体外培养的鼠胚髁突软骨内成骨的影响。方法体外解剖分离鼠胚髁突,行外植体培养,通过组织学、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PTHrP对体外培养的髁突外植体软骨内成骨的影响。结果髁突外植体在无血清半固态培养系...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P)对体外培养的鼠胚髁突软骨内成骨的影响。方法体外解剖分离鼠胚髁突,行外植体培养,通过组织学、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PTHrP对体外培养的髁突外植体软骨内成骨的影响。结果髁突外植体在无血清半固态培养系统中能正常发育。加入人PTHrP(1-34)后,实验组髁突长度的增加较对照组明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加入人PTHrP(1-34)后培养的髁突外植体增殖层和肥大软骨细胞层明显增厚,同时Ⅱ及Ⅹ型胶原在增殖层和肥大软骨细胞层中表达增强。结论PTHrP可刺激髁突外植体软骨增殖层和肥大层软骨细胞的增殖,促进髁突软骨内成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相关蛋白 软骨内成骨 髁突 外植体 鼠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